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inecl 发表于 2005-11-21 01:12

转贴朱教授的大作

前子言
  
  余家是在民国廿八年(1939)的春夏之际,由江都县城(即扬州)古旗亭街南的谢总门,迁至东圈门街七号 居址的。那时节的东圈门街上,特别是街北一侧的深宅大院,几乎是一家挨着一家,街上显得空荡荡和冷清清的。因此,在这条街上深宅大院里住的,都是有头有脸的人家,如何道台家,经学刘家,以及洪中委家等等,也就看得一清二楚的了。
  其实,要把“东圈门”与“东圈门街”分开来谈:东圈门,乃是一座如同城门楼子的建筑,在两淮盐运使司衙门以东,约一百二十步的街道上,是用来拱卫运司衙门的关隘之一,建于明代嘉靖年间(1522-),于解放初期(1951-)拆除,原址在今东圈门街58号佑圣观的东侧。
  东圈门街,则是一条贯通东圈门的、东西向的街道。圈门以西,为“东圈门内”;圈门以东,为东圈门外,通称“东圈门街”。其时,东圈门的门楼和圈门尚在。东圈门街的东头,与三祝庵街、地官第街相连,西头与运司街相接。街长约620步,街宽只有6步。街心以长约70厘米,宽50厘的麻石板铺路。解放后改为水泥砂浆路面,至今尚有零落的石板可寻。近年(2000年)整修街道时,不仅重建了东圈门城楼,而且重铺了石板路其宽其整其洁,不亚于明故宫前的御道街也。
  这条东圈门街上的名人宅第和遗迹,大都集中在街北一侧,如街东头的三祝庵,是清代扬州八怪之一的、杭郡老画师金农(名冬心)寄寓故址。与三祝庵西相距百步之遥的东圈门街14号,即是名闻海内外的清代扬州学派之一的经学名家刘文淇的住宅--“青溪旧屋刘”家。在刘家旧屋之西,仅隔罗总门一个巷口,即东圈门街16号宅,是当代伟人祖父江石溪的旧日居址。与之一之隔的18号尹氏老屋,乃古典园林建筑工程公司高级工程师尹氏寓所。20号大院内,传为清朝礼部尚书祁藻之孙、湖北知府祁友蒙的故址,俗称“祁家大院”再西,即东圈门街22号,为清代同治年间(1862-)江西吉安知府何?车母凇O啻鋈瘟浇芏狡诩洌怖囱镏荩恐梁渭摇笆屏髁谷斩铡薄:问嫌凶樱迳撸鍪苟砉僦列陆哺е捌涫毖镏菝糠降厣剑辛疲骸吧硇型蚶铮芡椋薰秩汗拱喑ㄎ饔颍黄嗔褂衩殴兀匮事ね匪缰袢詹蝗绾窝吩谘镏荨!焙问细缸樱桓鲆萍P州,连山林;一个绝途万里,镇守边陲,传为街坊佳话。但在这条东圈门街上,最为名动中外的故迹,还当数青瓦灰墙的江氏旧居,业经地方政府修复,以恢复旧观。无可疑问,这将为人杰地灵的东圈门街历史,以及地方人文内涵和旅游源的开发,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云耳。
  东圈门街上的住宅,两侧皆为青砖、黛瓦、杉木结构的传统建筑,间或有水泥结构的门面,均为名人宅第,如清人何?臣业奈髡趴猓懊窆比酥芸榇舐墒业恼牛词恰5≌拇竺沤峁梗惨蛑魅说纳矸荨⒔撞愫筒聘坏牟煌兴稹H缤ǔK档拿盘谩⒚磐ァ⒚怕ソㄖJ剑词巧现胁闳耸康恼殴乖臁R话闶忻窠撞闳思业恼牛蠖嘉白┛狻泵琶妫缃竺偶鳎匆巡饺胩梦荨K健疤梦荨保布词且唤渥》康闹屑湟患芪荩ㄖ铣啤懊骷洹保袷背谱觥翱吞薄K运担挥凶ㄊ舻拿盘茫挥忻怕ス怪恕U饫锼档摹白┛饷琶妗保到栌盟瘴R淮窦渌姿档摹笆饷拧泵娑缘摹K健白┛狻保簿褪怯米庞美唇ㄖ趴虻摹懊孀惫钩傻摹懊爬薄5比唬嗣浅K档摹懊琶娣俊保亲ㄖ傅昶潭缘模皇撬档摹懊琶妗薄T谡馓踔猩先思揖劬咏智铮佣轿饔胁簧倜琶娣浚瓷唐桃病

shinecl 发表于 2005-11-21 01:17

这篇写得真好,教授和我们老百姓讲出来的就是不一样啊。我再转发天涯网友的评论,呵呵

shinecl 发表于 2005-11-21 01:20

哦,我爷爷家以前就住在东圈门,我小时候也住过。今年回家去那里买过几次咸鸭蛋和黄豆。;)

shinecl 发表于 2005-11-21 01:21

中国文化界,有两个车前子:一个是文博界的“車前子”,“车”写作繁体的“車”,以示其老矣!一个是文学界的车前子,乃苏州著作名家陸文夫的弟子,风华正茂时候!
  此一車前子,世代扬州人,自云“读书不求甚解,好著文章自娱”。因起网名“車前子言”也……


作者:朱千华 回复日期:2005-11-6 19:33:13    
  
  朱教授,欢迎你来天涯-散文天下!
  
  


作者:朱千华 回复日期:2005-11-6 19:48:46    
  向天涯的朋友们介绍一位老教授----<扬州园林品赏录>的作者朱江教授.
  
  
  【作者简介】
  
  朱江,1929年2月生,汉族,江苏省扬州市人,1953年于北京大学考古训练班毕业。
  
  从事教育文化工作48年,曾任苏北博物馆文物部主任,江苏省文物管理委员会调查征集组组长,江苏省考古学会副理事长等职,1987年获江苏省文物与博物馆专业研究员资格。
  
  长期以来,在考古、历史、园林、宗教、海外交通和乡土文化等诸多方面,均取得了相当成就,发表论文200多篇,在所撰专著中,其《扬州园林品赏录》一书,在上海与强北一再重新出版,受到了海内外广泛的好评。
  
  
  朱江教授可能是天涯上最年长的作者了.
  
  


作者:眉山紫桐 回复日期:2005-11-6 20:26:30    
  深厚的文化底蕴,如酒,历久弥香。喜欢!


作者:幽忧一缕香 回复日期:2005-11-6 20:48:31    
  这样的文章厚重,学习。


作者:卡巴斯基的爱情 回复日期:2005-11-6 22:19:12    
  向长者致敬!映射的扬州文化让人回想连连。。。。。。


作者:xskyx 回复日期:2005-11-6 22:22:52    
  富春的包子我爱吃^_^


作者:qian_2000 回复日期:2005-11-6 23:07:24    
  长见识了,在扬州出生生活了20多年,也还是头一回听到这么多关于扬州的故事,惭愧啊!


作者:Kern_2001 回复日期:2005-11-6 23:56:07    
  送分啦送分啦!


作者:卓一卓 回复日期:2005-11-7 1:15:08    
  很喜欢扬州,去了都不愿意回来了


作者:xinjianghai 回复日期:2005-11-7 08:17:34    
  收藏。


作者:WEBSTAR16 回复日期:2005-11-7 9:30:00    
  爱扬州


作者:cqz077 回复日期:2005-11-7 9:50:35    
  惭愧了!八十岁学吹鼓手,未免晚了点。谢谢斑竹和网友们的鼓励,当步诸君后尘,视力而为!
  車前子(CQZ)谨白/2005-11-07日09:49分


作者:cqz077 回复日期:2005-11-7 10:09:27    
  惭愧了!八十岁学吹鼓手,未免晚了点。谢谢斑竹和网友们的鼓励,当步诸君后尘,视力而为!
  还要说及的一点,在这篇文字中,该断句的地方未断,该连接的地方未连,等等,费诸位阅读思量了,歉歉!
  車前子(CQZ)谨白/2005-11-07日09:49分


作者:铁翼 回复日期:2005-11-7 10:15:47    
  好文章,大大学习!


作者:铁翼 回复日期:2005-11-7 10:18:18    
  如此厚重文风,吾辈多不复得也,再一次学习!


作者:趣猫 回复日期:2005-11-7 11:14:33    
  在外地工作的扬州人欢迎朱前辈!并代家父向朱前辈问好。


作者:fina 回复日期:2005-11-7 11:28:04    
  补上这么重要的一课,对我的一生都将有重大影响。
  我家曾经租住在东圈门外的“地官第”(好像是这么写,地名肯定有点来历,可惜我不知道),今年回家的时候发现那里已经被拆建成了景点,原来的家对面的制花厂成了如今的汪氏小苑,门票贵至15元,原来的家成了卖旅游纪念品的商店,物不是人亦非啊。


作者:赵小川 回复日期:2005-11-7 12:13:12    
  扬州人,爱扬州


作者:gch618 回复日期:2005-11-7 12:19:09    
  什么裹什么的?又怎么样又怎么样的!


作者:刘心语 回复日期:2005-11-7 12:41:11    
  扬州园林
  听说很没劲
  我连个园都没去
  感觉还是苏州无锡的园林美


作者:绯剑清风 回复日期:2005-11-7 13:12:38    
  扬州还有大东门桥是不是也可以写一写?包括天宁寺这些……


作者:crazyun 回复日期:2005-11-7 13:15:16    
  作者:刘心语 回复日期:2005-11-7 12:41:11 
    扬州园林
    听说很没劲
    我连个园都没去
    感觉还是苏州无锡的园林美
  
  不同风格的,苏锡的更民间,扬州园林接近皇家风格,更大气。你不懂得欣赏罢了


作者:图图画画 回复日期:2005-11-7 13:22:07    
  我小时候就住东圈门哎


作者:正气大侠 回复日期:2005-11-7 13:33:28    
  1年前我们班级就是去扬州参观实习的,非常喜欢扬州。
  个园也去了,真不错~
  


作者:白衣卿像 回复日期:2005-11-7 13:50:54    
  偶在扬州住了快7年了,感觉,扬州是个适合养老的地方。扬州人...好吃懒做,嘿嘿,很适合俺这样的懒人


作者:wasl1111 回复日期:2005-11-7 14:22:27    
  偶觉得东关街和东圈门之间的寻常巷陌有更多的韵味。


作者:zizaitan 回复日期:2005-11-7 14:25:22    
  原来是教授啊,
  文章真的写的很学术哦
  功力深厚
  


作者:sun_dog 回复日期:2005-11-7 15:33:51    
  果真深矣


作者:衫木锅盖 回复日期:2005-11-7 15:58:10    
  嘿嘿,偷着乐ing


作者:5aredsea 回复日期:2005-11-7 16:12:49    
  对扬州感觉一般~


作者:花岗岩 回复日期:2005-11-7 16:14:05    
  我家住东关街住了40年,前年为个园扩大让了房子。冲茶的筹子,我小时候还用过。东圈门里的大宅子里有很多小同学,洪兰友的房子更近东关街。


作者:zcsxb 回复日期:2005-11-7 16:21:42    
  楼上有位说“好吃懒做”,说的就是我啊。


作者:K你就象踩蚂蚁 回复日期:2005-11-7 16:23:07    
  3fen


作者:清晨幽蓝 回复日期:2005-11-7 17:04:40    
  说咱扬州的事,好亲切。


作者:黑熊猫胖子 回复日期:2005-11-7 17:30:17    
  我没有去过扬州,不知道有没有那么好萨.


作者:捉鼠猫 回复日期:2005-11-7 19:09:22    
  十八岁前一直生活在扬州南小街(原文昌楼附近,工人文化宫对面,小学一\二年级就读于南小街小学,后又到汶河小学),离开扬州也快二十年了,回扬州的次数也很少.关于扬州的记忆也渐渐变得模糊来,读此文章倍感亲切.


作者:joyce84 回复日期:2005-11-7 19:41:11    
  在扬州上了四年学,最爱的就是探访各个老宅子。我们的一个教授,是谢馥春的后人,说过很多老事情


作者:维扬布衣 回复日期:2005-11-7 20:23:07    
  不错,美文,长见识了。


作者:回马一枪 回复日期:2005-11-7 20:50:28    
  谢谢朱教授,生活在扬州却所知甚少,先生文章功力深厚,如醍醐灌顶!


作者:一枝春 回复日期:2005-11-7 20:53:21    
  乡里前辈,文字厚重,致敬!
  另读过先生的《春雨润物细无声》,也是这样的文风,情很厚,我邗上风雅,在如此的文风中灯灯相照,是大幸事。


作者:奔4ing 回复日期:2005-11-7 22:36:44    
  好啊!


作者:错_位 回复日期:2005-11-7 22:47:25    
  不论身在何地,我都为自己是扬州人感到荣耀!


作者:nymphadora 回复日期:2005-11-8 5:15:22    
  爸爸知道很多扬州民间故事
  
  先生的文章没有仔细读,等以后有空再看吧,先谢谢了。


作者:朱千华 回复日期:2005-11-8 19:47:20    
  :)


作者:刘心语 回复日期:2005-11-8 21:11:47    
  qianbei hao xueshi
  


作者:园林青 回复日期:2005-11-9 15:46:20    
  好文


作者:龙川一木 回复日期:2005-11-10 08:01:32    
  见过乡前辈:)朱先生曾为龙川周刊赐稿一篇的,“乡土情思”
  


作者:龙川一木 回复日期:2005-11-10 8:23:02    
  扬州园林品赏录,找得书影了,只是帖不上来,这里可见:http://www.akjsd.com/book/files/3215929618866.JPG


作者:姿色嫣然 回复日期:2005-11-12 21:56:14    
  顶上去哦~


作者:朱千华 回复日期:2005-11-12 22:07:06    
  
  我与老教授的这本书,有个故事——
  
  

  



作者:于意 回复日期:2005-11-18 9:00:11    
  笑咪咪,坐等朱老师讲与乡前辈的故事。一等等到第六天了。。。。。。


作者:cqz077 回复日期:2005-11-18 11:20:48    
  于意网友,让您久等了,歉歉…
  車前子垂垂老矣!才思不敏,下笔迟疑,写个千文,也都费时费日。加之推敲之再,有的经年不成,成为半截子作品。
  至于这篇《记事》,正在续写当中,不会再拖下去了。否则,也不好向斑竹交待,如在街上相遇,他就要将我的军了…!
  


作者:cqz077 回复日期:2005-11-18 11:23:44    
  于意网友,让您久等了,歉歉…
    車前子垂垂老矣!才思不敏,下笔迟疑,写个千字文,也都费时费力。加之推敲之再,有的经年不成,成为半截子作品。
    至于这篇《记事》,正在续写当中,不会再拖下去了。否则,也不好向斑竹交待,如在街上相遇,他就要将我的军了…!
  [注]:补正本。
  


作者:朱千华 回复日期:2005-11-18 11:50:33    
  感谢朱教授支持!我请您喝酒吧。正好在写关于您的一篇稿子。


作者:于意 回复日期:2005-11-18 12:08:08    
  啊,这个这个,看见車老说歉歉,于意心里不免发慌。脸红了脸红了*!*
  
  不急不急,您慢慢来。
  
  该被催的是朱千华老师,我看他也是现在光忙着请人喝酒,不大愿意好好讲故事了似的。所以,如在街上相遇,您最好抢先将他一军:))


作者:兰香草 回复日期:2005-11-18 20:50:22    
  看望老前辈~
  


作者:邗上居士 回复日期:2005-11-19 14:10:32    
  原来是朱老前辈阿,小生有礼了:)呵呵,别见怪,有点冒昧!
  去年我在天宁寺古玩市场,买了您的<扬州园林品赏录>(旧版),那个装帧比新版的要好,朴素文雅,新版封面白些了,容易“留脏”,呵呵,扬州话,一点小小想法!
  
  东圈门经常经过那儿:)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转贴朱教授的大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