AI 智能体
作者:微信文章AI|背景|概念
2025年,被称为 AI Agent 的元年,智能体这个概念实在是用烂了,而且边界也非常模糊,需要甄别一下。
智能体 agent 概念使用非常混乱🤪最早是在进行社会网络的微观建模的时候用到了 agent 这个概念,从个体的行为进行建模,还考虑了环境的影响。比如流行病模型中非常重要的宏观的仓室 SEIR模型,把人群分成四种类型,通过微分方程组来模拟流行病的演化规则。而 agent 则从微观来建模,也用到这些微分方程。但由于是对个体的描述,因此可以有更多的子类别,使其参数不一样,更符合实际中的情况。通过 agent 来建模会出现总体的涌现现象。是一种很好的建模技术
后来在IT里面也是看到了这个称谓。刚开始的时候在大语言模型的AIGC的应用,只是针对LLM是否进行优化,比如是否有 RAG,微调等,也分为对话系统和Agent。随着工作流的引进,又出现了agent,只不过在这里面包括其他的商业名称,比如数字员工等,这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让人感到非常模糊。
个人觉得智能体agent应该是可以自主行动的类人行为的一种存在。他不仅有大脑,可以自主思考,形成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而且还应该和物理世界互动,能感知现实世界对此做出相应的建议和判断,并且有行动,在根据每一个行动的环节中的反馈,调整自己的行为,也就是说,具备强化学习(机器学习中语言)或者动态决策(管理中的语言)的能力,但是也一定具备和物理世界互动的手段和方法,比如操控设备或者是调用东西工具的能力。
目前所知道的数字员工等等,当然是智能体 Agent,因为它可以和现实世界互动,还能有一定的动态决策的能力。不过了解到多数都还是有一个大体框架固定的工作流,这可以算做第一个层级的关系,这一个路由关系是相对固定的。比如说可能要完成某件事情,一个基本的按照大的块(进程)运行的工作流,在这个工作流里面,实际上每一个进程(第一层级的块)路由关系是相对确定的,但是在这个进程打开之后,还有一些子进程,这些子进程根据条件可以做一定的操作,比如说是顺序、选择、循环关系等等。不过这种路由关系的建立和调用对象(如LLM、编辑特定程序、驱动外接的物理设备准确操作密码锁等)。总体上是一种两层架构的存在。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