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是否让你失望?
作者:微信文章是否发现,明明到处充斥着AI时代的气息,却在你兴致勃勃打算大显身手之时才发现后劲不足,感觉什么都能做,却又好像什么都做不了,或许是前期期望太高,当下的感觉就像一拳打在棉花一般,颇为无助。断更许久,一直沉溺于AI的探索之中,首次对于AI的态度有所改变,可以追溯到ChatGPT的出现。ChatGPT的到来让人意识到,传统的人工智能似乎只能算“人工智障”,相比于传统的数据结构,GPT的综合能力有着质的改变。为了能够尝到时代的第一口头蛋糕,不惜花费“巨资”,“翻山越岭”,终于完成首次会面。首次接触GPT,独特的思考方式确实让人着迷,但其伴随出现问题也相继出现,数据较为陈旧,训练素材偏西方化,当然,这些问题在4.0开始逐步完善,但其开始收费,阻挡了众人白嫖的行径。然后,最为致命的要数对于区域的限制,如果你想在自己的应用中接入GPT,意味着你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deepseek的横空出世似乎解决了诸多不足,姑且不谈其优秀的推理分析能力,能够在这片红色的土地盛行已经零众人疯狂,国土之上不缺AI产品,然而deepseek为何能够成为时代的宠儿,受到众人追捧,其独特的算法功不可没。既然AI已经到达家门口,不借此机会搞搞事情也说不过去,无论行业内外,众人皆在AI领域发力,准备改AI市场分一杯羹,行业巨头纷纷下场,豆包,通义、元宝、kimi等等。然而现实是残酷的,要知道,科技的发展速度是很快的,伴随着近年来国内互联网行业的高速发展浪潮,但凡一个新鲜事物的出现必然引起一片喧哗,各路神仙接踵而至,纷涌而上,然而在AI产品的产出数据来看,其效果并不尽人意,除了初期那群卖课党获得一笔收益,其余各路大神的收益产出比似乎皆不理想,这种情况到底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前段时间接到阿里客服的来电,咨询阿里大模型的使用情况,简单交谈,似乎他们也明白目前AI大模型的瓶颈问题,AI智能终究好有很长的路要走。市面虽然出现的一些形形色色的AI产品,但其无外乎披着不同外衣的半成品罢了。有人说:“你的见识过于短浅了,AI的发展远超你看到冰山一角,RAG、MCP、工作流的支持可拓展很多业务。机器语言、卷积神经网络、你又了解多少?……”不可否认,技术创新在实时突破,但未知的技术突破不知何时出现,当下的我们却停留在AI的漩涡中徘徊,食之无味,弃之可惜,整日守着所谓的私有化数据视若珍宝,在无数次糟糕的视觉途中不断优化所谓的提示词,在豪情万丈下含泪拿下多款4090ti,却发现收获的除了心酸与无奈更多是对行业与自身的质疑,前段时间还在高呼AI将替代技术岗位的某位高官此刻已闭口不言,默默将项目方案拿给技术团队。AI是科技进步的体现,不是万能的神,当你对它期望过高,它对你的反噬同样不可小觑,对于AI产品的使用者而言,它可以成为你的生活工作助手,但不是你成为甩手掌柜的接盘侠,社会因人而精彩,终究将以人的意志为导向,工具终究为工具,能量的限制,硬件的不足,思考的局限终将成为其无法摆脱工具命运的枷锁,最后,希望诸位理性理解AI,使用AI。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