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小说《蒹葭》背景资料——《匈奴简史》
前言匈奴民族是一个悲剧性的民族,本身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形成于公元前十世纪前后,消亡与公元五世纪左右,总共一千五百年的历史。在写《蒹葭》这部书的时候,由于故事情节主要是写华夏民族抵抗外辱的故事,所以匈奴的关系至关紧要,其间翻阅了很多书籍。不想得到的结果是匈奴本身就是炎黄血脉的一支,了解越多,越为这个民族所深深吸引,索性提笔写个关于匈奴的简史,大家暂当作《蒹葭》的背景资料来读吧。
匈奴民族的形成远古时期,黄河流域有两个最大的部族,一支为黄河下游的九黎民族,以牛为图腾,首领就是大名鼎鼎的蚩尤;另外一支则是黄河中游的一个部族,当时叫做诸夏部,以龙为图腾,首领是炎帝。中国古代神话中说,神农帝就是炎帝,也就是该部族的领袖。不过还有一说,是赤帝(注一)为炎帝,同神农并非一人,由于年代太过久远,这个已经无从考稽了。那时黄帝所在的部落不过是诸夏部的一支小族而已,因为居住在最北,环境及为恶劣,人丁稀少,可以说根本上不了台面。后来黄帝成了族长,鼓励全族习武,民风彪悍,在诸夏一部中愈发强大起来。最终黄帝不再服从炎帝旗号,在其率领下,击败了炎帝,成为了诸夏部新的领袖。神话传说中的祝融、共工大战,就是从此演化出来的。其实中间战争估计进行了不知多少代,但由于当时并无历史记载,后人便统一归在了轩辕黄帝的头上。
黄帝成为诸夏的首领后,在部族内部实行了一系列措施,加强内部的联合和整顿,扩大部族首领的权力,安定农业生产,扩张军备,使诸夏部族得到了很大发展,形成了今天所谓的“华夏”先民。并且在当时出现了纺织、诗歌、音乐、酒……一类的最初的奢华的东西。‘华夏’二字,其中华,是华美、华丽的意思,夏,是广大的意思。“华夏”可以理解为穿着华丽衣服,住在广阔大地上的人。
诸夏部落得以发展后,黄帝不在安于黄河北部,开始南侵九黎部。当时九黎虽然不如诸夏发达,但他们已经有了金属武器。中国古代神话中多次提及说,蚩尤有八十一个铜头铁臂的兄弟,其实这里的铜头铁臂就是说那时的九黎部已经掌握了金属装备。九黎部在连续击退九次黄帝的入侵后,黄帝吸取经验,总结出了最早的用兵法则,最后终于击败了九黎,杀死蚩尤,迫使黎人南迁。后人说中国最早的兵法书籍《皇帝阴符经》,就是黄帝所著,不过这只是后人借其名而已。但据历史中的零星记载,估计当时的黄帝确实写下了一套兵法书籍,不过应该没有流传下来。
黄帝的部落此时得到的更广阔的空间,周围也再没有别的民族的威胁了,便对周围被击散的民族采取了宽松的政策,不压迫、不奴役,而且将当时小的部族都分封了国主。当时炎帝、九黎等被击败的部族除了大部分被黄帝一支所融合外,剩下的部分和一些小的落后部落被分为了蛮、夷、狄、戎四部。
蛮,是黎人南迁的一部,是后来楚人和今天苗人的先族。中国神话中说黎人被击败后居住在地下,终日不见阳光,其实真正的黎人都迁到了南方的广密的森林中而已;夷,是黎人留守故乡的一部,就是后来的殷商。当时诸夏、九黎两部族相互交替,统治黄河流域,夏、商、周的替换就是明显的代表;狄,一部可能是鞑靼人的祖先,也有一部分白人,可能是突厥人的祖先。当时有名的中山国,就是这个部族的一支,中山国人据历史记载,就是亚洲的白色人种,擅长酿酒;戎,可能是一支闪米特人或者闪米特与土著黄人的混血后代,也有可能是与突厥先祖同源的一支白人或混血部族。其时还有古蜀国、昆仑民族等一些只存在与远古历史记载的民族。其中昆仑族应该是亚洲黑色人种。
到了周朝时,大部分狄戎部游离与中原之外,不断侵凌,后期渐渐形成匈奴这个民族。
匈奴初期
在匈奴的初期不得不提的一个单于就是冒顿,可以说如果没有冒顿,匈奴可能在公元前二百年前后就已经被灭族了。匈奴的首领叫做单于,就相当于国王的意思,手下的部落有左、右二贤王。单于在匈奴话中的意思就是广大之貌的意思,汉书中说“单于姓挛鞮氏,其国称之曰‘嶿黎孤涂单于’。而匈奴谓天为‘嶿黎’,谓子为‘孤涂’,单于者,广大之貌也。言其象天,故曰嶿黎孤涂单于”,说白了,单于就是天子的意思,同中原皇帝的称谓一样。
在当时,匈奴居住在黄河西北的苦寒之地,南有燕、赵雄兵,东有强大的月氏、乌丸国,西北则是荒无人烟的西伯里亚平原。当时虽然战国七雄中的燕、赵、秦都不如匈奴强大,不过由于匈奴当时联合诸侯斩杀了西周最后一个君主幽王,所以同中原各国关系极为紧张,战国七雄中的北方诸国全部联合起来一起对抗匈奴,这样匈奴相比之下就弱了许多。而月氏则一直比匈奴强大的多,当时各国都流行弱国以王子为人质,质于强国首都,称为质子,而冒顿也是其中之一。
冒顿的老爸叫做头曼,是当时匈奴的首领,不过此人极为粗旷,任意行事、喜新厌旧、宠爱后妻。后来头曼的后妻阏氏生了个小儿子,头曼便想立幼子为下任单于,就设法杀害长子冒顿。他派冒顿到月氏王国(甘肃张掖)当质子,随后立刻派兵疾袭月氏,想借月氏之刀杀了冒顿,却根本没考虑到此举为匈奴民族带来的灾祸。
冒顿极为有胆识,抢了月氏的战马,孤身一人逃回了匈奴,头曼没有口实杀掉冒顿,也就作罢,并且陪了大量的财物给月氏才平息了战争。不过这样一来匈奴民众的生活更加艰苦了,很多人都对头曼这个首领不满,而冒顿更是深深恨上了自己的父亲。
后来冒顿发明了一种响箭,后人称之为鸣镐,并且对自己的下属颁下军令说自己用鸣镐射那里,底下的将官就必须射那里,违令者斩。开始手下将官同他一起狩猎,冒顿用鸣镐射向猎物,有手下没射了,冒顿就把他们全杀了。后来冒顿又射向自己的爱马,又有手下不敢射,于是又被杀了。到了最后冒顿竟然用鸣镐射向自己的妻子,手下更不敢射了,又被冒顿给杀了。这下手下没一个敢不射的了,冒顿又去射父王头曼的坐骑,手下全部响应,把头曼的坐骑射成了马蜂窝。于是冒顿相信手下没有问题了,在一次同头曼游猎的时候,用鸣镐射向了头曼,可想而知,头曼就被他的手下乱箭射死了。可能古来成大事者都够狠心吧,冒顿拿箭去射自己的妻子、父亲,也算是绝情绝义了。
匈奴的民俗是父亲的妻子(除了自己的母亲外)在他死后,由儿子继承,于是‘阙氏’就成了冒顿的妻子。‘阏氏’当时是漠北有名的美女,其时东胡也就是乌丸比匈奴要强大,国君听说冒顿杀父新立其位,就派使者来索要美女‘阏氏’。冒顿问手下:“阏氏这么美丽,能送给东胡么?”手下都说:“阏氏是您的妻子,东胡实在无礼,不能给,我们去打他们吧!”冒顿说:“不过是一个女人而已,焉能伤了两国的和气,送他好了!”于是就把美女‘阏氏’送给了东胡。后来东胡的国王又听说匈奴有匹千里马,又派使者来索要,冒顿的手下都说不能给,可冒顿依然送给了东胡。这时东胡颇为轻视匈奴,而冒顿就借着这个喘息之机休养生息、厉兵秣马,把匈奴发展起来了。感觉在中国的历史上,这种事情非常之多,例如汉朝就是用女人的身体换取了多次的和平。就连最强大的唐朝,也‘和藩’了不知多少次。
又过了几年,此时匈奴已经强大起来,冒顿也根基立稳了。此时在匈奴和东胡的交界处有一处土地叫做瓯脱,非常荒芜,没人居住。东胡又派来使者,说这块地方你们也干脆送我们好了。冒顿的手下也都说:“瓯脱无人居住,荒凉无比,干脆送东胡好了。”冒顿当时大怒,把手下说可以送的人都杀了,然后说道:“地者,国之根本也,岂能与人?!”接着帅军攻打东胡。此时匈奴已经非常强大,而东胡却没有把匈奴放在眼里,犯了轻敌的毛病,于是乌丸就这么被灭族了。后来的鲜卑族据说是当时乌丸遗留下来的一支。
可以说冒顿不是个好儿子、好丈夫,但冒顿算是个好国王了,忍辱负重多年,就是为了匈奴的强大。在秦国灭六国时,头曼趁乱攻击中原,占据了陕西河套一带。后来秦朝建立时,始皇帝派大将军蒙恬帅军大败匈奴,使的匈奴国力大衰。头曼之所以那么容易的没儿子所杀,也是因为头曼大败,国内的众多势力都对其颇为不满。
冒顿成了单于后,没有象父亲那样同中国开战,而是先统一了漠北,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有个民族统一了蒙古草原。在冒顿统一草原后,匈奴已经非常强大了,此时楚、汉之争也已经结束。但那时汉朝羸弱,不得不数次派公主和亲,可以说那时的汉朝同南宋有一比了。汉文帝死时,据说都是死不瞑目的,始终不忘匈奴带给自己国家的压迫。一向文弱的文帝,给自己的陵墓起名叫‘霸陵’,就是希望自己的后代能够强大起来。最终他的孙子武帝没有辜负父亲的期待,派卫青、霍去病数次北击匈奴,一直追杀到了狼居胥山(今蒙古境内德尔山),并在瀚海(今贝加尔湖)刻石记功。在那时出了三句流传千古的名言‘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匈奴不灭、何以为家’、‘马革裹尸’,至今想来犹热血沸腾啊。
匈奴的融合
西汉武帝时匈奴在西亚一带已经走向衰败了,到了后来匈奴分成了两支,一支与当时的汉朝继续争斗,一支以呼韩邪单于为首依附于的当时的汉朝,并为其渐渐同化。当时最有名的历史事件就是‘昭君出塞’,西汉末年元帝时,这是最轰动的一件大事了。汉元帝甚至为纪念这次和亲,改元为"竟宁",意为和平安宁。而呼韩邪单于也把昭君封为宁胡阏氏,以示友好。这里要解释下‘阏氏’这个名词,汉书中说北方民族用山上野花染成绯黄,然后用英鲜者作鞭肢。匈奴的皇后作‘阏支’,是说其可爱如鞕肢也。
昭君出塞对匈奴的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将汉人的文化带入了匈奴,并渐渐的将呼韩邪部的匈奴人同汉人同化。不过昭君的生活也是比较不幸的,嫁了呼韩邪两年,这个年老的单于就死了,而后从匈奴风俗,又嫁给了他的儿子雕陶莫皋。昭君嫁到匈奴后,汉匈整整和睦相处了六十年。
匈奴的西迁与战争
OK,刚刚讲了那么多匈奴的大家几乎都知道的历史,下面说说匈奴在汉朝后的为大家所不熟悉的历史,以及匈奴的特色战争吧。在文献记载上,北亚草原民族对西方的军事入侵有过四次。第一次就是匈奴人的西迁;第二次和第三次分别标志着匈牙利和保加利亚历史的滥觞;第四次则是蒙古人的远征。至今为止大多数欧洲人和亚洲人都认为蒙古远征是对欧洲影响最大的一次亚洲民族的入侵,其实在下觉得不然,如果要说影响,恐怕真正最大的就是匈奴人的西迁了。不错,蒙古人在欧洲刮起的‘黄色飓风’至尽其威犹在,成吉思汗也绝不是‘只识弯弓射大雕’的卤莽之辈,其吸收了汉人的先进军事工具和作战计划,策划了一场又一场的长途远征,其后勤保障、战争方式又岂是草莽匹夫所能做出的?但如果讲到远征欧洲的亚洲民族,还是匈奴人最具悲壮了。
欧洲人都说匈奴的入侵将欧洲带入了黑暗时代,其实不然,可以说匈奴的入侵大大推动了欧洲历史进程的发展。在当时欧洲最凶蛮的民族日尔曼人,根本无法适应匈奴铁骑的作战方式,号称‘强悍’的丛林民族,被匈奴打的落花流水,不得不从森林逃到了城市。而后匈奴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横扫欧巴罗,摧拉枯朽般的结束了欧洲在罗马人的统治时代,使的欧洲正式象多元化封建时代过渡和发展。当时的欧洲国家划分格局,甚至延续到了今天也没有什么改变。
西迁欧洲匈奴人的故事是极富戏剧性的,这个民族在生命最辉煌的时刻结束了自己,留下了令人难以忘怀的传说。 在西方人的词汇里,匈奴人是极端凶恶的人的代名词。在二战时,希特勒的德国兵被称为匈奴人。据《世界史》记载,匈奴最后一个单于阿提拉被称为‘上帝之鞭’,其戎马一生,只打过一次败仗(征伐高卢之战),但他一点也不气馁,随后就把意大利的阿奎利亚给攻了下来。到今天匈牙利和土耳其的很多人还都以阿提拉作为自己的名字,在欧洲人的观念里,将自己的孩子以伟人命名,将会得到赐福。阿提拉凭其武力震撼了整个欧洲,把他的名字刻进了西欧人的灵魂中,同亚历山大、恺撒这些人的名字平起平坐。
汉朝时匈奴分为南、北两部,小部分的南匈奴人依附了汉朝,也就是上面说的呼韩邪部,而北匈奴则在此时开始西迁。匈奴的西迁断断续续的一直延续了整整三百年,在这三百年中,其对中原华夏亦影响不小,到至五胡十六国结束,匈奴在亚洲的历史也就基本结束了。此时亦开始了匈奴民族如史诗班的大西迁。
北匈奴西迁途中经过了康居、大宛、鄯善等等西域诸国,这些国家没有一个能逃过匈奴的征服和奴役,后来在匈奴继续西迁之时,这些国家给予了匈奴以沉重的打击。匈奴在里海一带停留了大约两百年后,继续西迁,他们当时把老弱留在了里海附近的草原。史学家们说日尔曼是个野蛮的民族,欧洲人都称日尔曼为蛮子,可这次日尔曼人遇到了比他们还要野蛮N倍的一个民族——匈奴。
在当时日尔曼民族之间长期爆发战争,他们骑着矮小的战马,于丛林中不断的争斗,以至于当时的日尔曼人是全民皆兵。由于其强大的军事力量,统治欧洲的罗马帝国也只能放任这么一群衣兽皮、食兽肉、住草棚、无文字、无礼仪、不洗澡、满身恶臭的野蛮人在自己地盘边上生存。可公元三百七十五年前后,匈奴人来了,匈奴人在其老王巴兰姆巴尔的率领下,发动了第一次同东哥特人的战争。以往战无不胜的东歌特人第一次遇到这么打仗的,那种高头大马在当时是没人见过的。匈奴人就象飓风一样横扫了东歌特民族,当时的东歌特王看着这些无法战胜的敌人,引咎自杀了。这些日尔曼蛮子被匈奴人连根拔起,惊恐万状的逃出了森林,一直跑到了多瑙河沿岸。随后的西歌特人、法兰克人、萨克森人、勃艮第人……,没一个能逃过匈奴的铁蹄,匈奴的进攻把整个日尔曼部族给驱赶起来了。
可以说当时在东亚战败被迫西迁的匈奴民族的战斗力,超过了当时日尔曼人和罗马人的总和。在西方世界中,最早的关于匈奴人的文字记载出与罗马帝国后期的历史学家马西里那斯(Marcellinus,330-390年)的文章中。在他的笔下曾对匈奴的战争方式有过极生动的描述。匈奴人作战时总要发出混乱的震天呐喊。他们有时会排成规则的纵列,而大多数情况下他们作战是毫无规矩的。匈奴人的作战机动性异乎寻常,他们会时而忽然间四散开来,时而极其迅速地集中到一起,形成一个松散的阵列。他们会在原野上风驰电掣般地狂奔,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飞过敌人的营垒,使敌人在尚未明白之际就遭到了袭击。匈奴人优良的骑射技能使得他们能够远距离作战。近距搏斗时,他们根本不顾及自身的安全,而当敌人企图躲他们的利剑时,他们就扔出一张网把敌人套住,使其动弹不得。
可惜的是这些战争方式,在我写的《蒹葭》中并不多见,我不擅长写战争场面,在第二章改写初曾经有过想法把它写出来,不过因为是攻城战,所以考虑许久,还是作罢了。在《蒹葭》后期写到却伤孤身入漠北时,再考虑下,是否填插着写下匈奴的作战特色吧。另外匈奴人还首创了‘生化武器’,恩!没错,‘生化武器’!据历史记载,说当时匈奴把有了疫病的马匹投放到敌方城下,或者赶到敌方的牧场中,使瘟疫散开。当匈奴战败时,留下的牲口中也故意会混入一些得了病的。史料上说霍去病远征匈奴,当时所带的士兵全部没有粮草,是打到那里吃到那里,就是吃的匈奴人的牲畜。现在的历史学家都认为霍去病之所以那么早死,可能就是因为饮食上,吃了匈奴人留下的‘病’畜。喔!闲话不说了,再回到匈奴人的西征。
西迁的匈奴人在公元三百七十四年击灭位于顿河以东的阿兰国后,便开始扮演着推动欧洲民族大迁徙的主要角色,同时也揭开了入侵欧洲的序幕。匈奴人不仅压迫着哥特人避入罗马帝国,甚至兵临罗马城下。此时,匈奴人不仅越过了多瑙河和莱茵河势力直达西欧,还在五世纪时在多瑙河畔建立了匈奴帝国——‘阿提拉王国’,王国的建立正是标志着匈奴历史在西欧的璀璨开始。公元四百三十三年,阿提拉与他的兄弟布来达一同从他们的叔父罗阿斯手中继承了帝国的王位。 四百三十六年,三十岁的阿提拉谋杀了他的兄弟,独自君临帝国。与他的前辈们相比,阿提拉更具雄心,更富于侵略性。在历史上,阿提拉是一个极为突显的角色。
当时的‘阿提拉王国’是欧洲军事力量最强大的帝国了,而罗马帝国已经在皇帝狄奥多西死时,分成了东、西罗马帝国。此时的东罗马帝国向匈奴每年都要交大量的供赋,但阿提拉并不满足,在公元四百四十七年他发动了对巴尔干的一次大规模的入侵。他们长趋直抵君士坦丁堡城下,迫使东罗马狄奥多修斯二世皇帝乞降。在战争后匈奴帝国的势力达到鼎盛,其疆域大致东起里海,西至波罗的海和莱因河。东西罗马均被迫向其纳贡,以求免遭蹂躏。
最有趣的是阿提拉同西罗马帝国的战争,在当时西罗马帝国皇帝的妹妹霍诺莉娅同她的侍卫私通,结果被逮到了。当然侍卫被处死了,而公主则被监禁起来了,那时公主已经有了身孕。霍诺莉娅当时不知道怎么就冒出了一个念头,拖人捎了个戒指和一封信给了阿提拉,说‘你要能把我救了,我就嫁给你’。罗马帝国的皇帝知道这个消息后吓坏了,派人买通了阿提拉身边的侍卫想要刺杀他。可阿提拉比他狡诈,老早就发现了刺客,并且给罗马帝国的皇帝写了封信,大概意思是说‘你是贵族,我也是贵族,不过现在的你已经不配了,而我用自己的鲜血和攻击捍卫了自己荣誉。让我们分个高下吧!’罗马帝国的皇帝那里敢打啊,不得己再次屈辱地向匈奴人交纳大量的黄金。可阿提拉并不满意,写信要求罗马帝国割让包括高卢在内的一半土地给匈奴,作为他的嫁妆。当他越过莱茵河时,宣称这不过是以武力来寻求应得的权力。他要履行婚约,迎娶霍诺莉娅。 在公元四百五十一年战争终于爆发了,阿提拉至少率领着五十万人一路挺进,扫清了莱茵河流域,直接杀到了中心都市高卢。由于匈奴人的凶猛,使得日尔曼人、罗马人联合起来组成了大军抵抗阿提拉的进攻。连法兰克的国王也被说服,加入了联军的行列。在当时罗马最著名的将军阿埃丘斯的率领下,联军终于抵挡住了阿提拉的进攻。
不过阿提拉并没就此倒下,反而在后面的两年中连续攻下了沙隆和北意大利。本来阿提拉还应有更大的作为,可是这个时候,这位老兄却乐极生悲,一命呜呼了。阿提拉的死给各位好色+好酒的朋友们敲了记警钟,当时阿提拉娶了个漂亮的日尔曼少女。结果当天晚上,喝的醉醺醺的阿提拉竟然被自己涌出的鼻血给呛死了。日尔曼小姑娘被吓的在一角瑟瑟发抖,伟大的匈奴王却激动过分,就此升天了。在这里山水奉劝大家一句,以后见到美女,一定不要过分激动啊。
接着由于阿提拉并没有立下遗嘱,以至于自己的几个儿子因为权利纠纷,大打出手。公元四百五十四年,东哥特人和其他日尔曼部落起兵造反,阿提拉的儿子们无法对付这种局面,帝国迅即瓦解了。自此匈奴的历史正式画上了一个句号,不过据说现今的匈牙利人是匈奴的后裔,公元七世纪时,罗马帝国的皇帝还成招募过匈奴士兵,但这些都还没有个定论。而原来依附与汉朝的南匈奴部族也渐渐消失殆尽,有人说建立大夏国的赫连勃勃,父亲姓刘,其子孙也姓刘,只有赫连勃勃自号"赫连"。现在陕北姓刘的很多,或许是匈奴的后裔。不过这也是无从考稽的,匈奴这个民族就此再不见踪迹…… 喜欢。。。谢谢楼主 鼓励一下子哈哈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