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非台
发表于 2006-8-22 23:50
原帖由 海棠 于 2006-8-22 15:59 发表
我唯一从家里敢带过来的闲书,也只有红楼梦,而且还不全,只有第一本,这还是我争取了半天,我娘她老人家才点头同意的。等我下次回去,再争取把第二本给带来。
我带的还是上大学的时候买的10块一本的盗版。但是盗的是实在水平不错的说。
亦非台
发表于 2006-8-22 23:53
原帖由 weiss 于 2006-8-22 11:07 发表
看到中间的一段,随便说说
关于黛玉和宝玉为什么没能在一起,实际上王熙凤是支持双玉恋的,因为在管家治国的理论上,林远比薛要
...
小时候不 明白那么多,就认为是封建势力对抗自由恋爱。呵呵。其实现在还是不很懂。
maeuschen
发表于 2006-8-23 07:51
这帖子写得这么好,想来楼主真正地迷得魂魄儿出窍了,迷上一本书就是这样的,比爱上一个人还要复杂......
灌水专用马甲
发表于 2006-8-23 10:43
整部红楼梦我最喜欢的是这段
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蛛丝儿结满雕梁,绿纱今又糊在蓬窗上.说
什么脂正浓,粉正香,如何两鬓又成霜?昨日黄土陇头送白骨,今宵红灯帐底卧鸳鸯.金满箱,银
满箱,展眼乞丐人皆谤.正叹他人命不长,那知自己归来丧!训有方,保不定日后作强梁.择膏粱,
谁承望流落在烟花巷!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杠,昨怜破袄寒,今嫌紫蟒长:乱烘烘你方唱罢我
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
灌水专用马甲
发表于 2006-8-23 11:04
续书里面,林黛玉是被气死的。我觉得不对。林应该是泪尽而死。她的悲剧是太聪明,对命运有强烈的预感,总不能“放心”。王熙凤调包新娘的故事是恶俗的想象。黛玉焚稿的形象固然凄美,但是基调不对。她早认准了宝玉果然是个知己,却在最后疑他变心,这讲不通。(从创作思路上来说讲不通)。80回以后,整个是乌烟瘴气,群魔乱舞。不看也罢。
freiheit
发表于 2006-8-23 11:05
老太太不是真想让宝琴和宝玉成一对,她只是借宝琴告诉薛姨妈“我老人家从没看上宝钗过”。
himmelblau
发表于 2006-8-23 13:36
红楼梦是本奇书。不过现在再看,倒不觉得黛玉有多可怜,宝钗有多可恨。。。。。两人都是被牺牲的,那个最能决定她们命运的宝玉,却袖手旁观,任人摆布。
不过看别人解红楼倒很有意思。。。。有些细节,自己都想不到呢。
黑夜瞳的情人
发表于 2006-8-23 20:52
哈哈,张爱玲临终悔悟:四恨-------------“红楼是个坑!”
坑杀多少人?何必再做列队客?!
小走
发表于 2006-8-23 20:57
呵呵,黑眼睛说话好厉害!
灌水专用马甲
发表于 2006-8-23 21:03
原帖由 黑夜瞳的情人 于 2006-8-23 21:52 发表
哈哈,张爱玲临终悔悟:四恨-------------“红楼是个坑!”
坑杀多少人?何必再做列队客?!
人生也是个大坑。大坑都跳了,跳跳小坑何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