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赋能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与表达”素养课堂——深杭两地7校联合研修活动圆满举行
作者:微信文章一起寻找
教育的真谛
深杭两地7校联合研修活动圆满举行
在数字化与智能化浪潮席卷教育领域的当下,为探索AI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深度融合,培养学生数字素养与创新能力,2025年10月24日下午,由深圳大学附属教育集团后海小学、北京师范大学南山附属学校、深圳市龙岗区平湖中心学校与杭州市萧山区江南小学、宁围小学、崇文世纪城实验学校、信息港小学联合开展的“AI赋能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与表达素养课堂”专题研修活动在深圳大学附属教育集团后海小学顺利举办。参加此次活动的有深圳大学附属教育集团后海小学书记校长陈海平、后海小学专职副书记郭艳娥、杭州市萧山区江南小学书记校长汤晓龙、杭州市萧山区宁围小学书记王黎燕、杭州市萧山区崇文世纪城实验学校副书记副校长沈技、杭州市信息港小学副校长陈森燕以及杭州市萧山区小学语文名师工作室成员、深圳市许利平名师工作室主持人许利平以及工作室成员、后海小学语文老师,深杭两地7校的小学语文教育精英齐聚一堂,共探AI赋能小学语文教学的新思路。
课堂展示:
AI赋能古文教学,思辨火花闪耀
活动伊始,深圳大学附属教育集团后海小学曾绮琪老师带来六年级古文课《书戴嵩画牛》。课堂上,曾老师巧妙融入AI技术,以“名画悬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化身小法官,通过通读文言文案件、陈述案情、询问牧童、杜处士、苏轼等证人,再为画家戴嵩辩护,结合多维度证据与美学理论,辨析“求真”与“求美”的艺术视角,最终明白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道理,在语言训练中培养学生的思辨与审美能力。
课后,深杭两地7校教师围绕“AI赋能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与表达素养课堂”开展深度交流,语文名师杭州市萧山区江南小学汤晓龙校长对曾琪绮老师的课给予了高度的评价:曾老师的《书戴嵩画牛》以“艺术悬案”为真实情境,通过“案卷陈述—案情询问—证人辩护”等连环活动,契合儿童兴趣且紧扣课标要求。其情境并非形式化添加,而是能催生真实问题、刺激思维的必要设计,从板块小问题逐步聚焦到“求真求美”核心问题,逻辑清晰且富有张力。教学中,曾老师通过补充材料搭建认知支架,利用认知冲突推动学生结合已有知识与新信息解决问题,还引入朱光潜美学观点检验观点,让学生在有条不紊的探究中深入文本、思辨审美,学生在AI辅助的互动环节中,既深入理解了文言文的意趣,又锻炼了批判性思维。是一堂情境有效、思维扎实、素养落地的优质课。
经验分享:
校情与教研双轨并行,AI赋能路径清晰
素养课堂教学研讨活动结束后,深圳大学附属教育集团后海小学陈海平书记、校长从学校办学理念、课程特色、未来发展等方面进行介绍,让参会教师对后海小学的教育生态有了全面认知。
紧接着,深圳市南山区张亚康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张亚康老师带来《AI赋能小学语文思辨性读写教学实践研究》主题分享。她从教学实践出发,系统阐述了AI技术如何助力小学语文思辨性读写的教学设计、过程实施与成果评价,为一线教师提供了可借鉴的操作路径。
杭州市萧山区江南小学汤晓龙书记、校长则围绕《AI赋能小学语文教师教研与素养课堂》展开专题分享,结合杭州地区的教研经验,探讨了AI在教师专业发展与素养课堂构建中的多元价值。分享结束后,深杭两地7校教师开展深度交流,碰撞出跨区域教育智慧的火花。
跨域联动:
名师工作室聚力,共拓教育新局
本次活动汇聚了深圳、杭州两地名师工作室的核心力量——深圳市南山区张亚康名师工作室、深圳市许利平名师工作室、杭州市萧山区小学语文名师工作室(钱江片、北塘片)的学员及各校管理团队共同参与。这种跨区域、多团队的联合研修模式,打破了地域壁垒,实现了优质教育资源的互补共享。
活动最后,全体参会人员合影留念,为这场聚焦“AI+小学语文思辨教学”的研修之旅画上圆满句号。
此次活动不仅为深杭两地小学语文教师搭建了AI教学实践的交流平台,更推动了“思辨性阅读与表达”素养培养的创新探索,为新时代小学语文教育的数字化转型注入了新动能。
— END —
- 深圳大学附属教育集团后海小学 -
撰文:张亚康
图片:车迪
审核:张昭
副主编:郭艳娥、张昭、刘兴舟
主编:陈海平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