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帖:请教家庭团聚问题
因为家庭团聚我已经在元月11日向科隆外管局交了所有材料,但是至今家人未得到签证,原因是外管局给本人所在的KALk区外国人办公室发的了解我的AUFENTHALTSTATUS的信件一直没有得到答复。据我的联系人说,一旦得到答复,他们会很快决定是否发放签证。问题:他们会通过平信还是传真或者email 通知北京大使馆呢? 要是平信,折腾来折腾去又是国内的春节了,我们一家三口春节在德国团聚的愿望恐怕实现不了了。
谢谢。$握手$ 原帖由 gobioase 于 2007-2-5 19:27 发表
因为家庭团聚我已经在元月11日向科隆外管局交了所有材料,但是至今家人未得到签证,原因是外管局给本人所在的KALk区外国人办公室发的了解我的AUFENTHALTSTATUS的信件一直没有得到答复。据我的联系人说,一旦得到 ...
传真。。
春节过不了可以过正月十五。楼主希望就在前面 当初以为DAAD的家庭团聚会简单一点,到头来折腾了整整两个月了,连点动静没有。服了这里的办事效率了。 原帖由 gobioase 于 2007-2-5 21:38 发表
当初以为DAAD的家庭团聚会简单一点,到头来折腾了整整两个月了,连点动静没有。服了这里的办事效率了。
看你什么签证了
学者类型的和工作或者学生类的区别很大 明天去外管局交材料,参考楼上的经历,看来想在春节前拿到签证是没可能了.$郁闷$ 到现在还没消息,那不但春节没戏,估计十五也难保了。
一般都是这样,签证拿到手后,开始日期会一个月左右以后。 我只能说
楼上几位的心情我十分理解,偶也这么过来过,没别的办法,有些事得熬着阿
也不一定啊
我的签证虽然下来得也很晚,但从知道德国这边要给我发签证到我拿到签证也才4天,不知用的是传真还是什么。另外,我的签证有效期开始时间只比我拿到签证的时间晚一周。
谢谢各位
到今天还是没有任何消息,看来春节前团聚的愿望是不可能实现了。上周按照科隆外管局联系人的建议打电话去问kalk的负责人,接电话的人很不友好,也没有提供有用的信息,现在也不敢再问了。听德国的朋友讲,这种事不可以接二连三地问,否则办事的把你的材料拖着不办也是可能的,她说她就碰上过这样的事情。碰上这些德国人,只能认自己倒霉。自己的经历加上最近一段时间的听闻,使人对在德国生活的兴趣越来越淡薄。重要的是,希望真如期望的那样,在德国能真正学到有用的知识和能力,日后可以对自己的工作有所帮助。 否则真要认真想想出来一趟到底价值何在。如果出来就是为了积累不愉快的经历,那么也许这国不出也罢。
但是现在却实在怀疑,在这里能学到什么。很长时间我都是我在房里看自己的书,看得德语书还是国内复印了带来的,教授几乎见不到,也没有很熟识的同学同事, 学校不到借书的时候不去,课程也平庸无奇,这日子跟国内自学差不多了。教授们不过是把陈旧的话题炒来炒去,尽管论文专著一大堆,却鲜见令人激动的东西。也许真如欧洲今天的平庸一样,思想界也是波澜不惊的一潭死水了?希望不是!
当然学术并非搜奇猎胜的代名词,好的学识需要功力,需要坐冷板凳的积累,但是我们在这里来练习自己的坐冷板凳的功夫似乎有点奢侈。重要的是永远有新鲜的东西来刺激你,比如最新的研究方法,最新的研究方向,唯其如此才有进步可言。可是这些最新的在哪里呢?
在全球化的今天,知识传播的速度如此惊人,以至于找到一个新鲜刺激的东西是如此之难。这里谈论的问题,国内也在讨论着了,尽管很多情况下其深度与广度都不在同一个层次,尽管有些问题对国内来说是假问题,是用来沽名钓誉的时髦问题。如此看来,我的失落倒是可以原谅的了,这里本来就没有什么新的东西了,你又来找什么?
不过这是个契机。当狂妄自大的欧洲人走不出自己的死胡同时,当他们只学会了一种方式思维的时候,我们却不同。我们所禀赋的文化便是最大的财富——我们有两条路可走,我们有鉴别,有选择。或者说,我们在暗处,走夜路的人难道会害怕阳光不成。曾经我们在洞穴生活的太久,以至于被西方的阳光灼伤了双眼,而现在阳光不再刺目,不仅如此,我们还可以随时返回洞穴深处。
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