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少 发表于 2006-4-29 14:17

柏拉图之《对话录》故事的可能性(3)

柏拉图还说,“(亚特兰蒂斯)整个国家都处在海滨的一块高耸而陡峭的土地上,但是在城市的周围却是一片辽阔的平原,它周遭被丛山峻岭所包围,地势平缓,一直延伸向大海。”它的轮廓看起来就像“海豚的背脊”一样,在幽静的深海中安睡。本书从开篇直到本章,始终在尽量真实地描述出它的原貌。“环绕的群山”从北面将这个大平原笼罩起来,亚速尔群岛的山脉不正是所谓的耸立的山峰吗?


  柏拉图告诉我们,亚特兰蒂斯沉没在满是泥沙的深海底下,并且涉及了许多有关航海的问题。数千年以来,人们始终相信大西洋是一片“被厚厚的泥沙覆盖的、扑朔迷离的、在黑暗中充满神秘色彩的海洋”。在古代历史中,波塞冬的三叉权杖或者叫作三叉戟不断地出现,在印度人的神中,或者追溯许多民族古老宗教信仰的源头,我们都可以找到这些。

  “在所有的数字中三是个神圣的数字,它曾被视作完美的象征,因此他常常被用来描绘至高无上的神,或者世俗中最高权力的代表——国王、皇帝或者君主。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有关三的各种不同形状的图案今天会经常被用于腰带、领带和许多需要打结固定的环形物体上,同时这个特正在中美洲的尤卡坦半岛、拉美的危地马拉、墨西哥的恰帕斯以及墨西哥城等地的艺术品中都频繁出现,只要有地位最高的神出现,它都会如影随形,相伴其右。”由此,我们不禁要联想到古罗马教皇的“三重冕”以及象征王权的三重圆圈。也正是通过这种同样的形式,亚特兰蒂斯的十位国王加冕登基,被历史永久地封存和纪念,成为不朽。“从圣经中,我们会惊奇地发现,对于许多原始的部落族长的描写竟然与世界上的不同民族的传统有着那么多相近的吻合。十这个数字在《创世纪》中被提到。世界上的任何民族,无论到何时,都不会忘记他们的祖先,每当他们回望祖先的往事时,无论是发生在大洪水前还是后的事情,也无论那段历史是否真的存在过,但它们始终都具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都与这个神秘的数字十有关,曾经有人试图将其与后来的宗教哲人对数字赋予的特殊意义的阐释联系起来进行推测,但最终却未得其解。在古巴比伦的迦勒底文化中,有关十位国王统治这个古老帝国的传说已经延续了数千年的历史。此外,在古代波斯人的传奇中,对于海神波塞冬的溢美之词也是不绝于耳,‘他是古代法律的缔造者,他只以饮用纯洁的神酒为生,他始终是神圣的化身。’在印度,我们知道有九位婆罗门长老,他们再加上众生之父婆罗吸摩,刚好凑够十位,于是他们就被后人称为‘十父’。德国人相信奥丁神有十位祖先,阿拉伯在历史上也有关于十位神秘国王的传说。柏拉图讲述的这个故事从这些传说中进一步得以确认。在一部现已遗失的古希腊著作中,保留了希腊哲学家普罗克洛斯曾经引用的一段评价柏拉图的文字,文中提到这个四面临海的岛屿,位于‘海克力斯之柱’以外,并称‘在大西洋上众多的岛屿之一,岛上的居民从他们祖先那里流传下对亚特兰蒂斯的记忆,那是一个相当大的岛屿,并曾在很长一段时间统治着大西洋上的所有岛屿。’”

  埃伊连在他的《异读历史》中曾谈到瑟欧庞普斯(公元前400年)记录的有关迈达斯、弗里吉亚(小亚细亚中西部古国)国王和塞列努斯([希腊]森林神的首领,酒神的养父)之间的一次特殊的对话,谈话中塞列努斯提到,在大西洋以远有一块广阔的大陆,“它的面积比整个小亚细亚、欧洲和利比亚三者之合还要大。”他谈到有一支叫做梅洛普的人种居住在那里,并且建造了许多城市。人们相信那个国家所在的大陆是大西洋上一座孤立的岛屿。出于这种好奇,曾经有一些人漂洋过海来到了希腊神话中的这片北方乐土。

  “高卢人自古以来就对亚特兰蒂斯的历史非常熟悉,他们从生活在比基督还要早一个世纪的古罗马人那里了解到这些。在高卢地区曾经生活了三种不同的人。其一是本地土著,据猜测应为蒙古人,他们曾经很长时间都居住在欧洲;其二为另一个岛屿过来的入侵者,有理由相信他们应该就是亚特兰蒂斯人;其三是高卢人中的亚利安人。”

阿少 发表于 2006-4-29 14:18

柏拉图之《对话录》故事的可能性(4)

马塞勒斯是一位研究埃塞俄比亚历史的专家,他谈起这个问题时说,在大西洋上共有七座较大的岛屿——或许从加那利群岛(位于北大西洋东部,1497年起沦为西班牙殖民地,后被改为西班牙的两个省)上的居民那里,能够了解到更多的对于亚特兰蒂斯的往事,“毕竟亚特兰蒂斯帝国曾经很长时间都统治着这些小一些的岛屿。”

  另一位人类学者迪奥德鲁斯认为,菲尼基人发现了“一座大西洋上的巨岛,它位于‘海
克力斯之柱’之外,从非洲海岸出发要航行七天才能到达那里。这座岛屿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土壤肥沃,资源充足,物产极其丰富。且自然景观异常绮丽,清澈的河流、连绵的群山还有成片的绿色森林。岛上的居民生活非常怡然,他们在夏季经常到薄雾笼罩下的拥有美丽花园的乡村别墅中度假。那里也是钓鱼和游戏的好去处;气候相当的宜人,一年四季总是青山绿水,鸟语花香。”古希腊著名作家荷马、普鲁塔克等人都曾在作品中提到大西洋中的岛屿。“在那个国家,黄金和白银几乎遍地皆是,那里的人对待金银简直就像我们对待废铜烂铁一样毫不吝惜。”这是圣?克莱门特在写给科林斯人的诗文中的用语。

  如果你回过头来仔细看一下《圣经旧约》,会发现有大量关于这片“海上的群岛”的引述,特别是以赛亚(公元前七、八世纪希伯来大预言家)和以西结(希伯来预言家)二人对此的宏篇大论。那么像犹太人这些生活在内陆地区的人又是怎样看待这些大洋和岛屿的呢?他们那扑朔迷离的历史是否也与这些“大洋上的岛屿”存在某种联系呢?

  在素以崇拜酒神的神秘教而闻名的亚尔古英雄的诗歌中,曾记载着古利克托尼亚人入侵大西洋众多岛屿的故事。诗中有云,“那时,一头黑发的波塞冬对克朗涅怒目而视,手持黄金锻造的三叉戟与利克托尼亚人厮杀一起。”

  柏拉图在对话中称,埃及人告诉索伦亚特兰蒂斯的毁灭发生在9000年前,即公元前9600年左右。对于普通人来说,这似乎是一段距离我们相当遥远的历史,但是对于地质学家们来说,则显得轻而易举,他们仅仅根据欧洲发现的洞穴,就能追溯回50万年前的人类遗迹;而根据从美国加利福尼亚的高原山脉基座下的深层土壤中发掘出来的颅骨化石,科学家们已经断定在这座山形成以后不久就有人类在这里生活。

  “奥博特先生曾经在布鲁塞尔国会咨文中阐述,用天文学的知识来研究埃及人和亚速人,可以准确地计算出生活在距今11,542年前人类的文明程度,对这样年代久远的历史尚能够进行如此精细的年代推算,可见对于9000年前的事情,用天文学可以轻而易举地掌握。埃及人自称可以将每1460年作为一个周期准确地计算出历史上的一切。他们的一年包括365天,这就能够保证他们的计算精度可以精确到每四年才可能有一天的误差,也就是说,按照这种方法计算,从第一个四年的起点算起,可以确保经过1460年后才能完成一个轮回(365×4)。因此,按照埃及人的这种计算方法,如果终止年份是公元139年,那么这个周期的起始年份就应该是公元前1322年。另外,亚速人的计算周期是1805年,或者折合成22,325个月。亚速人的这种纪年法始于公元前712年。迦勒底人的史书记载,在大洪水和他们的第一个王朝之间大约间隔39,180年的时间。那么,这个数字意味着什么呢?它刚好是12个埃及人的纪年周期加上12个亚速尔人的纪年周期之合。”

  12 X 1460 = 17,520

  = 39,180

  12 X 1805 = 21,660

  “这两种不同的计算模式彼此之间如此默契,又都为一个民族同时兼备,这就是迦勒底人。现在,让我们将这两个纪年周期重新排列,从我们这个时代开始往前推算,就会得出下面这样的结果。”

  Zodiacal Cycle. Lunar Cycle.

  1,460 1,805

  1,822 712

阿少 发表于 2006-4-29 14:18

柏拉图之《对话录》故事的可能性(5)

 _____ _____

  2,782 2,517

  4,242 4,322


  5,702 6,127

  7,162 7,932

  8,622 9,737

  110,082 11,542

  11,542

  “在公元前11,542年,这两种纪年法刚好会合二为一,你会得出什么样的结论呢?是的,这个结果说明在那一年,他们的起点刚好相同,我们也就可以用统一的天文观测法来对他们进行考察。”考察的结果是,亚特兰蒂斯很可能就是在那时出现。

  在对亚特兰蒂斯的起始年代进行考证的过程中,人们惊奇地发现,同是这块大陆,但在语言上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这说明亚特兰蒂斯文明形成前后时间的跨度。但由于连史前世界的各个民族对亚特兰蒂斯的记忆都如此之少,那么只能说明一个事实,就是亚特兰蒂斯帝国是在一次突如其来的大变故中迅速毁灭的,就好像地球上从来就没有存在过这样一个庞然大物一样,历史瞬间便又回到了遥远的从前。

  古希腊历史之父希罗多德曾经讲道,他从埃及人那里了解到,赫尔克里斯(大力神,主神宙斯之子,力大无比的英雄)是他们最早的神,他是在亚马西斯统治他们之前的17,000年前,被八位天神创造出来的十二位神之一。

  简言之,我很难拿出确凿的证据来证实柏拉图讲述的这个故事,它起源于埃及人,一个举世公认的保留着大量历史记录的古老民族,他们甚至可以将自己的历史追溯回遥远的远古时代。他们有资格对希腊人、罗马人和现代世界的一切寓言和传说嗤之以鼻,但是我们却无可辩驳,毕竟我们的祖先对这个世界的地理、历史的了解太有限了,甚至我们自己都不相信从他们身上会知道更多。我们相信,地球表面的任何一个部分都完全有可能在瞬间被大洋所吞噬。还是让我们用自己的智慧去解答这些问题吧。

阿少 发表于 2006-4-29 14:19

“大灾难”真的存在吗?(1)

其实,要解答这个问题并不难,你所要做的关键就是研究一下地质结构。

  首先,无论是地面的连续上升还是持续下沉,都会在地层都会留下它的历史痕迹。下面的插图表明的就是宾夕法尼亚州地质煤层分布的一个片断。在这幅图上的煤层示意图以黑色线条为分割线,代表其沉积的年代,它清晰地告诉我们,这块大陆曾经随着地质结构的变迁上升到海平面以上,当时的植被经过多年的积淀最终演变为今天的煤;地层中的很多岩石,
其厚度都会超过上百英尺,它们几乎都是经过数万年的在水下沉淀而成。今天我们在对这些厚度达到2000英尺的岩石或煤进行年代界定的时候,根据其所处地层的不同位置,已经有23种区别;而这些变化是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广大区域的,每一平方英里的土地都可能有着悠远绵长的历史。

  显而易见,今天世界上存在的所有大陆,都可能曾经在水下沉睡了若干年,而组成这些陆地的最基本要素的岩石自然也要浸泡于水下;不仅如此,大部分沉积水下的岩石还可能是不同大陆的碎岩或者冲积物混杂在一起的“合成品”,它们有些是在海底经过长年累月的洋流冲击下的运动,有些原本是高山平原,但经过火山、地震、霜蚀、冰冻、风吹、雨淋的自然作用,最后也被席卷进大海,最后再形成今天坐落于各地的地下岩层。所以说,现在的大陆曾经都是海洋,现在的海洋经过历史的变迁最终还会变为大陆。因此,你丝毫不用感到怀疑,今天大洋洲上的群岛曾经是一块沉没大陆的山尖,这片大陆从印度一直延伸到南美。科学的发达程度甚至已经可以告诉我们这块大陆的名字--莱缪里亚,科学家们并且断言,这块大陆上很有可能就是某一支人种诞生的发源地。科学家对大西洋进行的一个地理形成的检测表明再次验证了这点,结果表明大西洋洋底的构成主要为45,000英尺厚的岩石、沙子、砂砾和泥土的混合沉淀物,它们来自于北方和东方。“它们表明这些大陆形成以前的碎岩曾受到雨水、河流、海岸线的湍流以及其它各种形式的自然消蚀作用;这些海底沉积物几乎构成了大西洋地下的全部,由此可知,构成现在的北大西洋海底大陆的主要部分形成的时间要早于美洲,至少应该在美洲历史上的古生代以前。为什么这样说呢?原因很简单,大西洋地层下面岩石的厚度数据显示,它与地球东部的地质结构非常接近:位于宾夕法尼亚州和弗吉尼亚州之间的阿帕拉契亚山脉的古生代岩石的最大厚度在25,000到35,000英尺之间。而位于伊利诺伊州和密苏里州的岩石的最大厚度却只有3,000至4,000英尺;根据研究我们发现,越是粗糙的年代久远的岩石混合物大多集中在东部地区,而越往西,沉积在洋底的岩石质地就越精细;其说明的道理便是,更多细小的砂砾随着海水的冲击从东方来到西方。”

  欧洲大陆衍化的发展史,恰好能够印证盖奇教授得出的一个结论,并做出现实而生动的阐释,即地质学与地理学之间的关系。

  宾夕法尼亚的地下煤层

  庞贝古城遗址

  他说,欧洲最早的大陆出现在北部和西北部,包括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芬兰、不列颠岛的西北部,并继续向北延伸,穿越北极一直抵达北美大陆。至于这块原始大陆的高度和广度,实在是令人无法想象,你只要想一想它解体后留下的那些巨大的岩块就可见其一斑了。在古代英国威尔士南部志留人居住过的地方有一块巨岩,它形成的山峦从马赛一直绵延到北角(1800英里),宽度超过33英里,平均海拔高度达到16,000英尺。

  当初屹立在今天大西洋领域的衔接欧美大陆的那片土地早已不见踪影;在漫长的时空长河中,地壳不断地上升,形成新的大陆,而那些原有的高地则渐渐沉入汪洋大海。仅仅在五千年内,瑞典、丹麦和挪威的海岸就已经从200英尺上升到600英尺。

  温歇尔教授这样说道:“我们周围的世界始终都处在不停的巨大的变化之中,但是我们却浑然不知。我们曾经见识了火焰中的世界,也感受到遭受撞击下的地球;我们亲眼目睹了南美大陆的海岸线在一个小时之内上下升降十五英尺的巨变,我们还知道安第斯山脉在短短七十年间已经下沉了220英尺……这种惊人巨变同样发生在中国的海岸线。根据估测,这座古代的都城很可能位于这个帝国的中心附近,但是现在这里早已是一片汪洋大海,它的位置就在朝鲜半岛附近……曾经有一段时间,生活在巴尔干半岛的色雷斯人用岩石填海修筑了一条道路,使得黑海下沉。这种情况在北部和东部地区同样存在。现在这片地区已经几近干涸,闻名于世的古利克托尼亚地区,已经变成一望无际的俄罗斯大草原和夯实的欧洲谷仓。”

阿少 发表于 2006-4-29 14:20

“大灾难”真的存在吗?(2)

有足够的证据表明,历史上曾经有一段时期,整个大不列颠岛完全淹没在1700英尺的洋面以下。在被海水覆盖的陆地表面布满了厚厚的沙床、砾石和土块,被地质学家称作“北方冰碛”。当大不列颠岛再次浮出水面时,这些水底沉积物也就随之重见天日;同样,今天的意大利西西里岛也曾一度隐于海中,但后来却骤升3000英尺;而撒哈拉沙漠也曾经在水下沉寂了许多年,谁能想到如今那些灼热的沙砾竟是海底的沉积物?


  从地质上来说,亚特兰蒂斯的沉陷在那个时期,仅仅是一系列历史巨变中的最后一个,通过这次变故,曾经一度为大西洋上的非常庞大的一艘“巨型战舰”缓缓沉入海底,而新的陆地又从它的两旁逐渐升起。

  下面我们再来谈第二个问题,亚特兰蒂斯大陆是否真如柏拉图所说,由于自然界的一次“痉挛”而突然被摧毁呢?古代人曾经认为这可能仅仅是一个神话。但是随着现代科学探索领域的不断拓宽,许多传统的自然之谜正逐渐被现代科学揭开其神秘的面纱,我们相信这个古老的传说不但可能,而且这一事件发生的历史甚至距离我们今天很近。我们既然知道有那么多的岛屿是从海平面以下“拔地而起”,又有众多的陆地在惊涛骇浪中沉没,为何亚特兰蒂斯就不会在如此相似的洪水和地震中被吞噬呢?

  1783年,冰岛遭遇了一场该国现代纪年史上前所未有的大灾难。在大约一个月的时间内,距离海岸线三十英里左右的海底火山接连喷发。火山喷射出大量的火山灰和浮岩,方圆150英里以内的海面全部被其覆盖,使得过往船只全部受阻。但这次火山喷发过后,一个新的岛屿却浮出了水面,岛屿甚至还有高耸的悬崖,它被称作丹麦大帝,而这个岛则被称作新岛;但是仅过一年,它便再次消失在海平面上,只留下一个距水面30英寻(测量水深用的长度单位,合6英尺,或1.829米)的暗礁。

  这场灾难共造成9000多人丧生,而当时冰岛全国只有50,000人口;二十多个村庄被大火和洪水所吞噬,大团的熔岩喷薄而出,纷纷扬扬地从天而落,景致煞是骇人。

  1822年10月8日,一场大地震突然降临在印尼爪哇岛上。“随着一声巨大的爆炸声响,大地开始颤抖,滚烫的沸水和泥浆夹杂着燃烧的硫磺石、火山灰和坚果大小的岩砾,如水银泻地般从山顶喷涌而出,顺流而下。方圆四十英里以内的河流表面到处都是漂浮的火山倾泻物。第一波火山喷发大约持续了五个小时;在接下来的数天内,瓢泼大雨倾盆而下,河水迅速泛滥成灾,并伴随着大规模的泥石流,整座岛屿在一场空前的大洪水中摇摇欲坠……第四天(10月12日),火山再度喷发,这一次的强度比四天前更加猛烈,沸水和滚烫的热泥又一次注满了大小河流,巨大的玄武岩被从火山口擎天抛出足有七英里远的地方。与此同时,一场大地震接踵而至,整座山面目全非,山尖被拦腰折断,倒向原来覆盖着荫荫郁郁的绿色森林的一边,并砸出一道巨大的半圆形的鸿沟。这场灾难造成超过4000人丧命,114个村庄被彻底摧毁。”

  1831年,一座全新的岛屿在地中海上诞生,它位于西西里岛的附近。它被命名为格拉汉姆岛。它也是伴随着一场地震而出现的,“喷涌出来的岩浆高达六十英尺,方圆2400英尺以内的海平面迅速上升。”大约一个月后,高二百英尺、方圆3英里的格拉汉姆岛出现在这片海面上;但是旋即,它又再次沉入海底。

  大西洋东北部的加那利群岛很可能是亚特兰蒂斯帝国原址中的一部分。1730年9月1日,群岛中的兰斯罗塔岛爆发了一次近代以来最大规模的火山喷发,在一个夜晚岛上的一座小山突然剧烈振颤,巨大的火山喷发物霎时间从山体上喷射出来;仅隔几天,另一个火山口再度活跃起来,汹涌磅礴的熔岩流很快将附近的数个村庄吞噬掉。开始时,岩浆迅猛地肆意流淌,有如奔腾的江河一般;随后便越聚越多,愈流愈缓,像粘稠的蜂蜜一样,长流不止。9月11日,这场火山喷发演变为灭顶之灾,岩浆的流淌有增无减,越来越多的熔岩流从火山口喷涌而出,很多村庄都被岩浆覆盖,岛屿的一角在一声巨大的轰响中缓缓沉入海底。不计其数的死鱼漂浮在海面上,被海浪冲到海滩;整座岛上的牛羊牲口无一生还,不是被火红的岩浆烧死,就是被散发着腐朽气味的滚烫的热蒸汽活活闷死。这说明岛上的居民事先对这场浩劫一无所知,毫无准备。这场可怕的灾难足足持续了五年。兰斯罗塔岛的三分之一都被厚厚的熔岩所覆盖。

阿少 发表于 2006-4-29 14:20

“大灾难”真的存在吗?(3)

希腊爱琴海上的圣多林海湾,因拥有两千多年来始终活跃的活火山而成为一处著名的风景名胜。古罗马政治家普林尼在他的著作中写道,公元前186年,一座名为“神圣岛”的小岛从海平面上升起;公元19年,另一座叫作“神岛”的岛屿也从海下钻出。1573年,还有一座海岛“从天而降”,它被称作“小骄阳岛”。1848年,在一场持续了三个月的火山喷发过程中诞生了一大片沙洲;稀拉岛的一场地震摧毁了无数的房屋,从海底泛上的硫磺导致50人丧生,1000多口牲畜毙命。最近对这些岛屿进行的一次勘查表明,由于海底的地质运动异常活
跃,目前的圣多林岛几乎全部都已经沉入水下。

  被地震裂缝吞噬的卡拉布里亚人 (1783).

  1819年,在印度一个名为新德里的城堡,在一场地震过后整体陷入地下,其面积大约为2000平方英里。

  1828年,考古学家蓬斯乘船来到新德里的废墟,它仅存的比较完整的遗迹--一座塔在海底被发现。被摧毁的城墙的顶部高出海平面上两三英尺,其样貌仍依稀可见;站在其上,眼前除了一碧万顷的苍茫大海,再无他物。面对此情此景,另一位地质学家利耶尔在他的《地质学原理》中感叹道,“展开你丰富的想象吧,人类的工业革命发展越快,污染也就越多,如果再这样肆无忌惮地制造废水,迟早有一天,地球上惟一还能看得到的陆地就是靠地震抬升起来的陆面了。”

  从利耶尔的著作中,我们不难看到沉没的新德里,那凄凄惨惨戚戚的画面。

  1815年4月,人类有史以来最可怕的火山喷发发生在大约距爪哇岛东部两百英里的萨姆巴瓦岛的汤勃罗省。这场灾难从4月5日起一直到7月,但最猛烈的喷发发生在7月11和12日。巨大的爆炸声在方圆一千英里以内都能清晰可闻。全省12,000人口中,只有26人死里逃生,躲过这场劫难。“咆哮的旋风将人、马和牛统统抛到空中,即使成百上千的参天大树也被轻易地连根拔起撕裂,海面上到处飘浮着树木的残骸,空气中弥漫着呛人的灰烬。海上漂浮的余烬随着波浪向西一直到达苏门答腊,这些灰烬足有两英尺厚,遍布数十英里的海面,过往的船只根本无法通行。天空中弥漫着铺天盖地的浓烟和灰烬,即使是在白昼,也要比平日的黑夜更加深邃可怖……历史将永远铭记,这座城市叫作汤勃罗,位于萨姆巴瓦的西侧,从海中溢出的海水,一直冲上海岸数十英里,以至于在原来的那片陆地永久地留下一块深18英尺、方圆1000英里的大水塘。同月,在阿姆博伊纳岛,陆地豁开一个大口,淤水流干后,它又慢慢合上。”

  1819年沉没前的印度东濒小城新德里

  1839年从西侧瞭望到的水下新德里

  在最靠近亚特兰蒂斯的欧洲海岸,现代最大规模的地震发生在葡萄牙首都里斯本。1775年11月1日,人们听到从地下传来一声如同雷声一样的闷响,顷刻间天摇地动,这座城市的大部分地区开始摇摇欲坠,仅仅在六分钟之内,60,000人便告殒命。一群惊魂未定的人聚集到一处新建的码头,因为这里完全为大理石结构;他们还喘息未甫,这座人们相信是最坚固的建筑便倏然沉落,承载着那些可怜的生灵,沉入幽静无边的海底,这些人中没有人再浮出书面。当时,这个港口附近还停泊着许多小船,上面同样装满了人,他们也被港口沉陷时产生的巨大漩涡一并卷入海底。没有任何沉没的残骸再升上水面,现在码头下的水深达600英尺。考古学家哈姆博特回忆这段历史时仍心有余悸,“那场地震发生时,地球表面的相当于四倍欧洲大的地方都同时感受到它带来的振颤。它波及的范围之广无与伦比,从波罗的海一直到西印度群岛,从加拿大一直到阿尔及利亚。从摩洛哥开始的八个国家的陆地被扯开一个大口,吞噬了10,000人后再度合上。”

  这次地震的中心很有可能就在大西洋的海底,沉没的亚特兰蒂斯附近,它是继9000年前那场空前的灾难摧毁那片大陆之后又一场惊天浩劫。

阿少 发表于 2006-4-29 14:21

“大灾难”真的存在吗?(4)

爱尔兰也是位于火山活跃地带的地轴线附近,这条火山带从加那利群岛一直延伸到冰岛,在历史中这条火山带活动十分频繁。古代纪年表留下了大量的关于它喷发的记录。1490年,在位于这座火山附近的爱尔兰斯莱戈郡的公牛山,有一百人和数百头牛葬身于咆哮的火山熔岩中;1788年五月,在英格兰的安特里姆,诺克雷德山发生的火山喷发涌出的长达60码宽的熔岩流足足流淌了39个小时,摧毁了鲍约文村及村内所有居民,只有一家四口人侥幸得以生还。


  1737年维苏威火山喷发时的场景

  纵览各地,我们发现里斯本和爱尔兰,以及亚特兰蒂斯以东地区,较易发生较强震级的地震。而西印度群岛和以此为中心的西部地区,同样不断地遭受相似情况的侵袭。1692年,牙买加也发生了强烈地震。地震发生时,大地裂开一个巨大豁口,大量洪水涌出;许多人被撕裂的断口无情地吞噬;那些不幸跌落夹缝中的人们惨遭挤压而死;很多人只有头部留在地面以上。位于波特罗伊镇的大约一千英亩的大片土地在不到一分钟内迅速沉没,浩瀚无边的海水铺天盖地地将其瞬间吞噬掉。

  亚速尔群岛无疑是亚特兰蒂斯山的顶峰。但它们同样位于火山频发地带的中心。这里曾多次受到火山和地震的猛烈侵袭。1808年,一座位于圣乔治岛的海拔3500英尺的火山突然喷发,并足足燃烧了六天,将整座岛屿毁为一座荒岛。1811年,圣米格尔附近的一座海底火山喷发,并创造出一座高达300英尺的小岛,人们将它命名为萨姆布里纳,但是它却很快再次沉入海底。类似的火山喷发还于1691年和1720年两次发生在亚速尔群岛。沿着一条狭长的地带,地球表面出现一道巨大的裂痕,这条裂缝呈南北方向伸展,中间穿过大西洋,我们发现沿途分布了许多活火山或死火山。其中包括冰岛的奥拉法、海克拉和劳达卡姆巴火山;亚速尔群岛的皮克火山;特尼里费峰火山;佛得角群岛之一的佛戈火山;其中死火山在冰岛有几座,在非洲西北部大西洋中的马德拉群岛有两座;而在菲尔南多岛、南大西洋的阿松森岛、圣海伦岛以及特里斯坦岛则都是火山的发源地。

  下面是从利耶尔的《地质学原理》中节选的一段:“在《航海杂志》1835年版第642页、1838年版第361页,以及《Comptes Rendus》杂志1838年4月期,都专门谈到了许多有关火山、地震、地下水、溶岩灰和火山灰的问题,这些由地内运动引发的自然现象自从上世纪中期以来就开始受到关注,在西经20度22分左右的开阔海面空间范围内,大约再向南半度就是赤道。达尔文说,这些事实似乎表明在大西洋中间有一个岛屿或群岛正在逐渐形成。一条连接圣海伦岛和阿森松岛的直线正在形成,如果它继续延长下去,就将慢慢断开这个火山频发地带。如果这里最后会形成陆地的话,那它最初就不会成为火山运动活跃的地区,因为那里已经生长出火山虫。在亚速尔群岛之一的圣雅戈岛,在水平线以下的地层中发现了石灰质岩层,其中包括近代的海洋物种贝壳类化石,被八十英尺厚的玄武岩所覆盖着。我们很难评价这些可能在未来的两三千年内出现的岛屿在商业和政治方面的重要性,但它们的确将会从圣海伦岛与阿松森岛之间的大洋下冒出。”

  这些事实似乎表明那场曾经摧毁了亚特兰蒂斯城的大火至今仍在海洋深处缓慢燃烧;那个隐于海下的、剧烈动摇了柏拉图描述的那个大陆的“魔兽”还有可能再一次兴风作浪,而深埋于海底的那些无数的珍宝也有可能重见天日;甚至你可以插上朱尔斯?弗恩广阔的想象的翅膀,像他笔下的奈莫船长一样,穿上潜水衣,潜入几万英尺深的海底,找到那个消失的岛屿,历数那些曾经显赫一时的、在火山喷出的火红滚烫的岩浆中沉入水下的庙宇和古塔,你甚至有可能在水下将它们重建。

  但是谁又敢说,在我们所枚举的这些例子当中,那个在席卷一切的大洪水中沉没的亚特兰蒂斯的传说,是不可能的呢?在本书的后面章节中,我们将探讨人类各种有关大洪水的传说,我们所听到的每一个特殊的传说,都有可能是亚特兰蒂斯毁灭的翻本。

阿少 发表于 2006-4-29 14:22

“大灾难”真的存在吗?(5)

因此,我们认为:

  1. 通过对地质的研究已经证明,在柏拉图描述的亚特兰蒂斯位置的那个地区,却是曾经存在过一片广阔的大陆,所以,一定有这样的一个海岛存在过;

  2. 柏拉图描述中的“一昼夜之间,整个大陆沉入海中”的景象完全可能发生,无数的事
例已经证明,任何一场突发的剧烈地震都完全可能将一座城市顷刻间化为废墟。

阿少 发表于 2006-4-29 14:23

来自海洋的证据(1)

设想一下,如果我们在地中海之前、毗邻亚速尔群岛的大西洋海底发现了一片沉没了的广阔大陆--这片大陆有一千英里宽,两三千英里长--那么它是不是正好印证了柏拉图的那段话--“在‘海克里斯之柱’(直布罗陀海峡)以外,有一个比小亚细亚和利比亚合在一起还要大的岛”,它的名字是否就是亚特兰蒂斯呢?再想象一下,如果我们发现亚速尔群岛就是这个被火山摧毁的沉没岛屿的山峰;而在其周围的陷入海底的大片土地的地层中都能发现熔岩的痕迹;整个沉没大陆的表面都被上千英里的火山岩屑覆盖,当你面对这些无可辩驳的确
凿证据时,你是否还会不愿承认柏拉图的那段描述--“一昼夜间,亚特兰蒂斯被猛烈的地震和大洪水吞噬,岛上的所有人都遭到活埋,亚特兰蒂斯就此沉入海中;从此以后,这片曾经是个巨大岛屿的海域,因其水下堆积的厚厚的淤泥,变得异常难以接近。”

  所有这些事情在人类近代的科学考察中都相继得以证实。这些晦莫能测的深海也逐渐被各个国家的科研船只测量出具体的深度;美国的海豚号、德国的瞪羚号、英国的长蛇号、豪猪号以及挑战者号先后都已经勘测过大西洋的海底,其结果造成的轰动程度无异于在世界考古史上引发了一场革命,从英吉利海峡向南一直到南美的海岸线,再向东南到达非洲的黄金海岸,无一不获得重大发现,航海业和勘探业的飞速发展将人类文明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前面我曾给出一幅亚特兰蒂斯轮廓的正面坐标图,这里我们再看一下另外一幅--从深海下看沉没的亚特兰蒂斯的框架。观测设备从亚特兰蒂斯附近的大西洋底垂直升起9000英尺的高度,洋面周边的岛屿还包括亚速尔群岛、阿松森岛的圣保罗礁岩群以及特里斯坦岛。

  深海中的亚特兰蒂斯大陆及其海下山脊

  其实,这块立视图很早就曾被人类描绘出,只不过当时它还是一块“健全”的陆地,“它的表面突兀起伏,山峦和山谷纵横交错,谁也不会把它同今天沉寂在大洋深处的一摊烂泥联系起来,有谁又会想到如此一座庞然大物竟然会在瞬间化为乌有呢;但是,不幸的是,这一切都是事实,它清楚地被刻录在历史的卷册中。”

  英国杰出地质学家斯塔克?加德纳认为,在地质年代上的创新世时期,在康沃尔郡以西曾经存在过一片广阔的大陆。对于海豚号和挑战者号发现的海下山脊,他断言说,“这片海域以前肯定是一块大陆,而今天的康沃尔、西西里岛及其周边海峡岛屿、爱尔兰岛和布列塔尼(法国西北部一地区),则都是当时大陆的最高峰。”

  到此,我们已经摸清了这块曾经覆盖今天整个大西洋海域的巨型大陆的骨架脉络,而正是受到大西洋的冲击,才最终导致了欧洲和美洲大陆的形成;这片大洋的最深部分约有3500英寻,它表明这是最先有大陆沉没的地方,也就是说,大洋海底的东部和西部地区的山脉集中地带原先都是平原;这些海底山脉最高峰便是亚速尔群岛、阿松森岛的圣保罗礁岩群和特里斯坦--这些地方至今仍留在海面以上;而昔日的亚特兰蒂斯大陆的主体则早已沉寂在数百英寻深的海底。在这些深海中的山脊中,我们发现了许多“羊肠古道”,它们曾经在新旧大陆之间穿针引线,正是借于此,一个大陆上特有的动植物才能够迁徙到另一块大陆;同样是靠这些古道,黑人找到了他们从非洲大陆前往美洲大陆的路,美洲人也得以从美洲不远万里来到非洲,我们将在后面详细谈到这个问题。

  因此,正如我一直在竭力说明的,正是同样一个永恒的自然法则,让偌大一个“巨型战舰”--亚特兰蒂斯打入海底,并从此万劫不复;让与它毗邻的东面和西面的“兄弟们”渐次升起,并始终保持这种“斗志”;而气势磅礴的格陵兰岛海岸--这个被认为是亚特兰蒂斯大陆北端的地缘边界,还在徒劳地为自己的命运挣扎--但其日薄西山的同样宿命似乎早已注定无法挽回--迟早有一天也将追随它的“大哥”亚特兰蒂斯而去。“所有立于古代低平陆地的建筑都已迅速沉入海底,格陵兰人似乎已经认识到这点,所以不再在水边修建任何建筑。”同样的陆面下沉还一直困扰着美国南卡罗来纳和佐治亚州,而北欧大陆和南美洲的大西洋海岸则在迅速窜升。在南美的大西洋海岸,根据历史数据显示,1180英里长的海滩已从海拔100英尺的高度急剧飙升到1300英尺高度。

阿少 发表于 2006-4-29 14:23

来自海洋的证据(2)

当这些海下山脊从美洲延伸到欧洲和非洲,它们就会阻断大洋向北的热带暖流:不再有温暖的海湾洋流;位于海面以下的大陆会吸收掉大部分热量,北欧海滨将变得异常寒冷;其结果便是重新回到冰河期时的世界。而亚特兰蒂斯的沉陷则为自南向北的热带暖流腾出了充足的空间,覆盖于欧洲大陆上的冰雪因此得以慢慢融化消失;而绕于亚特兰蒂斯附近的海湾洋流则被保留下来,在原有的水域形成一个温暖的环流水域。


  挑战者号的研究人员发现,亚特兰蒂斯的所有海下山脊都覆盖着厚厚的火山沉积物;就像柏拉图描述的一样,现在这里完全是一摊沉积海底的烂泥,使得船只无法从这片沉没大陆的水面畅行。

  而在亚特兰蒂斯大陆最后陷落的当时,情况却并非如此,与之相连的美洲和非洲大陆的山脊迅速从海面上升起;这些山脊或许会逐渐再次从海面上隐没,或许如中美洲的史书记载的那样,被气势汹汹的大洪水吞没。柏拉图描述的亚特兰蒂斯很有可能正是由此,不能从海豚号勘测到的水下山脊图上得以显现。

  深海中拍摄的亚特兰蒂斯与地中海之间的古代岛屿分布情况

  美国的葛底斯堡号舰艇在对周边海域进行的勘测工作也取得了显著的进展。这里引用一段约翰?詹姆斯?威尔德的描述:“最近葛底斯堡号舰长格林奇舰长公布了一个重大发现,在他们的最近一次穿越大西洋的航行中,他们在西经85度的深海海底,距离圣文森特角130英里远的地方,发现深海中的山脊同北大西洋水下山脉相连,这表明很有可能在这一区域存在一片沉没的山脉或者高原,而且这块大陆将非洲西北部大西洋中的马德拉群岛与葡萄牙海岸连接在一起,很可能这片水下区域在史前时期同西南欧相连。”“这些深海的存在表明,曾经有一条平均水深在2000到3000英寻的海峡存在。这条海峡的出口位于马德拉群岛和加那利群岛之间,延东北方向朝圣文森特角伸展……当格林奇舰长们到达距离直布罗陀海峡大约150英里的海面时,发现一小片区域的海底深度突然从2700英寻急剧减少到1600英寻。随后的海洋深度更加令人不解,在每隔5英里远的水域,他们得到的数据分别是900、500、400和100英寻;而最后勘测到的海洋深度竟然只有32英寻深,在那里这艘舰艇抛锚停了下来。他们发现那里的海底生活着大量的活体粉红色珊瑚,此时的位置是北纬36度29分,西经11度33分。”

  上面的测绘图显示了这些上升的海底所在的位置。它们最初一定是一些岛屿;它们在亚特兰蒂斯与欧洲海岸之间呈阶梯式递增。

  维威里?托马森先生在巴西海岸发现了许多不同的某一历史时期的特殊动物的样本,他用挖掘机将它们挖出--它们竟与南欧西海岸的动物样本十分相似。这进一步解释了在欧洲与南美之间的确有连为一体的海下山脊的存在。

  挑战者号上的一位研究人员在该船完成水下勘测任务后不久在伦敦举行的一次研讨会上发言时表示,这块巨大的沉没大陆就是消逝的亚特兰蒂斯的遗迹。
页: 1 [2] 3
查看完整版本: 海底大西洋城的秘密:亚特兰蒂斯(连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