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原生架构:重构企业 AI 战略的底层逻辑,从 “用 AI” 到 “靠 AI 生长”!
作者:微信文章大模型落地元年,企业的 FOMO(错失恐惧)情绪为何有增无减?2025 云栖大会上,从 CXO 到一线 AI 从业者,所有人都在寻找同一个答案:如何让 AI 从 “能用” 走向 “好用”,真正实现规模化落地?
答案藏在 “AI 原生架构” 这个高频热词里。当数据、算法、算力这些 “AI 三要素” 已成为基础标配,企业需要的是新的架构思维、组织机制和全生命周期智能化能力。AI 原生不仅是技术迭代,更是一场创新范式的深层变革 —— 让 AI 从附属工具变成核心底座,驱动系统、业务与组织的全面重构。一、先搞懂:什么是 AI 原生?
AI 原生(AI-Native)绝非 “在现有系统叠加 AI 功能”,而是从一开始就以 AI 为核心,设计产品、优化流程、重构组织。国务院《关于深入实施 “人工智能 +” 行动的意见》早已明确方向:培育智能原生新模式,鼓励企业将 AI 融入战略规划、组织架构、业务流程,打造底层逻辑基于 AI 的智能原生企业。其核心要义有两点:
对技术而言,是构建从数据管理、模型应用到业务集成的全链路能力,让 AI 成为业务系统的基础设施;
对企业而言,是全员具备 AI 原生思维,推动 AI 从 “被调用的工具”,变成 “驱动增长的核心引擎”。
而行业最稀缺的 “AI 架构师(AI Architect)”,正是这场变革的关键角色 —— 既要懂模型算法,又能理解业务需求,将三者 “拼装成可上线、可运行、可评估的系统”,统筹 AI 全生命周期交付。二、条实践路径
不同业务场景下,企业的 AI 原生架构选型各有侧重,但核心都是 “让 AI 与业务深度绑定”。云栖大会上,多家标杆企业分享了自己的落地经验:1. 云端协同:让 AI 持续进化适合搜推广、内容生产、智能出行等需要模型迭代与快速部署的场景,核心是构建 “数据 - 模型 - 应用” 的闭环。
哈啰:通过 “车云数据闭环”,云端训练优化驾驶 Agent(VLA 模型)和座舱服务 Agent,再部署至车端,实现智驾决策持续迭代,座舱升级为 “个性化第三空间”;
好未来:基于通义千问开源模型做后训练,将大模型蒸馏到本地,云端协同满足教育场景的个性化需求,其九章多模态模型在 OCR、公式识别等任务中取得 SOTA 结果。
2. Agentic AI:快速落地场景应用聚焦上层 Agent 构建,适合传统行业数字化转型、跨终端协同等场景,核心是打通 “模型 - API - 业务” 的衔接。
创维酷开:借助云原生 AI 网关、Function Call 等工具,将传统 API 服务 MCP 化,快速构建跨终端智能体,实现 “长记忆、快思考、秒行动”;
昕诺飞:通过 MCP 协议打通 1.56 亿个智能照明节点,以 “高效互联、云边协同、生态共创” 为核心,用 AI 实现智能运维和能效优化,践行 “Local for Global” 策略。
3. Data+AI:激活数据核心价值适合有庞大数据沉淀的企业,如电商、大数据服务等,核心是让数据为 AI 供血,AI 反哺业务效率。
识货:构建 10 亿级商品向量库,基于通义千问训练,让商品库建设自动化率达 85% 以上;打造 “算法大模型平台 + 研发大模型平台” 双架构,覆盖从需求拆解到运维的全流程;
OPPO:搭建 Data+AI 统一底座,实现业务无感迁移和成本降低 50%,通过 AI 助理提升数据查询与打标效率,智能推送成为营收增长核心引擎。
三、从战略到组织:AI 原生转型行动指南
AI 原生转型不是 “技术部门的独角戏”,而是需要战略、架构、组织、人才的全方位协同。24 位企业 CIO、CTO 在云栖大会达成共识,总结出关键行动要点:1. 战略层面:三步走实现 AI 原生
融合期:在现有业务中嵌入 AI 功能(如智能客服、智能推荐),积累数据和经验;
驱动期:核心流程由 AI 自动执行,人聚焦关键决策,提升业务效率;
原生期:业务逻辑、系统架构、组织结构均为 AI 设计,形成智能闭环,从 “用 AI” 走向 “靠 AI 生长”。
2. 架构层面:打造全栈 AI 能力
不是追求模型研发全栈,而是构建 “数据 - 模型 - 业务 - 价值” 的全链路能力;
传统架构已难承载指数级增长的复杂性,需以 AI 原生架构降低边际成本,提升 “智能密度”。
3. 组织与人才层面:打破壁垒,协同创新
成立跨部门 “AI 攻坚组”:让业务与技术人员深度绑定,避免技术自娱自乐或需求脱离实际;
培养复合型人才:既懂算法又懂场景的 AI 架构师是核心,同时推动全员具备 AI 思维;
文化变革:鼓励员工主动使用 AI 工具,甚至自主训练小模型,形成 “AI 原生文化自觉”。
4. 落地技巧:阿里云娄恒给出 “三步走” 建议
场景选择:从业务价值、技术难度、数据支撑三维评估,优先选 ROI 高的场景;
战略与组织保障:明确 AI 战略,建立跨部门协同机制;
技术架构规划:结合业务需求选择适配的全栈 AI 架构,避免盲目跟风。
04.AI 原生的本质:重构企业与智能世界的关系
正如阿里云创始人王坚所言:“人工智能,不是工具的革命,而是科学革命的工具”。AI 原生架构的核心,也绝非技术的简单重构,而是让企业重新理解智能世界的运行逻辑 —— 数据不再是孤立的资源,模型不再是冰冷的算法,组织不再是僵化的部门墙。当 AI 能力成为业务本身,企业才能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中真正建立核心竞争力。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