罪己诏3 发表于 2006-2-14 20:21

荀子

荀子,生于公元前325年,是战国时期赵国人。《劝学篇》里说::“学不可以己。青出于蓝,胜于蓝。”(意思是,学无止境,青色,出于蓝色,而比蓝色好看。)荀子说到做到,坚持学习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兵家各个学派,取其之长。后来,齐国败给燕国,荀子便到了楚国去。
   
    公元前279年,齐宣王回到临淄,重新招待学士,当时在儒家学派中,荀子已是与孟子学派并列的最重要的学派的领袖了,同时也是最有影响力的大学者。他热心政治,希望自己的主张被当权者采纳,但齐王对他十分冷淡。他决心要像孔子,孟子一样,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学说,施展政治抱负。大约在公元247年,荀子回到赵国,大受欢迎。他被尊称荀卿(或孙卿)。赵王表面尊重荀子,却不采纳他的政治主张。于是他便离开赵国到秦国去。秦昭王召见荀子,听他结合战国形势和秦国情况,畅谈治理国家,统一天下的方法。秦王十分高兴。一旁的范雎心里却不是滋味儿,要赶走荀子,以免他压过自己。荀子看出杀机,只好离开秦国,前往楚国。楚国春申君为相,召集贤才。他委派荀子为兰陵吏令(兰陵的长官)。不久,兰陵令也做不成了。年老的荀子决定留在那里,著书立说,教授学生。
   
    荀子学说
   
    荀子认为人之初,性本恶--人为了满足欲望而互相斗争这是因为人生来性恶,因为人“性恶”,所以后天才要接受礼义的教化。教养好的,可以成为尧,禹那样的圣人;教养不好的,就成为恶人。此说明了教育和学习对人非常重要。《劝学篇》中说 :青出于蓝,胜于蓝--意思是比喻学生超过老师,或后人胜前人。荀子是儒家学派,但是他和孔,孟的学说有很大的分别。孔子强调礼治,荀子遵从他的教导。然而单靠礼治是不行的,还要注重刑法。礼和刑在一起,才是治国的根本。
   
    荀子的著作及影响力
   
     荀子晚年总结百家争鸣和自己学术思想,专心著述。著有《荀子》,流传至今。二千多年过去了,闪耀着先知的光芒。荀子的光辉思想对韩非有很大影响。

daniellwolfe 发表于 2006-2-16 00:56

特别喜欢荀子,还有韩非。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荀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