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对弈:从棋盘到数学算法的智慧碰撞
作者:微信文章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AI与人类在对弈领域的较量,早已不是科幻电影里遥不可及的想象,而是真真切切发生在我们眼前的现实,其中围棋和麻将作为两种极具代表性的策略游戏,成为了AI展现能力的绝佳舞台,也为我们深入探讨AI与人类智慧提供了独特视角 ,而这背后所涉及的数学背景与技术支撑,更是充满了神秘色彩。
围棋:AI挑战人类智慧的高地
围棋,这项古老的东方智慧结晶,有着简洁却深奥的规则,它的棋盘纵横19道,361个交叉点,却能衍生出比宇宙原子总数还多的变化,是对人类战略思维、大局观和创造力的终极考验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围棋被认为是AI难以攻克的堡垒,因为它的复杂性远超国际象棋等传统棋类。国际象棋的可能棋步约为10⁴⁶次方,而围棋的状态空间复杂度高达10¹⁷⁰次方,传统算法根本无法在有限时间内穷举所有可能。
直到2016年,谷歌DeepMind团队的阿尔法狗(AlphaGo)横空出世,打破了这一局面。它以“深度学习 + 强化学习”的组合策略,开辟了AI在围棋领域的新路径 。从数学背景来看,深度学习中的卷积神经网络(CNN)发挥了关键作用。CNN能够对棋盘上的图像特征进行提取和分析,就像是人类棋手敏锐地捕捉棋形和局势一样 。它可以学习到不同棋形下的优劣判断,通过大量历史棋谱的训练,构建出一个对围棋局面理解的模型。例如,在判断一块棋是否有足够的生存空间时,CNN能够识别出棋块的连接方式、气的多少等关键特征,从而给出一个初步的评估。
强化学习则是让阿尔法狗不断进行自我对弈,以“奖励机制”强化成功策略 。每一次对弈结束后,如果最终获胜,那么在这盘棋中采取的策略就会得到正向奖励,相关的决策路径和棋步选择就会被加强;反之则被弱化 。这就好比人类棋手通过不断复盘总结经验,逐渐提高自己的棋艺。从数学原理上讲,强化学习基于马尔可夫决策过程,将每一步棋的决策看作是在一个状态空间中进行选择,目标是最大化长期累积奖励 。通过数百万次的自我对弈,阿尔法狗不断优化自己的策略,最终达到了超越人类顶尖棋手的水平。2016年,阿尔法狗与李世石的世纪大战,以4:1的比分震惊世界,让人们看到了AI在围棋领域的巨大潜力 。
麻将:复杂的非完全信息博弈战场
麻将,作为一种在亚洲广泛流行的牌类游戏,规则灵活多变,涉及到牌的组合、出牌策略、读牌技巧等多个方面,而且由于牌的信息不完全公开,使得它比围棋和国际象棋更具挑战性 。在麻将中,每个玩家只能看到自己手中的牌和已经打出的牌,对于其他玩家手中的牌和剩余未摸的牌都处于未知状态,这就需要玩家在决策时综合考虑各种可能性,进行概率推算和策略制定 。
对于AI来说,要想在麻将中表现出色,需要有强大的数学模型和算法支持 。悉尼科技大学和陕西师范大学的研究者对麻将展开了深入的数学研究,他们定义了缺牌数的概念来衡量当前牌面离胡牌的距离 。简单来说,缺牌数就是当前牌面到胡牌还差多少张牌,通过计算缺牌数,可以评估当前牌面的好坏,并以此为基础制定出牌策略 。例如,如果当前牌面的缺牌数较少,那么就可以采取保守策略,尽量保留现有牌型,等待合适的牌来凑成胡牌组合;如果缺牌数较多,则可能需要采取更激进的策略,通过吃碰杠等操作来快速改变牌型 。
在算法方面,麻将AI需要解决如何在非完全信息下进行决策的问题 。一种常用的方法是使用蒙特卡洛树搜索(MCTS)算法,并结合深度强化学习 。MCTS算法通过随机模拟大量的出牌序列,来评估每个可能出牌的优劣 。它构建一棵搜索树,从当前牌面开始,不断选择子节点进行扩展和模拟,通过多次模拟的结果来更新节点的评估值,最终选择评估值最高的出牌作为当前的最佳决策 。深度强化学习则让AI在与环境(即其他玩家和牌局)的交互中不断学习和优化策略,通过奖励反馈来调整自己的决策模型 。然而,由于麻将的复杂性和随机性,目前的麻将AI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达到较高水平,但与人类顶尖玩家相比,仍有一些差距 。
无论是围棋还是麻将,AI与人类对弈的背后,是复杂数学理论和先进算法的支撑 。从深度学习到强化学习,从蒙特卡洛树搜索到各种数学模型的构建,这些技术的发展不仅让AI在对弈领域取得了惊人的成就,也让我们对计算智能和人类智慧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AI在对弈领域还将继续发展,它与人类智慧的碰撞也将为我们带来更多的惊喜和思考 。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