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免费 发表于 2025-11-3 16:45

墨西哥关税突袭!最高50%涉家具、纺织、玻璃等,“跳板模式”终结?

作者:微信文章




与美国的关税大战刚刚按下暂停键,墨西哥的关税战又紧随而至!当地时间10月29日,墨西哥参议院通过总统克劳迪娅·辛鲍姆提出的2026年预算议案,对来自中国等非自贸协定国家的1371种商品征收最高达50%的进口税。



这项政策一旦经总统签署,将自2026年1月1日起执行,覆盖汽车、纺织、钢铁、塑料、服装、玩具、鞋类、家具、纸张和玻璃等16.8%的进口商品。

长期以来,墨西哥因与美国、加拿大签署自贸协定(USMCA)而成为中国制造企业的重要“跳板市场”。顾家家居、敏华控股等家居龙头相继在当地设厂,以应对中美贸易摩擦带来的不确定性,这一布局近两年逐渐步入稳定运营阶段。

而与此同时,大量跨境电商与制造企业则通过“转口贸易”方式——即先出口至墨西哥,再由当地报关或贴牌后流入美国市场——以规避高关税和原产地限制。





美墨边境的蒂华纳(Tijuana)过境点

官方预计,新政策每年可为财政增加约37.6亿美元收入,但背后的产业重塑意图远比财政收益更深刻——阻断中国商品通过墨西哥转口美国市场,配合其"本土化率50%"目标,迫使中企调整供应链布局。



墨西哥“跳板”告急:

合同交付与物流风险需警惕

墨西哥的关税调整将直接推高中国企业的出口成本,尤其是以成品输出为主的行业。根据目前披露的税率结构,家具、五金、装饰用品、塑料制品等多数归入高档税区,税率区间在20%至50%之间。

对于利润率本就有限的制造型企业而言,这几乎意味着利润被直接腰斩。短期内,价格敏感型的中低端产品将首当其冲,既无法完全转嫁成本,又难以在短时间内调整产能布局。



墨西哥Manzanillo曼萨尼约港

更现实的冲击在于合同执行与交付风险。大量中国企业与墨方买家或中间商签订的是年度框架协议或固定价格合同,一旦新税率生效,履约成本将骤然上升。若合同条款未明确“关税调整责任方”,企业需自行承担税负,造成利润倒挂。

物流层面也在出现连锁反应。此前通过墨西哥港口中转美国市场的跨境电商货流。正在被迫调整路线,一些企业尝试经由智利、哥伦比亚等拉美国家重新设立转运节点;另有部分企业寻求通过改变产品原产地认证(ROO)来“洗产地”,以符合FTA免税条件。但这些方案在操作上都面临高合规风险,一旦被认定为规避关税,将导致货物滞留甚至海关处罚。

与此同时,汇率与物流成本的叠加效应也在放大压力。墨西哥比索自2024年以来持续走强,对中国出口价格形成额外挤压。再加上北美航线舱位紧张与集装箱租金高企,综合成本上升趋势短期内难以缓解。对于依赖墨西哥市场或以墨为跳板的家居出口企业而言,这场关税风暴不仅是价格问题,更是供应链模式的生死考验。






早鸟红利:出海墨西哥,

这些企业已将工厂前置

但并非所有企业都处于被动。部分早期布局墨西哥的中国品牌,正在通过“在地生产+本地销售”策略抵消冲击。今日家居统计发现,已有多家头部企业完成落地或投产,形成涵盖家具、智能床、建材等领域的本地化集群。



例如,顾家早在2022年便布局墨西哥工厂,定位于“面向北美市场的第二生产基地”,不仅生产沙发类产品,也逐步向全屋品类延展。2024年起,其墨西哥生产线已实现批量出货美国大型连锁客户。

敏华的节奏更早。其在墨西哥设厂后,通过自动化生产和当地原料采购,将综合成本控制在接近国内水平。同时,敏华还积极吸纳墨西哥本地员工与管理团队,以应对文化与管理的摩擦问题。

随着本轮关税政策生效,这些“先行者”的投资将获得更明显的政策红利。墨西哥政府在推动“50%本地化率”目标时,势必更加倾向支持本地生产,而非纯进口转运。



关注:拉美市场潜在风险,

关税会否蔓延?

墨西哥政策的外溢效应也在显现。拉美其他国家,如巴西、哥伦比亚、智利,正在关注这一政策动态,不排除未来也出台类似措施,以吸引制造业投资、减少进口依赖。

可以预见,拉美市场的贸易环境正在发生结构性变化:过去依赖低关税转口的路径正在收窄,而本地化制造、区域供应链协同,将成为中国企业必须面对的主线任务。

对于整个中国家居出口产业而言,这不仅是一次地理位置的转移,更是经营逻辑的重构。企业必须开始重新思考——产品最终在哪里制造、在哪里销售、在哪里纳税,将决定未来能否在全球贸易的新秩序中站稳脚跟。



END如果您喜欢,点赞分享吧

了解非标刀具定制      关注视频号

互利共生       做时间的朋友

— 热销产品 —



— 热门文章 —







— 关注更多精彩内容 —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墨西哥关税突袭!最高50%涉家具、纺织、玻璃等,“跳板模式”终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