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简单的瘦身方式?研究显示:每日减肥丸可减重 10%
是否存在可以替代减肥针(如 Ozempic)的有效口服药?一项最新研究给出了积极结果,不过也伴有不适的副作用。根据英国权威医学期刊《柳叶刀》(The Lancet)发表的一项研究,每日服用一种名为 Orforglipron 的减肥药片,受试者在约 18 个月内平均减掉了自身 约十分之一的体重。
减肥针的替代品:更方便、更便宜的口服形式
现有的减肥针如 Ozempic、Mounjaro,通过模拟肠道激素 GLP-1 的作用来达到:
• 增加体内胰岛素分泌
• 抑制饥饿感
这些药物最初用于治疗 2 型糖尿病,如今也被大量用于帮助超重和肥胖患者减肥。但是目前主流使用方式为 每周注射一次。因此,制药公司一直在研发更易服用且成本更低的口服版本。
Orforglipron 减肥丸:最新研究结果
本次研究中,美国药企 Eli Lilly(也是 Mounjaro 的研发公司)测试了含 Orforglipron 的每日口服药:
• 研究对象:来自 10 个国家、约 1500 名肥胖并患有 2 型糖尿病的成年人
• 所有人都被建议健康饮食并增加运动
• 结果:服用最高剂量 36 mg 的人,在 72 周内平均减轻 约 10% 体重
• 对照组(服用安慰剂)仅减重约 2%
先前一项针对无糖尿病但肥胖人群的研究显示,Orforglipron 可使体重降低约 12%。
相比之下,每周注射 Mounjaro 的受试者在相同周期内可减重达 22%。
副作用与减肥针类似
研究报告显示,口服药片的副作用与减肥针高度一致,包括:
• 恶心
• 呕吐
• 便秘
• 腹泻
这些反应都在已知的 GLP-1 类药物副作用范围内。
研究者:口服减肥药具有巨大潜力
研究负责人、休斯敦大学医院的 Deborah Horn 表示:
“如果口服药物平均能带来双位数百分比(10% 以上)的减重效果,它将成为治疗肥胖和超重的非常有吸引力的选择。”
如果 Orforglipron 最终获得美国 FDA 批准,其价格可能明显低于注射类产品,更加容易大规模推广。
减肥药竞争激烈:制药巨头大战白热化
多家制药公司正争夺口服减肥药的市场:
• 今年 4 月,丹麦制药公司 Novo Nordisk(Ozempic、Wegovy 的生产商)股价大跌
• 原因是美国竞争对手 Eli Lilly 公布了 Orforglipron 的首批积极研究结果
口服减肥药被认为是未来肥胖治疗市场的新主战场。
简要结论
- 口服GLP‑1减重药的前景确实在变好。您提到的Orforglipron(礼来研发)在糖尿病合并肥胖人群中约18个月减重约10%的结果,与此前同类研究的趋势一致,副作用也与“减肥针”相似(胃肠道不适为主)。
- 但就德国而言:Orforglipron目前仍属研发中,尚未在欧盟/德国获批上市与常规可及。即使未来先在美国获批,进入欧盟与德国市场也往往需要额外时间。
在德国,现阶段可用的口服减重药物
- Mysimba(纳曲酮/安非他酮,处方药)
- 减重效果:平均约5–9%(1年,配合生活方式干预)
- 常见副作用:恶心、头痛、失眠;可升高血压/心率
- 禁忌:未控制高血压、癫痫、阿片类用药等
- 报销:法定医保(GKV)通常不报,需自费
- Orlistat(奥利司他,Xenical处方120 mg;Alli非处方60 mg)
- 减重效果:额外约3–5%
- 副作用:油性便、腹泻,需配合低脂饮食;注意脂溶性维生素补充
- 报销:通常不报销,多为自费
- 口服Semaglutide(Rybelsus)
- 在欧盟获批用于2型糖尿病而非肥胖;用于单纯减重属“超说明书”使用,不建议自行尝试
- 高剂量用于肥胖的口服方案尚处研发/申报阶段,德国尚未常规可及
- 其他可带来体重下降的口服药(主要针对糖尿病)
- SGLT2抑制剂(如Empagliflozin):体重下降幅度较小(通常2–3 kg),但对心肾有益;适用于2型糖尿病
- 二甲双胍:轻度体重下降(约2–3 kg),以代谢获益为主
与注射制剂对比(供决策参考)
- 注射制剂(例:Wegovy/司美格鲁肽,Zepbound/替尔泊肽)在研究中平均减重更大(约15–22%),但需每周或每两周注射,价格较高,供应周期性紧张。
- 口服GLP‑1(如未来的Orforglipron或高剂量口服Semaglutide)可能更便利,但目前观察到的减重幅度通常低于最强效的注射方案,且胃肠道副作用并不会明显减少。
安全性与适用人群(德国S3指南思路)
- 适用条件:BMI ≥30,或BMI ≥27且合并肥胖相关并发症(如2型糖尿病、高血压、脂肪肝、睡眠呼吸暂停等),且已进行结构化生活方式干预仍效果不足。
- GLP‑1类共同注意事项:常见恶心、呕吐、便秘/腹泻;罕见胰腺炎、胆囊问题;孕期/备孕禁用;甲状腺髓样癌或MEN2家族史为禁忌。
- 用药需医生评估合并疾病、药物相互作用与监测(体重、血压、血糖、肝胆胰指标等)。
在德国如何更稳妥地行动
- 与 Hausarzt/内分泌或肥胖门诊沟通:评估BMI、腰围、代谢指标(HbA1c、血脂、肝酶)、睡眠呼吸暂停筛查等,讨论是否符合药物指征与哪种方案更合适。
- 费用与可及性:减重药物多为自费(私保可能部分报销);每月支出从几十欧(奥利司他)到数百欧(GLP‑1类)不等。处方药请通过德国合规药房获取,警惕网购“减肥丸”假药。
- 数字疗法与生活方式支持:德国有可报销的肥胖数字疗法DiGA(如“zanadio”,适用于BMI 30–40),可向医生咨询处方;很多Krankenkasse报销营养咨询与运动预防课程。
- 现实期望:药物是“助推器”,与饮食、运动、睡眠、行为改变配合效果最佳;停药后体重反弹风险需通过长期生活方式与随访管理。
关于您提到的最新《柳叶刀》研究
- 我无法实时核验2024年后发布的所有新数据,但所述结论(Orforglipron在糖尿病合并肥胖人群约18个月减重约10%、胃肠道副作用为主)与此前同类研究方向一致。
- 即便美国先获批,欧盟/德国审批与上市、医保政策、供应链还需时间。短期内,在德国更现实的口服替代主要是Mysimba与奥利司他;如合并2型糖尿病,医生也可能考虑SGLT2抑制剂等方案。
如果您愿意,我可以根据您的身高、体重、既往病史、是否合并糖尿病/高血压、目前用药与预算,帮您在德国语境下梳理一个更个性化、可操作的减重路径(含是否考虑药物、哪一类更适合、如何与生活方式和报销政策衔接)。
【本帖内容由人工智能提供,仅供参考,DOLC GmbH 不负任何责任。】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