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午夜梦回的炒肝 (图)*转
前门往大栅栏去的方向,路东鲜鱼口胡同,路过一个公众澡堂,再路过一些鲜族同胞开的烧烤店,右手边,就到了“天兴居”。其实这个小店很简陋,而且怎么说呢,一定有比它炒肝做的好的。可是,由于它混的年头比较长,没垮没关门,也算是多年媳妇熬成婆了。店内的一切格局和西四包子铺相仿,经营上也查不离一个模式,都是“撕小票”,进来的顾客先跑那个柜台上和爱嗒不理的中年妇女服务员买小票,告诉她买几碗炒肝,和几两包子,然后在屁颠屁颠的去右边的取食窗口凭票零取食物。宣四印象就这么多,鲜鱼口是非常有特点的老北京居住地,建议大家有机会去看看。下面照片很亲切,店内挂的那些个封号也是我当初亲眼所见。请大家一起欣赏吧。
关于天兴居 ZT
http://www.jsdj.com/luyou/tp/B143.jpg
◎天兴居炒肝
地点:北京市崇文区前门鲜鱼口街95号
电话:(010)6702-3240
营业时间:06:00~20:00
交通:搭乘110、120、744、819、859路公车,于「大栅栏」站下车;或搭任一交通工具至「前门」站,往南步行约莫10分钟。
费用:炒肝(2元/碗)加上包子(1元/1两/3个)
特色餐点:北京式的早点套餐炒肝加包子、烧饼
天兴居炒肝店是由清朝同治元年(1862年)创业的会仙居与
1930年创业的天兴居于1956年合并而成,距今已有一百三十六年的
历史。两店合并后,为了保持北京炒肝的风味特色,特由原会仙居的
老师傅掌灶,博采两家优良的传统制作方法和管理方式,才使北京
炒肝继承发扬。
在改革开放的市场经济大潮中,按传统程序,精心制作的炒肝,更是久负
盛名。在1992年被北京市商业委员会及北京市文物事业管理局确认为“北京老
字号”1997年在北京名点名菜鉴定展示会上,天兴居炒肝荣获“北京名小吃”
称号,在1997年首届全国中华名小吃认定活动中再次被认定为“中华名小吃”。
另一篇台湾媒体转载
大陆北京的传统早餐习惯吃口味较重的,如加了韭菜花的豆腐丸子、有点麻辣的咸豆花,以及炒肝,其中炒肝是最难让人望文生义的。
炒肝炒的是猪肥肠和猪肝,加上大蒜、黄酱、大料等调味料,用淀粉与口蘑(蘑菇)汤勾芡烩制而成,所以虽名为「炒」,实则为「烩」,虽名字里有「肝」,实则「肠」为多,如果想实事求是地细究正其名,「炒肝」应该称为「烩肠」才对。
北京人吃炒肝多佐以包子,或单点一碗,北京烹制炒肝的店家不少,多数是做为早点贩售,到了中午就吃不到了。好的餐馆不容易找,部分餐馆的炒肝肥肠甚至有洗不干净发出异味的情况发生,也有舍不得用蘑菇水浸泡,炒出来的自然没有鲜味,勾出的芡不是稠糊就是没有亮度的稀汤,肝片也粉粉硬硬的。想吃到一盘好吃与道地的炒肝得碰运气。
这里推荐一家天兴居炒肝店,是清同治元年(1862年)创业的会仙居与1930年创业的天兴居合并而成的,距今已有136年历史,炒肝最早就是在1900年时由会仙居率先推出的菜色。
其炒肝在制作上,坚持洗肠、擢油、炒蒜、生蒜、汤配等传统制作步骤,即洗肥肠子,得扎住肠头,翻过面来,用醋、盐与明矾揉搓后,用水反复漂洗,洗干净后,再翻回正面重复漂洗,最后剪掉两端肠头,才能没有异味,保证它的鲜美。
肝虽然用得不多,但皆选用肝尖的部位,制作时用上等酱油,淀粉会先冲一碗,看是否透明清亮,冲出后如果水色混浊就不能用,唯有精细的要求前述手续步骤,才能维持炒肝的独特醇香风味。正宗的炒肝特点是肠肥肝香、汁汤晶明透澈、滋味醇厚、不腥不腻,即使如此,对于惧腥怕油之人,建议在自己碗里多加点姜、蒜、醋,就易于入口了。
天兴居炒肝除被官方确认为「京城老字号」,还获得「北京名小吃」与「中华名小吃」的称号
关于炒肝
第一篇转载
炒肝
炒肝 传统北京小吃。炒肝所用的主料是猪肥肠,配料为猪肝,调料有上等酱油、黄酱、味精、大料、盐、生蒜泥、熟蒜泥、猪骨汤、淀粉等。炒肝的风味特点是:汤汁晶莹透亮,猪肠肥烂,肝嫩鲜香,清淡不腻,醇厚味美,适宜与包子、火烧等同吃。炒肝实际上是烩肥肠。但自清代开始,这个名称就约定俗成,一直沿袭下来。专门经营的店铺以清道光年间开业的会仙居饭馆和1930年开业的天兴居饭馆享有盛名。两家店铺都在前门鲜鱼口街。
另外一篇转载
炒肝
北京特色风味小吃。具有汤汁油亮酱红,肝香肠肥,味浓不腻,稀而不?实奶厣 我最喜欢吃炒肝,这里有没有人试过自己做。
小的时候吃过家里做的,做法号麻烦,猪肠顿了两天才好。:rolleyes: 炒肝是这个样子的,可惜图太小
http://www.btxx.cn.net/zmqyl/corpore/img/txj1_4.JPG 来个放大的 我也超级喜欢吃炒肝,我爷爷作的特别的棒,上次回国,刚下飞机吃的就四炒肝加包子,只可惜当时没什么胃口,没有吃个尽兴啊。 饿了:mad: 没吃过,好想尝尝。:p 真的不会做,要不一定做了请公主吃!:D 严重想念炒肝中。。。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