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片风 发表于 2005-12-26 16:48

我现在明白了,为什么钢琴王子李云迪会选择汉诺威音乐学院(三)

(三)德国音乐学院VS美国音乐学院

当我还在国内的时候,听到最多的是美国的朱丽亚、科蒂斯、柏克利等音乐学院的大名,或者是俄国的莫斯科、圣彼得堡。德国学派在国内叫得不是很响亮。只有到了欧洲,才知道,德国学派(或欧洲学派)与俄国学派才是音乐界公认的两大学派,而根本不存在什么美国学派。诚然,许多活跃于世界舞台的著名演奏家来自美国,但大都是在欧洲(俄国也属于欧洲范畴)成名,后到美国发展的。美国作为世界上最发达的工业国,也为演奏家们提供了更多的舞台及商业机会。欧美音乐界称之为“欧洲生产,美国包装”现象(其实,近几年亚洲也为世界古典乐坛展开了输出活动)。

美国的音乐音乐高等教育和德国的迥然不同。就器乐演奏而言,从某种意义上说,美国更偏重理论,而德国更推崇演奏技术。这点台湾人最明白。因为历史上台湾和美国的特殊关系,大部分台湾音乐人才都是美国造。个个都具有PH.D学位头衔。而在德国,正如前文所述,对于表演艺术,其最高学位是Diplom(Solo),即所谓演奏家头衔。而这个Diplom,我们通常都翻译成硕士的。台湾也是这样。因为台湾没有和德国签署相互承认彼此学历的文化协议,Diplom(Solo)在台湾仅被当作硕士对待。而且台湾仅承认德国四所音乐学院德毕业文凭,即:前文提到的柏林艺大,汉诺威、科隆以及慕尼黑音乐学院。因此好多台湾学生在德国拿到学位后,辗转赴美,再去美国搞一个PH.D!

通常而言,对汉诺威音乐学院学习器乐表演的学生而言,只有在通过最初的Diplom(ME)学位时,才会写一篇几十页的论文。此后,无论是Diplom(KA),还是最终的Diplom(Solo),都无须再写什么文章了。但是其毕业考试相当难。例如,KA考试,除了要有一个小时的Kammermusik(室内乐)外,还要举行一个近一个半小时的个人独奏音乐会。对于Solo而言,就更难了。要有不低于三场的和大型乐队合作的演出,外加一场个人独奏音乐会。因此读Solo一读读上四五年是很平常的事。因为和大型乐队的合作是需要机会的。相对而言,在美国,无论是什么专业,最后都要有Paper的,当然,最后得到的也是博士学位。

有一个小故事或许很能说明汉诺威音乐学院和朱丽亚音乐学院入学考试门槛儿的高低。前几年(大约是2003年),有一个来自美国朱丽亚音乐学院二年级的钢琴考生来报考汉诺威音乐院。此人系德国人,而且还是汉诺威人,最终却是名落孙山。这是前文提到的那位好运的中国女孩儿告诉我的。

sojamilch 发表于 2005-12-26 22:11

顶 ! ! !

有 趣写 得 好 !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我现在明白了,为什么钢琴王子李云迪会选择汉诺威音乐学院(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