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发表于 2025-11-26 21:10

AI:一张发向商业世界的二向箔

作者:微信文章
最近有个新闻很值得玩味:亚马逊在旧金山联邦法院起诉了Perplexity,指控其推出的Comet浏览器及其内置的AI购物代理功能非法侵入亚马逊系统。

为什么亚马逊这么紧张? 因为AI购物代理的行为和真人用户完全不一样。它会绕过亚马逊精心设计的广告、个性化推荐和页面布局,直接抓取价格和商品信息。这不仅让亚马逊卖广告赚钱的算盘落空,更致命的是,它会导致亚马逊基于真人行为数据的推荐算法失效——AI污染了亚马逊赖以生存的数据护城河。

这引发了我对商业本质的思考。在我看来,世界上的生意大致分为两类:

一类是快乐类生意。就像王者荣耀,2021年用户数就到顶了,但今天收入还在增长。为什么?因为用户不会因为皮肤贵了就去玩皮肤便宜的游戏,这叫永续提价权。巴菲特说的圣诞节送礼的喜诗糖果也是同理,心意是不能打折的。

另一类是效率类生意。就像淘宝外卖,一旦有补贴,我就用淘宝外卖不用美团了。用户永远找效率最高的方案。谁效率高用谁,大家互相盯着,趁对方虚弱就打一仗。所以PDD永远要备着一笔钱等打仗,不敢把钱分掉。长期来看,这类生意提价权受限,因为提价了就对消费者效率不高了。

我的核心思考是:未来效率类生意会面临AI极大的冲击,只有少数转型的公司能活下来。

就像开头的新闻,AI购物让一切“滤镜”失效了:

AI去买慢跑鞋,它绝不看旗舰店的精美装修,而是全网比价,瞬间找到一家卖真货的海外购。旗舰店苦心经营的“渠道正品”壁垒没了。

AI去买维生素,它绝不信赖几百块的复合包装,而是直接调配2元一瓶的药准字原料。品牌耗资亿万的“消费心智”壁垒没了。

除了C端,到B端的效率类场景也是一样。

企业应该把钱存在哪个银行? 过去,银行招聘平均高薪的客户经理,买茅台请财务总监吃饭,最后把钱拉过来。 如果客户是AI,它不需要喝茅台,它会无需沟通、毫秒级地对比全网利率,直接把钱划给对企业最有利的银行。

物流公司怎么拿单? 过去,物流公司养销售去pitch客户,签合同,做方案,最后调度还是去运满满找车。 如果客户是AI,它会跳过寒暄和PPT,直接在运满满上叫车。

这件事会不会发生?一定会。这不是由企业主的喜好决定的,而是由利润的引力决定的。 只要市场上出现了一个能帮企业省钱的AI代理,所有CEO都会被迫使用,否则就是失职。

发现了吗?过去很多效率类生意的成功,其实是“伪效率”。它们本质上还是“服务于人”的。客户决策时会被体验影响,因此企业不得不搞很多花样:

1. 淘宝店铺要“装修”,因为消费者看到漂亮的网页会有信任感。

2. 头部零售银行号称“牛奶+咖啡”的有温度服务,就是为了让走进营业厅的客户产生信赖。

3. 物流货代往往是最懂当地有啥好吃好玩的人,因为有决策权的物流负责人要的是体验。

但我们要看透本质:在效率类生意里,所谓的“体验”,本质上是为了弥补产品不够好、或者为了掩盖价格不够低,而向人类支付的“情绪贿赂”。

以后效率类的生意,要从“服务于人”到“服务于AI”。因为AI没有感情,它不接受贿赂。 在AI眼里,凡是不能直接转化为效用的“服务”,都是阻碍交易的摩擦力。物理学的规律告诉我们,摩擦力终将被抹平。

举个例子,同样是供应PVC水管。 中国联塑的策略是极致工业化,做到便宜可靠。 伟星新材的策略是上门做360度拍照和加压测试,获取家装客户的信任。 在过去,伟星新材的生意比中国联塑更好,是罕见的长期有自由现金流的建材企业。但如果决策者变成AI,它基于数据就能判断管子会不会漏水,不需要“拍照”来寻找安全感。那个溢价极高的服务,在AI眼里就是多余的成本。

总结:在效率类的生意中,依靠创造体验而非真正最有效率的公司,会受到很大的冲击。

历史已经预演过这一切。 当年我们要去售票窗口听售票员寒暄(体验),后来我们在携程直接买票(效率)。AI只是把这个过程从“买票”扩散到了“买一切”。

这些公司怎么办?我觉得可以做两件事。

第一件事,放弃超额收益,把效率还给用户。就像券商佣金大战时,聪明的券商主动降低佣金,以此保住规模。

第二件事,就是把你的生意重构成“语义网”。

万维网创始人 Tim Berners-Lee 早在 2001 年就预言了“语义网”。他认为网络不该只是给人看的文档,而应该是给机器读的结构化数据。 当年这个构想被废弃了,但现在看,这简直是神预言。 因为AI不看装修,它只看结构化的数据。这就要求我们将生意重做一遍:从“讨好人的眼睛”,变成“讨好AI的算法”。

1. 标准化定价:别搞满减和赠品了,给AI一个干净的底价。

2. 实时确认:别让AI打电话确认库存,给它一个毫秒级响应的API。

3. 履约可验:别靠大楼气派赢取信任,用区块链等方式展示你的真实履约数据。

这其实就是当下最本真、最正念的 GEO(生成式引擎优化)。

对于电商,你能不能做一个专门让AI访问的、纯数据库形式的“拼多多”?

对于银行和物流,你能不能把那些虚头巴脑的“温度服务”砍掉,把核心业务重构成API,直接对接企业的AI系统?这不就是我们要做的数字银行和数字物流吗?

文至于此,已是深夜。

在漆黑的底色中,AI像是一张发向商业世界的二向箔缓缓而来,这股力量安静而庞大,小得让很多沉浸在旧梦中的企业家忘记了逃离,大得足以重塑我们熟知的一切。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AI:一张发向商业世界的二向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