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zxx214
发表于 2006-8-16 20:26
6. 冬泳亭——领略伟人毛泽东的豪情
1958年1月11日至2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南宁召开九省二市书记会议,当时已 65岁高龄的毛泽东主席曾于7日和11日两次冒着低温畅游邕江。为此南宁市于1974年9月在邕江大桥北端建造有纪念意义的冬泳亭。该址为市级保护文物单位。
乍暖还寒的春季,面临滔滔江水,想到数十年前,伟人毛泽东于寒冷的冬天在此“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豪情,敬意油然而生。
zzxx214
发表于 2006-8-16 20:27
7. 邕江防洪古堤——坚不可摧的防线
位于邕江大桥南端约三百米的邕江防洪古堤是南宁市目前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清代防洪设施。2002年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原仓西门至安塞门外(现民生路、当阳路交口处到现民族路口处)临江一带水流湍急,堤岸被冲崩溃,城内曾无数次遭水患,为此虽多次修筑防护堤,均因不牢固而被河水冲垮。清乾隆八年,左江道许日炽、知府苏士俊、知县宋敞经勘察,创建石岸(堤)五十一丈以护城基,并建造码头三处,但不久石岸(堤)又复崩坍二十一丈,乾隆十八年、五十二年、道光廿六年及三十年,均对城垣和堤岸重修,并在安塞门高地处建一亭台,称祭江台,为历代官员举行祭江仪式活动的场所。
古堤上,那一块块巨大的条石之间长出一朵朵煞是鲜艳的黄色野花,斑驳沧桑,又柔情无限。邕江古堤,是一道坚不可摧的防线。
zzxx214
发表于 2006-8-16 20:29
8. 苏氏民居——苏家大有才人出
苏氏民居为市级保护文物单位。房屋大部是清朝建筑,后院两层楼为民国时期建造。苏家出了不少人才,道光十四年苏元初中了举人,广西公路第一人(公路局第一位局长)苏诚也是出自苏家。如今,年轻人都外出了,剩下老人在家中安享晚年。
zzxx214
发表于 2006-8-16 20:32
9. 曾氏民居 ——在城市建设中幸存
曾氏民居位于南宁白沙村一里14-16号,清朝建筑,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这是曾经的大户,房子三幢,每幢三进,很大气。
2006年邕江上兴建葫芦顶大桥,一座引桥要从白沙村穿过。因曾氏民居属市级保护文物,幸免拆迁。现在引桥快建好了,可以清楚地看到这几座古老的建筑刚好就在引桥的旁侧。在今后的岁月里,不知其他古迹是否也都能于城市建设中幸存。
[ 本帖最后由 zzxx214 于 2006-8-19 21:17 编辑 ]
zzxx214
发表于 2006-8-16 20:34
10. 维新街——被遗忘的老街
维新街在广西区政府对面(东葛路口附近),市区很中心的地带,但巷子幽深,似乎一直以来被人遗忘。老街现存28户住户,仍保留有一些明清时的房子、石墩、石柱;老街的“第一泉”(石井、石刻)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据说为清末广西都督陆荣廷命人挖掘,井深三十丈。但我没看到石井,它早已在十年前重压在某娱乐城建盖的楼房之下。残缺的石碑也半掩半埋在墙根……
zzxx214
发表于 2006-8-16 20:36
11. 马武烈祠——为革命贡献着力量
马武烈祠位于南宁北宁街47号,是清朝宣统年间,广西提督陆荣廷为祭祀其上司边防统领,左江总兵马盛诏(死后清朝皇帝赐为武烈)而建的。属宇原是三进两廊,于宣统三年建成。1925年,中共广东省委派严敏同志到南宁进行革命活动时,就住在马武烈祠后楼。1926年11月7日,共青团南宁地委在这里成立。为便于对外通讯当时的假名叫“宁矛威”。现还保留原址,共青团市委一直在此办公。
zzxx214
发表于 2006-8-16 20:38
12. 民族路105号民居——奈何无人问津
民族路105号民居为民国建筑,位于南宁中山路与民族路交会的南门菜市内,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奈何此处一直无人管理无人问津,整座建筑从墙到门到窗,都已是破烂不堪。夜幕中,我仿佛听到了它的哭泣……
zzxx214
发表于 2006-8-16 20:38
哦也,好累,明天再慢慢转;)
糖炒栗子
发表于 2006-8-16 22:13
不错哦,喜欢这种帖子
支持一下
lwdy
发表于 2006-8-16 22:27
我出来那年,中山路那边就在拆迁~~~不知道现在的老房子还在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