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音乐人
作者:微信文章不知道自己算不算音乐人。从2024年11月2日用AI软件生成第一首歌《皓月醉》(作词/枫舞清秋)开始,在QQ音乐平台上发布的歌曲已经超过了400首。即使如此,也仍然不知道自己算不算音乐人——毕竟,没有一首歌是自己拿起笔谱写出来的。
相比发布的歌曲,生成的歌就更多了,大概3-4倍的样子。同样的歌词每次会生成两首,如果不满意,就再次生成。有时需要生成很多遍——比如调整风格、节奏、情绪、乐器等。有时也会使用不同的AI软件同时生成,只为找到最满意的那一首。所以,发布的这400多首歌,其中大部分都非常好听,比例大概超过80%。
而在听歌的过程中,也让我有了一个新的感悟。因为这些歌是AI生成的,所以严格地说,是没有【演唱者】的。但对于听歌的人来说,这一点基本上是被忽略的。歌的确在演唱,但没有【人】在演唱。如果非要追问到底是谁在演唱,我只能说——是你自己的心在演唱——如果你正在听歌的话。
这一个奇妙的体验。没有人在演唱,只有歌声在听者的【心】中回荡。
心,既是演唱者,也是聆听者。
心,自己听着自己的演唱。
心,自己演唱给自己听。
多像那句歌词【人生一场戏,生死两茫茫,歌哭笑与悲,自演还自赏】(《清凉》/明空如月)。
其实,不仅AI生成的歌如此,其他的歌,本质上也是如此。
任何一首歌,除非是歌手现场演唱,所有录制而成的音乐都是如此——音乐在存储的时候,仅仅是一些电子信息符号,这里是没有演唱者的。所以当你在手机上听一首歌的时候,并没有一个真实的演唱者在为你演唱,就像AI生成的歌曲一样。
唯一的演唱者,是听歌的人自己的心。
心,本自具有感知【声音】的能力——如果再细致一点,【声音】其实是声波的振动传送到耳膜,耳膜同频共振,然后产生振动的生物电信号,通过听觉神经传递给大脑,大脑对生物电信号进行解析,并通过【觉】的作用转化为【声音】的呈现,呈现的同时进行感知——于是,你听到了声音。
理解了整个过程,就明白了为什么说,在听歌的时候,是听者的心在自唱自听——声音是声波与心互动作用的“共振相”。
声音如此,影像其实也是如此。所有看到的影像,本质上都是光的游戏与心的互动产生的“共振相”。
“色、声、香、味、触、法”,这六种现象——已经涵括了所有一切现象,本质上皆是如此——皆是“境”与“心”的“共振相”。
换句话说,所有一切现象,就像一首AI音乐一样,既【无比逼真】又【彻头彻尾】皆是一种【虚幻相】。
若从这个角度来说,则每个人都是天生的“AI音乐人”。
既然如是,笔者又何能例外呢?
故结论为:不管从现象上来说,还是从真相来说,自己的确都是一个“AI音乐人”。
看来,这顶帽子还有点摘不掉了呢。
既如是,那就“在其位而谋其政”,以后还是应该继续多发布一些AI音乐作品,多为这个世界增添一些美妙的声音,也是一件令人开心的事呢!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