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再讲一个文长的“手对”
徐文长十四岁时来到杭州。当时的杭州知府目中无人,他得知徐文长在杭州赋诗作画,颇受人们赞赏时,大为恼火,认为一个小毛孩子竟敢在他的辖区内舞文弄墨,真是不知天高地厚,便派衙役将徐文长召来对句。威胁他说如对不上,就驱逐出城。徐文长镇定自若,满口答应。知府带徐文长到西湖边,指着六合塔,说出上联:“六塔重重,四面七棱八角。”
徐文长没有开口,只是扬了扬手。知府以为对不上,暗自高兴。他得意忘形地指着宝叔塔,又出了个上联:“保叔塔,塔顶尖,尖如笔,笔写四海。”徐文长还是一言不发,而是用手指了指锦带桥,向知府拱拱手,然后,又两手平摊,往上一举。
知府见徐文长还是没有回答,就神气十足地说:“连一句也对不出,还算什么神童!”立即下令:“快把他赶出去!”这时,徐文长却理直气壮地哈哈大笑:“休得无礼,下联早就对好了!”知府怒气冲冲地说:“你敢无理狡辩,愚弄本府?”徐文长解释说:“你是口出,我是手对。”“手对!是什么意思?”知府追问道。
徐文长答道:对第一联扬了扬手,就是说“一掌平平,五指三长两短”;对第二联拱拱手,两手平摊,往上一举,是说“锦带桥,桥洞圆,圆似镜,镜照万国九州”。知府听了哑口无言,只好悻悻而去 等大家贴完了我再补充。。。 原帖由 小走 于 2006-9-20 13:08 发表
额。。。插队是不好滴,要罚!!!
罚插队者各找一个徐文长的故事来,就写在这个楼里,偶来编辑$送花$$送花$
交卷啦。:D
5。瓜瓜瓜的故事
张三李四拜访徐文长。张三暗将徐文长拉到一边说:“文长兄,今日你若能令李四‘呱呱呱’的叫三声,我今天就请客吃饭。”
徐文长笑道:“此事极易。”
徐文长将张三李四带到一片西瓜地中。
徐文长手指瓜田对李四说:“李兄啊,你看这一片葫芦长的多好啊。”
李四纳闷道:“文长兄啊,这明明是瓜嘛,你怎么说是葫芦呢?”
徐文长道:“是葫芦。”
李四道:“是瓜。”
徐文长:“葫芦!”
李四:“瓜!!”
徐文长:“葫芦,葫芦,葫芦!”
李四:“瓜,瓜,瓜!
[ 本帖最后由 小走 于 2006-9-20 13:15 编辑 ]
6 文长取物
徐文长从小就善于动脑筋思考,他聪明、机智也充满了情趣。徐文长的伯父很喜欢他,时常想些法子逗他玩,考他的思考能力。有一次,伯父领着徐文长来到一座贴着水面、桥身既窄又软的竹桥边,把两只水桶装满了水,对徐文长说:“我想考考你,你能提着这两桶水过桥,我就送你一件礼物。”
少年徐文长想了一下,就脱下鞋,用两根绳子把小桶系住,然后再把装满了水的木桶放到水里,就这样他提着两根绳子走过了木桥。
伯父还想用一个更难的法子把徐文长难倒。他说:“既然你过了桥,礼物我当然要给你,但必须要按我的要求去取礼物。”说着,他就把那件礼物吊到一根长竿顶上,并且告诉徐文长:“你既不能站在凳子之类的高地方去取,又不能把竹竿横下来。”
伯父想,这下徐文长就没有办法了。
但徐文长摸了摸后脑勺,马上就想出了取礼物的方法。只见他拿住竹竿一直走到一口井边,然后把竹重向井里放,当竹顶快到井口时,他就顺利地拿到了那件礼物。
伯父被聪明的徐文长惊呆了,不禁拍手称赞:“真是聪明的徐文长啊!”
[ 本帖最后由 小走 于 2006-9-20 13:21 编辑 ] 原帖由 pandoralee 于 2006-9-20 12:12 发表
交卷啦。:D
$握手$ 还有没?没有了我再补充。。。
8 徐文长画扇求佳茗
徐文长,名渭,号青藤道人,明代著名文学家、书画家。徐文长极爱饮茶,每一得茶欣喜之情溢于言表。同时,他也精通茶道,他所著的《煎茶七类》稿是中国茶道之至论,既是真知灼见,又是茶文化和书法艺术相结合的精品。徐文长久居绍兴,除书画诗文,与茶为伴。徐文长认为品茶一事当以人品为首,正如《煎茶七类》开篇所说:“煎茶虽微清小雅,然要须其人与茶品相得。故其法传于高流大隐、去霞泉石之辈、鱼是麋鹿之俦。”可见人品需与茶品相得,方乃乐事。
徐文长晚年生活贫困,以卖书卖画度日。他又一个忘年交,名钟无毓,家境豪富,其父曾为知府,人称钟公子。钟公子仰慕徐文长的才华和品格,再加上他本人也富有才学,所以相交甚好。一日,钟公子来拜访徐文长,两人突发兴致,玩起大赌藏钩游戏,因徐文长嗜茶,即以画十多面扇子以获取钟公子后山茶一斤,并立下字据。后山茶为当时名茶,据《绍兴府志》记载:“县后山,在县署后北城经,其麓产佳茶”,“茶,上虞后山茶。”可见此茶产地为上虞县后山。
结果是钟公子给徐文长一斤后山茶,而徐文长也要画十多面扇子给钟公子。钟公子很爽快地将后山茶赠与徐文长,等着他的画好的扇子。可是当时徐文长年事已高,连续画了数面扇子后,已是腰酸腿疼,不堪重负了。只好向钟公子求饶:“我把你的茶契烧了,你也免了我的画扇债吧。”这段徐文长画扇求佳茗的故事在当地一时传为一段风雅的佳话,足见徐文长对好茶的渴求。
[ 本帖最后由 小走 于 2006-9-20 13:26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