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客科技 发表于 2025-6-22 03:30

清华大学发布AI志愿填报“秘籍”:76页指南+100个提示词,手把手教你用AI选大学!

作者:微信文章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高考志愿填报这件人生大事,95%的家庭耗费数百小时依然“看不懂”“选不准”,今年清华学霸们送来一本“AI填报宝典”。

“河北物理组考生658分,想报考省内985院校!”一位考生在AI志愿系统中输入指令,结果系统迅速提醒:河北省内并无985院校。随后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志愿专家,它推荐了适合的外省985高校选项。

与此同时,北京一位物理组604分、性格内向、希望工作稳定的考生,输入需求后获得了10所大学的多个专业推荐,涵盖计算机、电气工程等方向,每个推荐都附带详细理由。

高考志愿填报季,千万家庭面临人生重要抉择。信息过载、选择困难、家庭争论,已成为每年六月的社会现象。

0101 清华团队的权威测评,AI填报工具的“高考成绩单”

6月19日,清华大学沈阳教授团队发布了一份厚重的 《2025高考志愿填报工具使用指南》,这份76页的报告瞬间在家长群和教育圈刷屏。被称作“史上最全AI志愿填报工具教程”的这份指南,核心使命是帮助考生和家长科学使用AI工具,让志愿决策更精准、更高效。

节选如下

下载方式见文末






















为客观评估AI工具的表现,清华团队做了一项开创性研究:从市场购买30份价位在1000元-5000元的人类志愿专家报告,与AI生成的志愿报告进行专业对比。

评测结果令人惊讶——在志愿填报策略设计、志愿表明细、报告解读与风险提醒三大维度上,AI报告与人类专家报告专业水准相当。

人类专家报告在策略深度和个性化分析方面仍有优势;而AI报告则在数据完整性、信息覆盖面和操作便利性方面表现突出,生成效率更是远超人工。清华大学博士后余梦珑对此指出:“AI技术演进正在从简单工具发展到智能决策伙伴,技术成熟度已经达到辅助决策的水平。”

0202指南核心武器库,100个AI提示词模板揭秘

这份报告之所以被称为“抄作业神器”,核心在于它系统总结了高考志愿相关的100多个AI提示词模板,覆盖了几乎所有典型难题。

围绕十大典型志愿填报场景,《指南》为不同群体量身定制了AI辅助策略:

-高分考生如何避免“贪心算法思维”陷阱

- 中等分数考生的院校与专业平衡之道

- 低分考生的保底升学与未来发展方案

- 专业迷茫型考生的认知突围路径

- 偏远地区考生突破信息壁垒的实战技巧

这些场景化的问题如“冲刺211但担心滑档怎么办?”、“如果只能上专科,哪些专业最实用?”、“孩子不知道适合什么专业怎么办?”,都能在指南中找到现成的提示词模板。深度搜索技术的运用是另一亮点。

《指南》针对院校专业平衡、保底升学规划等场景,整理了超过100个深度搜索提示语模板,全部经过实测验证。考生使用时只需替换关键信息即可,真正实现了“拿来即用”。

0303志愿填报的认知雷区,AI如何帮我们精准排雷

70多页报告中,清华团队深入分析了志愿填报中的常见误区与AI解决方案。“唯分数论,忽视位次”是首要误区。很多家长执着于分数本身,却忽视了更关键的全省位次信息。

AI工具通过位次匹配算法,能自动规避这一错误。

“唯热门论,忽视发展性” 是第二大陷阱。热门专业四年后未必热门,AI凭借就业趋势大数据,能预测专业未来发展走向。“忽视地域因素影响” 同样危险。院校所在城市不仅影响求学体验,更关系实习就业机会。

AI工具整合了城市发展指数、实习资源等地域因素,提供多维度评估。报告特别指出,AI志愿填报工具的核心优势在于其庞大的知识库支持。

以夸克为例,其知识库覆盖全国2900多所高校、近1600个本科专业,实时更新院校分数线、专业设置等核心信息。数据完整性和信息覆盖面成为AI工具超越人脑记忆极限的关键。

0404 智能体时代来临,AI志愿填报的现在与未来

在高考志愿填报场景中,AI技术发展已进入“智能体”阶段。

余梦珑博士解释,这意味着AI能完成目标导向规划、工具调用、多步骤推理,直至输出完整报告。

这种技术演进让AI不再只是简单工具,而是进化为智能决策伙伴。

市场已出现多款AI志愿工具:夸克的高考志愿大模型以Agent方式运行;人民网上线的“智愿帮”AI工具具备智能生成志愿功能;靠谱AI接入DeepSeek大模型,优化个性化推荐能力。这些工具正改变志愿填报模式。

数据显示,夸克高考产品已累计服务超过1.2亿考生和家长,其中超过50%来自三线及以下城市,体现了技术普惠价值。

但报告也警示:AI工具的正确定位是辅助而非替代。在高考志愿填报中,人始终是决策的主体。

正如余梦珑强调:“正确的AI使用方式,不是交出选择权,而是获得更理性的判断依据。”

0505 技术赋能下的清醒认知,人与AI的黄金搭档

AI志愿填报工具虽强大,仍有其边界。模型早期版本曾有500分考生被推荐985院校的失误,经专家反复调试才得以修正。

志愿专家刘老师在参与模型训练后坦言:初期担心被替代,但后来发现模型存在弱点,需要人类专家持续优化。

社会也面临新问题:AI会不会把大量需求类似的考生引导到相同专业,导致招生失衡?若考生按AI建议填报导致滑档,责任如何界定?

夸克产品经理郏海峰的观点代表了行业共识:AI志愿填报不能低估也不可高估。工具产品的初衷是为严肃的决策提供支持,最终选择权应掌握在考生和家长手中。

线下志愿咨询机构服务能力有限,仅能覆盖约2%的考生。AI工具的普及,特别是对三四五线城市资源的填补,彰显了技术公平的价值。

------------------------------

随着全国各地高考成绩陆续揭晓,志愿填报系统即将开放。考生们坐在电脑前,家长拿着打印的院校名单,家庭会议反复讨论——这个场景将在千万家庭上演。而清华指南中的100个提示词模板,正如76页报告所启示的:AI不是替代思考的魔杖,而是照亮决策盲区的手电筒。

技术专家与教育学者已在展望未来:脑机接口解析考生兴趣基因,VR元宇宙校园体验替代纸质招生简章,区块链存证确保志愿表安全。

但无论技术如何发展,屏幕上闪烁的光标背后,那个按下“确认提交”按钮的人,永远是你自己。

心之所向,步履且狂。千帆阅尽,青衫未霜。

愿大家归来仍是少年~
获取完整版PPT方式
STEP1:随关注公众号

STEP2:在公众号后台回复

清华AI志愿

即可获取。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清华大学发布AI志愿填报“秘籍”:76页指南+100个提示词,手把手教你用AI选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