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我陷入了一个误区,想让AI模仿我的风格写邮件.但我发现方向不对,用AI模仿你,你还是你;用AI成就你,你才会变成更好的自己.
作者:微信文章有外贸的朋友跟我说,他们在用AI写邮件,但总觉得"不太对劲"。
问题出在哪?不是AI不够好,而是用法错了。
大多数人让AI模仿自己的风格、语气、习惯,结果AI写出来的东西不像自己,就觉得不好用。
因为当你用AI想要去模仿你的时候,你其实就开始在限制你手上AI的能力了,卡在了你的认知水平或之下。
所以,实际上这不是用AI,这是浪费AI。
1/ 低维用法:让AI降维适应你
刚开始用AI的时候,我也犯过这个错误。
让AI写邮件,要求"语气要像我""风格要温和""不要太正式"。
结果AI写出来的东西,确实像我,但也仅仅是像我——没有更好的思路,没有更高的视角,只是把我原本会写的东西换了个说法。
这就像你请了个顾问,但要求他必须按你的想法做事。那还要顾问干什么?只要花五千块请个助理就好了。
Sarah做了4年外贸,她之前也是这样用AI的。
德国客户三周没回复,她让AI写催单邮件,要求"礼貌但坚定,符合我的风格"。AI写了,她发了,客户还是没回。
后来她换了个思路:不再让AI模仿她,而是让AI帮她分析——这个客户为什么不回?
可能是价格问题、可能是决策流程卡住了、可能是竞争对手介入了。针对每种可能,应该用什么策略?
AI给了她三种完全不同的邮件方案,她选了"价值型"那封发过去。
客户第二天就回了,说他们内部在走审批流程,需要补充一些技术资料。
Sarah说:"如果我还是让AI模仿我,可能会越来越像我,但我永远写不出那封邮件。因为我根本没想到要从客户的决策流程角度去分析。"
你的注意力放在"像不像我"上,你收获的就是一个"像你的AI"。
你的注意力放在"效果好不好"上,你收获的就是一个"让你更强的AI"。
2/ 高维用法:让AI拉高你的天花板
真正会用AI的人,不是让AI变得像自己,而是让AI帮自己看到盲区,让AI帮自己看到自己认知之外的思想世界。
David做了货代5年,他现在用AI的方式是:把客户的询盘丢给AI,让AI从客户视角分析——这个客户真正在意什么?他的痛点是什么?我的报价方案有什么问题?
AI会告诉他:客户问的是价格,但真正在意的可能是交期。客户说要便宜,但其实更怕风险。你的报价写得很详细,但没有解决他的核心焦虑。
David说:"这些东西,我自己想不到。因为我习惯了从自己的角度看问题——我有什么优势,我的价格怎么样。但AI能跳出来,站在客户那边看我。"
这才是AI的价值:不是替你做事,而是帮你看到你看不到的。
我见过最聪明的外贸人,都在用AI做这三件事:
第一,让AI当镜子。
把你写的邮件、方案、话术丢给AI,让它从客户视角挑毛病。你会发现,很多你觉得"说得很清楚"的东西,在客户眼里根本不是重点。
第二,让AI当教练。
不要问AI"怎么写",而是问AI"为什么这样写"。让它解释逻辑、分析策略、给出理由。你学到的不是一封邮件,而是一套思维方式。
第三,让AI当对手。
让AI站在竞争对手的角度,攻击你的方案。它会告诉你,如果它是你的竞争对手,会怎么抢你的客户,你的弱点在哪里。
当你开始这样用AI,你会发现:
原来你之前的思路有那么多局限,原来客户的需求可以从那么多角度去理解,原来你的方案还有那么多优化空间。
3/ 真正的差距:不是会不会用AI,而是用AI的维度
现在做外贸,大家都在用AI。但用AI的方式,决定了你用AI的实际效果,可能天差地别。
有人用AI写邮件,追求"像我"。有人用AI分析客户,追求"懂他"。
有人让AI模仿自己的风格,有人让AI挑战自己的思路。
有人把AI当工具,有人把AI当老师。
差距就在这里。
AI的能力已经超过很多人了,这不是贬低谁,而是事实。在分析能力、逻辑能力、多角度思考能力上,AI确实比大多数人强。
但很多人不愿意承认这一点,所以他们让AI"降维"来适应自己——"要像我""要符合我的习惯""不要太复杂"。
结果就是:AI的能力被限制了,你也没有成长。
真正聪明的做法是:承认AI在某些方面比你强,然后利用这个优势,让自己变得更强。
不是让AI模仿你,而是让AI启发你。不是让AI适应你,而是让AI拉高你。
AI时代,最大的差距不是谁用得多,而是谁用得对。
用AI模仿你,你还是你。用AI成就你,你会变成更好的自己。
问下你自己:你是在让AI变得像你,还是在让自己变得更强?
你现在怎么用AI?欢迎留言分享!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