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uyu 发表于 2006-8-21 16:51

在德国犯罪,在中国会被捕吗?

各位懂行的朋友能否帮忙一下,事情是这样,我有个朋友,在德国也十几年了,前年把自己在国内的小侄子弄到了国外来读书,谁知道这小子根本就不想读,一心想回国,家里人一直不肯,没想到他6月就突然回国了,而且也没回家,不知道去了哪里,家里人也急得要命,更烦的是,他在德国一个人申请了3张信用卡,走的时候透支了6000多块欧元,结果现在被法院给告了,我这个朋友也是烦得要命,但是对德国的法律不是很懂,所以跑来问我,我也不是很懂,借贵地发帖询问一下,要是法院判决说构成犯罪,那我朋友的那个小侄子会不会被捕?他现在人在国内,德国人会否要中国的公安局抓人呢?或者要是不会去国内抓人的话,是否是他将来只要再来德国,在机场就会被捕吗?
请各位帮忙解释一下,谢谢!

gast 发表于 2006-8-21 17:13

1。
在中国抓一个人的费用远高于6000欧元。估计抓人是不会的,想再回德国恐怕就有危险了。

2。
怪他家人,逼他犯罪。

mixmas 发表于 2006-8-21 17:33

LZ的朋友是不是担保人呢?

赫赫,很聪明呢,不想读书但是这套玩银行的把戏倒是很熟

[ 本帖最后由 mixmas 于 2006-8-21 17:40 编辑 ]

yierde 发表于 2006-8-21 19:56

如果楼主的朋友是担保人的话,你这个朋友可就比较惨了。

Ashley19831 发表于 2006-8-21 20:00

可怜的银行,如果没担保的话怎么会给学生办信用卡阿?。。。

Suppenfleisch 发表于 2006-8-21 20:24

6000欧元能做什么呢?花完了还不是一样要跟家里人联系

jochenkan 发表于 2006-8-21 21:48

才6000欧元,还轮不上下通缉令,让国际警察提供帮助。
如果楼主的朋友是担保人的话,就会有他顶缸,别人就更不会多此一举和中国的官方打交道了。这样楼主的朋友可是很倒霉,不但要还钱,还要付打官司的费用,虽然自己什么坏事都没有做。

gauloises 发表于 2006-8-21 23:15

如果他在火车上放炸弹或类似的,就肯定了。:cool::cool:

fuyu 发表于 2006-8-22 09:53

呵呵,多谢各位的回答,帮助很大
其实事情不是这么简单,我的朋友并非担保人,不用帮他还钱,这个孩子我也见过几次,多少聊了一下,感觉他并不是那种“留学垃圾”,其实他是来了几个月就觉得这里并不适合他,学制太长,他年纪也不是说很小,如果等念出硕士来都快30了,所以觉得不怎么值得,但是家里的压力实在是太大,他母亲就一心觉得国外好,说要是他回国的话就不认这个儿子,甚至以死相逼,其实他在国内也是重点大学毕业,大可不必这么操心,唉,可怜天下父母心啊,当妈的当然是想把最好的给儿子,可是我个人觉得真的不用这么强求,现在国内也不差,而且他出国2年,除了第一年是住我朋友那里,我朋友负担的以外,第二年就自己住出来打工养活自己,家里也没给过钱,这次估计是想回家,但是他母亲的压力太大,所以逼急了才这样,唉,不知道各位对此有什么看法?

香婆婆 发表于 2006-8-22 09:56

没啥,就是再也回不了欧盟了
不过人家也未必想回来呢

cd168 发表于 2006-8-22 12:16

Man kann nicht ohne weiteres davon ausgehen, dass der Junge eine Straftat begangen hat. LZ soll z.B. das BGH-Urteil vom 13.06.1985 - 4 StR 413/85 genau lesen, obwohl das Urteil durch den später aufgrund des Gesetzes vom 15.05.86 eingefügten § 266b StGB weitgehend überholt ist. Das Urteil kann man über Google finden.

ewig 发表于 2006-8-22 12:24

阳光心情 发表于 2006-8-22 15:03

原帖由 fuyu 于 2006-8-22 09:53 发表
呵呵,多谢各位的回答,帮助很大
其实事情不是这么简单,我的朋友并非担保人,不用帮他还钱,这个孩子我也见过几次,多少聊了一下,感觉他并不是那种“留学垃圾”,其实他是来了几个月就觉得这里并不适合他,学制 ...

不管是什么原因,他这样做是可耻的,毕竟他是成年人了。还重点大学毕业,素质也应该重点培养一下 $bs$

和楼上几位一样的观点,回国了,德国警察应该不会追过去的。不知道他花这些钱是否心安理得?

enja 发表于 2006-8-22 15:18

Kann man so verstehen, dass er bewußt Konten überzogen hat, jetzt irgendwo hockt und spekuliert, ob er die nächste Gelegenheit dazu erhaschen kann?

Als Bekannter sollte man ihn eher dazu bewegen, seine Konten zu begleichen, anständig zu sein, als für ihn zu fragen, welche juristischen Lücken er noch nutzen kann.

Mich wundert, dass er noch Zukunftspläne hat, wozu? Er hat doch die Tricks seines Lebens gefunden, so soll er auch weiter durchs Leben gehen.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在德国犯罪,在中国会被捕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