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nysun_cn 发表于 2005-11-29 01:54

酒文化(转)……珍藏好久的文章

酒文化
一、酒的颜色

  色彩能有力地表达感情,传递信息,使人获得美的享受,酒品给人的第一感觉和印象就是酒品的颜色。酒品的颜色不但品种繁多,而且变化大,酒品世界五彩续纷,色彩纷呈,红橙黄绿青蓝紫,应有尽有,今人目不暇接。带有颜色的酒在我国很早就已出现,而且品种较多,从众多的诗词中便可略见其风姿,如李贺的“小槽酒滴真珠红”,杜甫的“鹅儿黄似酒”,白居易的“倾如竹叶盈尊绿”等,描写的是珍珠般闪亮的红酒,鹅雏般嫩黄的黄酒,竹叶般青绿的绿酒,丰富多彩,美不胜收。此外,还有金黄色的酒、唬珀色的酒、碧绿色的酒、咖啡色的酒等等。当然,在国内我们习惯上把用谷物发酵后蒸馏出来的无色透明的酒叫“白酒”,而将所有带有颜色的酒称之为色酒,但很多进口的蒸馏酒如白兰地、威士忌等都带有一定的颜色,这些酒又不能称之为色酒。鉴于这一原因,我们将所有酒精度较低,且带有色彩的酒称之为色酒,如葡萄酒、黄酒、各种利口酒等,那么,酒品的颜色是怎样形成的呢? 从生产的角度来看,酒品颜色的形成有以下几条途径:

  第一,来自酿酒原料。

  很多果酒由于其酿造原料中含有色素,酿出的酒也就带有不同的颜色。如红葡萄酒,在葡萄经过压榨发酵过程中,果皮和果肉里的色素不断析出,并进入酿成的酒液里,因而使得酿成的红葡萄酒大多成棕红色,可以说,红葡萄酒的这种颜色也是葡萄本身的颜色。酒原料的自然本色能给人以纯朴清新之感,显得朴实无华,因此,一般情况下酿酒者都能尽量使酒液保持酿造原料的本色。

  第二,酒品在生产过程中自然生色。

  这是酒在生产过程中由于温度的变化,形态的改变从而改变酿酒原料的本色,这种自然生色现象是在酒品生产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如蒸馏白酒在经过加温、汽化、冷却、凝结之后,改变了原来的颜色而呈无色透明状。一般情况下,这种自然生色现象只要不影响产品质量,生产者不会去改变它的。 第三,人工或非人工增色。人工增色是生产者为了取悦顾客而在酒液中添加一定的色素或调色剂,以此来改善酒品的风格。这种调色剂的增加有时会导致酒液变味变坏,产生不良后果,如果滥用色素或调色剂还会使酒色风格出现不协调,以至破坏酒品的风格,非人工增色大多发生在生产过程中,酒液改变了原来的色泽,如陈酿中的酒染上容器上的颜色,它的目的是使酒液色泽更加美丽,如白兰地酒,装入橡木桶进行陈酿时,一方面慢慢地与空气中的氧气作用,使酒更趋成熟,另一方面在陈酿过程中不断吸收橡木桶木质的颜色,使酒液呈今人悦目的琥珀色。 随着人民生活的不断提高,营养知识的不断普及,人们越来越意识到,色酒比白酒更适合于现代消费,因为色酒具有酒度较低,刺激性小,并且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等特点,适量饮用,有益于身体健康。此外,色酒有时还能起到增添饮酒气氛的作用,使人充分品味到饮酒的快乐与满足感。酒的色泽千差万别,各具特色,但只要能充分表现酒品的独特风格,达到使人赏心悦目的效果,一般都会受到欢迎。 从感官要求出发,白酒应该无色透明,无悬浮物,无浑浊和沉淀等;啤酒酒色透明,富有光泽,无失光现象,无黄色或咖啡色小颗粒,泡沫洁白细腻持久,黄酒呈浅黄或金黄色,清澈透明,光泽明亮,无悬浮物,无浑浊;果酒酒液透明,无悬浮微粒,无沉淀,酒瓶内壁无附着物等。当然,在审视酒品的色泽风格时,还应注意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如室内的光线明暗,包装材料的透明度等。

二、酒的香气


  酒品香气形成的原因十分复杂,它除了个产原料本身的香气外,还受生产过程中外来香气、发酵和陈酿过程中容器香气等的影响。中国白酒十分讲究酒品的香气并以其来划分白酒的种类,以中国白酒为例,简单介绍中国白酒的典型特点。

  中国白酒的酒香比较复杂,香气十分丰富,因为呈香成分中含有清雅香气的乙酸乙酯、丁酸乙酯、庚酸乙酯、辛酸乙酯、异丁醇、异戊醇等,有些成分虽香味不大,但有溶解其他香气成分的定香作用,如乳酸、乳酸乙酯等。中国白酒概括起来可以分5种香型。即:酱香型、浓香型、清香型、米香型和兼香型。

  1.酱香型,又称为茅香型,以贵州茅台酒为代表

  这类香型的白酒香气香而不艳,低而不淡,醇香幽雅,不浓不猛,回味悠长,倒入杯中过夜香气久留不散,且空杯比实杯还香,令人回味无穷。酱香型白酒是由酱香酒、窖底香酒和醇甜酒等勾兑而成的。所谓酱香是指酒品具有类似酱食品的香气,酱香型酒香气的组成成分极为复杂,至今未有定论,但普遍认为酱香是由高沸点的酸性物质与低沸点的醇类组成的复合香气。

  2.浓香型,又称泸香型

  以四川泸州老窖特曲为代表。浓香型的酒具有芳香浓郁,绵柔甘洌,香味协调,入口甜,落口绵,尾净余长等特点,这也是判断浓香型白酒酒质优劣的主要依据。构成浓香型酒典型风格的主体是乙酸乙酯,这种成分含香量较高且香气突出。浓香型白酒的品种和产量均属全国大曲酒之首,全国八大名酒中,五粮液、泸州老窖特曲、剑南春、洋河大曲、古井贡酒都是浓香型自酒中的优秀代表。

  3.清香型,又称汾香型

  以山西杏花村汾酒为主要代表,清香型白酒酒气清香芬芳醇正,口味甘爽协调,酒味纯正,醇厚绵软。酒体组成的主体香是乙酸乙酯和乳酸乙酯,两者结合成为该酒主体香气,其特点是清、爽、醇、净。清香型风格基本代表了我国老白干酒类的基本香型特征。

  4.米香型

  米香型酒指以桂林三花酒为代表的一类小曲米液,是中国历山悠久的传统酒种。米香型酒蜜香清柔,幽雅纯净,入口柔绵,回味怡畅,给人以朴实纯正的美感,米香型酒的香气组成是乳酸乙酯含量大于乙酸乙酯,高级醇含量也较多,共同形成它的主体香。这类酒的代表有桂林三花酒、全州湘山酒、广东长东烧等小曲米酒。 5.兼香型,通常又称为复香型,即兼有两种以上主体香气的白酒

  这类酒在酿造工艺上吸取了清香型、浓香型和酱香型酒之精华,在继承和发扬传统酿造工艺的基础上独创而戍。兼香型白酒之间风格相差较大,有的甚至截然不同,这种酒的闻香、口香和回味香各有不同香气,具有一酒多香的风格。兼香型酒以董酒为代表,董酒酒质既有大曲酒的浓郁芳香,又有小曲酒的柔绵醇和、落口舒适甜爽的特点,风格独特。

  以上几种香型只是中国白酒中比较明显的香型,但是,有时即使是同一香型白酒香气也不一定完全一样,就拿同属于浓香型的五粮液、泸州老窖特曲、古井贡酒等来说,它们的香气和风味也有显著的区别,其香韵也不相同,因为各种名酒的独特风味除取决于其主体香含量的多寡外,还受各种香味成分的相互烘托、缀冲和平衡作用的影响。

  酒品香型风格的形成原因涉及很多方面的因素,有的至今对人类来说还是个谜,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和挖掘,随着我国酿造科学的发展,我国白酒将会涌现出更多的独特风格。

三、酒的口味


  酒品的口味是消费者普遍关注的酒品风格,酒味的好坏也反映了酒品质量的好坏。人们习惯用酸、甜、苦、辣、咸等来评价酒的口味风格。

  1.酸

  酸味是针对甜味而言,是指酒中含酸量高于含糖量,英语里常用“Dry”一词表示,囚此酸型通常又称为干型,如干白葡萄酒、半干型葡萄酒等。酸味型酒常给人们醇厚干洌、爽快等感觉,酸还具有开胃作用。目前,酸型酿造酒尤其是葡萄酒越来越受消费者的喜爱,如天津的王朝半干白葡萄酒,销量逐年上升,主要借助于其独特的口味和上乘的质量。青岛华东葡萄酒酿酒公司生产的全干型单品种年份葡萄酒“青岛意斯林”更是酸而不涩、酸而不过、酸而不苦,入口爽净,被外宾称为“中国最好的葡萄酒”。

  2. 甜

  甜味是酒品口味中最受欢迎的,而且以甜为主要口味的酒数不胜数。酒品中甜味主要来自酿酒原料中的麦芽糖和葡萄糖,特别是果酒含糖量尤其大。甜味能给人以滋润圆正,纯美丰满,浓郁绵柔的感觉。

  3.苦

  苦味是一种独特的酒品风格,在酒类中苦味并不常见,比较著名的比特酒(Bitters)就是以苦味为主,此外,啤酒中也保留了其独特的苦香味道,适量的苦味给人以净口、止渴、生津、开胃等作用,但是苦味有较强的味觉破坏功能,切忌滥用。

  4.辣

  也称为辛。辛辣口味使人有冲头、刺鼻等感觉,尤以高浓度的酒精饮料给人的辛辣感最为强烈,辛辣味主要来自酒液中的醛类物质。

  5.咸

  咸味在酒中也很少见,但少量的盐类可以促进味觉的灵敏,使酒味更加浓厚。以墨西哥特基拉酒为例,饮用时就必须加入少量盐粉,以增加其独特的风格。

  除上述几种常见的口味外,还有与苦味紧密相连的涩味,以及与众不同的怪味等。

四、酒体


  酒体是对酒品风格的综合表现,但国内和国外品酒界人士对酒体的解释却不一样,在中国,专家们普遍认为酒体是色香味的综合表现,是对酒品的全面评价,国外一些专家则认为酒体是专指酒品的口味,侧重于单项风格的评价,不过无论是哪种观点更全面正确,一种酒品酒体的好坏应该是对酒品风格概括性的感受,酒体讲究的应是协调完美,色香味缺一不可。 酒品的风格千变万化,各不相同,这都是由于酒中所含的各种物质决定的,影响酒品风格和质量的因素很多,了解了这些因素之后,对酒品的风格特色的形成将会有进一步的认识,同时,对酒的神秘感也就会自然消失。

  1.水

  酿酒离不开水,水是构成酒成品的主要因素之一,优良的水质不仅能提高酒的质量,还能赋予酒以特殊的风味。我国劳动人民自古以来对酿酒用水都很重视,把水比作“酒之血”,许多名酒厂都选建在有良好水源的地方,“名酒所在,必有佳泉”。蒸馏酒对水质要求不象啤酒等酿造酒的要求高,但长期的实践证明,好水是酿成好酒的重要因素之一,例如pH值过高的碱性水,由于能抑制酶的作用,使糖化不良,不纯净的水或带有水藻等污染水对酒母质量和发酵有危害,且常常有不正常的气味,对成品酒有直接的影响。又如绍兴酒,取用鉴湖水酿造,鉴湖水来自群山深谷,经过砂面岩土的净化作用,又含有一定量适于酿造微生物繁殖的矿物质,因此对保证绍酒的质量有很大的帮助,当地酿酒工人说,只有用鉴湖水,黄酒才有鲜、甜、醇厚的特点。

  啤酒对水的要求高于其他任何酒品,因为啤酒中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成分是水,特别是用以制麦芽和糖化的水与啤酒质量有密切关系,啤酒对水有以下几个基本要求:

  (1)水质无色透明,无沉淀,无异味。

  (2)每升中含氨不得超过0.05毫克,因水中的硝酸盐和亚硝酸盐会影响淀粉的糖化作用和酵母的繁殖,并且有害于健康。

  (3)每升水中的含铁量不得超过20-30毫克,因为铁会阻碍发酵,影响色、味。

  (4)水的硬度大小应与酿制啤酒的类型相适应,如生产淡色啤酒的水硬度要低于8o以下,浓色啤酒14 o以下等。

  总之,酿造啤酒的用水不得含有妨碍糖化、发酵以及有害于色、香味的物质。

  2.酸类物质

  酒中的酸类含量与白酒的风味有极大关系,酸类是白酒的重要口味物质,酸量过少,酒味寡淡,后味短。但酸量过大,酸味露头,酒味粗糙,甚至入口有尖酸味,从而使酒的风味和品质严重下降。以中国白酒为例,一般含酸量不得超过每100毫升0.06-0.15克。白酒中含有20多种有机酸,它们有的能够直接影响酒的风味和质量,如乙酸,是刺激性强的酸味;丁酸,量少能增加“客香”,过浓则有“汗臭”气味;乳酸能增加白酒的醇厚性,起调味作用,过多则呈涩味。

  3.酯类物质

  酯类物质是在酒精发酵过程中产生的,它是一种芳香物质,在白酒中能增加香气,因此,一般比较芳香的酒含酯量都较高,酒类中含各种酯类等30多种,其中乙酸乙酯稀薄时呈梨的清香,是我国清香型白酒的主体香气,而丙酸乙酯能赋予白酒一种特殊的米香,是桂林三花酒的香气。但有人认为,白酒中含酯量过高,会引起人们在饮用时有不舒适的感觉,甚至头晕。

  4.醛类物质

  酒液中醛类物质含量极少时可以增加芳香,但它们是造成刺激性和辛辣味的主要成分,因此,一般白酒中总醛量不得大于0.02克/100毫升。如果一般酒品中出现酒味辣燥、刺鼻现象,并有焦苦味出现,那必定是酒中含糠醛较高的缘故(一般高于0.03克/100毫升就会出现上述现象)。

  5.醇类物质

  酒精发酵过程中,会形成微量的高级醇,由于它象油状物质,故称为“杂醇油”。白酒香味中需要有一定量的高级醇,它呈苦、涩味和辣味。杂醇油有很大的毒性,其毒性和麻醉力比乙醇(酒精)大十几倍。如果饮入含杂醇油多的酒类,能引起剧烈的头痛,易使酪酊大醉,因此,我国规定每100毫升酒中,杂醇油不应超过0.15克。

  此外,酒液含有的铅、氰化物,以及甲醇等都是有毒物质,含最过高不但严重危害人体健康,而且对各种酒品的色香味都会有很大影响。

古代的酒器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由于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酒器的制作技术,材料,酒器的外型自然而然会产生相应的变化;故产生了种类繁多,今人目不暇接的酒器。按酒器的材料可分为:

  天然材料酒器(木,竹制品,兽角,海螺,葫菇)、陶制酒器、青铜制酒器、漆制酒器、瓷制酒器、玉器,水晶制品、金银酒器、锡制酒器、景泰蓝酒器、玻璃酒器、铝制罐、不锈钢饮酒器、袋装塑料软包装,纸包装容器。
一、远古时代的酒器

  远古时期的人们,茹毛饮血,火的使用,使人们结束了这种原始的生活方式,农业的兴起,人们不仅有了赖以生存的粮食,随时还可以用谷物作酿酒原料酿酒。陶器的出现,人们开始有了炊具;从炊具开始,又分化出了专门的饮酒器具。究竟最早的专用酒具起源于何时,还很难定论。因为在古代,一器多用应是很普遍的。远古时期的酒,是未经过滤的酒醪(这种酒醪在现在仍很流行),呈糊状和半流质,对于这种酒,就不适于饮用,而是食用。故食用的酒具应是一般的食具,如碗,钵等大口器皿。远古时代的酒器制作材料主要是陶器、角器、竹木制品等。

  早在公元六千多年前的新石器文化时期,已出现了形状类似于后世酒器的陶器,如裴李岗文化时期的陶器。

  (1)南方的河姆渡文化时期的陶器也能使人联想到在商代时期的酒具应有相当久远的历史渊源。

  (2)酿酒业的发展,饮酒者身份的高贵等原因,使酒具从一般的饮食器具中分化出来成为可能。酒具质量的好坏,往往成为饮酒者身份高低的象征之一。专职的酒具制作者也就应运而生。在现今山东的大汶口文化时期。

  (3)的一个墓穴中,曾出土了大量的酒器(酿酒器具和饮酒器具),据考古人员的分析,死者生前可能是一个专职的酒具制作者。在新石器时期晚期,尤以龙山文化时期为代表,酒器的类型增加,用途明确,与后世的酒器有较大的相似性。这些酒器有:罐、瓮、盂、碗、杯等。酒杯的种类繁多,有:平底杯、圈足杯、高圈足杯、高柄杯、斜壁杯、曲腹杯、觚形杯等。




二、商周的青铜酒器

  在商代,由于酿酒业的发达,青铜器制作技术提高,中国的酒器达到前所未有的繁荣。当时的职业中还出现了"长勺氏"和"尾勺氏"这种专门以制作酒具为生的氏族。周代饮酒风气虽然不如商代,但酒器基本上还沿袭了商代的风格。在周代,也有专门制作酒具的"梓人"。

  青铜器起于夏,现已发现的最早的铜制酒器为夏二里头文化时期的爵(图5)。青铜器在商周达到鼎盛,春秋没落,商周的酒器的用途基本上是专一的。据<<殷周青铜器通论>>,商周的青铜器共分为食器、酒器、水器和乐器四大部,共五十类,其中酒器占二十四类。按用途分为煮酒器、盛酒器、饮酒器、贮酒器。此外还有礼器。形制丰富,变化多样。但也有基本组合,其基本组合主要是爵与觚,或者再加上jia,同一形制,其外形、风格也带有不同历史时期的烙印。

  盛酒器具是一种盛酒备饮的容器。其类型很多,主要有以下一些:


  尊、壶、区、卮、皿、鉴、斛、觥、瓮、瓿、彝

  每一种酒器又有许多式样,有普通型,有取动物造型的。以尊为例,有象尊、犀尊、牛尊、羊尊、虎尊等。

  饮酒器的种类主要有:觚、觯、角、爵、杯、舟。不同身份的人使用不同的饮酒器,如<<礼记·礼器))篇明文规定:"宗庙之祭,尊者举觯,卑者举?quot;。

  温酒器,饮酒前用于将酒加热,配以杓,便于取酒。温酒器有的称为樽,汉代流行。

  湖北随州曾候乙墓中的铜鉴,可置冰贮酒,故又称为冰鉴。


三、汉代的漆制酒器

  商周以降,青铜酒器逐渐衰落,秦汉之际,在中国的南方,漆制酒具流行。漆器成为两汉,魏晋时期的主要类型。

  漆制酒具,其形制基本上继承了青铜酒器的形制。有盛酒器具,饮酒器具。饮酒器具中,漆制耳杯是常见的。在湖北省云梦睡虎地11座秦墓中,出土了漆耳杯114件,在长沙马王堆一号墓中也出土了耳杯90件。

  汉代,人们饮酒一般是席地而坐,酒樽入在席地中间,里面放着挹酒的勺,饮酒器具也置于地上,故形体较矮胖。

  魏晋时期开始流行坐床,酒具变得较为瘦长。


四、瓷制酒器

  瓷器大致出现于东汉前后,与陶器相比,不管是酿造酒具还是盛酒或饮酒器具,瓷器的性能都超越陶器。唐代的酒杯形体比过去的要小得多,故有人认为唐代出现了蒸馏酒。唐代出现了桌子,也出现了一些适于在桌上使用的酒具,如注子,唐人称为“偏提”,其形状似今日之酒壶,有喙,有柄,即能盛酒,又可注酒于酒杯中。因而取代了以前的樽,勺。宋代是陶瓷生产鼎盛时期,有不少精美的酒器。宋代人喜欢将黄酒温热后饮用。故发明了注子和注碗配套组合。使用时,将盛有酒的注子置于注碗中,往注碗中注入热水,可以温酒。瓷制酒器一直沿用至今。明代的瓷制品酒器以青花,斗彩,祭红酒器最有特色,清代瓷制酒器具有清代特色的有法琅彩,素三彩,青花玲珑瓷及各种仿古瓷。

五、其它酒器

  在我国历史上还有一些独特材料或独特造型的酒器,虽然不很普及,但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如金、银、象牙、玉石、景泰蓝等材料制成的酒器。

  明清时期以至解放后,锡制温酒器广为使用。主要为温酒器。

  夜光杯:唐代诗人王翰有一句名诗曰:“葡萄美酒夜光杯”,夜光杯为玉石所制的酒杯,现代已仿制成功。

  倒流壶:在陕西省博物馆有一件北宋耀州窑出品的倒流瓷壶。壶高19cm,腹径14.3cm,它的壶盖是虚设的,不能打开。在壶底中央有一小孔,壶底向上,酒从小孔注入。小孔与中心隔水管相通,而中心隔水管上孔高于最高酒面,当正置酒壶时,下孔不漏酒。壶嘴下也是隔水管,入酒时酒可不溢出。设计颇为巧妙。

  鸳鸯转香壶:宋朝皇宫中所使用的壶。它能在一壶中倒出两种酒来?br>
  九龙公道杯:产于宋代,上面是一只杯,杯中有一条雕刻而成的昂首向上的龙,酒具上绘有八条龙,故称九龙杯。下面是一块圆盘和空心的底座,斟酒时,如适度,滴酒不漏,如超过一定的限量,酒就会通过“龙身”的虹吸作用,将酒全部吸入底座,故称公道杯。

  渎山大玉海: 专门用于贮存酒的玉瓮,用整块杂色墨玉琢成,周长5米,四周雕有出没于波涛之中的海龙,海兽,形象生动,气势磅礴,重达3500公斤,可贮酒30石。据传这口大玉瓮是元始祖忽必烈在至元二年(公元1256年)从外地运来,置在琼华岛上,用来盛酒,宴赏功臣,现保存在北京北海公园前团城。

[ 本帖最后由 sunnysun_cn 于 2005-11-29 15:29 编辑 ]

sunnysun_cn 发表于 2005-11-29 01:56

各种酒类和区分
酒的种类

葡萄酒大家族
葡萄酒的种类很多,风格各异,但其主要生产工艺和主要成分却大致相同。按照不同的方法可将葡萄酒分为若干类。

按颜色分类

红葡萄酒 用皮红肉白或皮肉皆红的葡萄带皮发酵而成,酒液中含有果皮或果肉中的有色物质,使之成为以红色调为主的葡萄酒。这类葡萄酒的颜色一般为深宝石红色、宝石红色、紫红色、深红色、棕红色等。

白葡萄酒 用白皮白肉或红皮白肉的葡萄经去皮发酵而成,这类酒的颜色以黄色调为主,主要有近似无色、微黄带绿、浅黄色、禾杆黄色、金黄色等。

桃红葡萄酒 用带色葡萄经部分浸出有色物质发酵而成,它的颜色介于红葡萄酒和白葡萄酒之间,主要有桃红色、浅红色、淡玫瑰红色等。

按含二氧化碳压力分类

平静葡萄酒 也称静止葡萄酒或静酒,是指不含二氧化碳或很少含二氧化碳(在20℃时二氧化碳的压力小于0.05MPa)的葡萄酒。

起泡葡萄酒 葡萄酒经密闭二次发酵产生二氧化碳,在20℃时二氧化碳的压力大于或等于0.35MPa。

加气起泡葡萄酒 也称为葡萄汽酒,是指由人工添加了二氧化碳的葡萄酒,在20℃时二氧化碳的压力大于或等于0.35MPa。

按含糖量分类

A.对于平静葡萄酒??

干葡萄酒 干葡萄酒是指含糖量(以葡萄糖计,下同)小于或等于4.0g/L的葡萄酒。由于颜色的不同,又分为干红葡萄酒、干白葡萄酒、干桃红葡萄酒。

半干葡萄酒 半干葡萄酒是指含糖量4.1~12.0g/L的葡萄酒。由于颜色的不同,又分为半干红葡萄酒、半干白葡萄酒、半干桃红葡萄酒。

半甜葡萄酒 半甜葡萄酒是指含糖量12.1~50.0g/L的葡萄酒。由于颜色的不同,又分为半甜红葡萄酒、半甜白葡萄酒、半甜桃红葡萄酒。

甜葡萄酒 甜葡萄酒是指含糖量大于或等于50.1g/L的葡萄酒。由于颜色的不同,又分为甜红葡萄酒、甜白葡萄酒、甜桃红葡萄酒。

B.对于起泡葡萄酒??

天然起泡葡萄酒 含糖量小于或等于12.0g/L的起泡葡萄酒。

绝干起泡葡萄酒 含糖量12.1~20.0g/L的起泡葡萄酒。

干起泡葡萄酒 含糖量20.1~35.0g/L的起泡葡萄酒。

半干起泡葡萄酒 含糖量35.1~50.0g/L的起泡葡萄酒。

甜起泡葡萄酒 含糖量大于或等于50.1g/L的起泡葡萄酒。

按酿造方法分类

A.天然葡萄酒 完全用葡萄为原料发酵而成,不添加糖分、酒精及香料的葡萄酒。

B.特种葡萄酒 特种葡萄酒是指用新鲜葡萄或葡萄汁在采摘或酿造工艺中使用特种方法酿成的葡萄酒,又分为??

利口葡萄酒 在天然葡萄酒中加入白兰地、食用精馏酒精或葡萄酒精、浓缩葡萄汁等,酒精度在15%~22%的葡萄酒。

加香葡萄酒 以葡萄原酒为酒基,经浸泡芳香植物或加入芳香植物的浸出液(或蒸馏液)而制成的葡萄酒。

冰葡萄酒 将葡萄推迟采收,当气温低于-7℃,使葡萄在树体上保持一定时间,结冰,然后采收、带冰压榨,用此葡萄汁酿成的葡萄酒。

贵腐葡萄酒 在葡萄成熟后期,葡萄果实感染了灰葡萄孢霉菌,使果实的成分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用这种葡萄酿造的葡萄酒。

按饮用方式分类

开胃葡萄酒 在餐前饮用,主要是一些加香葡萄酒,酒精度一般在18%以上,我国常见的开胃酒有“味美思”。

佐餐葡萄酒 同正餐一起饮用的葡萄酒,主要是一些干型葡萄酒,如干红葡萄酒、干白葡萄酒等。

待散葡萄酒 在餐后饮用,主要是一些加强的浓甜葡萄酒。

最重要酿酒葡萄----白色品种

Chardonnay夏多内
  原产自勃根第,是目前全世界最受欢迎的酿酒葡萄,属早熟型品种。由于适合各类型气候,耐冷,产量高且稳定,容易栽培,几乎已在全球各产酒区普遍种植。土质以带泥灰岩的石灰质土最佳。夏多内是各白酒最适合橡木桶培养的品种,其酒香味浓郁,口感圆润,经久存可变得更丰富醇厚。以制造干白酒及气泡酒为主。

  随产区环境的改变,夏多内的特性也随之变化;天气寒冷的石灰质土产区,如夏布利和香槟区,酒的酸度高,酒精淡,以青苹果等绿色水果香为主;较温和产区,如那帕谷和马巩内,则口感较柔顺,以热带水果如哈密瓜等成熟浓重香味为主。由夏多内所制的气泡酒以法国香槟区所产最佳,区中以白丘最为著名。

Riesling薏丝琳
  其原产地一直成迷,最早的种植记录在德国莱茵河区。是德国及阿尔萨斯最优良细致的品种。属晚熟型,适合大陆性气候(如莱茵河区)耐冷,多种植于向阳斜坡及砂质粘土,产量大,为优质品种中最高。

  薏丝琳所产葡萄品种特性明显,淡雅的花香混合植物香,也常伴随蜂蜜及矿物质香味。酸度强,但常能与酒中的甘甜口感相平衡;丰富、细致、均衡,非常适合久存。

  除生产干白酒外,所产迟摘和贵腐甜白酒品质优异,即使成熟度过高也常能保持高酸度,香味浓烈优雅,可经数十年的陈年,品质可媲美塞米雍。

Sauvignon Blanc苏维浓
  原产自法国波尔多区,适合温和的气候,土质以石灰土最佳,常被称为Fume Blanc。主要用来制造适合年轻时饮用的干白酒,或混和塞米雍以制造贵腐白酒。

  苏维浓所产葡萄酒酸味强,辛辣口味重,酒香浓郁且风味独具,非常容易辨认。青苹果及醋栗果香混合植物性香(如青草香和黑茶鹿子树牙香)最常见,在石灰土质则常有火石味和白色水果香,过熟时常会出现猫尿味。但比起其它优良品种,则显得简单不够丰富多变。

Semillon塞米雍
  原产自法国波尔多区,但以智利种植面积最广,法国居次,主要种植于波尔多区。虽非流行品种,但在世界各地都有生产。适合温和型气候,产量大,所产葡萄粒小,糖份高,容易氧化。

  比起其它重要品种塞米雍所产干白酒品种特性不明显,酒香淡,口感厚实,酸度经常不足。所以经常混合苏维浓以补其不足,适合年轻时饮用。部分产区经橡木桶发酵培养可丰富其酒香且较耐久存,如贝沙克-雷奥良等。

  塞米雍以生产贵腐白酒著名,葡萄皮适合Botrytis cinerea霉菌的生长,此霉菌不仅吸取葡萄中水份,增高塞米雍糖份含量,且因其于葡萄皮上所产生的化学变化,提高酒石酸度,并产生如蜂蜜及糖渍水果等特殊丰富的香味。

其它主要酿酒葡萄----白色品种

Cabernet Franc卡本内-弗朗
  原产自法国波尔多区,比卡本内-苏维浓还早熟,适合较冷的气候,单宁和酸度含量较低。年轻时经常有覆盆子或紫罗兰的香味,有时也带有铅笔心的味道。肉质丰厚是它口感上主要的特色。在波尔多主要用来和卡本内-苏维浓和美露混合,其中以圣艾美浓所产最佳。

Grmay加美
  原产自法国勃根第,现在则主产于薄酒来。所产葡萄酒颜色呈紫红色,单宁含量非常低,口感清淡,富含新鲜果香。通常不适久存,简单易饮,属于酒龄年轻时即喝的葡萄酒。但若生长在火成页岩、石灰含量少的土质上,加美种也能生产出丰厚浓郁久存的红酒。

Nebbiolo内比欧露
  原产自意大利东北蒙省,在当地又称为Spanna,属晚熟的品种,适合种植于向南的斜坡。所产葡萄酒单宁、红色素和酸的含量都非常高,颜色深黑,香味丰富浓郁,常有黑色浆果、紫罗兰和松露的香味,口感结构严谨浓烈,酸度强,耐久存,是意大利最好的品种。

Sangiovese山吉优维烈
  原产于意大利中部托斯卡纳,字源学上指〈丘比特之血〉。由于历史久远,现存许多特性和品质回然不同的无性繁殖系,因此很难归纳出其特征。一般而言,红色素含量少,酸度强,不太圆润,单宁含量高,但是在Chianti Classico、Brunello di Montachino和Vino Nobile de Montepuciano产区采用优良的无性繁殖系,可生产出深浓厚、结构紧密的上等红酒。

Carignan佳丽浓
  原产于西班牙东北部的Carinena,但目前最主要的产区则是法国南部的兰格多克和鲁西雍产区,是目前世界种植面最大的红葡萄酒品种。属晚熟品种,适合干燥炎热的天气及贫瘠的山坡地形。所产的酒颜色深、酒精和单宁含量都高,主要用来生产一般的日常餐酒。

Grenache格那希
  原产于西班牙东北,当地称为Garnacha。目前普遍种植于世界各产区,是西班牙最重要品种, 同时在法国东南区也扮演重要的角色。成熟期晚,适合炎热干燥的气候。其酒精含量非常高,但颜色和单宁的含量则经常不足,是制造玫瑰红酒的最佳品种。 Cot特
  产自法国西南区,在波尔多区称为马尔贝克,多用来和卡本内-苏维浓及美露等品种混合,常有黑色浆果香,酸度低,口感较圆润,成熟快。但产自卡欧产区的Cot则以颜色深黑,单宁重,结构厚实严密著称,需经多年久存方能成熟。

Tampranillo田帕尼优
  原产于西班牙北部,字源学上指[早熟]之意。贫瘠坡地的石灰粘土是最佳的种值条件,不同于其它西班牙品种,适合较凉爽温和的气候。是利奥哈最重要的品种,主要种植于上利奥哈(Rilja Alta)和Rilja Alavesa,另外在西班牙北部也普遍种植。

Zinfindel金芬黛
  19世纪由意大利传入加州,目前为当地种植面积最大的品种,主要用来生产一般餐酒和半甜型白酒或甚至气泡酒。

Chenin Blanc白梢楠
  原产自法国罗亚尔河谷的安茹,适合温和的海洋性气候及石灰和矽石土质,所产葡萄酒常有蜂蜜和花香,口味浓,酸度强。其干白酒和气泡酒品质不错,大多适合于年轻时饮用,较优者如罗亚尔河的Savennieres,也可陈年。

Vilgnier维欧尼耶
  原产自法国隆河谷地北部的恭得里奥产区,品质优,风格独具,但因其易染病毒,产量小且不稳定,除于原产地外,很少在别地种植。

Gewurzraminer格乌兹塔明那
  原产于意大利,但目前几乎世界各地都有种植,以法国阿尔萨斯产区最为重要,在部份地区又称为Traminer。属早熟品种,较不适合过于炎热的气候。葡萄颜色呈粉红或黄色,所产酒颜色金黄或微带挑红,香味非常独特浓郁,主要香系有玫瑰、热带水果(荔枝)、香料和麝香等。主要用来生产干白酒(不含糖份),但口味却常带甘甜。

Sylvaner希尔瓦那
  原产自奥地利,现在以德国为最大的种植区,主要产于莱茵黑森、法兰肯和莱茵法兹,阿尔萨斯、奥地利和意大利北部也有种植。属早熟品种,适合较湿冷天气,酸度高,产量大且稳定,其酒香较普通,以果香为主,所产多为于新鲜饮用的普通干白酒,德国以弗兰肯区所产最为著名,偶尔也生产贵腐白酒。

Muller-Thurgau米勒-土高
  全球最著名且种植最广的人工配种葡萄,1882年由米勒(Muller)博士在瑞士土高(Thurgau)用薏丝琳和希尔瓦那配成。可惜其酸度、品质及耐久存都远不及薏丝琳。直至二次大战后才开始受到重视,是目前德国种植最广的品种。

Muscat a Petits Grains小粒种蜜思嘉
  属蜜思嘉(Muscat)家族的麝香葡萄有两百多种,其中以Muscat a Petits Grains的品质最优。

Pinot Gris灰皮诺
  原产自法国阿尔萨斯产区,除原产地外,也种植于意大利北部(称为Pinot Grigio)和德国(称为Rulander)。其葡萄颜色常呈粉红或淡红,所产葡萄酒酒精浓度较高,所含粹取物质相当高,酸味偏低,有时具香料味。

最重要酿酒葡萄----黑色品种

Cabernet Sauvignon卡本内-苏维浓
  原产自法国波尔多,是全世界最爱欢迎的黑色酿酒葡萄,生长容易,适合多种不同气候,已于各地普遍种植。

  所产葡萄酒品种特性强容易辨认,酚类物质含量高,颜色深,单宁强,酒体强健浑厚,须经过数年陈年才适合饮用。其酒香以黑色水果(如黑茶鹿子cassis、黑樱桃和李子等),植物性香(如青草和青椒)及烘焙香(如于草、咖啡和烟熏味等)为主。特优产区可经数十年以上陈年。波尔多全区普遍种植,其中上梅多克产区富含排水良好的砾石,是卡本内-苏维浓最著名产区,通常混合美露、卡本内-弗朗等品种以求葡萄酒的和谐及丰富性。法国西南区、兰格多克及普罗旺斯栽培也很盛。

Syrah希哈
  法国隆河谷地产区北部是其原产地,也是最佳产地(传说自伊朗传入)。希哈适合温和的气候,于火成岩斜坡表现最佳。酒色深红近黑,酒香浓郁且丰富多变,年轻时以紫罗兰花香和黑色浆果为主,随着陈年慢慢发展成胡椒、焦油及皮革等成熟香。口感结构紧密且丰厚,单宁含量惊人,抗氧化性强,非常适合久存陈年,饮用须经长期橡木桶及瓶中培养。

  法国以外以澳州所产最为重要,在其原产地以罗第丘(Cote Rotie)及艾米达吉(I'Hermitage)最为著名,是全球最优产地,可媲美最高级的波尔多红酒。

Pinot Noir黑皮诺
  原产自法国勃根第,为该区唯一的红酒品种。属早熟型,产量小且不稳定,适合较寒冷气候,于石灰粘土的表现最佳。由于存在久远有许多特性不同的无性繁殖系。对成长环境的要求较多,种植不如卡本内-苏维浓普遍。其品种特性不强,易随环境而变,在良好的条件下黑皮诺虽然颜色不深,却有严谨的结构和丰富的口感,极适陈年。其酒香于年轻时以红色水果为主,如覆盆子及樱桃等。陈年后的酒香则变化丰富,除动物香外,樱桃酒及松露(truffe)香也常见。

  除红酒外,黑皮诺经直接榨汁也适合酿制白色或玫瑰气泡酒,是香槟区的重要品种之一,多与夏多内及Pinot Meunier混合,较其它品种丰厚且适陈年。勃根第的金丘县是黑皮诺最佳产区,在德国及奥地利称之为Spatburgunder,为主要黑色品种。

Merlot美露
  原产自法国波尔多产区,为该区种植最广的葡萄品种,早熟且产量大。和卡本内-苏维浓比起来,美露种以果香著称,酒精含量高,单宁质地较柔顺,口感以圆润厚实为主,酸度也较低,虽极适久存陈年,但不似卡本内-苏维浓动辄十年二十年,较快达到适饮期。近年来逐渐流行,常供不应求。

  波尔多的玻梅络和圣艾美浓产区较梅多克凉爽,适合美露生长,卡本内-弗朗是最著名也是最优产地。此区美露主要混合卡本内-弗朗和少量的卡本内-苏维浓,以加强平衡感和丰富其香味。

啤酒新品种
 
干啤酒----80年代末由日本朝日公司率先推出,一经推出大受欢迎。该啤酒的发酵度高,残糖低,二氧化碳含量高。故具有口味干爽、杀口力强的特点。由于糖的含量低,属于低热量啤酒。

全麦芽啤酒----遵循德国的纯粹法,原料全部采用麦芽,不添加任何辅料。生产出的啤酒成本较高,但麦芽香味突出。

头道麦汁啤酒-----由日本麒麟啤酒公司率先推出,即利用过滤所得的麦汁直接进行发酵,而不掺入冲洗残糖的二道麦汁。具有口味醇爽、后味干净的特点。目前,麒麟公司在我国珠海的厂中已经推出,名为一番榨。

黑啤酒----麦芽原料中加入部分焦香麦芽酿制成的啤酒。具有色泽深、苦味重、酒精含量高的特点,并具有焦糖香味。最著名的为司陶特黑啤酒。 低(无)醇啤酒-----基于消费者对健康的追求,减少酒精的摄入量所推出的新品种。美国规定酒精含量少于2.5%(V/V)的啤酒为低醇啤酒,酒精含量少于0.5(V/V)的啤酒为无醇啤酒。他们的生产方法与普通啤酒的生产方法一样,但最后经过脱醇方法,将酒精分离。脱醇的方法较多,目前常用的为蒸馏方法脱醇。
冰啤酒----由加拿大拉巴特(Labatt)公司开发。将啤酒冷却至冰点,使啤酒出现微小冰晶,然后经过过滤,将大冰晶过滤掉。通过这一步处理解决了啤酒冷浑浊和氧化浑浊问题。处理后的啤酒浓度和酒精度并未增加很多。 绿啤酒----啤酒中加入天然螺旋藻提取液,富含氨基酸和微量元素,啤酒呈绿色。国内已有生产 。

暖啤酒----属于啤酒的后调味。后酵中加入姜汁或枸杞,有预防感冒和胃寒的作用。

菠萝啤酒----后酵中加入菠萝提取物,适于妇女、老年人饮用。

白啤酒----以小麦芽生产为主要原料的啤酒,酒液呈白色,清凉透明,酒花香气突出,泡沫持久,适合于各种场合饮用。  沙棘啤酒----啤酒中加入沙棘果汁,啤酒中有酸甜感,富含多种维生素、氨基酸。酒液清亮,泡沫洁白细腻,属于天然果汁饮料型啤酒。

力娇酒及其分类和用途

力娇酒实际上是一种含酒精的水果酒。它的基酒包括:白兰地、金酒、朗姆酒、威士忌以及其它的蒸馏酒和香料;另外,还有2.5%以上的糖浆。力娇酒一般都很甜。

力娇酒主要分天然色泽的水果酒和无色的植物酒两种。后者如果有颜色也是加进去的。

水果力娇酒多用浸泡法。比如首先将白兰地放在木桶里,再放鲜杏或杏干进行浸泡,直到把杏的颜色及香味泡出为止,大约要6—8个月,然后再把白兰地吸出来过滤,加进适量糖浆制成。

水果白兰地的制法不用浸泡法,这是将水果发酵后,蒸馏而成。力娇酒的水果味是经浸泡而来;水果白兰地的水果香味是经过蒸馏而来的,水果白兰地不加糖浆。

植物力娇酒是使用过滤和蒸馏方法制成的。过滤器把增加味道的物质如:植物叶、籽等放在过滤器的上部,下面放白兰地或其它酒类,使下耐的酒从下至上循环,以便吸收到植物的味道。这亲友不断地上下循环,直到把全部味道吸收为止。最后,把上方的物质再经蒸馏后,掺入下方的酒中过滤,加糖浆后立即装瓶。

此方法蒸馏出的酒是没有颜色的,甜味很淡,如想加重甜度可放入糖浆。至于增加色度,可用天然的植物颜色,而要使味道理想,常需用一种香料来增加其香味。

力娇酒的品牌很多,许多驰名世界的品牌在酿造上都有独特的秘方,其商标也得到世人的公认。几个世纪以来,这类酒的配方从不对外透露,而且大多数商标名称都与制造者的家庭有关联。比如法国的修士酒,此酒简称为D·O·M,是一位修道院落的僧侣首先制成的,世界上“只此一家,别无分号”。还有产自荷兰的开胃酒;法国的卡尔特甜酒;丹麦的哈瑞菌樱桃酒;瑞士的巧克力酒;美国的佛比丹果料甜酒;德国的希卡库美雾甜酒等。

力娇酒有天然的助消化作用,所以多在饭后饮用。因为它的甜度高,因此成为很多种鸡尾酒不可缺少的原料。事实上,很多人都觉得仅以数滴力娇酒就可以使一杯鸡尾酒变成风格各异的美饮。另外,力娇酒还在烹调、烘烙,做冰淇淋、布丁以及一些水果拼盘、甜点上起调味作用。

鸡尾酒的创作与品尝

鸡尾酒的创作:

  创作新的鸡尾酒品种要具备一定的调酒经验和酒水知识,并且对酒水有比较深刻的研究。

  创作出的鸡尾酒,应以客人能否接受为第一标准。一杯好的流行鸡尾酒,主要是给客人饮用,取得客人的欣赏,井能流行。

  有的鸡尾酒制作复杂,配方内容超过几十种材料。可是客人并不欣赏,因此也流行不起来。过不了多久便为人们所忘记了。

  要根据客人的来源和客人的口味创作鸡尾酒。新的鸡尾酒要受到客人的欢迎才能流行。世界上流行的鸡尾酒中,就有一些是香港人在70年代中创作的。

  创作时要遵守调制原理,特别是使用中国酒时,要注意味道搭配。同时要注意,配方如果大复杂,会难以记忆与调制,妨碍鸡尾酒的推广与流行。

  刨作出的鸡尾酒通常是以“酒吧特饮”的形式推销给客人的,要注意客人的反应。客人如果喜欢会常喝,客人如果不喜欢的可以立即取消。一种没有客源的鸡尾酒是不会流行的,通过不断筛选,从中挑选出最受欢迎的品种,形成真正流行的特色鸡尾酒。

鸡尾酒的品尝:

  作为调酒师,特别是有经验的调酒师,不但要懂得调制鸡尾酒,而且会品尝鉴别调制好的鸡尾酒品种。

  品尝分为三个步骤,观色、嗅味、尝试。调好的鸡尾酒都有一定的颜色,观色可以断定配方分量是否准确,例如红粉佳人调好后皇粉红色,青草蜢调好后呈奶绿色,干马天尼调好后清澈透明如清水一般。如果颜色不对,则整杯鸡尾酒就要重新做,不能售给客人。也不必再去试味了。更明显的如彩虹鸡尾酒,只从观色便可断定是否合格了,任意一层混浊了都不能再出售。

  嗅味是用鼻子去闻鸡尾酒的香昧,但在酒吧中进行时不能直接拿起整杯酒来嗅味,要用酒吧匙。凡鸡尾酒都有一定的香味,首先是基酒的香味。其次是所加进的辅料酒或饮料的香味如果汁、甜酒、香料等各种不同的香味。变质的果汁会使整杯鸡尾酒报废。

  品尝鸡尾酒不能象喝开水那样,要一小口一小口地喝,喝人口中要停顿一下再吞咽,如此细细地品尝,才能分辨出多种不同的味道。

兰姆酒Rum的分类
1. White Rum
White Rum也可叫Light Rum,是再制造过程让糖分发酵,继以连续是蒸馏后经由活性处理即White Rum。
2. Gold Rum
Gold Rum即是Medium Rum在蒸馏过程中混合Light Rum所成的酒。
3. Dark Rum
Dark Rum的制造是用单式蒸馏,在以内侧烤焦的木桶使酒成熟,因色泽浓所以也叫Heavy Rum。
4. Old Rum
需经3年以上的贮存,厚优雅,口味甘润酒精度40--43度。
5. Traditional Rum
传统型的兰姆酒,琥珀色酒色透明光泽美丽。甘蔗香味,口味精细醇厚。
6. Great Aroma Rum
酒精度高达55度,强烈的兰姆酒。

金酒Gin的分类
1. 英国Gin
杜松子酒起源于英国发明蒸馏机之后,其味一般较辛辣,因此所有英国制造的杜松子酒均称为Gin。
2. 荷兰Geneva
荷兰乃用传统方式制造琴酒,亦即先用蒸馏机做一次蒸馏,然后加入香草做第二次蒸馏。
3. 野莓Sloe Gin
以野莓做成的是Cocktail调配中常见的素材。


葡萄酒的分类

一、按葡萄生长来源不同分类:
l、山葡萄酒(野葡萄酒)
以野生葡萄为原料酿成的葡萄酒。产品以山葡萄酒或野葡萄酒命名。
2、家葡萄酒
以人工培植的酿酒品种葡萄为原料酿成的葡萄酒,产品直接以葡萄酒命名。
国内葡萄酒生产厂家大都以生产家葡萄酒为主。


二、按葡萄酒含汁量分类:
1、全汁葡萄酒
葡萄酒中葡萄原汁的含量为l00%,不另加糖、酒精与其他成份。例如干型葡萄酒。
2、半计葡萄酒
葡萄酒中葡萄原汁的含量达5明句,另一半可加入糖、酒精、水等其他辅料,例如半汁甜葡萄酒。

三、按葡萄酒的颜色分类:
1、白葡萄酒
选择用白葡萄或浅色果皮的酿酒葡萄。经过皮汁分离,取其果汁进行发酵酿制而成的葡萄酒,这类酒的色泽:
应近似无色,浅黄带绿,浅黄,禾杆 黄,金黄色。颜色过深不符合臼葡萄酒色 泽要求。
2、红葡萄酒
选择用皮红肉白或肉皆红的酿酒葡萄。采用皮、汁混合发酵,然后进行分离 陈酿而成的葡萄酒,这类酒的色泽应呈自然宝石红色。紫红色、石榴红色、失去自然感的红色不符合红葡萄酒色泽要求。
3、桃红葡萄酒
此酒是介于红、白葡萄酒之间。选用皮红肉白的酿酒葡萄,进行皮汁短时期混 合发酵达到色泽要求后进行分离皮渣,继续发酵,陈酿成为桃红葡萄酒。这类酒的 色泽应该是桃红色、或玫瑰红、淡红色。

四、按葡萄酒中含糖量分类:
1、干葡萄酒
酒的糖份几乎已发酵完,指每升葡萄酒中含总糖低于4克。饮用时觉不出甜味, 酸味明显。如干白葡萄酒、干红葡萄洒、干桃红葡萄酒。
2、半干葡萄酒
是指每升葡萄洒中含总糖在4一l2克之间。饮用时有微甜感,如半干白葡萄酒、半干红葡萄酒、半干桃红葡萄酒。
3、半甜葡萄酒
是指每升葡萄酒中含总糖在l2——50克之间。饮用时有甘甜、爽顺感。
4、甜葡萄酒
是指每升葡萄酒中含总糖在50克以上,饮用时有明显的甜醉感。

啤酒的分类

l、根据啤酒色泽划分
(l)淡色啤酒(Pale Beers)
淡色啤酒是各类啤酒中产量最多的一种,按色薄泽的深浅,谈色啤酒又可分为以下三种。
①淡黄色啤酒
此种啤酒大多采用色泽极浅,溶解度不高的麦芽为原料,糖化周期短,因此啤酒色泽浅。其口味多属淡爽型,酒花香味浓郁。
②金黄色啤酒
此种啤酒所采用的麦芽,溶解度较淡黄色啤酒略高,因此色泽呈金黄色,其产品商标上通常标注Gold一词,以便消费者辨认。口味醇和,酒花香味突出。
①棕黄色啤酒
此类酒采用溶解度高的麦芽,烘烙麦芽温度较高,因此麦芽色泽深,酒液黄中带棕色,实际上已接近浓色啤酒。其口味较粗重、浓稠。

(2)浓色啤酒(Brown Beer)
浓色啤酒呈红棕色或红褐色,酒体透明度较低,产量较淡色啤酒少。根据色泽的深浅,又可划分成三种:棕色、红棕色和红褐色。浓色啤酒口味较醇厚,苦味较轻,麦芽香味突出。

(3)黑色啤酒(Dark or Black Beers)
黑色啤酒的色泽呈深棕色或黑褐色,酒体透明度很低或不透明。一般原麦汁浓度高,酒精含量5.5%左右,口味醇厚,泡沫多而细腻,苦味根据产品产品类型而有轻重之别。此类啤酒产量较少。

2、根据啤酒杀菌处理情况划分

(1)鲜啤酒(Draught Beem)鲜啤酒又称为“生啤"。酒液不经过巴氏灭菌法处理的统称为鲜啤酒。因啤酒中保存了一部分营养丰富的酵母菌,所以口味鲜美。但稳定性差,不能长时间存放,常温下保鲜期仅一天左右,低温下可保存3天左右。其产品就地销售,多数桶装。
鲜啤酒具有爽口美昧的优点,国外采用“瞬时杀菌”方法或“无菌膜过滤工艺", 而不用巴氏菌法,使啤酒不易变质,且较好地保留了鲜啤酒的优点。由于这种啤酒多数以广口瓶(Jar)为计量单位进行零售,故依其英语jar一词的发音称为“扎啤"。由于技术发展现已有瓶装纯生啤酒。
随着世界啤酒工业的发展,现在的“扎啤',经瞬时杀菌后,就直接灌入不锈钢 专用酒桶内,采取冷藏运输、存放,出售时用特制充氧制冷生啤机销售。通过这种 设备,低温下可保存一个月的时间,其口味鲜美,营养价值高于瓶装啤酒,是当前国际上最流行的啤酒。

(2)熟啤酒(Pasteurimd Beer)把鲜啤酒经过巴氏灭菌法处理即成为熟啤酒或叫杀菌啤酒。经过杀菌处理后的啤酒,稳定性好,保质期可长达90天之以上,而且便于运输。但口感不如鲜啤酒,超过保质期后,酒体会老熟和氧化,并产生异昧、
沉淀、变质的现象。熟啤酒均以瓶装或罐装形式出售。

3、根据原麦汁浓度划分
(1)低浓度啤酒(Small Beer)
原麦汁浓度在2.5%一9.0%之间,酒精含量0.8%——2.5%之间的属低浓度啤酒。儿童啤酒、无醇啤酒均属此类型。
(2)中浓度啤酒(light Beer)
原麦汁浓度在11%-l4%之间,酒精含量3.2%-4.2% 之间的属中浓度啤酒。这类啤酒产量最大,最受消费者欢迎。淡色啤酒多属此类型。
(3)高浓度啤酒(Strong Beer)
原麦汁浓度在14%——20%之间,酒精含量4.2%—— 5.5%,少数酒精含量高达7.5%,这种啤酒均属高浓度啤酒。黑色啤酒即属此类型。 这种啤酒生产周期长,含固形物较多,稳定性强,适宜贮存或远销。

黄酒的分类

一、按酿酒工艺方法分
l、淋饭法:将蒸熟的米饭用冷水淋凉,使其达到发酵温度,加酒药和曲进行发酵,这样酿酒的操作方法叫淋饭法。该法酿成的酒口味淡薄,但比较鲜爽。
2、摊饭法:将蒸好的饭摊在竹簟上,自然摊凉,现在发展成在蒸饭车上吹风降 温,之后再加曲加酒母发酵而成为酒。该方法多用来生产干型、半干型黄酒,如绍 兴的加饭、元红黄酒。
3、喂饭法:即在黄酒发酵中多次投料,多次发酵酿制黄酒。一般为三次喂饭, 也有四次喂饭的。浙江嘉兴和福建红曲黄酒多采用此法。该法的特点是逐步扩大培菌,分批多次喂饭,发酵持续保持旺盛状 态,酿成的酒苦味减少,酒质醇厚,而且出酒率比较高。
4、摊喂结合法:即在同一酒品中,采用摊饭和喂饭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生产。如 浙江的寿生酒、乌衣红曲酒等。
5、新工艺黄酒生产法: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经过改进和创新,从浸米、蒸饭、 摊凉、发酵、压榨、包装、物料输送等整个系统采用机械化管道化生产,在糖化发酵上采用纯菌种或纯混菌种相结合的方法,在工艺上采用摊、淋、喂相结合的方法,在调控上有的还采用微机技术,用这种方法生产的酒,叫作新工艺黄酒。该法生产的黄酒,质量稳定,批量较大,属于机械化、自动化大生产,是黄酒工业发展的方向。

白酒的类别

下面主要介绍中国的白酒种类。现代将白酒分为固态法白酒、固液结合法白酒和液态法白酒三类。
  1 按所用酒曲和主要工艺分类
  在固态法白酒中主要的种类为:  
  (1)大曲酒
  大曲酒,以大曲为糖化发酵剂,大曲的原料主要是小麦、大麦,加上一定数量的碗豆。大曲又分为中温曲、高温曲和超高温曲。一般是固态发酵,大曲酒所酿的酒质量较好,多数名优酒均以大曲酿成。
  (2)小曲酒
  小曲是以稻米为原料制成的,多采用半固态发酵,南方的白酒多是小曲酒。
  (3)麸曲酒
  这是解放后在烟台操作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分别以纯培养的曲霉菌及纯培养的酒母作为糖化、发酵剂,发酵时间较短,由于生产成本较低,为多数酒厂为采用,此种类型的酒产量最大。以大众为消费对象。
  (4)混曲法白酒
  主要是大曲和小曲混用所酿成的酒。
  (5)其它糖化剂法白酒
  这是以糖化酶为糖化剂,加酿酒活性干酵母(或生香酵母)发酵酿制而成的白酒。  
固液结合法白酒的种类有:
  (1)半固、半液发酵法白酒
  这种酒是以大米为原料,小曲为糖化发酵剂,先在固态条件下糖化,再于半固态、半液态下发酵,而后蒸馏制成的白酒,其典型代表是桂林三花酒。
  (2)串香白酒
  这种白酒采用串香工艺制成,其代表有:四川沱牌酒等。
  还有一种香精串蒸法白酒,此酒在香醅中加入香精后串蒸而得。 
  (3)勾兑白酒
  这种酒是将固态法白酒(不少于10%)与液态法白酒或食用酒精按适当比例进行勾兑而成的白酒。
  液态发酵法白酒
  又称“一步法”白酒,生产工艺类似于酒精生产,但在工艺上吸取了白酒的一些传统工艺,酒质一般较为淡泊;有的工艺采用生香酵母加以弥补。
  此外还有调香白酒,这是以食用酒精为酒基,用食用香精及特制的调香白酒经调配而成。   
2 按酒的香型分
  这种方法按酒的主体香气成分的特征分类,在国家级评酒中,往往按这种方法对酒进行归类。  
  (1)酱香型白酒
  也称为酱香型白酒,以茅台酒为代表。酱香柔润为其主要特点。发酵工艺最为复杂。所用的大曲多为超高温酒曲。   
  (2)浓香型白酒
  以泸州老窖特曲、五粮液、洋河大曲等酒为代表,以浓香甘爽为特点,发酵原料是多种原料,以高梁为主,发酵采用混蒸续渣工艺。发酵采用陈年老窖,也有人工培养的老窖。在名优酒中,浓香型白酒的产量最大。四川,江苏等地的酒厂所产的酒均是这种类型。
  (3)清香型白酒
  也称为清香型白酒,以汾酒为代表,其特点是清香纯正,采用清蒸清渣发酵工艺,发酵采用地缸。
  (4)米香型白酒
  以桂林三花酒为代表,特点是米香纯正,以大米为原料,小曲为糖化剂。
 (5)其它香型白酒
 这类酒的主要代表有西凤酒、董酒、白沙液等,香型各有特征,这些酒的酿造工艺采用浓香型,酱香型,或汾香型白酒的一些工艺,有的酒的蒸馏工艺也采用串香法。
3 按酒质分   
  (1)国家名酒
  国家评定的质量最高的酒,白酒的国家级评比,共进行过5次。茅台酒、 汾酒、泸州老窖、五粮液等酒在历次国家评酒会上都被评为名酒。
  (2)国家级优质酒
  国家级优质酒的评比与名酒的评比同时进行。   
  (3)各省,部评比的名优酒
  (4)一般白酒
  一般白酒占酒产量的大多数,价格低廉,为百姓所接受。有的质量也不错。这种白酒大多是用液态法生产的。   
4 按酒度的高低分   
  (1)高度白酒
  这是我国传统生产方法所形成的白酒,酒度在41度以上,多在55度以上,一般不超过65度。   
  (2)低度白酒
  采用了降度工艺,酒度一般在38度。也有的20多度。


风格多样的蒸馏酒

从文史资料的角度考察,古代的蒸馏酒分为南北两大类型,如在明代,蒸馏 酒就起码分为二大流派,一类为北方烧酒,一类为南方烧酒。<<金瓶梅词话>>中的烧酒种类除了有"烧酒"(未注明产地)外,还有"南烧酒"这一名称。但实际情况是在 北方除了粮食原料酿造的蒸馏酒外,还有西北的葡萄烧酒,内蒙的马乳烧酒;在南 方还可分为西南(以四川,贵州为中心)及中南和东南(包括广西,广东)两种类。这样的分类仅仅是粗略的,并无统一的划分标准。

  由于烧酒的主要特点是酒精浓度高,许多芳香成分在酒中的浓度是随着酒精 度而提高的,酒的香气成分及其浓淡成了判断烧酒质量的标准之一。我国风格多样 的烧酒,主要是酿造原料的不同而自然形成的。其次是酿造技术等因素。

  北方盛产小麦,高梁,南方盛产稻米,广西一带产包米,新疆盛产葡萄,蒸馏烧酒的酿造原料因地制宜,不同原料用来酿造烧酒是很自然的事。在蒸馏酒发展 的初期,人们也许并不清楚究竟哪种原料最适于酿造烧酒。经过长时间的比较,人 们有机会品尝比较各种原料酿造的烧酒之后,对不同原料酿造的烧酒的特点有了较 为统一的看法。

  高梁酒:在古代,高梁烧酒受到交口称赞。清代中后期成书的<<浪迹丛谈续谈三谈>>在评论各地的烧酒时说:"今各地皆有烧酒,而以高梁所酿为最正。北方之 沛酒,潞酒,汾酒皆高梁所为。"清代中后期至民国时期,高梁酒几乎成了烧酒的 专用名称。这是由于高梁原料的特性所决定的。

  杂粮酒:西南地区的烧酒在选料方面大概继承了其饮食特点,为强调酒香及酒体的丰富,采用各种原料,按一定的比例搭配发酵酿造。据四川博物馆的有关资 料,四川宜宾的五粮液酒,在明代隆庆至万历年间(1567-1619)就被称为"杂粮酒", 所用的混合原料中有高梁,大米,糯米,荞麦,玉米。当地文物部门所收集到的一 例祖传秘方中这样写到:"饭米酒米各两成,荞子成半添半成,川南红梁溱足数,糟 糠拌料天锅蒸,此方传子不传女,儿孙务必深藏之。"(此资料来自中国首届酒文化 研讨会期间,四川省宜宾酒史展中的"叙州府北门外温德丰糟坊陈氏家传")。

  米烧酒:东南一带,米烧酒盛行,如明末清初成书的<<沈氏农书>>曾提到, 米烧酒和大麦烧酒相比,后者的口味"粗猛",质量不及前者。

  糟烧酒:主产于南方黄酒产区,以黄酒压榨后的糟粕为原料,进一步发酵后经蒸馏而成。<<沈氏农书>中记载了黄酒糟用来制造糟烧酒的方法。

  经过长期的品尝比较,人们认识到不同的原料所酿造的烧酒各有其特点,总 结到"高梁香,玉米甜,大米净,大麦冲"。

  从元代开始,蒸馏酒在文献中已有明确的记载。经过数百年的发展,我国蒸馏酒形成了几大流派,如清蒸清烧二遍清的清香型酒(以汾酒为代表),有混蒸混烧 续糟法老窖发酵的浓香型酒(以泸州老窖为代表),有酿造周期多达一年,数次发 酵,数次蒸馏而得到的酱香型酒(以茅台酒为代表),有大小曲并用,采用独特的串香工艺酿造得到的董酒,有先培菌糖化后发酵,液态蒸馏的三花酒,还有富有广东 特色的玉冰烧,有黄酒糟再次发酵蒸馏得到的糟烧酒。此外还有葡萄烧酒,马乳酒 烧酒。这些香型独特的蒸馏酒是如何形成发展,定型的?从目前所掌握的古代资料 来看,还很难得到全面而准确的答案。较为系统总结我国传统蒸馏酒的资料主要有 民国期间及新中国成立后所出版的一些专著。

sunnysun_cn 发表于 2005-11-29 01:57

酒曲和药酒
酒曲的种类

酒曲的起源已不可考,关于酒曲的最早文字可能就是周朝著作<< 书经 说命篇>>中的"若作酒醴,尔惟曲蘖"。从科学原理加以分析, 酒曲实际上是从发霉的谷物演变来的。酒曲的生产技术在北魏时代的<<齐民要术>>中第一次得到全面总结,在宋代已达到极高的水平。主要表现在:酒曲品种齐全,工艺技术完善, 酒曲尤其是南方的小曲糖化发酵力都很高。现代酒曲仍广泛用于黄酒,白酒等的酿造。在生产技术上,由于对微生物及酿酒理论知识的掌握,酒曲的发展跃上了一个新台阶。

  原始的酒曲是发霉或发芽的谷物,人们加以改良,就制成了适于酿酒的酒曲。由于所采用的原料及制作方法不同,生产地区的自然条件有异,酒曲的品种丰富多彩。大致在宋代,中国酒曲的种类和制造技术基本上定型。后世在此基础上还有一些改进。以下是中国酒曲的种类:

一 酒曲的分类体系
  按制曲原料来分主要有小麦和稻米。故分别称为麦曲和米曲。用稻米制的曲,种类也很多,如用米粉制成的小曲,用蒸熟的米饭制成的红曲或乌衣红曲,米曲(米曲霉)。
  按原料是否熟化处理可分为生麦曲和熟麦曲。
  按曲中的添加物来分,又有很多种类,如加入中草药的称为药曲, 加入豆类原料的称为豆曲(碗豆,绿豆等)。
  按曲的形体可分为大曲(草包曲,砖曲,挂曲)和小曲(饼曲),散曲。
  按酒曲中微生物的来源, 分为传统酒曲(微生物的天然接种)和纯种酒曲(如米曲霉接种的米曲,根霉菌接种的根霉曲,黑曲霉接种的酒曲)。

二 酒曲的分类
  现代大致将酒曲分为五大类,分别用于不同的酒。它们是:
  麦曲,主要用于黄酒的酿造;
  小曲,主要用于黄酒和小曲白酒的酿造;
  红曲,主要用于红曲酒的酿造(红曲酒是黄酒的一个品种);
  大曲,用于蒸馏酒的酿造。
  麸曲,这是现代才发展起来的,用纯种霉菌接种以麸皮为原料的培养物。可用于代替部分大曲或小曲。目前麸曲法白酒是我国白酒生产的主要操作法之一。其白酒产量占总产量的70%以上。

表2-1 中国酒曲的分类
--------------------------------------------------------------------------------
 类  别        品    种
--------------------------------------------------------------------------------
 大 曲     传统大曲;强化大曲(半纯种);纯种大曲。
 小 曲     按接种法分传统小曲和纯种小曲
         按用途分为黄酒小曲,白酒小曲,甜酒药;
         按原料,分为麸皮小曲,米粉曲,液体曲。
 红 曲     主要分为乌衣红曲和红曲,红曲又分为传统红曲和纯种红曲
 麦 曲     传统麦曲(草包曲,砖曲,挂曲,爆曲)
         纯种麦曲(通风曲,地面曲,盒子曲)
 麸 曲     地面曲,盒子曲,帘子曲,通风曲,液体曲。


药酒和滋补酒

一 概述
按最新的国家饮料酒分类体系,药酒和滋补酒属于配制酒范畴。 故先介绍一下配制酒的种类。

配制酒(integrated alcoholic beverages),是以发酵酒、蒸馏酒或食用酒精为酒基,加入可食用的花、果、动植物或中草药,或以食品添加剂为呈色、呈香及呈味物质,采用浸泡、煮沸、复蒸等不同工艺加工而成的改变了其原酒基风格的酒。配制酒分为植物类配制酒、动物类配制酒、动植物配制酒及其它配制酒。中国的药酒和滋补酒的主要特点是在酿酒过程中或在酒中加入了中草药, 因此两者并无本质上的区别,但前者主要以治疗疾病为主,有特定的医疗作用;后者以滋补养生健体为主,有保健强身作用。

从药酒的使用方法上分,可将药酒分为内服、外用,既可内服又可外用的三大类。

滋补酒用药,讲究配伍,根据其功能,可分为补气、补血、滋阴、 补阳和气血双补等类型。<<博物志>>曾记载道:昔有三人冒雾晨行,一人饮酒,一人饱食,一人空腹。空腹者死,饱食者病,饮酒者健。此酒势辟恶,胜于他物之故也。" 从这则记载可以看到酒对于健康的作用,但更能说明酒与药之密切关系的内在因素还可从以下几点得到发掘。食药合一:药往往味苦而难于被人们接受,但酒却是普遍受欢迎的食物, 酒与药的结合,弥补了药的苦味的缺陷,也改善了酒的风味。相得益彰。经常服药,人们从心理上难以接受,但将药物配入酒中制成药酒,经常饮用,既强身健体,又享乐其中,却是人生一太快事。

酒为百药之长:<<汉书?食货志>>中说:"酒,百药之长"。这可以理解为在众多的药中,酒是效果最好的药,另一方面,酒还可以提高其它药物的效果。酒与药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在远古时代,酒就是一种药,古人说“酒以治疾”。"医"的古文字是"____",本身就是一种酿造酒。古人酿酒目的之一是作药用的。可见在古代酒在医疗中的重要作用。远古的药酒大多是酿造成的,药物与酒醪混合发酵,在发酵过程中,药物成分不断溶出,才可以充分利用。


二 远古时期的药酒及滋补酒
殷商的酒类,除了"酒","醴"之外,还有"鬯"。鬯是以黑黍为酿酒原料,加入郁金香草(也是一种中药)酿成的。这是有文字记载的最早药酒。鬯常用于祭祀和占卜。鬯还具有驱恶防腐的作用。<<周礼>>中还记载:"王崩,大肆,以 鬯"。也就是说帝王驾崩之后,用鬯酒洗浴其尸身,可较长时间地保持不腐。从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中出土的的一部医方专书,后来被称为<<五十二病方>>,被认为是公元前3世纪末,秦汉之际的抄本,其中用到酒的药方不下于35个,其中至少有5方可认为是酒剂配方,用以治疗蛇伤,疽,疥瘙等疾病。 其中有内服药酒,也有供外用的。

<<养生方>>是马王堆西汉墓中出土帛书之一, 其中共有六种药酒的酿造方法,但可惜这些药方文字大都残断,只有"醪利中"较为完整,此方共包括了十道工序。详细内容可参见本篇第三章。但值得强调的是远古时代的药酒大多数是药物是加入到酿酒原料中一块发酵的。而不是象后世常用的浸渍法。其主要原因可能是远古时代的酒保藏不易,浸渍法容易导致酒的酸败。药物成份尚未溶解充分,酒就变质了。采用药物与酿酒原料同时发酵,由于发酵时间较长,药物成分可充分溶出。我国医学典籍<<黄帝内经>>中的<<素问?汤液醪醴论>>专篇曾指出:" 自古圣人之作汤液醪醴,以为备耳"。这就说古人之所以酿造醪酒,是专为药而备用的。<<黄帝内经>>中有"左角发酒",治尸厥,"醪酒"治经络不通,病生不仁。" 鸡矢酒"治臌胀。


三 汉代至唐代之前的药酒及滋补酒
采用酒煎煮法和酒浸渍法起码始于汉代。约在汉代成书的<<神农本草经>> 中有如下一段论述:"药性有宜丸者,宜散者,宜水煮者,宜酒渍者"。用酒浸渍,一方面可使药材中的一些药用成分的溶解度提高,另一方面,酒行药势,疗效也可提高。汉代名医张仲景的<<金匮要略>>一书中,就有多例浸渍法和煎煮法的实例。如"鳖甲煎丸方",以鳖甲等二十多味药为末,取煅灶下灰一斗,清酒一斛五斗,浸灰,候酒尽一半,着鳖甲于中,煮令泛烂如胶漆,绞取汁,内诸药,煎为丸。还有一例"红蓝花酒方",也是用酒煎煮药物后供饮用。<<金匮要略>>中还记载了一些有关饮酒忌宜事项,如"龟肉不可合酒果子食之,""饮白酒,食生韭,令人病增"," 夏月大醉,汗流,不得冷水洗着身及使扇,即成病"。"醉后勿饱食,发寒冷"。 这些实用知识对于保障人们的身体健康起了重要的作用。

南朝齐梁时期的著名本草学家陶弘景, 总结了前人采用冷浸法制备药酒的经验,在<<本草集经注>>中提出了一套冷浸法制药酒的常规:"凡渍药酒,皆须细切,生绢袋盛之,乃入酒密封,随寒暑日数,视其浓烈,便可___出,不必待至酒尽也。滓可暴燥微捣,更渍饮之,亦可散服"。这段话注意到了药材的粉碎度, 浸渍明间及浸渍时的气温对于浸出速度,浸出效果的影响。并提出了多次浸渍,以充分浸出药材中的有效成分,从而弥补了冷浸法本身的缺陷,如药用成分浸出不彻底,药渣本身吸收酒液而造成的浪费。从这段话可看出在那时药酒的冷浸法已达到了较高的技术水平。热浸法制药酒的最早记载大概是北魏<<齐民要术>>中的一例"胡椒酒", 该法把干姜,胡椒末及安石榴汁置入酒中后,"火暖取温"。尽管这还不是制药酒,当做为一种方法在民间流传,故也可能用于药酒的配制。热浸法确实成为后来的药酒配制的主要方法。

酒不仅用于内服药,还用来作为麻醉剂,传说华佗用的"麻沸散", 就是用酒冲服。华佗发现醉汉治伤时,没有痛苦感,由此得到启发,从而研制出"麻沸散"。


四 唐宋时期的药酒及滋补酒
唐宋时期,药酒补酒的酿造较为盛行。这一期间的一些医药巨著如<< 备急千金要方>>,<<外台秘要>>,<<太平圣惠方>>,<<圣济总录>>都收录了大量的药酒和补酒的配方和制法。如<<备急千金要方>>卷七设"酒醴"专节,卷十二设"风虚杂补酒,煎"专节。<<千金翼方>>卷十六设"诸酒"专节。<<外台秘要>>卷三十一设"古今诸家酒方"专节。宋代<<太平圣惠方>>所设的药酒专节多达六处。除了这些专节外,还有大量的散方见于其它章节中。唐宋时期,由于饮酒风气浓厚,社会上酗酒者也渐多,解酒,戒酒似乎也很有必要,故在这些医学著作中,解酒,戒酒方也应运而生。有人统计过,在上述四部书中这方面的药方多达一百多例。唐宋时期的药酒配方中,用药味数较多的复方药酒所占的比重明显提高, 这是当时的显著特点。复方的增多表明药酒制备整体水平的提高。唐宋时期,药酒的制法有酿造法,冷浸法,热浸法。以前两者为主。<< 圣济总录>>中有多例药酒采用隔水加热的"煮出法"。


五 元明清时期的药酒和滋补酒
元明清时期,随着经济,文化的进步,医药学有了新的发展。 药酒在整理前人经验,创制新配方,发展配制法等方面都取得了新的成就,使药酒的制备,达到了更高的水平。这一时期,我国已积累了大量医学文献, 前人的宝贵经验受到了元明清时期医家的普遍重视,因而,在元明清时期,出版了不少著作,为整理前人的经验做出了重要的贡献。<<饮膳正要>>是我国的第一部营养学专著。共三卷。天历三年(1330年) 刊。

忽思慧为蒙古族营养学家,任宫廷饮膳太医时,将累朝亲侍进用奇珍异馔,汤膏煎造,及诸家本草,名医方术,并日所必用谷肉果菜,取其性味补益者,集成一书。书中关于饮酒避忌的内容,是很有道理的。具有重要的价值。书中的一些补酒,虽没有详细记载,但都是颇为有效的,在<<本草纲目>>中则有详细记载。明代伟大的医学家李时珍写成了举世闻名的名著<<本草纲目>>,共五十二卷,万历六年(1578年)成书。该书集明及历代我国药物学,植物学之大成,广泛涉及食品学,营养学,化学等学科。该书在收集附方时,收集了大量前人和当代人的药酒配方。卷25酒条下,设有"附诸药酒方"的专目,他本着"辑其简要者, 以备参考。药品多者,不能尽录"的原则,辑药酒69种。除此之外,<<本草纲目>> 在各药条目的附方中,也往往附有药酒配方,内容丰富,据有人统计<<本草纲目>>中共计药酒方约为200多种。这些配方极大多数是便方,具有用药少,简便易行的特点。<<遵生八笺>>是明代高濂所著的养生食疗专著,共十九卷, 约成书于万历十九年(1591年)全书40多万字,分为八笺,以却病延年为中心,涉及医药气功 ,饮馔食疗,文学艺术等。其中的<<饮馔服食笺>>共有三卷,收酿造类内容17条。酿造类中的碧香酒,地黄酒,羊羔酒等,均为宋代以来的名酒。其中一些是极有价值的滋补酒。此外在<<遵生八笺>>中的<<灵秘丹药笺>>中还有30多种药酒。<<随息居饮食谱>>是清代王孟英所编撰的一部食疗名著,共一卷。咸丰十一年(1861年)刊行。书中的烧酒条下附有7种保健药酒的配方,制法和疗效。 这些药酒大多以烧酒为酒基。与明代以前的药酒以黄酒为酒基有明显的区。以烧酒为酒基,可增加药中有效成分的溶解。这是近现代以来,药酒及滋补酒类制造上的一大特点。明代朱___等人的<<普济方>>,方贤的<<奇效良方>>,王肯堂的<<证治准绳>>等著作中辑录了大量前人的药酒配方。明清时期也是药酒新配方不断涌现的时期。明代吴__的<<扶寿精方>>, 龚庭贤的<<万病回春,<<寿世保元>>,清代孙伟的<<良朋汇集经验神方>>,陶承熹的<<惠直堂经验方>>,项友清的<<同寿录>>,王孟英的<<随息居饮食谱>>等都记载着不少时清时期出现的新方。
这些新方有两个值得提出的特点:

1 补益性药酒显著增多。明代吴__的<<扶寿精方>>药酒门载药酒方9首,方虽不多,但集方极精,其中有著名的"延龄聚宝酒",史国公药酒等。在<<万病回春>>和<<寿世保元>>两书中,记载药酒近40种,补益为主的药酒占有显著地位,象" 八珍酒",扶衰仙凤酒,长生固本酒,延寿酒,延寿瓮头春酒,长春,红颜酒等都是配伍较好的补益性药酒,有较大的影响。吴,龚二氏辑录的药酒,对于明清时期的补益性药酒的繁荣起了积极的作用。在前面所列的清代书目中,也记载着数目可观的补益性酒,其中的归圆菊酒,延寿获嗣酒,参茸,养神酒,健步酒等都是较好的补益性药酒。与明清以前的药酒相比,这一时期说是补益药酒繁荣的时期。2 慎用性热燥热之药。唐宋时期的药酒,常用一些温热燥烈的药物,象乌头,附子,肉桂,干姜等。这样的药物如果滥用,往往伤及阴血。金元时期我国医学界学术争鸣十分活跃,滥用温燥药的风气受到许多著名医家的批评。这对明清时期的医学有深刻的影响。故明清的很多药酒配方采用平和的药物以及补甸养阴药物组成,这样就可以适用于不同病情和机体状况,使药酒可以在更广泛的领域中发挥作用。

明清时期还出现了一批方论专书,作者着重研究用药组方的规律, 结合优秀方剂,从理论上阐述用药道理和配伍规律,象明代吴昆的<<医方考>>,清代汪昂的<<医方集解>>。这此专著阐述配方时也涉及到药酒。<<医方考>>一书中就论述了七种药酒配方的组方用药的道理和主治功效,基中包括虎骨酒,史国公酒,枸杞酒,红花酒,猪膏酒等。这对于促进药酒配方的研究,指导正确使用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明清时期的药酒在配制方法上,突出表现了在热浸法的普遍使用上。 适当提高浸渍温度可使植物性药材组织软化,膨胀,增加浸出过程中的溶解和扩散速度,有利于有效成分的浸出,而且还可以破坏药材中的一些酶类物质,增强药酒的稳定性,因此采用热浸法对于许多药物来说具有更好的浸出的效果,是一种科学方法。(注:有关药酒部分,一些观点引自许青峰著<<治疗与保健药酒>>,中国食品出版社,1988年)。

游可可 发表于 2005-11-29 14:28

好长啊学习了

charlotte 发表于 2005-11-29 17:37

哇, 收藏了!! 好文 啊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酒文化(转)……珍藏好久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