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 视 手 术? 医 学 界 的 一 个 阴 谋?(转贴)
近 视 手 术? 医 学 界 的 一 个 阴 谋?在当前,我国近视眼发病率超过30%,而在中学生中,其发病率超过一半,而在大学生中的发病率竟高达74%!针对这一问题,出现了一种治疗近视眼的方法:LASIK。LASIK激光手术作为最近风靡一时的治疗近视眼的方法,从1997年开展第一例LASIK手术以来,至今为止,全中国约有几百万例病人实施了这一手术。LASIK能在短时间内使患者提高了视力,从而吸引了成千上万迫切想要摘除眼镜的人。然而,这些人中,绝大部分都是对这一手术一无所知的人,而在许多医院的眼科中心,为什么仍有那么多医生带着眼镜?为什么放着那么好的手术不做?一直在几个月前,我才弄明白这是个阴谋!近视手术是本世纪医学界最大的阴谋!
本人的一位朋友在2002年的3月在全国一家具有眼科特色的、非常有名的三级甲等医院实施了LASIK手术,在手术前,通过了医院的所有检查,且检查结果为一切正常,角膜地形图未发现任何异常,我那位朋友如愿地摘掉了那副850度的眼镜,然而就在一个月前,我那位朋友发觉自己的视力竟大幅回退,且有大量不规则散光。后来到另一家医院检查,最后确诊为圆锥角膜。圆锥角膜的最终结果就是角膜移植,而角膜供体又十分紧张,我的那位朋友现在的感觉是生不如死。要知道我那位朋友只有30多岁啊,现在丈夫等着和她离婚。而她做手术前,我得知其在该三甲医院手术,当时也未表示任何异议。
作为一名医生,对于眼科知识略知一二,下面我就对于这一问题发表我个人的看法。首先,LASIK的原理是在角膜上130-160um(1um为 1/1000毫米)处做一个瓣,相当于一个在角膜上的凹透镜,通过改变角膜基质的曲率,以达到矫正近视的目的。然而,角膜基质不能无限制地切削,必须保留一定的安全厚度,一般公认为410um(至今还无确切的证据证明),或者说,角膜基质的厚度必须保留250以上,否则就会出现圆锥角膜。而一个正常人的角膜厚度约在500到600um之间,而每减少100度近视,按照6.5mm的切削直径(切削范围)要切削14um的深度,而按照6.0的切削直径,则每100度要切削12个单位,此外,散光所要切削的厚度和近视是一样的。所以,度数越深越容易发生危险。而由于410是个下限,近视加散光共600-800度左右的人一般切削好以后就濒临这个下限,很容易出现问题。
那么,LASIK致命的缺点是什么呢?我们知道,正常的角膜足能抵挡的住眼内压对于角膜的压力。而由于LASIK切削的是角膜组织,切削后的角膜组织无法抵挡得住眼内压对于角膜的压力,因而角膜会逐渐变尖,最终形成圆锥角膜,圆锥角膜的后果是使视力永远丧失。而一些医院为了获取暴利,没有将这一后果告知患者.另外,医院所说的激光手术不会致盲的观点是错误的,而圆锥角膜就可以被认为是间接的致盲。此外,一些医院认为保留410就是安全底线,那么请问有何依据?低于410会产生圆锥角膜,那么谁能保证那些角膜厚度濒临下限的人不会在10年左右时间内,角膜逐渐变形而产生圆锥角膜?又有哪位眼科权威人士能站出来保证那些因高度近视(600度以上)而需要切削较多角膜组织的人不会在15年或是20年后出现问题呢?
我们知道,一项医学技术从发明到适用于临床,必须经过一个观察期。LASIK技术在中国开始实行才不过仅仅8年不到时间,而中国的广大眼科医生却将其广泛适用于临床,他们明知道这一手术的危险性(稍微对于眼科有所了解的人都能理解,更何况是医生),却冒天下之大不韪,欺瞒广大患者,把广大患者的眼睛当作试验品,请问你们还是人吗?医生被称做是白医天使,你们的职责是救人,而不是为了瓜分一个市场而去把一项不成熟的技术用来害人!实行了LASIK后所产生的圆锥角膜目前在医学上被认为是绝症,最后只能用角膜移植来解决问题!每一例手术能为你们带来上千元的利润,而为了这些利润,你们竟然把广大的患者当实验品,隐瞒手术风险,而使广大的患者冒着在若干年后要成为盲人或准盲人的风险,你们心中何安!在几百万人的眼中埋下一颗定时炸弹,你们良心何存?!现在大城市的三级甲等医院都出现了问题,请问你们那些不发达地区的小医院又拿什么担保手术的安全性呢?*本文是转贴* 是不是真的?触目惊心 我有近视,我妈妈就是眼科医生,她建议我宁可戴眼镜也不去做近视手术。原因同上。 曾经听说过,反正我是不去做的.是眼睛啊!!! 是啊是啊,这可不是闹着玩的,万一发生事故就哭也没用了。
可怕啊可怕
差点去做这个手术了,左思右想还是有种担心,看了这个客观的报道,心里总算踏实了。不能因为年轻图了漂亮,冒这个大险!想一想,过了几年有了老婆孩子,正过着幸福的小日子,结果却一夜之间成了个残疾人。。。。。。可怕啊可怕还是不做为妥
以前也是想做,后来去德国几家著名大学的眼科诊所都资询过,似乎都不建议做,私下聊天时谈及,这些医生他们本人及子女若近视更是坚决不做类似的手术,据说,这种类型的手术兴起时间还不够长,离成熟期还远,世界范围内第一批做该手术的人的数据还需要一段时间才可以搜集整理,以确认该手术的可靠性,诸如是否牵涉复发或其它副作用什么的. 个人感觉,能不做还是不做的好 是啊是啊,大家还是三思后行吧! 天啊,可怕,再芊芊看过这类帖子,好像好多人都做过呢,那岂不是后患无穷? 有得必有失吧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