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名篇赏析》陈子昂
【感遇诗三十八首】(其二)兰若生春夏,芊蔚何青青。幽独空林色,朱蕤冒紫茎。迟迟白日晚,袅袅秋风生。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
陈子昂(661~702),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四川射洪)人。唐代诗人。青年时为武则天所赏识,历任麟台正字、右拾遗。多次随军出征,因进谏而被降职。后来武三思令县令段简诬陷他,将他害死狱中。陈子昂针对六朝及唐初文风的绮靡华艳,力倡汉魏风骨,其复古主张对李白、杜甫有重要影响,对唐代文学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贡献。
本篇原列第二首。诗咏香兰杜若,首联概写兰若之繁茂秀美,颔联以朱蕤紫茎与幽独空林的对比,衬托兰若超群风采,并暗寓孤芳自赏之意。蕤,原指草木花下垂貌,此指花朵。后四句转而感叹芳华零落,虽经“迟迟”、“袅袅”之时序延宕,然“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宋玉《九辩》),鲜艳之花最终凋零仍无可避免。此诗全用兴寄手法,以兰若自比,喻自身出众才华,而芳华摇落,则寄寓身世之感,自悲年华流逝,理想破灭,功业无成。此诗继承阮籍《咏怀》方式,托物感怀,寄慨遥深。
【感遇诗三十八首】(其三十四)
朔风吹海树,萧条边已秋。亭上谁家子,哀哀明月楼。自言幽燕客,结发事远游。赤丸杀公吏,白刃报私仇。避仇至海上,被役此边州。故乡三千里,辽水复悠悠。每愤胡兵入,常为汉国羞。何知七十战,白首未封侯。
本篇原列第三十四首。作于万岁通天元年(697)从武攸宜东征契丹时。诗中塑造了一位怀才不遇的游侠形象,借以抒发诗人自身壮志难酬之慨。前四句在苍莽悲凉的氛围中突出独立于明月之楼的游侠身形,以下转入主人公自述,由此充分表现“幽燕客”的慷慨豪情、勇武精神及其不为时用的怨愤情怀。此诗有感而发,却并未直抒胸臆,而是借游侠之言批判当时主将之误国,寄寓自身之悲愤,形成内涵充实劲健、表达词旨幽邃的特点。
【观荆玉篇】
鸱夷双白玉,此玉有缁磷。悬之千金价,举世莫知真。丹青非异色,轻重有殊伦。勿信玉工言,徒悲荆国人。
此诗前原有序,由序可见诗因“仙人杖”的真伪之辨而发。陈子昂以为真,乔知之听信“行人”之言以为假并作《采玉篇》讥之,从而引起陈子昂的一番感慨,“嗟乎人之大甘苦,亦可断而不惑矣,而路傍一议,二子增疑,况君臣之际,朋友之间乎”,于是,“感采玉咏而作观玉篇”。明了写作起因,其寓含的真义便昭示无遗,诗人着重的是通过人之言与玉之质的关系以寄托自己对遇合于“君臣之际”、取信于“朋友之间”的真诚期望。
【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
龙种生南岳,孤翠郁亭亭。峰岭上崇? 逃晗挛②ぁR刮坯 蠼校 珩 稚 4悍缯 矗 茁兑亚邈觥0 旒そ鹱啵 苌 逃裼 K旰 ┛啵 识狼嗲唷F癫谎崮 弑却耗救佟4耗居腥傩 私谖薜蛄恪J荚赣虢鹗 展疟<嵴辍2灰饬媛鬃樱 抵 Х锩 K炫荚坪蜕 爬肿嗵焱ァC钋 角П洌 锷匾嗑懦伞P琶傻耥矫溃 T甘孪闪椤G 鄞潋凹荩 劣糇橡襟稀=峤毁 ㄅ 髋 煨小P 值前兹眨 队蜗烦喑恰5桶盒 孜瑁 闲 试粕 S浪嬷谙扇ィ 接斡窬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