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完整好懂点的版本
看了这么多帖子,印象最深刻的还是署名为“木虚地”的文章,所言实在是触目惊心。“木虚地”只发过一篇主题帖,就是那篇无耻的“如果你是孙维的新婚丈夫,请听我说”,其实该文一开始语气平静,并没有什么大问题,但到了到数第二段,文字突然诡异起来,请看:“如果你是孙维的丈夫,请听我说:你的妻子是不是杀人凶手,只有天知,地知,凶手知.但你的妻子是不是凶手,现在对你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十年来她的表现,足以证明你娶了一个杰出的妻子!如果她是无辜的,我们看到的是她隐忍,宽容,大度,娶了她,是你一生中最大幸运.我祝贺你! 她受了这么大的伤害,你要好好爱护她.如果她是凶手,她绝不会是你的威胁,相反,凭着她的严谨,冷静,智慧,她是你一生的保护.她也许后悔过,她日日祈求主的宽恕,无数的匿名捐款人里,也许有她一个.十年里,也许她不放过任何一个做好事的机会,弥补她的过失.你要宽恕她.” 这种转变在于,前面都是旁观者视角,这里突然变为和孙维老公对话形式的视角,作者角色立即由一个与孙家无关联的第三者变成直面孙维老公,同时对孙维大力评价的亲密者,而且这段话充满了感情色彩,让人感觉是无法抑制之情,或者说是抑制太久,终于爆发。这段文字的倾向很明显,就是认为即使孙是凶手,那么这么多年过去了,她应该值得孙维丈夫的原谅,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这件事体现了孙维的所谓“严谨,冷静,智慧”,而孙维是深爱他丈夫的,绝不会害他。看到这些,我还以为木虚地在说反话,因为这种辩护的逻辑太冷酷了,不正常。然而,在该帖下面,深夜里仍未睡去的木虚地跟了好几篇帖子,又有变化了,居然换成英文了, “The whole event has turned to be a party of abusive jerks. You can see few rational arguments and you can't figure out the truth here.The only way out is to have some faith in law. It has to be sorted out ultimately by law really.Be careful not to jump into a quick conclusion now. ” I wish you good night. 这段话同样异常诡异,中文意思是:整个事件已经成了网上漫骂无赖者的盛宴。在这里,你看不到什么有理性的讨论,你无法在这里发掘任何真相。唯一的出路是要相信我们的法律。这件事情在法律上早有定论了。请你不要早下结论。晚安。这段话较之前文,与孙维老公对话的意图更加明显了,充斥着诚恳劝慰之意。而且用了满复杂的英文单词和结构,感觉是一个高智商人。用英语的目的应该是木虚地觉得这样的表达比中文更能隐藏她的思想,而且很可能暗示给某人我到底是谁。一天后,同样是深夜,木虚地又突然跟帖了,这次的文字让人不寒而栗,“Who would you trust more, the crazy wankers here whose abuse of me shown no credibility or your wife? I know you're deeply disturbed by those venoms but do make your own judegment.天妒红颜 - 孙维的聪明才智,高贵出身,不也是被坏人人嫉妒的理由吗?”,且先看英文,意为“你到底相信谁,是那些恶意诽谤诅咒我的无赖还是你的妻子。我知道你被这些留言所深深困扰,但还是请你自己判断”。语气又有变化,透露着些不耐烦和恐慌了,简直是在质问孙维老公“你到底相信谁”,而且作者在一个选择疑问中提到了自己,这说明如果作者不是蓄意捣乱,那么她要么就是欲说还休的孙维,要么就是孙维身边的代理人,不管怎样,这些话说出的使孙当时的情绪。从这三篇文章来看,木虚地此人太不简单,第一,她的英语的确非常好,一般大学生是没有这么丰富词汇量的,从行文中能感觉出来,想必是个高学历者,也是个社会经验丰富的成年人;第二,她三个晚上连发三文的目的很明确,就是要招惹孙维老公的注意,想有一种对话,因为网上充斥反孙维的声音太多了,而她担心孙维老公也在阅读这些文章;第三,她三天的情绪在恶化,内心的压力体现无疑,从突然转变对话角度,改用英文都可以看得出,她既想表达极力劝慰孙维老公的深情,又想掩饰一些什么。其实在稍有推断力的人看来,这根本是欲盖弥彰。在昨天”不安的咖啡“的一篇考证文后,木虚地又出现了,不过她发的几篇帖子语气倒出奇地缓和,但是文中表述的如:“孙的声明,冷静,理性,反映了孙这样出身的人所具备的涵养- 用事实说话,用理性服人,不带感情色彩,绝不和一般人等同.在公众场合大声喊叫,是小市民的做法,不是孙这个等级的人的风格.” ,“主要还是楼主对孙这样的人家的生活不了解,才会产生一些误解.比如关于杯子”,“孙家基本上是生活优越的知识分子家庭,家学渊源,知书达理.孙老在解放前位置很高,经济上不错,解放后,也给保起来,一家人几代人都没受过什么苦,优越惯了.”,这说明木虚地这个人最起码对孙家是知根知底,且木虚地应该是木榍地的谐音,木榍地是北京高级干部住所在地,而且据一署名“孙维邻居”的网友透露,孙维家就在木榍地那儿,这也可从一孙维同学的文中了解:班级某个实权干部经常去位于木榍地的孙维家做客。至于她为什么敢起这个表证性极强的名字,恐怕是她觉得已经胸有成竹,掌控一切,被人猜到没什么关系 木虚地真的蛮可疑 去年半夜的某一天,写着hausarbeit,突然看到这个,立刻把作业给扔脑后了,在天涯爬楼梯到天亮。看了很多,偶从小就是侦探迷,又结合了帖子里觉得比较可靠的回复,认为这个凶手就是SW。记得一个帖子是一个刑警写的,我相信是刑警,因为他用得都是专业术语,而且对公安内部的作业流程是很熟希的。这个人首先就说,这么个小案子,大学生人际关系不复杂,作案地点又那么有局限性,人就那么几个,陀也是很容易查的清楚的,北京的是14处吧,也是有些名气的,居然会破不了案,让他们小地方的刑警都要笑死了,其二,他说公安局不会随便就请个人回去调查的,还是以犯罪嫌疑人的身份请回去,那更说明其实已经有数了才请人的,而且SW的背景这么大,公安局是傻子啊,按他看,就冲这点,没有真凭实据,公安局根本就不会传唤SW。记得当时天涯上为SW说好话的大有人在。看了那个气啊,朱令都这样了,他妈的有本事就出来拿个像样的证据出来,证明此事与SW无关。根本拿不出来吗。而且鄙视那几个同学,不要说什么被威逼利诱的话,有可能恰恰相反,拿着这个事狠敲了一笔都有可能啊,出国啊,留北京什么的。要不然还能下2次毒,想想看,有多么丧心病狂,明知道陀的毒性,下一次不够,还要下2次,明摆着,就是要置人于死地。$angry $angry $angry $怒吼$ $怒吼$ 真凶一定会有恶报,人不责天自惩!!!!! 原帖由 blue_onyx 于 2007-2-2 15:48 发表我记得去年有一段时间也闹得很凶.印象中好像是朱令宿舍的女生和朱令的关系都很不好.最起码最后贝志诚上网发贴后拿着英语回帖想找朱令的同宿舍同学翻译,结果那些女生都说自己很忙,根本不理他.据我一个清华朋友说 ...
肯定是朱令的言行招致了某人的不满, 不过这么害她也太过分了. 哪怕打她骂她也好过这么折磨她呀. 妒嫉和政治啊
无奈....:mad: 原帖由 baixue 于 2007-2-2 16:15 发表
如果一个正常人,真的没做过这个案,那这么多年被人怀疑和议论,再坚强也是受不了的啊!换做我,早就疯掉啦!
可是这个孙维。。。。心理学家也不出来发表点想法。
还用探讨了吗?凶手就是孙维啊!:cool:
她的心理素质不是一般的好,冷静智慧是她的招牌了.
看来只有在测谎仪面前倒有可能露出马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