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安徽故事”,更是“一带一路”上的海螺篇章!
作者:微信文章近日,第三届“外国人讲安徽故事”大赛圆满落幕,海螺集团选送的印尼籍员工Davis(巫添清)、Meylisha(美丽莎)、Angelia(安吉拉),凭借其出色的表现和真挚的讲述,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满载而归。巫添清在汉语组比赛中获得三等奖,美丽莎和安吉拉在英语组和海外组比赛中分别获得优秀奖。
他们不仅是安徽文化的“粉丝”,更是海螺集团“一带一路”的亲历者、共建者和受益者。他们所讲述的每一个“遇见安徽”的细节,背后都生动印证了海螺集团在“一带一路”沿线推动“技术输出、绿色发展、民心相通”的海螺答卷。
而巫添清、美丽莎、安吉拉的故事,正是这幅“一带一路”宏伟蓝图中,最生动、最温暖的注脚。他们分别见证了海螺的“人才共育”、“绿色共生”与“智能共享”。
01
巫添清:从留学生到管理骨干的人才共育
巫添清在演讲中讲述了他从安徽的留学生,成长为印尼海螺管理骨干的“12年之缘”。这个“同频共振”的故事,正是海螺践行“命运共同体”的缩影。
比赛现场情景演绎环境
他不是个例。海螺集团与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合作的“国际订单班”,让印尼员工美娜这样的留学生学成归国,成为工厂的技术骨干。在海螺,这样的“本土力量”正不断壮大:集团海外员工已近4800人,用工本地化率高达85%,带动当地就业超3万人。从开设中外文培训班到“中外员工一家亲”,再到印尼洪灾时南加海螺的迅速救援……海螺正将“发展的成果”切实惠及当地民众。
选送国际留学生赴中国学习
02
美丽莎:从水泥厂到星级度假村的绿色共生
美丽莎在演讲中将她工作的北苏海螺工厂形容为“最漂亮的工厂之一,就像一个五星级度假村”。这绝非夸张,而是海螺“绿色发展”理念的直观体现。
海螺生态环保工厂-印尼北苏海螺
这背后,是海螺打造的“绿美新画卷”:在柬埔寨马德望,海螺打造了全球首条大规模生物质燃料系统,以金黄的稻壳替代煤炭,累计减排二氧化碳近99万吨;在印尼南加,余热发电项目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4.5万吨。
2018年11月,马德望海螺投资建设了生物质稻壳燃料系统项目
03
安吉拉:从亲眼所见到技术出海的智能共享
安吉拉在视频中分享了她来芜湖总部培训时,被海螺“令人震撼的智能科技应用”所折服。这份震撼,正是海螺“智”造的硬核实力。如今,这份“硬核实力”正被海螺源源不断地输出到“一带一路”的广阔舞台上:
芜湖海螺智能工厂
在缅甸,海螺的技改让濒临停产的皎施工厂“起死回生”,劳动生产率提升9倍,并成为缅甸的国家标准;在乌兹别克斯坦卡尔希海螺的中央控制室内,工作人员“动动手指”即可完成生产;在老挝,琅勃拉邦工厂超过90%的核心设备由海螺自主设计制造。
乌兹别克斯坦卡尔希海螺中央控制室
从“安徽故事”到“海螺篇章”
当“人才共育”“绿色共生”和“智能共享”汇聚在一起,当巫添清、美丽莎、安吉拉站上“安徽故事”的舞台,这背后,是安徽企业走向全球的自信,更是中国方案惠及世界的担当。
睦邻友好 文化交融——北苏海螺举办迎新年文艺晚会
他们讲述的,是“安徽故事”;他们正在书写的,是“一带一路”上休戚与共、携手同行的“海螺篇章”!
▼推荐阅读▼
14国、39家、190亿!
《国企管理》杂志|一路繁华一路歌——海螺集团共建“一带一路”十年纪略
海螺集团中亚布局获国务院国资委官网报道,服务共建“一带一路”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Wc7BV0VNyCdeFLibZ8yV3S8A6jfR8PKW8kXjATYFpictDWPISGibxBYGurphvwtgnm1RvBhtSFogjWMqsbsWiaq7Vg/640?wx_fmt=jpeg&wxfrom=5&wx_lazy=1&tp=webp
编辑丨海螺集团党委宣传部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