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关税博弈迎来关键一年,24%高关税按下暂停键的背后
作者:微信文章当地时间10月30日,中美经贸关系迎来新一轮缓和。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就中美吉隆坡经贸磋商联合安排答记者问,介绍了中美经贸团队通过吉隆坡磋商达成的成果共识。其中最受关注的内容是,美方将取消针对中国商品加征的10%所谓“芬太尼关税”,对中国商品加征的24%对等关税将继续暂停一年。
同时,中美双方还同步暂停了一系列出口管制与反制措施。这一系列共识的达成,为中美经贸关系提供了为期一年的缓冲期,也让全球经济看到了一丝曙光。
一、协议内容
中美双方达成的这一系列共识,涵盖了关税、出口管制和航运等多个关键领域。
美方在关税方面作出了两项重要调整:一是取消了针对中国商品加征的10%所谓“芬太尼关税”,二是将继续暂停对中国商品加征的24%“对等关税”一年。
除了关税让步,中美双方还在出口管制领域达成互信措施。美方将暂停实施9月29日公布的出口管制50%穿透性规则一年。相应地,中方也将暂停实施10月9日公布的稀土等相关物项的出口管制措施一年。
此外,双方还解决了航运领域的摩擦。美方将暂停实施其对华海事、物流和造船业301调查措施一年,中方也相应暂停实施针对美方的反制措施。这将直接降低国际贸易成本,提振航运需求。
二、经济影响
中美关税战的缓和,对两国经济乃至全球经济都是一个积极信号,关税降低最直接的效应就是促进中美贸易往来。
中金公司测算,美国对中国加征的整体实际有效关税率由27%下降至17%,按照中国对美出口相对于关税的弹性大约为1计算,10%的关税率降低可能推动中国对美国出口在目前基础上回升10%。
华泰证券的分析更为乐观,他们预计芬太尼关税下调10个百分点将提振中国对美出口增速年化约15个百分点。
这对于我国出口企业,特别是家具制造业、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等行业无疑是个利好消息。
美国企业和消费者也将从中间接受益。据预测到今年年底,美国消费者可能将承担55%的关税成本,关税下降将减轻美国消费者的负担,同时也有助于缓解美国的通胀压力。
三、政治语境
中美经贸关系的缓和,不仅体现在经济层面,更反映了双方政治层面的务实考量。
图片源于新华社
值得注意的是,这次达成的协议执行期限为一年,不同于此前90天一续的短暂休战。这一时间安排与美国中期选举周期基本重合,避免了选举年双方紧张关系延伸到经贸问题上,体现了双方对经贸关系稳定性的共同需求。
与此同时,美国国内政治格局也在发生变化。10月30日,美国参议院以51票赞同、47票反对的结果通过决议,终止美国总统特朗普在全球范围内实施的全面关税政策。尽管这一决议预计很难在众议院获得通过,更多具有象征性意义,但至少表明越来越多的美国议员不赞同激进的关税措施。
四、前景展望
中美此次达成的协议,为两国经贸关系提供了宝贵的一年缓冲期,但长远来看,中美经贸关系的走向仍面临不确定性。
短期内,中美经贸关系有望保持稳定。随着美国实行宽松的财政与货币政策,对商品的进口需求有望上升,而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商品生产国,与美国经济结构呈现明显的互补性。
然而,长期来看,中美经贸关系依然面临挑战。华泰证券同指出,中美双方加大国产自主投入力度或将是长期趋势不变、甚至可能加速。这意味着,科技领域的竞争仍将持续,产业链的调整与重组也将稳步推进。
从更广阔的视角看,中美此次达成的共识,为双方进一步协商解决更复杂的经贸问题创造了良好条件。美方透露,特朗普期待明年早些时候访华,中方也已收到邀请。
这种高层互访的规划,预示着中美经贸谈判有望在更广范围和更深层次展开。
数据显示,中美关税战缓和的消息传出后,人民币汇率稳中有升。出口企业普遍感到松一口气,特别是对美国市场依赖度较高的行业。一年时间,不长不短,却足以让两国企业重新规划市场策略,也让全球经济获得喘息之机。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