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现在明白了,为什么钢琴王子李云迪会选择汉诺威音乐学院(一)
首先声明,本人只是一个纯粹的音乐爱好者,仅从小学开始到高一断断续续学过十年钢琴,后来自觉在音乐方面无多大天赋和出息,及时恶梦初醒,悬崖勒马,弃乐从理,现在在德国汉诺威大学留学。因自小学琴的缘故,对音乐还有那么一点点儿执着,经常去汉诺威音乐戏剧学院去蹭免费的音乐会听,久而久之,便认识了几位来自中国的留学生(含大陆和台湾),其中两人竟成莫逆,在该院留学的大陆学生大约有十几人,虽然有几个说不上其名字,但面孔还是熟得很。因此对汉诺威音乐院的状况有了越来越深的了解,随之就有一种如鲠在喉,不吐不快的冲动。下面只是思至笔到,随手捻来,漫谈散论,如有失当,敬请指正。(一)汉诺威音乐学院为什么这么牛?
刚来德国之初,我还不知道汉诺威有一所音乐学院的。后来2000年我在上海音乐学院拉小提的师妹告诉我,有一个世界级的每三年一届的小提比赛在汉诺威音乐学院举行,名字叫做Joseph Joachim,自始才知其名。再后来听说我国的钢琴王子李云迪来到汉诺威音乐学院深造,我很是不解,为什么李云迪会选择汉诺威?美国不是有什么朱丽叶、伯克利等音乐学院吗?不光是李云迪,李云迪的师姐陈萨也从英国皇家音乐学院转来汉诺威,在此深造的中国人还有15岁的钢琴天才沈文裕,台湾的钢琴神通严俊杰、陈淑伟等等。带此问题我问了我的台湾朋友。他告诉我,汉诺威音乐学院在欧美音乐界的知名度相当于哈佛大学在世界学林的地位,(为什么是哈佛,而不是牛津,因为在我心中牛津的厚度与严谨,不是哈佛所能比拟的,也许台湾人比较崇美的缘故吧),它的键盘专业在世界上可以说无人能出其右,钢琴专业里面有四五位世界著名的大师,譬如李云迪的老师Arie Vardi,沈文裕的老师Karl-Heinz Kämmerling(他是该校仅有的两个获得联邦德国总统勋章荣誉的教授之一,另一个是手风琴专业的Elsbeth Moser教授,是一个很疯狂的女人),严俊杰的老师Vladimir Kranjew 等等。其中多人还是世界著名钢琴大赛如老柴、拉赫马尼洛夫的评委会主席。汉诺威的手风琴、弦乐、管乐等都享有世界声誉。相对而言,它的戏剧类比如声乐、舞蹈等不是很出色。对了,我国上海音乐学院杨立青院长即是汉诺威音乐院的钢琴硕士兼作曲博士。
正因为汉诺威院大师林立,因此也是人才辈出。比如说,在今年的肖邦大赛中进入决赛的前六名中,来自汉诺威的就占了三个名额,其中第二名和第三名是一对韩国兄弟(现代企业总裁的儿子),第六名是来自香港的一个女孩子。再比如沈文裕参加的伊丽莎白大赛,前三名全被汉诺威音乐学院包揽。伊丽莎白国际钢琴比赛是世界上难度最大的钢琴比赛之一,因为它没有年龄限制,不安年龄分组,所有参赛的人一视同仁,第一名得主是汉诺威的钢琴教授,沈文裕第二,韩国人第三(我也不知是哥哥还是弟弟)。据说韩国人为屈据沈文裕之下大感不平,最后拒绝登台领奖。在国际大赛上,奖项被汉诺威音乐学院包揽的事情经常发生,这里的人早已见怪不怪了。
汉诺威音乐学院不大,学生只有1000多人,如果联想到德国教育的体制,学生没有学习期限,五年以后还没有毕业的大有人在,所以安中国的规模来算,应该是一所人数不到1000人的学校。教授人数我不是很清楚。它不分什么键盘,弦乐等系,也没有什么国内所谓的二级学院,而是由大大小小近30个专业组成。其学位制度是这样的。学生初入校,三年后参加一次结业考试,同时交一篇50页左右的论文,然后会拿到一个Diplom(MA)的学位。MA即德语中的Musik Erziehung,翻译成中文应该叫音乐教育。如果想继续读的话(前提是你须有一定的音乐天赋),那就必须再通过一个考试,1-2年后拿到一个Diplom(KA)的学位。KA(Kuenstlich Ausbildung)的意思是艺术训练(深造)。对于舞台表演专业来说比如所有器乐,其最高的头衔是Diplom(Solo),即演奏家头衔。在中文里Diplom都翻译成硕士,其实是不对的。安我的理解应该认证成“相当于学士、硕士、博士”。该院还设有我们平时所谓的少年班,招手的全是如沈文裕一般的音乐天才。
德国共有大大小小20多音乐学院(包括私立),比较著名的还有柏林艺术大学,慕尼黑音乐学院和科隆音乐学院。其中科隆的弦乐也是世界闻名。德国音乐学院也是良莠不齐,有好有差。比如不来梅音乐艺术学院(Bremen)和陶辛根(Trossingen)等。其中的不来梅被台湾人称为垃圾收容所,差不多一半是亚洲人,其中以韩国学生居多,近年来中国人也不少。他们大都是在考别的音乐学院碰壁后才转读不来梅的。
顶 !
再 顶 ^^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