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听那些飘洋过海来海外探亲的老人们的叹息
文章来源: 星星生活 于 2005-12-20 00:38:05现如今,因为儿女而飘洋过海来探亲的老人们越来越多了,他们在这里生活得好不好,有什么感受,是人们所关注的。
65岁的吴女士就是其中的一员。从在电话里说话的感觉看,她似乎并不是很顺心。并且一再叮嘱我在文章介绍里隐去她的姓名和所来自的城市,可能是不想让儿子一家人看出来。
再过两个月,她就要回国了,她说,对于这里,还是有些留恋的,但却不想再来了。这似乎有些矛盾,她大概自己也意识到了这一点,笑容里闪过一丝无奈。
我是一直挺想找个人说说的,因为心里堵得慌,跟家里人也没法说。
当时我来这里,主要是想看看孙子,他是在这里出生的,已经两岁了,可是我还从来没见过,很想他。儿媳妇的父母早在3年前就过来了,现在已经转成了移民身份,孙子一直是他们照顾的,自然跟他们亲近些,这个我也有思想准备的。
儿子的房子是一栋独立house,本来挺宽敞的,可是为了多收租金,他们把房子隔出了很多房间,只留下两间睡房,其余的全租了出去。我当时看了那种情况,心里就一酸,孩子们在这里也不容易啊,谁不喜欢清静呢?以前在国内,有些老姐妹常羡慕地跟我说,你有福啊,有个儿子在国外挣大钱。我总是笑笑,其实除了帮我办探亲交的费用外,儿子从来没寄过钱回家。不过我和他爸爸都也没在意,知道他挣钱辛苦,再说我们也不缺钱。
来之前,本来想我来了,不管怎样也会腾出一间房给我住。可夜里到了家,儿子才吞吞吐吐地说,房客不同意搬,所以没有空房间了,我只能睡在客厅里。我听了真挺难过的,想不到这么多的房间,竟没有我这个做妈的容身之处。不过看看儿子为难的样子,就忍了忍,叹口气没说什么。
当时儿媳妇他们已经睡了,没有出来见面。客厅里已经腾出了一个角,用布帘子隔开,里面放了一张折叠床。那晚,也许再加上倒时差难过吧,躺在小床上翻来复去睡不着,越想越伤心,忍不住落泪,想想还是住几天就回家吧。
可是,第二天一大早,当儿媳妇抱着孙子下楼来,甜甜地叫着妈妈,还教孙子叫奶奶,听着那奶声奶气的“奶奶”,我的伤心也没影了。
我们有一儿一女,原来儿子他们没出国时,我和儿媳妇一直相处得还可以。她比较懂得为人处事,嘴也甜,所以就算有个什么分歧,也能被她的好言好语给化解了,这次也是这样。
儿子、儿媳要上班,两个亲家就主动提出带我出去转转。加拿大的空气真是好,不像我们那个城市环境污染重,感觉这里的人也要文明些,上公交车也有人给我们让座。而且中国人也很多,看着很亲切,没太有在异国他乡的陌生感。
其实,这里就是再好,我也没想过要常呆,毕竟这里不是咱的家啊,人都说叶落归根,我这么大年纪了更不愿挪窝了。再说老伴还在国内呢,他不喜欢出国。
中国老人适不适合在加拿大生活呢?很多人的回答都是否定的。但是,实际中,我们也确实听到一些老人说喜欢这里的田园生活。所以这是个很个人化的问题,没有定论。想起有个朋友的母亲回国后,还在电话里不断地问栽的树结果了吗?公园里的草地还是那么绿吗?那种向往的语气也让儿女们动容。
另外一点不解的是,每天晚上吃饭时,两亲家都会抱怨照顾孙子太累,儿子总会一脸歉疚,儿媳也总要有点意味深长地看看我。我知道他俩是在抱怨我不帮忙,可是他们哪里知道,那老两口平时根本不让我碰孙子,连抱抱都难,总是说不要我辛苦,或者说这里照顾小孩有很多规矩我不懂……我在国内日盼夜盼就是能自己带孙子,怎么会不管呢?
我心里很难过,有一次和儿子单独在家,就给他说了。他一个劲地说不可能,说没有理由。我说,可能老两口怕我和孙子太亲近,而疏远了他们。儿子还是说不可能,我这个当妈的倒好像成了造谣的人。
儿子粗心没有办法,那些话也不能和儿媳说,不过想想能和孙子多呆一阵,就什么都能忍了。为了不让儿媳有怨言,我包揽了做饭等大部分的家务。
本来说住半年就回国了,可是亲家家里突然有事,必须赶回去,所以我必须留下来照顾孙子,这当然是我求之不得的。于是儿子他们又帮我续了签证。
终于可以带孙子了,真是别提多高兴了。他一开始还不太接受我,过了几天就熟了就依赖了。然后我就开始教他说简单的汉语,和他做游戏等等。我是做老师的出身,教小孩子也算有点经验,我们祖孙俩每天都玩得很开心。虽然我自己又要照顾孙子,又要趁他睡觉的时候,急火火地洗菜做饭,以致每天晚上腰酸背疼,大半夜也睡不着,不过心里是甜的。
另外,由于我们住的附近中国人比较多,有几户人家也都有老人。我这个人性格比较开朗,喜欢结交朋友,所以很快就和他们熟络了。平时闲暇时,我们5、6个人就凑在一起说说话,看看国语电视剧什么的。不过,我不想让他们知道我住在客厅里,不想让别人说儿子的不是,所以一般我都去他们家聚。
自己带孙子以后,我们的共同话题更多了,大家就经常一块带孙子出去玩,几个小孩子凑在一起也很开心。可是,儿媳有意见了。有一次她很郑重地对我说,妈,就辛苦你几个月带小孩,还是不要总和他们一起出去的好,人多一说话容易分心。我知道她以为我只是光顾着自己玩了,就跟她说,小孩子喜欢热闹,喜欢有小伙伴,这样对培养他的乐观性格也有好处。儿媳撇撇嘴说,那些老太太能调教出什么好性格来,这是幼教老师的事,等宝宝够了入幼儿园的年龄后,自然就有人专门培养了。我也听出话外音来了:不要操心太多,做好自己该做的就行了。
对于很多移民来说,接父母过来生活最大的顾虑就是,老人在这里会因为没有朋友而烦闷。也经常从一些华人网站上看到一些帖子,是专门为父母寻找朋友的。在异国他乡,年轻人还可以有很多寄托,很多娱乐,而对老人们来说,也许能有个人聊聊天就是最大的满足了。
而且,我知道儿媳本来就不喜欢我多认识朋友,以前她就常话里带话地说,妈,你可真是来这里度假的啊,到哪里都不耽误玩。不过,当时儿子倒说了句公道话,老人在这里就是很闷的,咱妈能认识几个朋友是好事啊。
不过,从那次郑重谈话以后,我和那几个老伙伴见面的机会就越来越少了。其实我们老年人对朋友是很实在的,最近他们听说我两个月后就回去了,就开始轮流请我出去喝早茶,还总在留意问我喜欢什么,说要送我做礼物。想到要走,我还真舍不得他们。
上个月,两亲家回来了,孙子又不属于我了。有好几次,我听到孙子早晨醒来叫奶奶,但是没人抱他下来见我,孩子就委屈地哭,我心疼啊。
第一次听到时,我马上就往楼上跑,在楼梯口却被亲家公拦住了说,不能让孙子养成跟着我的习惯,否则我回去了,小孩子就更难带了。虽然他也有他的道理,但是这个世界上,有谁允许他们可以这么硬生生地割断我们的祖孙情呢?
还有一件事也让我很难过。
这个月,有个老朋友要回国了,她就来问我愿不愿意白天帮忙照看一下她的孙女,他们可以出很好的报酬。我当时想,反正白天除了做饭我也没什么事,就当是帮帮老朋友也好,再说,能挣点钱带回去也是一件好事,就答应了。可是回来一说,儿媳的脸色马上就有些不好看了,好在儿子还蛮支持的,我就也没想太多。
但是,我做了这份工以后,儿媳和亲家对饭菜的不满好像就越来越多了,不是咸了就是淡了,总之是不合口。我感觉自己这点钱真挣得罪过啊,不过现在想不做也不行了,朋友已经走了,我总得讲点责任吧。所以就只好苦撑着。
另外,以前我出去逛逛的时候,也买些牛奶呀点心什么的带回来,儿媳他们总说买的不对,不是含脂高了就是太甜了。儿子就说,你又没什么钱,不用买东西了。所以以后我也就不再买了。
前几天,无意中却听到儿媳在跟儿子说,你妈现在挣钱了,也还是那么省,家里牛奶没了,面包没了,明明看到了,也舍不得添补一下,什么东西都非得我们买。
我听了真难过啊,以前他们需要钱回家要的时候,我和老伴什么时候犹豫过?我这个当妈是小气的人吗?
在这种时候,我发现自己所能说出的语言都是苍白的,因为面对的是一位人生经历比我丰富得多的长者。沉默中只听得她叹了口气,做人,难啊。 寒,心痛那。。。。 还是儿媳妇做的不好。 无语。。。。。。。。。。 又是婆媳之间的问题。 自己的爸妈是爸妈,别人的爸妈就不是爸妈拉? 对于这样的状况,我也感觉说出的语言是苍白的。唉 一句话,做人难....................... 自己的孩子本来就应该自己照顾,爸爸妈妈没有欠我们什么,为什么老是抱怨呢?
这位大姐的经历真得让我好恐惧,我也是两个儿子的妈妈,儿子也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
养儿子有什么错,难道就应该受到这样的待遇。寒心!!!!但愿我的儿子和未来的儿媳不是这样的.$惨啊$ 唉, 这个世界上有太多的无奈..... 哎,做人可真是难呐。。。 $怕怕$还没有到这一步,但已经觉得丝丝寒意了……无语 无语。。。。。。 这个儿子和儿媳妇真是个,,,,,,,,
怎么能这么对待呢.............哎 小时候经常听妈妈说“父母的心在孩子身上,孩子的心在石头上” 做人,可以没钱,可以没文凭,但是不能没有良心 大家好象都站在父母那边指责孩子的不是
我觉得是双向的交流和理解不够造成的
最主要的是写作者的一面之词
就说让妈妈住客厅吧.美国买房子首付百分五就可以,剩下的都要自己扛,所以买了房子也不是大款,可以给妈妈留一个房间探亲住.有的双职工和去的早的的确有了自己的房子,不用出租,但人和人不一样呀,所以那些房间名义上是你买的,其实等于银行借你让你放租来维持的,并不是想轰房客走就走的.所以,那家孩子也只能负担他的母亲客厅拐角,那是他们的经济现状,不是人文现状,愿意不愿意的问题
就跟对一个大款儿子说我来看你,你不给我定五星旅馆偏偏定个三星的,我白养活你了一样,是不体谅孩子的艰辛.
还有买牛奶,刚去的时候总买错,来了几个月,不吃猪肉也见过猪跑了,再不顺手买一两个不也说不通吗?有时候不是那个小钱,而是心理平衡问题.
有个母亲来探亲,孩子给她几百欧,可买什么她都不动声色一文不出,孩子就觉得她抠,想把钱拿回家...
万事都有两面性
这个故事是个典型的孩子出了钱依然没落好的冤案 娃娃妈说得有理。这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好人,也没有绝对的坏人。大家将心比心,站在对方的立场看看,很多矛盾就会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都不容易, 都是钱的问题, 如果很多很多钱, 就不会有这些问题了 原帖由 I 于 2006-1-4 15:54 发表
都不容易, 都是钱的问题, 如果很多很多钱, 就不会有这些问题了
哈,那样问题更多了,豪门恩怨还看少了吗? 原帖由 娃娃妈 于 2006-1-4 10:18 发表
大家好象都站在父母那边指责孩子的不是
我觉得是双向的交流和理解不够造成的
最主要的是写作者的一面之词
就说让妈妈住客厅吧.美国买房子首付百分五就可以,剩下的都要自己扛,所以买了房子也不是大款,可以给妈 ...
对于娃娃妈的观点不敢苟同.
首先, 住客厅的问题. 关键不是在于他们是否应该把房间租出去以及有没有能力给父母单独留一间房. 而是在没有空房间的情况下, 作为子女的应该把自己的房间让给父母, 自己住客厅.我和我LP都只是学生, 家里只有一间房, 所以我老爸, 老娘来看我们的时候, 我们能够做到的只有让父母睡我们的大床, 我们要不打地铺, 要不去同学那里挤挤. 没什么好多说的, 如果让老爸老娘睡在地上, 就是不孝.
其次, 买牛奶. 去德国的超市里看看, 同一个牌子的Vollmilch和Fettarme的包装之间本就没多大区别, 而且人年纪大了, 头脑不灵活, 一个人在外国买东西语言又不通, 心理压力也大, 买错了有什么不可理解的. 再说国内乳制品品种多起来也就是近十年的事情, 以前不就是牛奶, 酸奶两种. 老人也肯定也是觉得区别不大. 买什么喝什么呗, 哪那么多要求.
最后就是那个给父母几百欧的事. 如果孩子希望购物的时候父母拿这些钱挺身而出,索性就别给, 留着自己付钱. 这样即减少互相猜疑, 还能享受一下结帐的痛快, 多好. 何必多此一举. 既然给了钱, 无非就是在儿女不在身边的时候, 让父母有点本地货币好防着点意外, 结果还担心父母太抠 要把钱带回国内, 多没劲.
总而言之一句话, 百善孝为先.以此文作者所述皆是事实为前提, 我觉得这个儿子, 儿媳做的过分. 楼上分析的有理,"百善孝为先",文中的母亲已是65岁的人了,作为儿女不能在身边侍奉,反而让母亲千里迢迢去睡客厅不说还要给你们做家务,有现成饭吃就不错了,有什么资格挑肥拣瘦,嫌咸嫌淡的.
哎!可怜天下父母心啊! 原帖由 DD168 于 2006-1-4 16:30 发表
对于娃娃妈的观点不敢苟同.
首先, 住客厅的问题. 关键不是在于他们是否应该把房间租出去以及有没有能力给父母单独留一间房. 而是在没有空房间的情况下, 作为子女的应该把自己的房间让给父母, 自己住客厅....
$支持$$支持$
赞成你的观点! 原帖由 Lotus_Blue 于 2006-1-4 17:21 发表
楼上分析的有理,"百善孝为先",文中的母亲已是65岁的人了,作为儿女不能在身边侍奉,反而让母亲千里迢迢去睡客厅不说还要给你们做家务,有现成饭吃就不错了,有什么资格挑肥拣瘦,嫌咸嫌淡的.
哎!可怜天下父 ...
就是,老人来了不是给你们洗衣做饭用的 这个儿子怎么这么窝囊啊,儿媳也太不厚道了! 看了真是冰寒刺骨啊,居然誊不出来房子给妈妈,换做我,睡地板也要让妈妈睡房间啊, 爸爸妈妈从小含辛茹苦的把儿子养大,到头来没有得到一点好处,来探个亲也探的不爽.
儿子,跟妈妈说声对不起吧,让老婆也跟妈妈说声对不起吧,活了一辈子享不了一个儿子的福,悲哀啊
哭...... 就算没养过这个儿子吧,唉,难过
连我阿姨和我表弟来都是让他们睡床,我睡地板的,谁让我喜欢他们呢
他们竟然让自己的妈妈睡客厅,没人性阿
[ 本帖最后由 Wasserlilie 于 2006-1-8 19:32 编辑 ] 首先儿子心里就没有放着妈,或者根本就不懂得怎么心疼自己的妈。儿媳当然只会心疼自己的父母。儿子不关心何况儿媳呢。 这样的儿媳真是的,那么好的婆婆去哪里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