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一带一路”基建指数国别报告--阿拉伯联合酋长国
作者:微信文章为增进各方对“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基建政策的了解,把握行业发展趋势、市场竞争格局以及有关项目实施动态,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商会携手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推出2025《“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基础设施发展指数报告》(国别篇)。本报告聚焦30个重点国别,分析其基建发展的宏观环境与行业特征,并据此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市场开发建议。相关报告将在承包商会微信公众号和CHINCA书架陆续发布,欢迎各界读者关注。
阿拉伯联合酋长国
国家基本信息
观点聚焦:
根据“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基础设施发展指数,2025年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基础设施发展指数得分为128,连续两年稳定排名。
阿联酋政局稳定,政策连续,近年来推出了一系列涵盖法律修订、自由区政策优化、签证便利化及行业开放等重大改革措施,吸引外商投资。
石油化工领域,阿联酋设定了到2050年实现化工行业净零排放的目标,积极推动石化产品结构从基础化学品向特种化学品、高性能材料转型,中国企业已深度参与其多个大型石化项目建设。
交通运输领域,阿联酋公路、铁路、港口、机场等综合交通网络建设全面升级,市场空间广阔。
房建领域,政策驱动、科技赋能与可持续发展理念重塑市场格局,阿联酋房建市场展现出独特的韧性与活力。
阿联酋政局稳定,在《2031愿景》与《2050能源战略》驱动下,绿色经济转型持续推进,非石油GDP保持增长态势,2024年增长率为5%。同年,其外商直接投资额达456亿美元,位列全球第二。其优越的地理位置、成熟的贸易网络、投资友好型政策等,为中国企业全球化布局提供有利条件。未来中国和阿联酋在石油化工、交通运输及房建领域合作前景广阔。
01宏观环境分析
政治环境方面,阿联酋政治稳定性高,政权由阿布扎比的阿勒纳哈扬家族和迪拜的阿勒马克图姆家族主导,联邦政府政策连续。经济方面,2024年该国实际GDP增速为4%,其中非石油GDP达3657亿美元,增长5%,占GDP比重为75.5%。营商环境方面,政府近年来为吸引外资推出了一系列重大改革措施,涵盖法律修订、自由区政策优化、签证便利化及行业开放等多个维度,旨在打造全球领先的投资目的地。阿联酋积极推动与全球合作伙伴签署一系列《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CEPA),2024年该国外商直接投资额达456亿美元,位列全球第二。
02基础设施行业特征分析
(一)石油化工行业主导经济,多元化战略推动产业升级
凭借区位优势与资源禀赋,打造产业链一体化优势。阿联酋凭借其连接亚非欧三大洲的战略区位和全球领先的油气资源禀赋(石油储量全球第六、天然气储量全球第七),构建了从上游原料开采到下游高附加值化学品生产的全产业链一体化优势,并依托现代化港口集群(如杰贝阿里港)和自由区政策(如JAFZA),成为辐射全球市场的高效物流与贸易枢纽。作为海湾合作委员会(GCC)核心成员国之一,阿联酋通过《2031愿景》等国家级规划,明确将化工产业列为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支柱。根据工业与先进技术部数据,目前全国化工行业产值占GDP比重已超过15%,且年均增长率维持在6%以上。该国原油探明储量约1070亿桶,天然气探明储量约8.2万亿立方米,油气资源与产业链的整合奠定了其作为中东乃至全球重要石化生产基地的地位,其石化产品已远销亚洲、欧洲,并在印度、中国等新兴市场国家占据一定市场份额。
在全球化工业格局变革中追求深刻的绿色转型。阿联酋石油化工行业不仅立足于传统油气资源的深加工,更着眼于新能源、新材料的战略性布局。根据《绿色经济白皮书》,阿联酋设定了到2050年实现化工行业净零排放的目标,包括对新建项目强制采用碳捕集与封存技术、设立50亿美元专项基金支持低碳技术研发、与沙特阿美共建蓝氨生产设施等。2025年2月,该国化学品和过渡燃料中心(TA'ZIZ)的首个甲醇工厂启动建设,预计建成后将完全依托清洁能源供电,成为世界上最节能的甲醇生产设施之一。阿联酋正积极推动石化产品结构从基础化学品向特种化学品、高性能材料转型,以满足电子、汽车、航空航天等高端产业需求。
中阿石化合作优势互补,构建互利共赢伙伴关系。随着阿联酋石化产业快速扩张与中国“一带一路”倡议深入推进,两国在石油化工领域的合作不断取得新突破,涵盖投资、工程承包、技术交流、联合研发等多个维度。中国企业凭借丰富的工程经验和成本优势,深度参与其多个大型石化项目建设。中国石油管道局工程有限公司中标巴布和布哈萨油田站内外设施改造项目,中油工程子公司中标ADNOC Gas的LNG输送管线项目,合同额5.13亿美元。杰瑞股份子公司与ADNOC Onshore签署9.2亿美元的井场数字化改造EPC合同,展现了中国企业在石化数字化领域的竞争力。中国化学等企业正积极拓展阿联酋市场,寻求在新能源、化工等领域的“T+EPC”模式合作。这些大型项目展现中国企业工程实力的同时,为阿联酋石化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持。
(二)中资助力阿联酋交通运输业发展,行业前景广阔
综合交通网络持续升级,国家级战略重塑交通运输体系。阿联酋全国公路总长4080公里,拥有12个主要海港(年吞吐量1.05亿吨)和7个国际机场,2024年阿联酋机场旅客吞吐量达1.478亿人次。2025年迪拜蓝线地铁启动扩建项目,预计2029年投入使用。作为海湾地区首个承诺到2050年实现净零排放的国家,阿联酋以国家级战略重塑交通运输体系,制定了“国家电动汽车政策”,推动电动汽车的普及和充电基础设施的建设,计划到2030年建设10000个充电站,覆盖所有酋长国,重点布局城市枢纽、高速公路和过境点。
低空经济活力释放,相关领域市场空间广阔。阿联酋政府启动多项突破性举措助力低空经济发展。2025年1月该国解除无人机禁令后,物流、巡检、救援等领域需求激增。同年7月,阿联酋民航总局(GCAA)发布《飞行出租车混合运营法规》,该立法首次允许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eVTOL)与传统直升机共用起降基础设施。阿布扎比建成中东首个eVTOL专用微型机场,迪拜计划2026年推出全球首个商业化城市空中出租车服务。在无人机管理领域,阿联酋开创了“注册即飞行”的高效监管模式。随着低空经济生态逐步完善,电子围栏、空域管理系统等配套技术需求激增,预计至2027年,中东无人机市场规模将达10亿美元。
中企深度参与项目,全方位支持交通运输网络建设。由中国铁建承揽的阿联酋铁路二期项目,是连接阿布扎比、迪拜、沙迦、富吉拉、拉斯海马五大酋长国的国家级基础设施工程,也是其铁路网和海湾国家铁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该项目内部集约全系统优势资源,由中国土木工程集团牵头组织,系统内多个单位协同实施B、C、D三个标段,线路里程424公里,铺轨总长650公里,2022年10月10日实现主线铺轨贯通,目前正稳步推进收尾工程。中车香港联合体承建的迪拜地铁蓝线(30公里,14个站)于2025年6月启动,2029年通车后将服务百万居民。浙江省海港集团与阿布扎比港集团合作开通“UGR ZAKHER”号滚装船(7000车位),2025年7月从宁波舟山港首航,运输3800辆国产汽车至阿联酋、埃及等地,运输效率较传统海运提升30%。
(三)商业与住宅建设项目是房建主要驱动力,政府政策促使绿色建筑规模化发展
经济复苏与旅游业拉动商业建筑投资热潮,高端与经济适用型住宅并行发展。阿联酋注重实行投资者友好政策,制定实施了《迪拜经济议程D33》和《迪拜房地产行业战略2033》等规划,旨在将房地产业打造成为经济可持续增长的支柱。迪拜作为酒店与餐饮投资热点市场,2025年上半年商业地产交易额同比增长25%。标志性项目如棕榈岛(Palm Jumeirah)、迪拜码头(Marina Dubai)和亚特兰蒂斯皇家酒店(Atlantis The Royal)吸引了高净值消费者和国际游客,带动周边零售、餐饮及娱乐设施的发展。据行业市场研究公司Mordor Intelligence预测,2025年至2030年,阿联酋住宅类房地产市场将以8.66%的年复合增长率继续扩张。
建筑工程项目规模较大,聚焦住宅建筑和城市更新领域。阿联酋作为中东地区的经济枢纽与基建先锋,其建筑工程项目市场近年来呈现增长态势。在住宅建筑方面,本土开发商AHS Properties于2025年5月推出迪拜运河旁的Casa AHS项目,价值7.5亿美元,将提供32套超豪华住宅;Deyaar Development计划在迪拜商业湾建设110层超高层住宅楼DWTN Residences,延续迪拜在全球住宅高楼领域的领先优势。在城市更新与可持续社区方面,阿联酋投资公司A.R.M. Holding与BIG建筑事务所合作,计划将杰贝阿里赛马场及周边区域改造为以绿色空间为核心的新城市目的地。该项目占地约5平方公里,规划包含创新住宅、中央公园、都市农场和灵活办公空间,预计2026年启动。
中企输出超高层建筑领域成熟经验,中阿合作不断深化。2024年12月,中国与阿拉伯国家首次召开住房建设和城市发展领域部长级会议,双方明确在城市建设、标准对接、技术交流、人才培训等多领域深化合作。2024年中国企业新签阿联酋房建领域的合同项目达40余项。中铁十八局迪拜公司承建的迪拜LIV LUX精品住宅楼项目于2025年7月主体结构封顶,位于迪拜码头黄金地段,总建筑面积约5.8万平方米,施工中克服了厚达3.5米转换层一次性浇筑等技术难题,以“四天一层”的施工效率显著推进迪拜滨水区高层住宅的建设进程,展现中国企业在超高层建筑领域的成熟经验。
03市场开发建议
把握政策红利,深化重点领域合作。阿联酋在推进经济多元化转型过程中不断出台一系列基础设施领域利好政策,中国企业应充分利用政策机遇,发挥在传统交通设施建设、石油化工等领域的经验与技术优势,深化双方合作。同时,积极适应该国绿色技术应用、能源转型等需求,在低空经济、智慧城市等新兴细分领域开拓市场。
适应本地化要求,应对合规挑战。近年来中企在阿联酋参与投资建设的项目涉及多个领域,但仍面临一定的限制。中国企业密切关注其政策动向,遵守当地行业标准与监管规定,例如工程项目建设需满足本地化持股要求,工程合同需符合沙里亚法等。同时建议中国企业聘请本地法律团队,有效规避诉讼风险。
强化风险应对能力,保障供应链安全。为有效应对国际航运环境中的不确定因素,建议中国企业积极构建多元供应链,例如参与哈利法港扩建项目,提升枢纽节点的吞吐能力和物流效率。同时,可探索采购本土化路径,依托覆盖广泛的物流网络降低运输环节的中断风险,提升供应链韧性与项目安全。
2025“一带一路”基建指数国别报告
欢迎各界读者就指数报告详细信息及定制化报告服务,致电承包商会洽询(010-81130092)。
内容来源 | 战略与咨询部
排版制作 | 黄涛编审 | 操敏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