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税谈判获突破,中美经贸关系迎来微妙平衡
作者:微信文章关税谈判获突破,中美经贸关系迎来微妙平衡
看似僵持的谈判桌,实则已悄然转动。关税战四年后,双方终于找到了新的平衡点。
谈判桌上,数字说话。芬太尼关税从20%减半到10%,对等关税暂停一年,中国船舶的特别港口费也获得延期,芯片出口管制规则出现松动。这些变化标志着自贸易摩擦开始以来,美国在关税议题上做出了最为显著的让步。
01 关键突破:三年谈判现转机
最新一轮中美经贸磋商取得实质性进展。美方在三方面做出调整:芬太尼关税从20%降至10%;24%的对等关税暂停一年;中国船舶的特别港口费加征暂缓。
最具实质意义的是芯片管制规则的调整。9月29日美国将“实体清单”范围扩大,规定上榜企业持股50%以上的子公司、孙公司同样受限制。这一“穿透式”管制大幅扩大打击面,而现在该条款暂停一年实施。
以中远公司“茉莉花号”集装箱船为例,原先在美港口停靠一次需多交425万美元。这笔费用现在可省下,企业得以松一口气。
02 数据背后的战略考量
经过此轮调整,实际关税水平从55%-57%降至45%-47%。若不考虑2021年已加征的25%关税,中国实际只被加了20%-22%的关税,低于日本和菲律宾的25%。
这种精细差别体现了美国关税体系的内在逻辑:既维持对竞争对手的压力,又避免体系崩塌。美方的让步精准而有限,显示出在保护自身利益与避免两败俱伤间寻找平衡的战略意图。
03 合作逻辑取代对抗思维
本次突破源于中国综合实力的支撑。四年贸易摩擦证明,极限施压未能改变中国发展轨迹,反而让美国企业承受压力。
现实教育了双方:在全球化背景下,最大经济体之间的对抗没有赢家。当两国都面临经济转型升级任务时,合作比对抗更符合共同利益。
对于“谁赢谁输”的争论,其实意义有限。真正的智慧不在于计较一时得失,而在于着眼长远。情绪稳定的一方,往往掌握着实质主动权。
未来一年,暂停的关税将如达摩克利斯之剑高悬。但重要的是,双方建立了新的对话机制和工作流程,为潜在摩擦提供缓冲垫。合作总是比对抗好,这是四年贸易摩擦带来的最深刻启示。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