糟糕的私人养老保障,里斯特养老金的灾难,解约数量创纪录
里斯特养老金是一笔昂贵的“买卖”。如果至少还能带来一些喜悦也就罢了,但事实往往并非如此:它既无利可图、不灵活,又异常昂贵。这一情况早已人尽皆知,数百万人选择退出合同。这呼吁着改革的到来。前财政部长克里斯蒂安·林德纳也不能说一无是处。至少他曾认识到,里斯特养老金产品的储户支付了过高的佣金和管理费用,这压缩了收益,却让银行和保险公司受益。此外,国家限定风险的产品灵活性不足,也进一步降低了收益空间。
在消费者保护组织的压力下,他的部门制定了一个新的概念,以提高养老储蓄的回报。但在养老金账户计划尚未落实之前,林德纳就已离开政府。
结果就是:二十多年来一切如旧——而这一切恰恰糟糕透顶。新一届政府目前也毫无意愿着手解决问题。但民众的耐心已到极限。后果是:截至目前,已有超过500万份合同提前解约——占总共2000万份合同的四分之一。仅在2025年1月至8月,就新增近22万份解约。据独立消费者门户网站Finanztip调查,如果这种趋势持续下去,2025年将成为里斯特养老金解约数量的创纪录年份。
呼吁新的国家资助养老账户
然而,养老储蓄依然是必要的,最好是以国家资助的形式。消费者保护者多年来一直呼吁推出由公共机构管理的养老产品。Finanztip也在一份立场文件中倡议,为所有消费者设立国家资助的养老账户——无论起始年龄,无需复杂申请或收入审查。为推动私人养老制度的迫切改革,必须从里斯特养老金的失败中吸取以下五点教训:
降低成本,提高收益:里斯特养老金败在高成本、不透明和复杂的监管上。现代养老制度需要的是简单、标准化的ETF产品,年度总费用上限不得超过0.5%,涵盖基金管理与账户管理。
取消刚性保障:100%的缴费保障在低利率时期让里斯特养老金毫无吸引力。资本虽然名义存在,但在通胀下贬值。现代养老应允许灵活选择——有保障和无保障的产品并行。
灵活的支付模式:里斯特养老金缺乏灵活性:积累的资本大部分必须转换为年金,或以复杂方式用于购房,若提前去世往往直接作废——这是对公众信任的巨大打击。现代养老需要更多选择权,例如部分提取、灵活支付和可继承的方案。
扩大参与:里斯特模式(自愿选择)因参与度低而失败。许多人习惯维持现状,即使对他们长期不利。默认参与模式(Opt-out)利用这种惰性:只要不提出反对意见,就会自动储蓄——这对低收入和缺乏理财意识、尤其容易陷入老年贫困的人群尤为有利。
明确的税收规则:里斯特养老金过于复杂:申请、收入审查和税收规定吓退了许多人。养老储蓄必须简洁透明,应有统一的补贴政策、可抵税的附加缴费,以及对低收入群体的支持。明确的规定和免税额能保障退休阶段的公平性。
如果这五点得以落实,消费者就有更现实的机会通过财富积累弥补个人养老金缺口。毕竟,单靠国家养老金已远远不够。随着人均寿命的不断延长,个人养老需求只会越来越大。 这篇文章详细探讨了里斯特养老金的诸多问题,包括高费用、缺乏灵活性和日益增长的解约现象。尽管前财政部长克里斯蒂安·林德纳曾尝试推动改革,但进展缓慢,最终导致大量消费者选择解约。
文章提到的五点改革建议都非常重要,特别是降低成本和提高透明度,以便吸引更多人参与私人养老储蓄。同时,灵活的支付模式和更加明确的税收规则也有助于提升消费者的信任感。
总的来说,个人养老金需求在未来只会增加,政府需要采取行动,从失败中吸取教训,为公民提供更好的养老保障。如何实施这些改革将是关键。
【本帖内容由人工智能提供,仅供参考,DOLC GmbH 不负任何责任。】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