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发表于 2025-11-12 14:32

喜报!学院学子在2025“一带一路” 暨金砖国家技能发展与技术创新大赛第三届智能网联汽车应用技术全国总决赛上摘得4银2铜奖

作者:微信文章










11月7日,2025 “一带一路” 暨金砖国家技能发展与技术创新大赛第三届智能网联汽车应用技术全国总决赛在安徽汽车职业技术学院开幕,这场汇聚了全国 290 支参赛队伍的顶级赛事,既是各国技能标准互鉴的平台,更是展现中国智能网联汽车技术人才培养成果的窗口。我校智能汽车学院指导教师们带领中职组、高校组共4支战队从激烈角逐中突围,历经3天激烈的比赛,最终斩获4枚银牌和2枚铜牌,不仅用精准操作诠释了对技术的极致追求,更以青春之姿在 “一带一路” 技能合作舞台上,传递着中国智造的创新活力与发展潜力。



智能网联汽车应用技术赛项包括:从综合装调环节对国际通用技术规范的严格遵循,到车路协同模块对跨区域互联标准的实践探索,每一个竞赛项目都承载着推动技能人才国际互认、助力产业协同发展的使命。我校战队在备赛阶段便以 “对标国际、精益求精” 为目标,不仅钻研国内技术规范,更主动学习金砖国家在智能网联汽车领域的技术特色,将跨文化技术交流理念融入训练全过程。此次斩获佳绩,不仅是对我校技能人才培养质量的肯定,更是我校积极响应 “一带一路” 技能合作倡议、助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具体实践,为推动中国职业教育与金砖国家乃至世界各国的深度交流搭建了坚实桥梁。

1

百日磨剑:从晨光到子夜的技术攻坚

“仿真场景的毫米波雷达参数偏差0.1度,都可能导致自动驾驶决策失误。” 指导教师秦光明老师的这句话,成为备赛团队的 “座右铭”。自10月接到参赛通知,4支战队便进入紧张的训练周期,中职组专攻综合装调、仿真与车路协同三大模块,高校组则额外加码计算平台部署与测试的专项训练。



实训车间里,中职组选手每天重复上百次传感器校准,手指磨出茧子也要确保激光雷达安装误差小于0.5毫米;高校组则在虚拟仿真软件中搭建小雨、拥堵等20余种复杂场景,常常为优化算法调试到凌晨。



2

巅峰对决:在毫秒之间决胜赛场

11月7日,随着开赛哨响,安徽汽院的竞赛场地瞬间进入 “战时状态”。综合装调模块中,中职组选手程凌峰与搭档默契配合,一人用扭矩扳手固定线控底盘,一人调试摄像头角度,20分钟内完成6个感知设备的安装校准,比预设时间提前5分钟;隔壁赛场的高校组则面临更大挑战,选手庄钱俊在计算平台部署环节遭遇突发故障,OBU 网络通信中断,她立刻切换备用方案,重新配置 IP 地址,仅用3分钟便恢复车路协同数据传输。





最惊心动魄的当属仿真模块比拼。高校组战队需在半小时内完成自动驾驶场景搭建与算法验证,当虚拟车辆行至 “交叉路口” 时,突然出现的行人模型让系统触发紧急制动 —— 这正是组委会设置的隐藏考点。“我们提前训练过10种突发场景应对方案。” 选手程清迅速调整决策参数,车辆平稳避让后继续行驶,屏幕上的 “场景通过率98%” 让观赛席响起轻声赞叹。三天赛程中,从综合装调的细节把控到车路协同的互联验证,我校选手用精准操作诠释着对技术的敬畏。

3

初心回响:奖牌背后的成长与传承

“奖牌荣誉,是对百日付出的最好回报!” 捧着奖牌的中职组选手们难掩激动,他们坦言备赛时曾因仿真场景反复失败想过放弃,是指导教师带着团队拆解数据找到问题症结。高校组程清、庄钱俊和杨雯滢、朱宇聪则更关注收获:“通过计算平台部署与测试模块的比拼,我们掌握了智能决策系统的优化逻辑,这比奖牌更珍贵。”







4

赛后感言:总结与成长

指导教师代表:比赛不仅是技能较量,更是教学成果的检验。我们将继续以赛促改、以赛促教,不断提升教学水平。

中职组程凌峰同学感言道:这次比赛经历让我明白了“不放弃”的真正含义。比赛如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真正的强者不是在顺境中高歌猛进,而是在逆境中依然能坚定信念,战斗到最后一刻。模块三的成功,就是对这一信念最好的回报。

中职组张雅婷同学感言道:通过这次比赛,我们看到了自身的优势,但也发现了不足。例如在车路协同的细节处理上还不够完善。未来,我们会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专项训练,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此次比赛不仅是一次技能的较量,更是一次宝贵的学习机会。我们将以此次比赛为契机,总结经验,弥补不足,提升自我。

高职组程清同学感言道:备赛时,我和队友聚焦智能网联汽车的安装调试与车路协同技术应用,查阅专业资料,利用备赛时间在实验室反复测试参数、排查故障。赛后让我深刻体会到理论与实践结合的重要性,也认识到团队协作、持续钻研的价值。二等奖是肯定更是动力,未来我将继续深耕智能网联汽车领域,弥补自身不足,提升专业技能,为相关行业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高职组庄钱俊同学感言道:回顾整个备赛与竞赛过程,我们不仅提升了自身的专业技能,更深刻体会到了团队协作的重要性。从最初的方案设计到最后的现场调试,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团队成员的紧密配合与相互支持。同时,我们也认识到了自身的不足:在算法优化上还有提升空间,对突发情况的应急预案也不够完善。这些经验教训将成为我们今后学习与实践的宝贵财富。

高职组杨雯滢同学感言道:这场比赛让我明白,智能网联汽车项目离不开团队的同频协作,也离不开个人的主动担当。如果我能更积极沟通、更严谨筹备,或许结果会不一样。这次的经历虽有遗憾,但也让我学会了从自身找问题,未来我会更注重团队协作,也会以更严谨的态度对待每一项任务。

闭幕式上,当上海科创职业技术学院校名和获奖选手名字一次次出现在获奖名单公示屏时,师生们激动不已。在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浪潮中,我校学子正以技能为笔,书写着 “中国制造” 向 “中国智造” 转型的生动答卷。

https://mmbiz.qpic.cn/mmbiz_svg/UDa9R1yl9UaA9OwzElTR1P1lHajMuwwIf8Ytesem7mWHBhiacXDe91XiaJDwaxgtXW4zWqSdGXmiaPPtPFg3nSGLRAhJQTWDpiaq/640?wx_fmt=svg&from=appmsg





党建引领“新双高”建设,专业赋能助力制造强国【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学习专栏③】



STIC融媒体中心LOGO设计征集开启!



文字 | 夏生旺

编辑 | 马佳婕

审核 | 藏鸿雁 韩玉婷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喜报!学院学子在2025“一带一路” 暨金砖国家技能发展与技术创新大赛第三届智能网联汽车应用技术全国总决赛上摘得4银2铜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