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AI的科研能力进阶赋能社科基金项目申报工作坊
作者:微信文章基于AI的科研能力进阶赋能社科基金项目申报全流程应用实战工作坊
各高等学校:
当前,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正在深刻变革科研工作的范式与方法,为学术研究的选题创新、项目申报及论文写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为积极落实教育部《人工智能赋能教育行动》中关于“推动AI与科研深度融合,提升教师数字素养与创新能力”的战略要求,有效应对教师在AI工具应用、高水平项目申报及学术论文发表中面临的实际困境,我院决定于2025年10月31日—11月2日在杭州线下线上同步举办“基于AI的科研能力进阶赋能社科基金项目申报全流程应用实战工作坊”。
本次培训旨在通过系统解析AI辅助科研的全流程实践,提升教师科研创新效率与成果转化能力。会议将聚焦国家社科基金申报与高水平论文发表,结合前沿案例与实战训练,为参会者提供可落地的AI赋能科研解决方案,助力2026年度国家级科研项目申报工作取得突破。具体内容如下:
课程特色
本次课程以“AI赋能科研创新与实践”为主题,聚焦人工智能技术在科研选题、项目申报与论文写作中的全程应用,旨在帮助学习者全面提升科研效率与创新能力。特色内容包括:
1.前沿与实用结合:深入解析AI工具在学术前沿追踪、课题设计与论文撰写中的具体应用,提供真实案例与可操作方法;
2.全流程覆盖:从项目选题、基金申报到期刊投稿,系统覆盖科研关键环节,助力学习者突破瓶颈、提升成果产出质量;
3.强互动与实操导向:通过工作坊模式进行专家点评与打磨,强调即学即用,真正让AI成为科研中的智能助手。
培训内容
会议时间:
2025年11月1日 9:00-12:00
会议主题:
大语言模型时代的学术论文写作
培训内容:
1.学术论文写作的前提条件:知识储备+知识边界+模仿写作
2.AI助力论文的选题与标题
3.论文写作的前期准备:框架图(模式化与非模式化)
4.论文的正文写作:从引论到结论
摘要的写作
5.大语言模型在论文写作中的可为与不可为
学习成效:
1.学术论文写作的前提条件:知识储备+知识边界+模仿写作
2.AI助力论文的选题与标题
3.论文写作的前期准备:框架图(模式化与非模式化)
4.论文的正文写作:从引论到结论
摘要的写作
5.大语言模型在论文写作中的可为与不可为
会议时间:
2025年11月1日 14:30-17:30
会议主题:
大语言模型时代的论文投稿与返修
培训内容:
1.投稿前的信息核查:标题+摘要+查错
2.国内、国际期刊选择:专业性与混合性
3.Cover letter的写作技巧
4.论文修改与返修意见回复(Minor or Major revision)
5.撤稿与再投
6.AI辅助期刊选择与辅助返修
学习成效:
1.学会利用AI大模型润色标题和摘要;
2.了解期刊的发文要求;
3. 把握cover letter的内涵;
4.学会如何回复审稿人意见。
会议时间:
2025年11月2日 9:00-12:00
会议主题:
大语言模型时代的国家社科基金申报
培训内容:
1.什么样的“我”可以尝试申报国社科?
5.申报前的准备工作:分析近三年的社科项目选题+个人专业背景对照
3.申报书的标题:专业性+非凡性+简洁性
4.申报书的撰写:特殊的学术叙事(背景渲染→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5.申报书撰写中的常见问题与修正策略
6.专家指点与反复打磨:他山之石+自我批评
7.大模型在申报书写作中的选择性作为
8.总结:论文发表与课题申请
学习成效:
1.明白申报国家社科项目的前提条件和准备
2.了解申报书不同部分的写作策略
3.好的申报书一定是不断打磨的结果(>10次)
4.利用大模型解决申报书写作中的部分问题
会议时间以及地点
会议时间:2025年11月1日-2日
报到时间:10月31日全天报到
会议地点:浙江·杭州
参会对象
各高等院校(含高职院校)主管教学、科研工作的领导、教师工作部、科研处、教务处、教师发展中心管理者,各二级学院主管教学的院长(副院长)及各专业或课程建设负责人、一线骨干教师、青年教师、辅导员及对科研感兴趣的教师等。
学习须知
以上培训采取线下会议、线上直播(回放)的方式,促进反复学习提升。本次培训专家团队,指导性强,机会难得。
线下学习的老师请务必添加下方联系人发送回执后参加,会前一周告知报到地点、乘车路线及注意事项。学习课件、证书、发票统一发送。扫描下方二维码咨询课程,团队报名请拨打电话咨询优惠渠道。
扫码获取培训通知:
课程推荐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