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z_hrb 发表于 2005-12-1 00:25

松花江“毒鱼”依旧逍遥游

2005-11-30 10:29:50 / 东北网



  东北网11月30日电 事件核心

  国家环保总局通报,松花江污染带11月20日到达肇源江段。据环保监测数据显示,肇源松花江段水质已受到污染,污染高峰时段,硝基苯超标30多倍,苯超标6-7倍。

  为此,有关部门向肇源松花江边的渔民告知“三禁”政策:禁止捕捞松花江水产品;禁止饮用松花江水;禁止销售所捕捞的松花江水产品。

  但记者对肇源的江鱼市场采访时,发现尽管以江鱼为主营项目的饭店变得冷清,但有些渔民还在松花江里打鱼,有些商户仍在卖松花江鱼。

  焦点直击

  江鱼:江水污染成“毒鱼”

  肇源县地处嫩江下游、松花江上游,沿江线169公里。境内地势平坦,泡沼棋布,松花江、嫩江、南引、八家河四条水系纵横绵延,水资源丰富,鱼类品种达6目11科39种,是全国商品鱼基地县,大量的水产品源源不断地供应周边地区及省内外市场。

  据肇源县水产局曾令库副局长介绍,肇源全县有720多艘船、3000多人在江中张网捕鱼,渔民们仅在松花江里,每年就能捕捞出3000多吨水产品。按市场最低价每吨4600元计算,肇源人每年能从松花江中“捞出”1380多万元。

  吉化双苯厂爆炸,使松花江肇源段江水受到污染,曾以“鲜香肥嫩”享誉省内外的肇源江鱼,此时几乎成了“毒鱼”。有资料称,人吃一条受污染的鱼所受的影响,远远超过喝一吨受污染的江水。

  鱼馆:有的关门有的照卖

  肇源江鱼名头响亮,因此肇源县的“江鱼馆”遍地开花。

  但是由于肇源段松花江水受到“吉化爆炸”污染,肇源县大部分的“江鱼馆”生意冷清,有的“江鱼馆”门可罗雀,以至于不得不抛开“江鱼”招牌菜,开始转换菜品经营方式。11月24日15时,记者来到肇源码头,走进松花江边的一家饭店。该店的服务员热情地对记者说:“这里经营的都是江鱼,而且保证是纯江鱼。”但是该店的服务员并没有说明经营的是不是松花江的江鱼。

  记者又来到附近的“韩三江鱼馆”,却见到该店大门紧锁,附近的人说,该店已经停业了。随后记者又来到“江鱼码头”饭店,该店的负责人介绍说:“现在的松花江水都被污染了,谁还能卖江鱼呀?我们得为顾客的健康负责,不该挣的钱就不能挣。”

  江边几家以经营江鱼为主的“江鱼馆”生意不是很好。当日17时,记者在肇源县城内走访了几家江鱼馆,他们的生意也很冷清,有的甚至店内无一位客人。

  鱼市:“江鱼”照卖不误

  11月24日13时,记者来到肇源县中心农贸市场,这里是肇源县最大的鱼类产品集散地。

  在该市场北侧,有20多家经营鱼类产品的店铺。记者走访时发现,这里的商贩们争相介绍自己经营的是“纯江鱼”。在该市场的一处空地上,摊着一大堆银白色的小鱼,商贩在一旁等候着买主。商贩指着鱼说,这些鱼虽然不是江里的,但是用江水养的。

  该市场18号库的业主是名中年男子,他正在捞鱼,银白色的鲫鱼乱蹦,十分鲜活,其中夹杂着一些鲤鱼。记者问这些鱼是否是江鱼时,他说:“这就是江鱼,嘎嘎纯的江鱼,不纯不要钱。这些鱼都是刚从江里打出来的,多买的话每斤4块钱。13号库也卖江鱼,我们是一家的。”

  记者又走访了几家店铺,有的在进货,有的在卖货,家家都十分忙碌,看情形,鱼类市场似乎并没受到影响。记者询问了几个业主,均称经营的是江鱼。他们说,通过电视和报纸,也知道了松花江水受污染一事。

  记者问,江水被污染了,江鱼还能吃吗?有的业主不以为然,说那能有多大影响!还有的业主声称,自己经营的并不是江鱼,而是养殖鱼。

  在这些卖鱼的店铺中间,记者见到一家店铺在门楣上十分显眼地写着“江鱼”两个大字。该店业主掀开店内水池上的苫布,指着池中的鱼说:“这些是江里的‘大白鱼’,这些是江里的‘撅嘴岛子’,盆里的是‘白嘎喇眼’,这几种鱼只有江里才有。”

  业主称,这些鱼是当天早上才打回来的。见记者有些不信,又用抄箩子从大池子里捞出一条大约4公斤重的鲤鱼指给记者说:“这里还有纯江鲤子,15块钱1斤。”

  明知松花江受了污染,但是肇源县的水产市场依然在出售“肇源江鱼”。

  针对这种现象,肇源县水产局曾副局长对记者说:“我们渔政部门主要负责渔民捕捞和江边销售,但是市场上出售的江鱼由工商管理部门负责。”曾副局长说,“大白鱼”、“岛子”和“鲫花”等鱼,确实是松花江的特产

  渔民:无视污染捕鱼忙

  为尽快利用物理作用稀释江水的污染浓度,小丰满水库开闸放水。一夜之间,松花江水面陡然间加宽,就连已经结冰的部分江面也被水冲开,仿佛到了春天开江的时节。

  松花江肇源段的渔民们看到江面又开了,也动起了心思。他们又重新动用了岸边搁置起来的渔船,划进松花江,撒下渔网,开始捕捞江鱼。11月24日16时,记者随同黑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的监测人员采集水样时,见到两艘渔船刚刚打鱼归来驶进渔港,几位渔民正在收拾东西。

  在一条渔船上,一妇女提着一个湿漉漉的大塑编筐和一个小筐,大筐里面是多半筐不大的江鱼。一个小筐里有半筐更小的鱼和一条较大的鲇鱼。

  监测站的工作人员熟悉这些鱼,他们说,大筐里的鱼名字叫“白嘎喇眼”,是江鱼,但是这些都是鱼苗,现在捕捞太可惜了。

  工作人员说,松花江水已经被污染了,江鱼肯定也被污染了,这些鱼根本就不能食用。

  监测站两位负责人站在回港的渔船边,向渔民解说江水被污染的经过,但是这些渔民对这些劝说无动于衷,只顾低头整理着网具。一位老年渔民更是语出惊人:“只要是吃不死人就没事儿!”

  鱼池:是否用了污染水

  肇源境内松花江沿岸有许多鱼池,这些鱼池都是利用江水养鱼。目前,肇源县水产局正在调查,是否有个别鱼池在松花江受污染期间提水补水。曾副局长强调,假如查出哪家鱼池有这种行为,将对其采取严厉措施。

  松花江受到污染,那些持有捕捞许可证的冬季作业的渔民和半冰半水捕捞作业的渔民们直接遭受了经济损失。曾副局长说,渔民受到的损失,将按冬季捕捞量来衡量。对于来年捕鱼是否会受影响,曾副局长说:“目前只有等送往省里的水样和鱼样等相关的检测数据出来后,才能作出相应的决定。”

  死鱼:江汊子中漂上来

  24日15时许,记者来到黑龙江省肇源环境监测站,该站是省环保局直属单位。此时,化验室主任李洪贤和质控室主任林宪策正准备到江边采集当日16时的水样。

  李主任说:“前几天情况紧急,每小时采一次水样向省局汇报数据。现在每两个小时采一次水样。”

  监测站站长、高级工程师潘守学介绍说:“18日13时接到省环保局通知,重点是监测江水中硝基苯的含量。20日发现了苯和硝基苯,21日早7时达到高峰,硝基苯超标30多倍,苯约超标7倍。当日下午,苯含量降了下来。23日凌晨1时,硝基苯的含量也降了下来,现在均降到了正常的标准以下。”

  据肇源县水产局曾副局长介绍,27日上午,省水产局渔政处的领导及我市水产局的领导来到肇源松花江边向渔民们告知了“三禁”政策:禁止捕捞松花江水产品;禁止饮用松花江水;禁止销售捕捞的松花江水产品。“三禁”涉及到2000多户渔民。

  据了解,28日早晨,一户渔民在松花江肇源下游8公里黑山段主航道以南吉林水面的一处江汊子中发现了10余条死鱼。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松花江“毒鱼”依旧逍遥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