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胖猫撑五号,全靠AI拼装“疯”给你看——结尾附有这些AI视频的创作方式!
作者:微信文章欢迎来到本期的暴撕有话说
这是本公众号的第169篇原创内容
2025/6/16
导语
2025年上半年快过完了,
如果你还没刷到几个发疯的AI短视频,
那你可能……
还没有连上“地府”的网络。
“中式阴间”美学、地府文旅、猫狗讲人生哲理、AI融梗——不疯不火,不怪不转。
这类内容,几乎是我和我家正值青春期的小主人共振程度最高的话题。
在一零后和零零后的“教育”下,我也认真把这些看完了。
以下是我总结的四类“疯学”代表流派:
没看过的可以去体验一下这个新时代的内容逻辑。
【建议深夜独自阅读,代入感更强】
① 怪诞封神流:梦话R&B + 阴间旅游图鉴
代表账号:地府文旅
你刷到过“365个男人给我暖被窝”的视频没?
原本是播音系练声稿,
结果被AI唱成一段梦话R&B,
画面色调像撞鬼,节奏像被诅咒。
这类视频的通用配方是:
• 文案像神婆念咒:“现实没赢过,梦里没输过”
• 图像像你梦里误入的一条街
• 场景配色是“封建迷信+民间色彩+幻觉滤镜”
• 节奏感精准,不求你理解,只求你疯感共振
典型评论:
“我就熬个夜,罪不至死吧地府文旅。”
“起早了,地府文旅都出来宣传了。”
“这个你不用宣传,到日子我自己回去。”
② 人类嘴替派:月半猫评热点——AI融梗
代表账号:蓝胖胖/月全猫
取材于热梗“月半猫”的可爱卡通形象,
是当代年轻人的情绪日历+废话播报机,
每天上线讲一些看似无聊、实则精准的“日常废话”:
比如五一假期那天它说:
“怎么这么快就五月五号了?这五天过得比一节四十五分钟的课还快。”
还有它的经典台词:
“老子今天管你是什么宝宝,周五宝宝不至于像周二周三那么讨厌,但也没周六周日那么招人喜欢。”
评论区现象:
全是图,全是图,全是图。
表情包、狗头贴纸、自拍、梗图轮番上阵,
每条视频都能召唤一场梗图共振。
③ 评论区疯学派:视频只是壳,评论才是主角
代表事件:赵朔与悟空的AI逆转收养
在大家等赵朔自我修复、重新更新的日子里,
一些会用AI的粉丝做了几条抽象视频,
复活悟空,让它在视频里反过来收养赵朔。
师徒粉负责下场补足剧情:
“赵朔很乖的,
我出去打猎和爬树的时候,
他就在帐篷里等我回来。”
“我是不会给赵朔绝育的。”
“徒儿,我看你虎头虎脑,就叫你赵朔吧。”
评论区清一色都是对逆转时空的期望,
借AI的画笔缓解思念的余痛:
④ AI重构IP派:一只橘猫五个号,各个故事不重样
账号包括:
• 橘座
• 橘座的沙雕日常
• 橘座的人间观察
• 橘大喵小短剧
• 橘大局(大局为重的“局”)
角色形象一致,语气统一,
但故事内容分不同赛道:
• 改编社会事件:《植物人产子》《儿子被扔下楼》等
新闻
• 情绪爽文:《消失的她》改成《橘猫的复仇之路》
• 家庭题材:《橘妈被恶毒婆家赶出门》《橘妈的月子故事》等
一首蒋雪儿的《谁在意我流下的泪》讲遍大江南北的人生故事
虽然画风抽象,但评论区都在借橘座的故事感叹现实生活中的不易:
说了这么多,那这些AI短片是怎么做出来的?
看了这么多AI创造的新形式,
来简单盘一下这些“又颠又疯”的视频怎么做的:
你以为是灵感乱飞、情绪失控,
但细瞧瞧就知道,背后都有一套“模块化内容拼装流程”。
第一步:出提示词
用GPT、豆包这种语言模型写画面关键词,
比如“中式地府、红灯笼、烟雾缭绕、黑白无常”。
不会写?
直接截图视频,丢进AI图像分析工具,自动提词也OK。
第二步:跑图
把提示词扔进 Mid journey、即梦、海螺AI 等
(这一步比较“抽卡”看运气:同一组词多跑几次才能出奇迹。)
第三步:动起来
导入 Vidu、即梦、Pika 等工具,写上“谁动、怎么动”。
【不想写的直接去拷现成提示词就行,网上一堆】
第四步:剪映组装
导图加字幕配音+音乐,几分钟能做出一条疯短视频。
So,这些看似疯癫的内容其实是对当代人精神状态的反馈。
我们学习了解当代人的精神世界
是为了每一次跟上时代脚步的同时,
我们能借助这些新兴内容学习对于AI的使用;
也能与孩子有更多的相关话题。
今天到这里就下课了,你学会了吗?
--------------------------------------
点击下方公众号关注我们
欢迎大家在评论区展开讨论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