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电视配件商到AI算力新贵,利通电子的双轮驱动增长逻辑
作者:微信文章提到利通电子,不少人还停留在“电视配件供应商”的印象里——毕竟它的老本行就是给海信、三星、小米这些主流电视品牌做金属边框、底座,靠着过硬的制造能力站稳了消费电子赛道。但最近两年,这家公司悄悄完成了一次关键转型,一手抓传统精密制造,一手冲AI算力租赁风口,成了横跨两大热门领域的跨界玩家。今天就用大白话拆解它的基本面,看看转型背后的增长潜力到底如何。
一、先搞懂:利通电子现在靠什么赚钱?
现在的利通电子是“双主业驱动”模式,老业务稳底盘,新业务拉增长,两条腿走路走得越来越稳。
1. 传统业务:精密制造的“基本盘”,正在回暖改善
核心还是做精密金属结构件和电子元器件,除了电视配件,还拓展到了车载电子领域——比如给特斯拉Model 3做后壳,这部分业务占比已经提升到15%。受益于电视大屏化趋势和海外产能释放,传统业务正在走出低谷:2025年前三季度收入10.10亿元,同比增长37.8%,墨西哥、越南基地的亏损也在收窄,越南工厂的产能利用率已经达到65%。
而且这家公司的制造功底很扎实,拥有155项专利,生产线自动化率超80%,能做出比手机还薄的85寸电视边框,长期合作的都是海信、三星、TCL这些行业巨头,客户粘性强,基本盘很稳。
2. 新业务:AI算力租赁,踩中时代风口的“增长引擎”
这是利通电子最受关注的亮点。2023年它砸了4.5亿元成立子公司,专门做AI算力租赁——简单说就是买高性能服务器(主要是英伟达的GPU),然后租给需要训练大模型的科技公司、云厂商,当“算力二房东”。
现在这部分业务已经进入爆发期:2025年前三季度总算力规模达到2.9万P,同比增长123%,其中自有算力超1.2万P,算力租赁收入占比已经冲到32.02%。更关键的是,它和英伟达绑定很深,是后者中国区唯一的AI云服务及DGX服务器Preferred级别合作伙伴,能优先拿到H800、B100这些紧缺芯片的配额,这在芯片受限的大环境下,可是稀缺的竞争优势。
订单方面也很亮眼,已经和阿里巴巴签了2000台A800服务器订单(年化收入16亿元),还有3亿美元的海外算力合同,覆盖印尼、泰国等市场;和腾讯合作的长三角AI超算中心2000P算力已经投产,能持续贡献现金流。
二、基本面硬不硬?看关键数据说话
不管是转型还是增长,最终都要落到财务数据上,咱们挑核心指标拆解,用数据看真相:
1. 营收和利润:增速爆发力十足
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总营收24.63亿元,同比增长65.18%;归母净利润2.16亿元,同比暴涨309.76%,扣非净利润也增长了204.05%。单看第三季度更惊艳,毛利率达到25.19%,同比提升6.57个百分点,净利率17.43%,同比多了15.60个百分点,赚钱能力明显增强。
对比之前的表现,增长趋势很清晰:2023年还在转型初期,2024年算力业务开始贡献收入,2025年就进入规模化放量阶段,利润增速远超营收增速,说明新业务的高毛利正在带动整体盈利水平提升。
2. 核心竞争力:技术+资源+政策,三重护城河
- 技术壁垒:自研的液冷散热模组特别给力,PUE值低至1.09(行业平均是1.3),能让运维成本下降42%;还有“星云2.0”算力调度平台,资源利用率高达93.2%,能让模型训练效率提升40%,这些技术让它在算力租赁赛道更有优势。
- 资源优势:除了英伟达的深度绑定,客户也都是行业巨头,算力业务覆盖阿里、腾讯、百度,传统业务服务三星、特斯拉,客户质量高,订单稳定性强。
- 政策红利:踩中了AI算力和“东数西算”的政策风口,参与的腾讯长三角AI超算中心是上海市重点工程,能享受政策补贴;同时车载业务还能受益于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提升的行业趋势——2025年中国车载屏显市场规模预计突破900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17.6%,这部分需求会持续带动传统业务增长。
3. 财务健康度:现金流改善,负债在优化
2025年前三季度,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7.87亿元,同比大幅改善,主要靠算力业务的预收款和传统业务回款好转。资产负债率从年初的72.56%降到了68.5%,公司还计划通过定向增发募资10-12亿元,用来买算力资产和置换债务,目标是降到65%以下,财务结构越来越健康。
不过也要注意,传统业务里应收账款还有8亿元,占营收的53%,回款速度偏慢,这是需要持续关注的点。
三、未来增长预测:2025-2026年增速会怎么样?
基于现在的业务进展、行业趋势和订单情况,我们对未来两年的营收和净利润增速做个合理推测(仅为基于现有信息的分析,不是精准预测):
1. 2025年:算力业务放量,全年高增长确定性强
- 营收增速:预计全年营收同比增长60%-70%。核心支撑是算力业务持续扩产,计划2025年底前新增1万P算力,总规模突破3.9万P,加上阿里、腾讯的大额订单落地,算力收入会继续高速增长;传统业务受益于车载电子拓展和海外产能释放,也会保持30%以上的增速,两者叠加带动整体营收高增。
- 净利润增速:预计全年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280%-320%。一方面是高毛利的算力业务收入占比提升,拉高整体毛利率;另一方面是液冷技术带来的运维成本下降,以及传统业务亏损收窄,盈利能力持续优化,净利润增速会继续高于营收增速。
2. 2026年:业务结构优化,增长更稳健
- 营收增速:预计同比增长45%-55%。算力业务会继续扩产,同时开始试点“按需付费”的算力订阅制,收入稳定性更强;海外市场方面,马来西亚数据中心预计2025年底投产,2026年能贡献5亿元左右收入;另外收购的金宁微波切入军工领域,预计2026年贡献1.2亿元营收,成为新的增长点。传统业务会保持稳健增长,整体增速比2025年略降,但依然保持高位。
- 净利润增速:预计同比增长150%-180%。随着算力规模扩大和运营效率提升,成本会进一步摊薄,不过行业竞争可能导致算力租赁价格略有下降,增速会比2025年放缓,但依然保持高速增长态势。
这个预测的核心逻辑是:AI算力行业还在高速发展期,2025年市场规模突破900亿元,后续还会持续增长,利通电子的算力资源和客户优势会持续兑现;同时传统业务的回暖的车载、军工等新场景的拓展,会让增长更有韧性。
四、风险提示
本文不构成投资建议,所有预测均为推测,实际可能偏差极大。
利通电子的发展还面临一些不确定性:比如英伟达芯片供应可能受地缘政治影响,进而影响算力扩张节奏;算力租赁行业竞争加剧,可能导致租金下滑;传统业务的液晶电视需求复苏不及预期,海外基地产能释放进度可能滞后;此外,收购金宁微波形成的商誉,若军工业务整合不及预期,也存在减值压力。投资决策请务必结合更多信息,谨慎判断。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