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一聊“AI生成”与“AI预测”
作者:微信文章最近在看一个公众号“不懂经”的文章,感觉写得很有前瞻性,特别是对昨天的这篇很有共鸣,于是码了很长的“读后感”。
好一碗’AI万金油’:英伟达五万亿狂欢中的一剂清醒贴和防忽悠指南。https://mp.weixin.qq.com/s/c5QAFbbyJmMPbTwGotGZ5Q
去年在国内参与在线课程的制作时,我也尝试过AI。乍一看,似乎是那么回事,关键词都有,但仔细研读后发现,都是一些似是而非的空洞整合,完全没法用,还得自己写。这次经历让我对AI非常警惕,只有不懂的人才会觉得AI说得对、说得有道理。真正懂行的,一眼就能看出问题与局限性。
但问题来了,现代社会是一个高度专业化的社会,每个人只精通一个行业中的一个小点大的领域。也就是说,我们能看到AI整合内容的问题,但只在那一个小点中,除了这个点,其他的都是盲点。这也就是为什么除了我真正懂的那个小点之外,我觉得ChatGPT说的一切都很有道理。
即使知道自己的盲点,我仍然忍不住每天用ChatGPT,因为哪怕20%是错的,还有80%是我无法如此轻易获得的。一键生成的免费信息便宜又大碗,我抵挡不住它的诱惑。
除了用AI了解、整合、总结信息,我还会用它来改文章中的错别字、以及展示语句不通畅的地方。用AI改中文和改英文,感觉大不相同。用ChatGPT改中文文章,除了找不小心打错的错别字很有用,其他的都so so,甚至给人一种“这改的都是啥玩意儿”的感觉。改英文就不一样了,改得那叫一个好、看得人如痴如醉。难道是因为ChatGPT更擅长英文写作么?
今年夏天好朋友的女儿来夏威夷找我,她是高中校报的主编,英文写作能力很强。我问她AI对写作的影响,她说她不知道,因为从来没用过。我很惊讶,问她为什么,她说,“因为AI没我写得好。”
我这才意识到,我之所以觉得ChatGPT的英文写作比中文好,除了也许真的有差别,最重要的原因是,与中文写作相比,英文写作是我的“知识盲点”。我又掉进了因为不了解,所以觉得很厉害的“不明觉厉”的坑。
写到这里,我突然想到,去年尝试用AI生成的专业内容里也有我自己的贡献。过去二十年间,我所有用中文发布的演讲稿、PPT、文章、网页,都被AI实践“拿来主义”了。在前AI时代(也就是两、三年前),引用还要加个出处,现在可好,AI让所有知识贡献者都做了无名英雄。这是新技术无法回避的伦理和经济问题。在这个时候,恰逢支持取消对AI的评估和监管的川普政府上台,是AI领主之幸,也是知识创造者之不幸。
刚才说的是文中提到的“AI生成”,至于文中所说的“AI预测”,我也看到了眼熟的部分。
司法机关根据数据预测决定对犯人的判决,用的是predictive modeling。威斯康星州司法系统内大规模使用模型,造成很多量刑因种族背景和其它demographics 的差别而不一致的案例,这在十几年前就闹的沸沸扬扬。但这并没有影响预测模型在各行各业中的迅速发展,包括在我自己的专业领域。
我们办公室的实习生找到的工作,就是在IR办公室中全职做预测模型。另一个前员工,从我的办公室辞职,主要就是因为对学校运用预测模型的“热情不够”不满意。我们对办公室的发展方向有不同看法。
我认为,应当把有限的精力投入到如何为学校里所有人轻松解决统计数据获取难的问题,以及收集和使用真正反映问题的“人类自然语言”的数据上。这比只为少数几个决策者服务,用有局限的旧数据预测一个个与那些数据不相关的活生生的人,并且用预测结果影响他们的录取、奖学金以及其它各种切身利益的做法,更重要也更有意义。我甚至认为后者是不合理、不公平、也不人道的。
在威斯康星工作时,我也做过预测模型,校长们很喜欢。那时候我还是个“技术控”,只干活不多想。在夏威夷,一些同事从人道主义和公平性对预测模型提出质疑,他/她们被人贴上了“保守落后、不拥抱技术”的标签,但给了我另一种审视工作的角度。也是从那时起,我开始有意识的用价值观指导自己的生活和工作,无论行业中的大趋势怎样、也无论我的做法是否会得到校领导的理解和赏识。
再往前说,我还有一次和预测模型亲密接触的机会。2005年,我刚硕士毕业正在找工作,应邀去波士顿参加一个大学里的工作面试。那时候没有Airbnb,我在Craigslist上找到一个出租房间的中国女人,在波士顿时住在她家。她在罗德岛的一家信用卡公司上班。在美国生活,会经常收到信用卡公司寄来的广告信件,这每一封几乎注定会被直接扔进垃圾桶的信件,都要花公司的钱。为了将投入最大化,公司就雇专人分析数据,根据模型的预测结果决定在某个社区发送多少广告邮件。我的房东女士就是专职做预测分析的。
跟我聊过之后,她对我的统计背景很感兴趣,就向公司推荐了我,还带我去公司面试。她的白人美女老板对我还挺满意的,直言不讳地说,我房东的英文表达能力不太行,以后在公司里演讲做报告这种事就交给我了。这件事自然不了了之,毕竟本来只是想找个帮手,结果找来一个“展示成果”的,这种事谁也不会喜欢。再后来,波士顿的学校给了我工作offer,我还是搬去了波士顿。
我很赞同文章中的观点 ,即AI没什么了不起,只是一种新技术而已。我觉得它其实与过去二十年很火的大数据一脉相承,用算力提升处理各种数据的能力,特别是处理图像和自然语言的能力。
关于AI预测在行业中的运用,本质和信用卡公司、司法系统、大学,以及其它各行各业用统计模型做预测没有本质区别。问题不在于工具,在于人使用工具的方式和伦理准则。
如果抛开那些重要的问题不谈,我们获得的方便越多,面临的新问题就越多。“命运的每一次馈赠都标注了价格”,技术也一样。努力制造新工具再努力解决新问题,从人是否获得健康、幸福、快乐、平静、和谐的角度来看,是忙了半天,忙了个寂寞。
没有节制的发展,如同不懂克制的人生,明明可以从从容容游刃有余,却跌跌撞撞连滚带爬。现在,我们正站在一个比以前所有的方便加起来都更方便的现实面前。有人看到前所未有的机遇,有人看到前所未有的深渊。说到底还是因为价值观,它决定了我们能看到什么,也决定了我们的行为和感知。
另:一早起来在被窝里用手机写,写完传给ChatGPT,告诉它“只改错别字,别的都不改”。它只回了一句,“全文中没有明显的错别字或笔误,语句、标点、用词都通顺准确,不需要修改。” 姑且这样上传,有错就算它的。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