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r sind Pekinger,nicht Beijinger.
Wir sind Pekinger,nicht Beijinger.以前有很长一段时间,北京不叫作北京,叫北平。曾经一个朋友跟我解释北平是什么意思:以前的皇城,除了紫禁城以外,再没有更高的建筑了,周围的一片都是平平的四合院,北平春秋飞沙走石,一刮风,落的到处都是厚厚的沙子,俨然都把平房掩埋了,平平的一片,所以叫北平。这个说法并不一定是正解,但是充分体现了北京的两个特色,一,北京的风貌;二,北京八百年的皇城古都,历朝换代,皇帝换了一茬儿又一茬儿,平民还是在下面生活着,虽然几经风雨,似乎被历史的黄沙掩埋了,不即不离,不卑不亢,如今幸存在这里,一直生活下去的却还是这些百姓。
昨天,我们这有个学生会组织的新学期聚会,有两个自豪地说是北京来的,我心下一喜,毕竟德国的北京人不是很多,碰见了就是同乡。可后来一打听,都是北京上过大学而已,我心中好笑,北京上过几年学就是北京人了,现在身在德国,要是柏林上过几年学,回去也能跟人称是柏林人?本来还想聊聊童年趣事,故乡见闻,但估计也没有什么共同语言,也就随便谈了谈身在德国的故事了事。
很早之前,就有无数的人,想尽了办法,削尖了脑袋,使劲钻到北京里,为了拿到一张北京的户口,无所不为。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北京是首都,有更好的条件,有更好的前途,这是无可厚非的,但是北京有自己的文化底蕴,有自己的一套传统,北京长大的孩子,并无什么过人之处,只是耳濡目染,所见所闻,有自己的曲向,有自己深深记忆中的北京。这种感觉是区别于其他地方的,就象济南有济南人自己的传统,西安有西安人自己的东西一样,每个人身上都有自己生长的故乡所打下的深深的烙印。北京的烙印并不见得比其他地方的烙印好到那儿去,只不过这是我自己的烙印,我源于它成长,有时候我为它而陶醉而已。我记得我在龙潭湖游泳池第一次呛水的情景;我还记得汇文中学周围所有的小卖部的位置,因为那是我们经常光顾的地方,打完球买黑加仑豪饮的所在;我还记得崇文门外的白楼儿底下,一帮人约好了等打群架的情景;我还记得高中几个哥们儿,大老远的楞骑车去中关村,钻在小黑屋里边买盘,最后偷出来的比买的要多的多;我还记得朝阳路上的华堂百货,因为那是我在大学时代,跟女朋友吃完晚饭,经常钻里边遛弯的地方......
忘记了什么时候开始,北京开始修四还,修五还。外地人,外国人一拨一拨儿的涌入北京,搞发展,弄建设,能拆的全给拆了,建了一堆象平安大街不伦不类的东西。街上也绝少碰见操着京腔儿的人了,那些没事拎瓶啤酒,街边坐了吃洋肉串的爷们不见了,更没有了那些还裹着小脚,袖上带着红箍的老太太们。取而代之的是漫天的地产广告:买新居,得户口!曾经有个北京的朋友,在这边的公司里碰到另外一个中国人。那人听说她是北京的,急着操着浙江口音叫到:“我也是北京人,我两年前在北京哪哪买了房了。”听的她哭笑不得。
北京现在更加现代化了,中关村,三里屯,CBD,不过这些离我太远了,不是我梦里的北平,北平只在每个北京长大的孩子的心里边,它已经成为身体的一部分,溶入了血液,不可见而又可见,当他行动的时候,当他开口的时候,你才可以感觉到它的存在。有些人追求的,其实是北京,是那个现代化的,充满机遇的,能给他们带来无上容光的北京,并不是我心里的北平。 写的有点意思,打小挨胡同长大,那些邻里关系我现在想起来挺怀念,那时候人和人之间不像现在的人际关系,现在大部分都是酒肉朋友,一到肯结儿上就掉链子 现在咱们北京人血统也不纯正了................. 一个姓金的朋友说他是老北京,实际姓爱新觉罗,我说满族人是从关外过来的,山顶洞人知道。其实很难说清谁是真正的北京人,以后有人问我是哪儿的人,我说你是问我户口在哪儿还是祖籍,还是在哪儿出生,还是现在在哪儿。:lol::lol::lol: 文章写的真不错,挺有感触。 $加油$$加油$$加油$
唉,又想家了 ^^^^^^^^
咱们那会儿都应该喝黑加仑的,你们一大瓶子,真过瘾,现在都没有了,唉^^^^^^
$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 原帖由 北京松花蛋 于 2005-11-9 13:27 发表
写的有点意思,打小挨胡同长大,那些邻里关系我现在想起来挺怀念,那时候人和人之间不像现在的人际关系,现在大部分都是酒肉朋友,一到肯结儿上就掉链子
北京话听起来就是舒坦^^^^^^^^^ 文章不错,题目不明白? 原帖由 westfalen 于 2005-11-9 13:36 发表
现在咱们北京人血统也不纯正了.................
如今没有纯种的北京人了,燕人张飞的后代早不知道飞哪去了。纯不纯无所谓,不过我讨厌那些糟蹋北京文化氛围的家伙,就象国内漫天飞的假产品和造假的人,不但买家买了去后大骂质量如何的次,菟害生灵,就连百年优良的牌子都以为一点点造假而名声扫地。
至于名字,peking是从清朝开始外国人叫北京的名字,给beijing新名字比就象北平之于北京. 写得不错,同感,同感。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