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客科技 发表于 2025-6-18 10:04

“智能时代AI赋能数字教育”研究生研讨交流会成功举办

作者:微信文章


5月29日上午,北京大学教育学院与中国传媒大学外国语言文化学院联合举办的“智能时代AI赋能数字教育”研究生研讨交流会成功举办。本次活动由中国传媒大学客座教授迟泽准发起,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尚俊杰、传媒博物馆展陈部主任陈继东、外国语言文化学院副院长刘颖、日语传媒口译专业教师段然、英语系教师赵硕以及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育技术方向2024级硕士研究生和中国传媒大学外国语言文化学院日语传媒口译方向2024级硕士研究生参加了研讨交流会。

研讨交流会在中国传媒大学外国语言文化学院206会议室举行。副院长刘颖致欢迎辞,对尚俊杰教授一行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向迟泽准教授为本次活动的促成所做的努力表示诚挚感谢。她说,人工智能的迅速发展正在深刻改变语言服务行业和外语教育模式,学院高度重视新技术背景下的课程建设与人才培养,积极探索“技术+语言”融合发展的路径。副教授段然介绍了由迟泽准教授主讲的《传媒技术与翻译》课程开设背景与教学特色,她说,课程以传媒技术与翻译实践结合为核心,致力于提升学生在人工智能环境下的专业素质、媒介素养与语言服务能力。副院长尚俊杰在发言中表示,这是他首次到访中国传媒大学,深切感受到中传浓厚的学术氛围与前沿的传媒特色。他认为,在智能技术深度介入教育体系的今天,跨学科融合与技术人文协同已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关键方向,鼓励两校学生勇于探索、主动跨界。之后,赵硕教授分享了多年外语教育研究经验和海外教育技术发展情况,并为《传媒技术与翻译》课程教学提出了建议。陈继东主任也热烈表示会继续协调好博物馆资源为同学们的课程学习提供帮助。

在学生研讨交流中,我院研究生们结合访问体会与自身研究,围绕AI驱动下的教育变革、智能技术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等议题展开分享,同学们纷纷表示,“今天来到传媒大学,了解到传媒技术的历史发展与变迁,课上讲过的理论内容在这一刻与眼前的实物重叠,让我对传媒技术有了更深的认识。”“AI可以辅助我们做教育,但是当我们深度使用的时候,会发现AI存在它的能力边界,而这个边界需要我们‘人’去解决,所以‘人’的内核是不能被AI所取代的。”

中国传媒大学外国语言文化学院日语口译方向研究生从课程学习体验出发,深入探讨了AI技术对传统口笔译行业的影响,提出语言类人才应进一步提升复合能力,加强对AI工具的理解与应用。现场讨论热烈,同学们竞相表达自己的认识,“有很多观点认为AI会取代翻译,但我认为翻译的本质是跨越文明的理解与共情,AI可以传递文字的意思,但是真正专业的、承载文化深度的翻译工作,其核心价值是AI无法复制的。”“在大模型发展迅速的今天,我觉得作为一名语言专业的学生,我们可以利用AI去掌握其他跨学科知识与能力,努力成为复语、复合、复能的人才。”



本次交流活动内容丰富、形式活泼,紧密结合前沿科技,不仅促进了两校学生在数字教育与语言服务领域的学术交流,也为双方师生提供了面向前沿技术的思维启发与实践参考。未来,我们将继续加强跨校、跨学科协作,助力教育高质量发展,培养具备全球视野与技术素养的复合型人才。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智能时代AI赋能数字教育”研究生研讨交流会成功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