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仔 发表于 2007-1-21 04:30

厨房技术小要领


目录:

a 炒菜怎样保持鲜绿?   #1
b 冷菜常见的制作方法   #2
c 炖各种肉类的快熟法则    #3
d 调味出错补救法         #4
e 各种调味料的作用       #5
f 辛香料               #6
g 固体味料               #7
h 冷菜的31种调味汁的配制方法 (转帖)#8
i 以下介绍的12种切法,都是最基本的技巧#10
j 实用烹饪秘笈62法 *转帖*#11
k 烹调酒使用的八个小窍门#16
L 家常炒菜的心得         #17
m下面以炒肉丝,说明炒菜的具体操作技巧#18
n猪肉各部分的名称及适宜烹饪的方法   #19
o 烧饭秘诀13招 zt            #20





a 炒菜怎样保持鲜绿


蔬菜在烹制时往往变成黄色,怎样让它保持鲜绿色呢?
1.盖锅要适时,如果一开始把锅盖得严严的,就会褪色发黄,这是因为蔬菜的叶绿素中含有镁,这种物质在做菜时会被蔬菜的另一种物质——有机酸(内含氢离子)替代出来,生成一种黄绿色的物质。如果先炒或煮一下,让这种物质受热先发挥出来,再盖好锅盖,就不会使叶绿素受酸的作用而变黄了。

2.若为了美观,可在烹调时稍加些小苏打或碱面,能使蔬菜的颜色更加鲜艳透明

[ 本帖最后由 葡萄仔 于 2007-1-21 12:54 编辑 ]

葡萄仔 发表于 2007-1-21 04:30

b 冷菜常见的制作方法

冷菜制作方法主要有拌、炝、酱、腌、卤、冻、酥、熏、腊、水晶等,这里介绍几种常吃的。
1.拌 把生的原料或晾凉的热原料,经切制成小型的丁、丝、条、片等形状后,加入各种调味品,然后调拌均匀的作法叫拌。拌制菜肴具有清爽鲜脆的特点。

2.炝 是先把生原料切成丝、片、、块、条等,用沸水稍烫一下,或用油稍滑一下,然后滤去水分或油分,加入以花椒油为主的调味品,最后进行参拌。炝制菜者具有鲜醇入味的特点。

3.腌 是用调味品将主料浸泡入味的方法。腌制凉菜不同干腌咸菜,咸菜是以盐为主,腌制的方法也比较简单,而腌制凉菜须用多种调味品,口味鲜嫩、浓郁。

4.酱 是将原料先用盐或酱油腌制,放入用油、糖、料酒、香料等调制的酱汤中,用旺火烧开撇去浮沫,再用小火煮熟,然后用微火熬浓汤汁,涂在成品的皮面上。酱制菜肴具有味厚馥郁的特点。

5.卤 是将原料放入调制好的卤汁中,用小火慢慢浸煮卤透,卤汁滋味慢慢渗入原料里。制菜肴具有醇香酥烂的特点。卤的内容还很多,以后再专门介绍。

6.酥 酥制冷菜是原料在以醋、糖为主要调料的汤汁中,经慢火长时间煨焖,使主料酥烂,醇香味浓。

7.熏 是将经过蒸、煮、炸、卤等方法烹制的原料,置于密封的容器内,点燃燃料,用燃烧时的烟气熏,使烟火味焖入原料,形成特殊风味的一种方法。经过熏制的菜品,色泽艳丽,熏味醇香,并可以延长保存时间。

8.水晶 也叫冻,它的制法是将原料放入盛有汤和调味品的器皿中,上屉蒸烂,或放锅里慢慢炖烂,然后使其自然冷却或放入冰箱中冷却。水晶菜肴具有清澈晶亮、软韧鲜醇的特点.

[ 本帖最后由 葡萄仔 于 2007-1-21 12:37 编辑 ]

葡萄仔 发表于 2007-1-21 04:31

c 炖各种肉类的快熟法则

炖肉可以保持肉的醇香味,使许多人喜爱的食物,但是炖肉不容易熟又使人们很难耐心等待,下面介绍几种肉类的炖法,使你可以在短时间内吃到香喷喷的炖肉。

1、炖牛肉:炖牛肉时可用干净的白布包一些茶叶同煮,这样牛肉易烂,而且有特殊的香味。

2、炖猪肉:可以往锅中放一些山楂。

3、炖羊肉:在水中放一些食碱。

4、炖鸡肉:在宰鸡前给鸡灌一汤匙酱油或醋。

5、炖鱼:在锅中放几颗红枣,即可除腥,又宜炖熟。

有些美味是不能求快的,慢火吃功夫,慢火吃美味。

[ 本帖最后由 葡萄仔 于 2007-1-21 12:38 编辑 ]

葡萄仔 发表于 2007-1-21 04:33

d 调味出错补救法


太咸:煮汤时,不慎多放了盐,又不易加水时,可将一个洗净的生土豆或一块豆腐放入汤内,可使汤变淡;或将一把大米或面粉用布包起来放入汤内,也可使汤变淡。   

太酸:醋放多了,可将一只松花蛋捣烂加入汤内,能有效地减少酸味。   

太辣:炒菜时加辣椒太多了,可放入一个鸡蛋同炒,辣味可以减少。   

太苦:瓜太苦时,滴入少许白醋,可将苦味除去或减轻。   

太腻:汤过于油腻,将少量紫菜在火上烤一下,撒入汤中,可除去腻。   

酱油太多:若酱油放多了,在菜中加入少许牛奶,可使味道变美

[ 本帖最后由 葡萄仔 于 2007-1-21 12:38 编辑 ]

葡萄仔 发表于 2007-1-21 04:35

e 各种调味料的作用

(一)液体味料
酱油:可使菜肴入味,更能增加食物的色泽。适合红烧及制作卤味。

蚝油:蚝油本身很咸,可以糖稍微中和其咸度。

沙拉油:常见的烹调用油,亦可用于烹制糕点。

麻油(香油):菜肴起锅前淋上,可增香味。腌制食物时,亦可加入以增添香味。

米酒:烹调鱼、肉类时添加少许的酒,可去腥味。

辣椒酱:红辣椒磨成的酱,呈赤红色黏稠状,又称辣酱。可增添辣味,并增加菜肴色泽。

甜面酱:本身味咸。用油以小火炒过可去酱酸味。亦可用水调稀,并加少许糖调味,风味更佳。

辣豆瓣酱:以豆瓣酱调味之菜肴,无需加入太多酱油,以免成品过咸。以油爆过色泽及味道较好。

芝麻酱:本身较干。可以冷水或冷高汤调稀。

蕃茄酱:常用于茄汁、糖醋等菜肴,并可增加菜肴色泽。

醋:乌醋不宜久煮,于起锅前加入即可,以免香味散去。白醋略煮可使酸味较淡。

鲍鱼酱:采用天然鲍鱼精浓缩制造而成,适用于:煎、煮、炒、炸、卤……等等

XO酱:大部份主要是由诸多海鲜精华浓缩而成,适用于各项海鲜料理。

[ 本帖最后由 葡萄仔 于 2007-1-21 12:39 编辑 ]

葡萄仔 发表于 2007-1-21 04:37

f 辛香料

葱:常用于爆香、去腥。

姜:可去腥、除臭,并提高菜肴风味。

辣椒:可使菜肴增加辣味,并使菜肴色彩鲜艳。

蒜头:常用之爆香料,可搭配菜色切片或切碎。

花椒:亦称川椒,常用来红烧及卤。花椒粒炒香後磨成的粉末即为花椒粉,若加入炒黄的盐则成为花椒盐,常用於油炸食物沾食之用。

胡椒:辛辣中带有芳香,可去腥及增添香味。白胡椒较温和,黑胡椒味则较重。

八角:又称大茴香,常用于红烧及卤。香气极浓,宜酌量使用。

干辣椒:可去腻、膻味。将籽去除,以油爆炒时,需注意火候,不宜炒焦。

红葱头:可增香。切碎爆香时,应注意火候,若炒得过焦,则会有苦味。

五香粉:五香粉包含桂皮、大茴香、花椒、丁香、甘香、陈皮等香料,味浓,宜酌量使用。

鱼露

鱼露除咸味外,还带有鱼类的鲜味。故潮州菜烹制菜肴,厨师多喜欢用鱼露,而不用食盐。
鱼露于清代中叶始创于澄海县。制作的主要原料大多为公鱼和食盐。先将公鱼拌入食盐腌制,
经一年以上时间至公鱼腐.化,再加进盐水进行水浴保温约15天便成鲑,再经过一个星期浸渍,
滤去渣质便成色呈猪红色的味道鲜美香醇的鱼露。

温馨提醒:食用鱼露与胃癌死亡率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

[ 本帖最后由 葡萄仔 于 2007-1-21 12:40 编辑 ]

葡萄仔 发表于 2007-1-21 04:38

g 固体味料


盐:烹调时最重要的味料。其渗透力强,适合腌制食物,但需注意腌制时间与量。

糖:红烧及卤菜中加入少许糖,可增添菜肴风味及色泽。

味精:可增添食物之鲜味。尤其加入汤类共煮最适合。

发粉:加入面糊中,可增加成品之膨胀感。

面粉:分为高、中、低筋三种。制作面糊时以中筋面粉为区。用于沾粉油炸时则具著色功能。

甘薯粉:多用于油炸物之沾粉。亦可作为芡粉。

生粉:为芡粉之一种,使用时先使其溶于水再勾芡,可使汤汁浓稠。此外,用于油炸物的沾粉时可增加脆感。用于上浆时,则可使食物保持滑嫩。

小苏打粉:以适量小苏打腌浸肉类,可使肉质较松滑嫩。

豆豉:干豆豉用前以水泡软,再切碎使用。湿豆豉只要洗净即可使用。

[ 本帖最后由 葡萄仔 于 2007-1-21 12:40 编辑 ]

葡萄仔 发表于 2007-1-21 04:40

h 冷菜的31种调味汁的配制方法 (转帖)

1.盐味汁 以精盐、味精、香油加适量鲜汤调和而成,为白色成鲜味。适用拌食鸡肉、虾肉、蔬菜、豆类等,如盐味鸡脯、盐味虾、盐味蚕豆、盐味莴笋等。
2.酱油汁 以酱油、味精、香油、鲜汤调和制成,如红黑色咸鲜味。用于拌食或蘸食肉类主料,如:酱油鸡、酱油肉等。

3.虾油汁 用料有虾籽、盐、味精、香油、绍酒、鲜汤。作法是先用香油炸香虾籽后再加调料烧沸,为白色咸鲜味。用以拌食荤素菜皆可,如:虾油冬笋、虾油鸡片。

4.蟹油汁 用料为熟蟹黄、盐、味精、姜末、绍酒、鲜汤。蟹黄先用植物油炸香后加调料烧沸,为桔红色咸鲜味。多用以拌食荤料,如:蟹油鱼片、蟹油鸡脯、蟹油鸭脯等。

5.蚝油汁 用料为蚝油、盐、香油,加鲜汤烧沸,为咖啡色咸鲜味。用以拌食荤料,如:蚝油鸡、蚝油肉片等。

6.韭味计 用料为腌韭菜花、味精、香油、精盐、鲜汤、腌韭菜花用刀剁成茸,然后加调料鲜汤调和,为绿色咸鲜味。拌食荤素菜肴皆宜,如:韭味里脊、韭味鸡丝、韭菜口条等。

7.麻叶汁 用料为芝麻酱、精盐、味精、香油、蒜泥。将麻酱用香油调稀,加精盐、味精调和均匀,为赭色咸香料。拌食荤素原料均可,如:麻酱拌豆角、麻汁黄瓜、麻汁海参等。

8.椒麻汁 用料为生花椒、生葱、盐、香油、味精、鲜汤,将花椒、生葱同制成细茸,加调料调和均匀,为绿色或咸香味。拌食荤食,如:椒麻鸡片、野鸡片、里脊片等。忌用熟花椒。

9.葱油 用料为生油、葱末、盐、味精。葱末入油后炸香,即成葱油,再同调料拌匀,为白色咸香味。用以拌食禽、蔬、肉类原料,如:葱油鸡、葱油萝卜丝等。

10.糟油 用料为糟汁、盐、味精,调匀后为咖啡色咸香味。用以拌食禽、肉、水产类原料,如:糟油风爪、糟油鱼片、糟油虾等。

11.酒味汁 用料为好白酒、盐、味精、香油、鲜汤。将调料调匀后加入白酒,为白色咸香味,也可加酱油成红色。用以拌食水产品、禽类较宜,如:醉青虾、醉鸡脯,以生虾最有风味。

12.芥末糊 用料为芥末粉、醋、味精、香油、糖。作法用芥末粉加醋、糖、水调和成糊状,静置半小时后再加调料调和,为淡黄色咸香味。用以拌食荤素均宜,如:芥末肚丝。芥末鸡皮苔菜等。

13.咖哩汁 用料为咖哩粉、葱、姜、蒜、辣椒、盐、味精、油。咖哩粉加水调成糊状,用油炸成咖哩浆,加汤调成汁,为黄色咸香味。禽、肉、水产都宜,如:咖哩鸡片、咖哩鱼条等。

14.姜味汁 用料为生姜、盐、味精、油。生姜挤汁,与调料调和,为白色成香味。最宜拌食禽类,如:姜汁鸡块、姜汁鸡脯等。

15.蒜泥汁用料为生蒜瓣、盐、味精、麻油、鲜汤。蒜瓣捣烂成泥,加调料、鲜汤调和,为白色。拌食荤素皆宜,如:蒜泥白肉。蒜泥豆角等。

葡萄仔 发表于 2007-1-21 04:41

转帖

16.五香汁 用料为五香料、盐、鲜汤、绍酒。作法为鲜汤中加盐、五香料、绍酒,将原料放入汤中,煮熟后捞出冷食。最适宜煮禽内脏类,如:盐水鸭肝等。
17.茶熏味 用料为精盐、味精、香油、茶叶、白糖、木屑等。作法为先将原料放在盐水汁中煮熟,然后在锅内铺上木屑、糖、茶叶,加蓖,将煮熟的原料放蓖上,盖上锅用小火熏,使烟剂凝结原料表面。禽、蛋、鱼类皆可熏制,如;熏鸡脯、五香鱼等。注意锅中不可着旺火。

18.酱醋汁 用料为酱油、醋、香油。调和后为浅红色,为咸酸味型。用以拌菜或炝菜,荤素皆宜,如:炝腰片、炝胗肝等。

19.酱汁 用料为面酱、精盐、白糖、香油。先将面酱炒香,加入糖、盐、清汤、香油后再将原料入锅靠透,为赭色咸甜型。用来酱制菜肴,荤素均宜,如:酱汁茄子、酱汁肉等。

20.糖醋汁 以糖、醋为原料,调和成汁后,拌入主料中,用于拌制蔬菜,如:糖醋萝卜、糖醋番茄等。也可以先将主料炸或煮熟后,再加入糖醋汁炸透,成为滚糖醋汁。多用于荤料,如:糖醋排骨、糖醋鱼片。还可将糖、醋调和人锅,加水烧开,凉后再加入主料浸泡数小时后食用,多用于泡制蔬菜的叶、根、茎、果,如;泡青椒、泡黄瓜、泡萝卜、泡姜芽等。

21.山楂汁 用料为山楂糕、白糖、白醋、桂花酱。将山楂糕打烂成泥后加入调料调和成汁即可。多用于拌制蔬菜果类,如:楂汁马蹄、楂味鲜菱、珊瑚藕。

22.茄味汁 用料为番茄酱、白糖、醋,作法是将番茄酱用油炒透后加糖、醋、水调和。多用于拌溜荤菜,如:茄汁鱼条、茄汁大虾、茄汁里脊、茄汁鸡片。

23.红油汁 用料为红辣椒油、盐、味精、鲜汤,调和成汁,为红色咸辣味。用以拌食荤素原料,如:红油鸡条、红油鸡、红油笋条、红油里脊等。

24.青椒汁 用料为青辣椒、盐、味精、香油、鲜汤。将青椒切剁成茸,加调料调和成汁,为绿色咸辣味。多用于拌食荤食原料,如:椒味里脊、椒味鸡脯、椒味鱼条等。

25.胡椒汁 用料为白椒、盐、味精、香油、蒜泥、鲜汤,调和成汁后,多用于炝、拌肉类和水产原料,如:拌鱼丝、鲜辣鱿鱼等。

26.鲜辣汁 用料为糖、醋、辣椒、姜、葱、盐、味精、香油。将辣椒、姜、葱切丝炒透,加调料、鲜汤成汁,为咖啡色酸辣味。多用于炝腌蔬菜,如:酸辣白菜、酸辣黄瓜。

27.醋姜汁 用料为黄香醋、生姜。将生姜切成末或丝,加醋调和,为咖啡色酸香味。适宜于拌食鱼虾,如:姜末虾、姜末蟹、姜汁肴肉等。

28.三味汁 将蒜泥汁、姜味汁、青椒计三味调和而成,为绿色。用以拌食荤素皆宜,如:炝菜心、拌肚仁、三味鸡等,具有独特风味。

29.麻辣汁 用料为酱油、醋、糖、盐、味精、辣油、麻油、花椒面、芝麻粉、葱、蒜、姜,将以上原料调和后即可。用以拌食主料,荤素皆宜,如:麻辣鸡条、麻辣黄瓜、麻辣肚、麻辣腰片等。

30.五香味 用料为了香、芫荽、花椒、桂皮、陈皮、草果、良姜、山楂、生姜、葱、酱油、盐、绍酒、鲜汤,将以上调料加汤煮沸,再将主料加入煮浸到烂。用于煮制荤原料,如:五香牛肉、五香扒鸡、五香口条等

31.糖油汁 用料为白糖、麻油。调后拌食蔬菜,为白色甜香味,如:糖油黄瓜、糖油莴笋等。

葡萄仔 发表于 2007-1-21 04:45

i 以下介绍的12种切法,都是最基本的技巧

1、切丁
用于炒丁粒、做鱼羹等,做沙津,拌食物。
常用材料:面包、甘薯、冬菇、瘦肉等。
切法实例:①首先把面包切成1厘米方条状。②把方条切成1厘米方粒形状;过大的方粒会使火力不易透进。

2、花纹
用于炒腰花,作八宝菜等。
常用材料:鱿鱼、禽畜内脏如鸡肫、猪腰、贝类等。
切法实例:①在鱿鱼上纵向切入切口。②再与切口成直角切入切口。煮熟后,花纹会更明显。

3、切斜片
用于炒片。
常用材料:黄芽白、白菜、冬笋、竹笋、鱼类等。
刀法实例:①首先切去菜叶部分。②沿着叶轴的白色部分、斜斜地片成一片片,厚度要均匀。这样火力透进,可以在短时间内煮好。

4、切块
用于炸鸡,做鸡汤类。
常用材料:肉类如鸡肉、猪排等。
切法实例:①将鸡肉平放,垂直刀,切口应与肉的纤维成直角。这样,鸡肉会较柔嫩,也容易入味。②若是鸡髀,大约切成三块。

5、切丝
用于做酱醋拌黄瓜、炒肉丝等。
常用材料:黄瓜、萝卜、牛肉等。
切法实例:①将萝卜斜切成薄片。②把薄片略为移侧,重叠,切细成丝(如切肉类,可顺肉纹切,避免肉丝在烹煮中折断)。


6、剁茸
用于煎黄花鱼和拌豆腐的辣酱,以及调味用的香
味蔬菜。
常用材料:姜、西芫荽、虾米、蒜头和豆鼓等。
切法实例:①首先去皮切成薄片,再切成丝。②将①再切成小粒。

7、切粒
用于一般小炒、炒饭等。
常用材料:葱、蒜、芹菜、韭菜和萝卜等。
切法实例:①将葱叶切粒。葱根部容易松散,先留下,然后切成竹刷子状。②配合竹刷子粗幼,模切成米粒。切时最好一束束切,这样较易切。


8、切条
用于猪肉炒萝卜、渍泡菜之类。
常用材料:萝卜、竹笋、椰菜等。
切法实例:①把萝卜切成4~5厘米长,再切成5毫米左右的薄片。(2)把①的薄片再切成条状,切口要顺着纤维切,粗细长短均匀。

9、切段
用于做咕噜肉,炒西芹之类。
常用材料:葱、西芹、芦笋等。
切法实例:①把西芹切段,切口与纤维成直角。②切成1~3厘米长小段。

10、切花
用于伴各种菜式。
常用材料:黄瓜、萝卜等。
切法实例:①把黄瓜切成6厘米长段,纵向切成两片。②瓜肉连皮切块,皮向上,切时留意不要切断。③每相隔一块,将黄瓜片向内屈曲。

11、切片
用于榨菜炒猪肉。
常用材料:猪肉、牛肉、辣椒、洋葱等。
切法实例:①把牛肉切成4~5厘米阔。②再将肉切成长4~5厘米、阔2厘米的薄片,厚薄要均匀。

12、交叉切
用于炒鱿鱼,炒鸡块。
常用材料:鸡肉、鱿鱼、干贝等。
切法实例:①首先在鸡肉上斜切入切口与切口间隔要相等。②对角再切成斜格子状,适当地切成块。

葡萄仔 发表于 2007-1-21 04:47

j 实用烹饪秘笈62法 *转帖*

1、羊肉去膻味:将萝卜块和羊肉一起下锅,半小时后取出萝卜块;放几块桔子皮更佳;每公斤羊肉放绿豆5克,煮沸10分钟后,将水和绿豆一起倒出;放半包山楂片;将带壳的核桃两三个洗净打孔放入;1公斤羊肉加咖喱粉10克;1公斤羊肉加剖开的甘蔗200克;1公斤水烧开,加羊肉1公斤、醋50克,煮沸后捞出,再重新加水加调料。

2、煮牛肉:为了使牛肉炖得快,炖得烂,加一小撮茶叶(约为泡一壶茶的量,用纱布包好)同煮,肉很快就烂且味道鲜美。

3、煮骨头汤时加一小匙醋,可使骨头中的磷、钙溶解于汤中,并可保存汤中的维生素。

4、煮牛肉和其他韧、硬肉类以及野味禽类时,加点醋可使其软化。

5、煮肉汤或排骨汤时,放入几块新鲜桔皮,不仅味道鲜美,还可减少油腻感。

6、煮咸肉:用十几个钻有许多小孔的核桃同煮,可消除臭味

7、将绿豆在铁锅中炒10分钟再煮能很快煮烂,但注意不要炒焦

8、煮蛋时水里加点醋可防蛋壳裂开,事先加点盐也可

[ 本帖最后由 葡萄仔 于 2007-1-21 12:50 编辑 ]

葡萄仔 发表于 2007-1-21 04:48

9、煮海带时加几滴醋易烂;放几棵波菜也行

10、煮火腿之前,将火腿皮上涂些白糖,容易煮烂,味道更鲜美
11、煮水饺时,在水里放一颗大葱或在水开后加点盐,再放饺子,饺子味道鲜美不粘连;在和面时,每500克面粉加拌一个鸡蛋,饺子皮挺刮不粘连

12、煮水饺时,在锅中加少许食盐,锅开时水也不外溢

13、煮面条时加一小汤匙食油,面条不会沾连,并可防止面汤起泡沫、溢出锅外

14、煮面条时,在锅中加少许食盐,煮出的面条不易烂糊

15、熬粥或煮豆时不要放碱,否则会破坏米、豆中的营养物质

16、用开水煮新笋容易熟,且松脆可口;要使笋煮后不缩小,可加几片薄荷叶或盐

葡萄仔 发表于 2007-1-21 04:51

17、猪肚煮熟后,切成长块,放在碗内加一些鲜汤再蒸一会儿,猪肚便会加厚一倍

18、煮猪肚时,千万不能先放盐,等煮熟后吃时再放盐,否则猪肚会缩得象牛筋一样硬

19、油炸食物时,锅里放少许食盐,油不会外溅

20、在春卷的拌馅中适量加些面粉,能避免炸制过程中馅内菜汁流出糊锅底的现象


21、炸猪排时,在有筋的地方割2~3个切口,炸出来的猪排就不会收缩

22、将鸡肉先腌一会儿,封上护膜放入冰箱,待炸时再取出,炸出的鸡肉酥脆可口

23、煎荷包蛋时,在蛋黄即将凝固之际浇一点冷开水,会使蛋又黄又嫩

24、煎鸡蛋时,在平底锅放足油,油微热时蛋下锅,鸡蛋慢慢变熟,外观美,不粘锅

25、煎鸡蛋时,在热油中撒点面粉,蛋会煎得黄亮好看,油也不易溅出锅外

26、用羊油炒鸡蛋,味香无异味

27、炒鸡蛋时加入少量的砂糖,会使蛋白质变性的凝固温度上升,从而延缓了加热时间,加上砂糖具有保水性,因而可使蛋制品变得膨松柔软

28、炒鸡蛋时加入几滴醋,炒出的蛋松软味香

29、炒茄子时,在锅里放点醋,炒出的茄子颜色不会变黑

30、炸土豆之前,先把切好的土豆片放在水里煮一会儿,使土豆皮的表面形成一层薄薄的胶质层,然后再用油炸

葡萄仔 发表于 2007-1-21 04:54

30、炒土豆时加醋,可避免烧焦,又可分解土豆中的毒素,并使色、味相宜

31、炒豆芽时,先加点黄油,然后再放盐,能去掉豆腥味

32、炒波菜时不宜加盖

33、炒肉片:肉切成薄片加酱油、黄油、淀粉,打入一个鸡蛋,拌匀,炒散;等肉片变色后,再加佐料稍炒几下,肉片味美、鲜嫩

34、炒牛肉丝:切好,用盐、糖、酒、生粉(或鸡蛋)拌一下,加上生油泡腌,30分钟后再炒,鲜嫩可口

35、炒肉菜时放盐过早熟得慢,宜在将熟时加盐,在出锅前再加上几滴醋,鲜嫩可口

36、肉丝切好后放在小苏打溶液里浸一下再炒,特别疏松可口
37、不论做什么糖醋菜肴,只要按2份糖1份醋的比例调配,便可做到甜酸适度

38、炒糖醋鱼、糖醋菜帮等,应先放糖,后放盐,否则食盐的“脱水”作用会促进菜肴中蛋白质凝固而“吃”不进糖分,造成外甜里淡

39、做肉饼和肉丸子时,一公斤肉馅放2小匙盐

40、做丸子按50克肉10克淀粉的比例调制,成菜软嫩

41、做滑炒肉片或辣子肉丁,按50克肉5克淀粉的比例上浆,成菜鲜嫩味美

42、做馒头时,如果在发面里揉进一小块猪油,蒸出来的馒头不仅洁白、松软,而且味香

43、蒸馒头时掺入少许桔皮丝,可使馒头增加清香

44、蒸馒头碱放多了起黄,如在原蒸锅水里加醋2~3汤匙,再蒸10~15分钟可变白
45、将少量明矾和食盐放入清水中,把切开的生红薯浸入十几分钟,洗净后蒸煮,可防止或减轻腹胀
46、牛奶煮糊了,放点盐,冷却后味道更好

47、放有辣椒的菜太辣时或炒辣椒时加点醋,辣味大减

48、烹调时,放酱油若错倒了食醋,可撒放少许小苏打,醋味即可消除

49、菜太酸,将一只松花蛋捣烂放入

葡萄仔 发表于 2007-1-21 04:55

51、菜太辣,放些醋可减低辣味

52、菜太苦,滴入少许白醋

53、汤太咸又不宜兑水时,可放几块豆腐或土豆或几片蕃茄到汤中;也可将一把米或面粉用布包起来放入汤中

54、汤太腻,将少量紫菜在火上烤一下,然后撒入汤中

55、花生米用油炸熟,盛入盘中,趁热撒上少许白酒,稍凉后再撒上少许食盐,放置几天几夜都稣脆如初

56、菜籽油有一股异味,可把油烧热后投入适量生姜、蒜、葱、丁香、陈皮同炸片刻,油即可变香

57、用菜油炸一次花生米就没有怪味了,炒出的菜肴香味可口,并可做凉拌菜

58、炸完食物后的油留下一些残渣并变得混浊,可将白萝卜切成厚圆片,用筷子把萝卜戳几个洞,放入剩油中炸,残渣会附着在萝卜片上,取出清除残渣,再反复放入锅中炸,混浊的油可变清澈

59、炒菜时应先把锅烧热,再倒入食油,然后再放菜

60、当锅内温度达到最高时加入料酒,易使酒蒸发而去除食物中的腥味

61、熬猪油:在电饭褒内放一点水或植物油,然后放入猪板油或肥肉,接通电源后,能自动将油炼好,不溅油,不糊油渣,油质清纯

62、泡菜坛中放十几粒花椒或少许麦芽糖,可防止产生白花

实用烹饪秘笈62法 *转帖*

葡萄仔 发表于 2007-1-21 04:57

k 烹调酒使用的八个小窍门

$支持$

1、炒鸡蛋时,加点儿白酒,炒出的鸡蛋会更松软芳香;

2、当红烧羊肉开锅时,倒入少许白酒,可去除膻味,并有助于将肉饨烂;

3、洗鱼时弄破了苦胆,若立即用白酒洗刷,就不会有苦腥味了;

4、在烹调脂肪较多的肉和鱼时,加一杯啤酒可去除油腻味;

5、用油煎鱼时,向锅内喷上半小杯葡萄酒,能防止鱼皮粘锅;

6、做菜时,如果醋放多了,加一点米酒就会调轻酸味;

7、在冰冻过的鱼身上遍洒米酒,鱼很快会解冻,且不会有异味;

8、如果面条结成团,喷一点米酒,面条就会散开

[ 本帖最后由 葡萄仔 于 2007-1-21 12:50 编辑 ]

葡萄仔 发表于 2007-1-21 04:58

L 家常炒菜的心得

炒菜,就是炒锅烧热,加底油,用葱、姜末炝锅,再将加工成丝、片、块状的原料,直接用旺火热锅热油翻炒成熟。是家常应用最广泛的烹调方法。一般人都能做,但要炒得鲜嫩适度、清淡爽口并不容易。
炒肉类菜肴,要求炒得鲜嫩可口。炒菜的火候,投料的顺序都有讲究。以炒猪肉片为例说明:猪肉洗净切片,炒锅上火烧热,加入底油,油热后,先将葱花与肉片一同下锅煸炒,见肉表面发白接近半熟时,先烹入少许醋拌炒,待醋味迅速蒸发,再加入姜汁搅拌入味。然后加酱油、少许水,水沸后,放入副料,最后勾交,淋少许明油出勺。 炒蔬菜类菜肴,则可用热锅温油,先下鲜姜末,炸出香味后,再下切好的蔬菜,迅速翻炒,待蔬菜响声已过,质地变软时,再加酱油炒匀,再放入少许汤水、食盐、白糖、味精,炒匀后,勾芡并淋香油即可出勺。

生炒类菜肴,多要求味道突出,因此烹调中用醋颇为关键。醋可以去异味,增清香,而且能促使蛋白质变性,使成菜更加鲜嫩。但用醋不能过多,以尝不到醋酸味为宜。另外加姜汁优于姜末,因为在煸炒过程中,主料水分急剧蒸发,这时加入姜什,会被原料迅速吸收,成菜味道甚佳。

如果炒蔬菜时,炝锅后即放入蔬菜,稍炒几下即放调料,成菜后往往出水过多,味道不香。其原因就是原料吸收香味不足。这时,改变烹调中放调料的程序,即可解决这一问题。

菜肴在生炒过程中有的会产生酸味,这是生酱油在作怪。因为酱油在制作过程中,经发酸会产生乳酸等成分,致使菜肴有酸味,其解决的办法就是高温加热

[ 本帖最后由 葡萄仔 于 2007-1-21 12:51 编辑 ]

葡萄仔 发表于 2007-1-21 04:59

m下面以炒肉丝,说明炒菜的具体操作技巧。

炒肉丝
炒肉丝是一道最普通的大路菜,它的用料简单,操作也不复杂,但要炒出火候,炒出风味也不容易。它涉及到刀工、调味、火候等各方面问题,所以一盘炒肉丝,也能衡量出操作者的技术水平。炒好肉丝需要掌握以下几方面的要领。

(1)选料 炒肉丝最理想的用料是猪的里脊肉和外脊肉。这部分的肉质细嫩,无结缔组织。前肘部分的肉也可以,后肘部分的臀尖、元宝肉也可作炒肉丝的原料,因为这部分的肉,肉丝细长,稍含脂肪。其它部位的瘦肉虽然也可以,但炒出菜不够理想。

(2)切丝炒好肉丝,切丝非常重要。切丝的标准是粗细一致,长短一致,不连刀,不脱刀,约有1根半火柴梗粗细。切丝的方法是先用平刀将肉片成薄片,然后直刀斜切成丝。切肉丝时要顺着纤维路稍斜来切,这是因为猪肉质地较嫩,如横切在加热时经过翻搅,容易使肉丝碎成肉末,如顺着纹路切,肉丝又容易发硬发韧。因此,“横切牛羊,斜切猪”是刀工的经验之谈。

(3)配菜 炒肉丝要加配菜。一般可分为两种:一是软配料,如韭黄、豆芽、黄花菜等;一种是硬配料,如:玉兰片、蒜苔、芹菜、青椒、土豆等。软配料切好下入即可,硬配料享的需要经过焯水或滑油。配菜切制的长度应和肉丝相同,用量也不能超过肉丝的数量,一般以配料和主料各占1/2为宜。此外葱要切丝,姜要切末。

(4)火候 这是炒好肉丝的关键。炒肉丝的火候是用旺火,其特点是旺火速成。这就要求烹调时要投料准确,动作迅速,出锅及时。炒肉丝从下锅到出锅只需二三十秒钟,动作稍一迟缓,菜就会变老。具体操作方法是:炒锅上旺火,放底油,油温到五六成熟时,将肉丝均匀入锅煸炒,边炒边搅边颠锅,如发现肉丝粘连,可用手勺背面轻轻拍散,不能一个劲地搅炒、以防把肉丝搅断碎。总之动作要轻,翻锅要勤,待肉丝脱生变色时,放入适量面酱,再烹入酱油、料酒、盐、味精、葱、姜及配料,翻炒成熟后,即可出锅装盘。下配料时应注意,如配料是质地极嫩的韭黄,那就要在肉丝八成熟,调料入锅,将要出锅时下入韭黄,边颠边抖,使它散开,以达到韭黄脆嫩为好。如配料是粗蒜苔。须先将蒜苔在沸水锅内汆透,晾凉,劈为两半或四半,使其与肉丝相配。这样使蒜苔与肉丝匀称美观,收到较好的效果。

[ 本帖最后由 葡萄仔 于 2007-1-21 12:51 编辑 ]

葡萄仔 发表于 2007-1-21 13:41

n 猪肉各部分的名称及适宜烹饪的方法

猪肉的不同部位肉质不同,一般可分为四级。特级:里脊肉;一级:通脊肉,后腿肉;二级:前腿肉,五花肉;三级:血脖肉,奶脯肉,前肘、后肘。不同肉质,烹调时有不同吃法。

1.里脊肉 是脊骨下面一条与大排骨相连的瘦肉。肉中无筋,是猪肉中最嫩的肉,可切片、切丝、切丁、作炸、熘、炒、爆之用最佳。

2.臀尖肉 位于臀部的上面,都是瘦肉,肉质鲜嫩,一般可代替里脊肉,多用于炸、熘、炒。

3.坐臀肉 位于后腿上方,臀尖肉的下方臀部,全为瘦肉,但向质较老,纤维较长,一般多作为白切肉或回锅肉用。

4.五花肉 为肋条部位肘骨的肉,是一层肥肉,一层瘦肉夹起的,适于红烧、白炖和粉蒸肉等用。

5.夹心肉 位于前腿上部,质老有筋,吸收水分能力较强,适于制馅,制肉丸子。在这一部位有一排肋骨,叫小排骨,适宜作糖 醋排骨,或煮汤。

6.前排肉 又叫上脑肉。是背部靠近脖子的一块肉,瘦内夹肥,肉质较嫩,适于作米粉肉、炖肉用。

7.奶脯肉 在肋骨下面的腹部。结缔组织多,均为泡泡状,肉质差,多熬油用。

8.弹子肉 位于后腿腿上,均为瘦肉,肉质较嫩,可切片,切丁,能代替里脊肉。

9.蹄膀 位于前后腿下部,后蹄膀又比前蹄膀好,红烧和清炖均可。

10.脖子肉 又称血脖,这块肉肥瘦不分,肉者质差,一般多用来作馅。

11.猪头 宜于酱、烧、煮、腌,多用来制作冷盘,其中猪耳、猪舌是下酒的好菜

[ 本帖最后由 葡萄仔 于 2007-1-21 12:51 编辑 ]

葡萄仔 发表于 2007-1-21 13:43

o 烧饭秘诀13招 zt

1、 1克茶叶用1000克开水泡4~9分钟,滤去茶叶渣;将茶叶水倒入米中,按常规焖制即可,米饭色、香、味、营养俱佳。

2、在蒸米饭时,每1500克米加2~3毫升醋,米饭无酸味,饭香更浓,且易于存放和防馊。

3、陈米淘洗干净,清水中浸泡2(20分钟)小时,捞出沥干,再放入锅中加热水、一(二三)汤匙猪油或植物油,用旺火煮开转为文火焖半小时即可。若用高压锅,焖8分钟即熟,米饭不粘锅,且香甜可口。

4、煮陈米饭时,放3杯米、2.5杯水、0.5杯啤酒,煮出来的饭同新米一样爽口。

5、用籼米煮饭,可在水中加一撮盐和几滴花生油,然后搅拌均匀,煮出的饭同粳米一样好吃。

6、剩饭重蒸时,在锅中水里放入少量食盐,能除异味。

7、把剩饭煮成稀饭,常会煮得黏黏糊糊,若在煮前先用水冲一下就可避免。

8、炒饭时,在锅中洒少许酒,炒出来的饭一粒粒松散,又松软又好吃。

9、煮饭要用开水,这样米中的维生素B1可免受损失。

10、让米在锅内成斜坡状,高处与水相平,这样一锅内可煮出软硬不同的米饭。

11、饭烧糊了,取一根长4~6cm的葱插入饭里,盖好锅盖过一会儿。

12、米饭夹生,用锅铲将米饭铲散,加入2汤匙米酒、白酒或黄酒,用文火略煮一会儿即可。

13、电饭煲煮饭:做饭前将米泡10多分钟,做出的饭好吃又省电;用热水煮饭省电,又可保持米的营养;在开锅后拔去电源插头,大约过5分钟,再接通电源;自动跳闸后,焖10分钟左右再揭盖;如米太多,跳闸后感到欠火,可在2~3分钟后再次揿下按键。

[ 本帖最后由 葡萄仔 于 2007-1-21 12:51 编辑 ]

yswi 发表于 2007-1-21 14:01

多谢分享。$支持$ $支持$

花火 发表于 2007-1-21 14:15

精华精华!

斑主辛苦啦!$送花$

@1234@ 发表于 2007-1-21 14:28

$支持$ $支持$ $支持$

花果园 发表于 2007-1-21 14:28

有用极了,谢谢$送花$ $送花$ $送花$

michelle0301 发表于 2007-1-21 14:36

LZ 辛苦了$支持$ $支持$

lala_durian 发表于 2007-1-21 16:46

$送花$ $送花$感动的:(

葡萄仔 发表于 2007-1-21 17:05

美食烹调方法14种


溜:溜菜需两步完成。第一步先将挂糊或上浆原料用中等油温炸过,第二步将芡汁调料等放入锅内,倒入炸好的原料,颠翻出锅。溜菜具有香脆、鲜嫩、滑软等特点。一般在第二步溜炒时宜用旺火,快速翻炒出锅。常见菜肴有“焦溜肉片”、“醋溜白菜”。

  焖:是把主料先过油后炸至半熟,再加汤用文火焖至熟烂的烹制法,特点是软烂不腻。如“黄焖鸡块”、“油焖大虾”。

  烧:是先将主料用油炸过或用火焯过,再加上辅料,兑入汤汁煨至熟烂的方法,特点是汁浓、汤少,菜质软烂,色泽美观。如“红烧海参”、“干烧鱼”。

  汆:汆是用生料加工调味后,放开水锅中煮熟的方法。氽菜简单易做,重在调味。一般用鸡汤、骨肉汤,同时加入配料增味。特点是清淡、爽口。有菜有汤,适宜冬季适用。如“汆丸子”。

  蒸:是将生料或半熟原料,加调料调味后上笼屉蒸熟的方法。蒸分清蒸、干蒸和粉蒸。原汁原味,形状完整,质地鲜嫩。如“清蒸鸡块”、“米粉肉”。

  炸:将主料挂糊或不挂糊下热油锅,由生炸熟的方法,外焦里嫩。如“干炸里脊”“软炸虾仁”等。

  酥:先将原料下锅煮熟或蒸熟再用油炸至香酥的方法,特点是外焦脆,里嫩软、鲜香可口,如“香酥鸡”、“香酥肉”。

  烩:是将原料油炸或煮熟后改刀,放入锅内加辅料、调料、高汤烩制的方法。有香嫩、鲜的特点。烩制方法简单,要注意火候,一般用中火使汤收浓。常见有“烩三鲜”、“烩鸡丝”。

  扒:是锅底加油烧熟,炒锅加汤,放入主料及调料,用文火扒烂,勾芡收汁的烹制法。鲜软,汁浓,易消化,有“扒三鲜”等。

  炖:此法比较多见,方法简便,是先将主料切1块煸炒,再兑入汤汁,用文火慢煮的方法。特点是有汤有菜,菜软烂,汤清香。如“清炖鸡”。

  爆:是旺火热油,原料下锅后快速操作。要求刀工处理粗细一致,烹前备好调味品,动作要麻利迅速。“葱爆羊肉”、“酱爆鸡丁”。

  炒:是指锅内放油、油烧熟,下生料炒熟。一般用旺火快炒,以减少菜的维生素损失。炒肉一般用中火。

  砂锅:将原料加工后,装入砂锅中,调入作料、配料,用文火慢慢煨炖至熟烂,营养丰富。如“砂锅豆腐”、“砂锅鸡”。

  拔丝:是将糖加沙(或油)熬成糖棉后挂上主料的方法。拔丝菜要有丝,有口味香甜腻的特点,属技术菜,重在掌握炒糖稀。老了发黑不行,嫩了色泽浅拔不起丝也不行。要掌握火候,操作要快。有“拔丝菜果”、“拔线山药”等。


[ 本帖最后由 葡萄仔 于 2007-1-21 16:08 编辑 ]

葡萄仔 发表于 2007-1-21 17:11



为什么炒糖时要用慢火?

糖色炒制的好坏,关键在于火候炒制时的温度一般控制在180-190℃之间为宜。如果火旺温度过高,就会产生令人讨厌的焦糊中苦味,影响菜肴的口味。
炒糖色时用慢火,能使糖慢慢溶化,水分蒸发并焦化,产生令人愉快的焦糖气味,而达到糖色的质量要求。



为什么煎菜要用慢火?
煎,是一种常用烹调方法,双是众多烹调方法的第一步。制好煎菜的关键是掌握火候。煎菜时要使用慢火,这是因为,原料表面水分较多或是稠粘。如果说火旺锅热,菜肴会粘锅糊底,操作时不利于煎翻,破坏菜肴的形体,色泽也不美观,并产生焦糊味,质地失去软嫩,严惩的会造成外糊里生等现象。慢火煎制锅内温度低微,能使菜肴外香内如,清淡不腻,原味不变,色泽金黄,形状美观;同时还能保持菜肴中的营养素少受损失或不被破坏。因此,煎菜用慢火烹制为宜。


羊肉怎么做才不会有膻味


有些不喜欢吃羊肉,是因为羊肉有腥膻味。如果烹调方法得当,使用的调料合适,就会去掉腥味。下面谈谈煮羊肉和爆羊肉的去膻方法。
  
煮羊肉
  
将一只萝卜钻些孔,入锅与羊肉同煮;也可在锅中放几粒绿豆,都可除去腥膻味。
将羊肉用清水白煮,吃时加蒜及稀辣椒少许(辣椒油或者辣椒面和水搅拌成的稀糊),膻气也可减少。
将羊肉洗净切好,放入开水锅中,然后倒上一些米醋。一般1斤羊肉可放1斤水、0.5两醋。煮到开锅,取出羊肉,膻气便可解除。这时,将去掉膻气的羊肉红烧或者采取其他法均可。
烧、煮羊肉时,加入一定量的咖喱粉,也可除膻气。一般1斤羊肉放半包或三分之一包咖喱粉。

爆羊肉片
  
锅内打底油,待油热,将羊肉下锅。羊肉炒至半熟,加米醋焙干。醋的数量是肉的千分之一左右。然后加葱、姜、酱油、白糖、料酒、茴香子待调料,起锅时加青蒜或蒜泥。其腥膻味大减,味香醇。
锅内打底油,用姜、蒜末炝锅,放羊肉煸至半熟,再放大葱,随即加酱油、醋、料酒煸炒几下,起锅打香油。其味香美,无腥膻。

葡萄仔 发表于 2007-1-21 17:14

巧煮骨头汤

煮肉骨头汤时,在水开后加少许醋,使骨头里的磷、钙溶解在汤内,这样做出来的汤既味道鲜美,又便于肠胃吸收


巧煮猪肚

猪肚煮熟后,切成长块,放入碗内,加上一些汤,放锅里蒸,长块的猪肚便会加厚一倍。不过,千万不要放盐,否则就象牛筋一样硬了。



做菜何时放盐好


用豆油、菜籽油做菜,为减少蔬菜中维生素的损失,一般应炒过菜后放盐。

用花生油做菜,由于花生油极易被黄曲霉菌污染,从而含有一定量的黄曲腐菌毒素,故应先放盐炸锅。

这样可以大大减少黄曲霉菌毒素。

用荤油作菜,可先放一半盐,以去除荤油中有机氯农药的残留量,而后去做菜中间再加入另一半盐,以尽量减少盐对营养素的破坏。

在炒做肉类菜肴时,为使肉类炒得嫩,在炒至八成熟时放盐最好。


做菜为什么要放料酒


烹饪用酒统称“料酒”,它包括黄酒、汾酒等。
料酒的作用主要是去除鱼、肉类的腥膻味,增加菜肴的香气,有利于咸甜各味充分渗入菜肴中。家庭烹饪一般用黄酒。
黄酒是用糯米经浸泡、蒸煮、发酵而酿成的。酒精浓度为15度左右,酒味醇和,并含有丰富的氨基酸和维生素。烹调中加点黄酒,鱼、虾、蟹中相起腥味的胺类物质就溶于黄酒的酒精中,在加热时随酒精一起挥发掉,达到去腥的目的。另外,牛、羊、猪、鸡、鸭等也带有不同程度的膻腥气,烹调时加点黄酒,同样也可以除去膻腥气。
黄酒中的氨基酸,在烹调中能与食盐结合,生成氨基酸钠盐,从使鱼、肉的滋味变得更加鲜美。
黄酒中的氨基酸还能与调料中的糖形一种诱人的香气,使菜肴香味浓郁。

葡萄仔 发表于 2007-1-21 17:15

在低温油、中温油和高温油的特征


低温油: 一般油锅内加热时,油的表面稳定,无烟、无响声。最高温度为
120℃,俗称三四成油温。
中温油: 锅内的表面动态是油从锅的四周向中间翻动,微生油烟。最高温
度为180℃,俗称六成油温。
高温油: 油锅的表面动态从中间往上翻动,并伴有青烟,用手勺搅动时有
响声。最高温度为240℃,俗称八成油温。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厨房技术小要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