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连替我写篇专栏都做不到——凭什么改变世界?
作者:微信文章《泰晤士报杂志》6月25日文章:AI can’t even write a column for me – so how is it supposed to transform the world?
我一向自诩为热衷进步与未来的人——谁都不想成为那种在披头士发布《Please Please Me》专辑时还在嚷嚷“其实斯基弗乐才是最有激情的音乐!”的老古板。但是拜托,现在的AI简直就是胡扯。未来它或许会变得很厉害,毕竟自行车也曾是那种前后轮大小悬殊、随时能要人命的老爷车,后来不也进化成了优秀的折叠款小布(Brompton)吗?
但眼下?2025年的当下?你们真用过这玩意儿吗?这个被吹捧为将颠覆世界的技术,连“自行车发展的大小轮”阶段都算不上,充其量就是个配了个喋喋不休公关专家的独轮车。每次我用谷歌搜索,它那光鲜的新AI产品Gemini就劫持我的查询结果,用令人厌烦的闲聊口吻总结以为我想要的内容,活像微软Office助手“大眼夹”cosplay全知巫师甘道夫,还总是搞错。有回我突发奇想让ChatGPT“模仿凯特琳·莫兰的风格”写篇专栏,尽管大语言模型免费爬取了我所有著作,这个AI版的我居然开篇就欢快地吹嘘自己穿着高跟鞋逛街。拜托!既然偷了我的书,至少该记住我臭名昭著的脆弱脚踝和扁平足连坡跟鞋都驾驭不了吧?你们偷了知识倒是用对啊!
这周有位搞技术的朋友来家做客。他整天写代码,于是下载了马斯克号称最强的AI产品Grok做实验,让它给手机合成器编个简单界面,带几个漂亮按钮能切换“长笛”和“瑞肯贝克吉他音色”。朋友盯着生成结果嘀咕:“看着挺像样…(点开代码窗口)但根本不能用。瞧,一半链接是坏的,可AI压根不知道。要修复这堆烂摊子,比我重写还费时间。”然而企业已开始裁减程序员岗位,只因觉得AI能取代人力——事实却非如此。
五月底,《芝加哥太阳报》刊载的“2025夏日书单”里,超半数书籍根本不存在——记者让AI推荐书目后竟未核实真实性。社交媒体随处可见AI的荒谬建议:比如“每日至少食用一块小石头”,或坚称披萨该加胶水“让酱汁更粘稠”。《泰晤士报》专栏作家桑赫拉在Bluesky吐槽,总收到宣传“由AI虚构的他从未写过的书”的文学活动邀约。
全球政要正告诉民众:AI能振兴经济、医疗和就业。英国工党领袖斯塔默宣称要“像注射毒品般拥抱AI”。我理解这种焦虑——没有领导人愿像迷恋朗尼·多尼根那样大谈怀旧,而错过约翰和保罗创作《草莓园》的时代。但目前的AI更像信仰而非实用工具。每天数百万人在免费帮它测试、投喂数据,然后盯着“石头食谱”和虚构书目困惑:“这不就是…空头支票吗?为什么没人说真话?”
买小狗时你能从父母犬推测幼崽品性。观察AI时,我也看到了它的“父母”——它爱胡说八道,正因为其创建者亦然。
它会端出荒谬食谱还坚称“人人都吃胶水”;AI企业一边吹嘘自己是“史上最具变革力的商业巨头”,一边理直气壮要求免费使用版权内容,否则如尼克·克莱格所言“AI就会死”。
但根本没人吃胶水。若AI真如此颠覆性,它完全该像其他企业那样为资源付费——而非因此消亡。我们都向往进步与未来,但能否诚实点?革命尚未到来。现在的AI,连我穿什么鞋都搞不清。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