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耳听音的几种效应 zz
1> 人的双耳定位.定向效应 (或简称双耳效应)人们通过两只耳朵接收声源信号的差别.再经大脑分析,判断出声源空间方位.对1KHz 以上的声源,实际上靠双耳的强度差进行判断,由于双耳的距离以及头部的声散射产生接收强度的差异.对于1KHZ以下的声源,双耳对其定位主要靠相位差,表现在时间差上.一般声源同时发出高中低频率成分,对其定位也就靠这些综合效果进行.人们聆听立体声,一方面需要声源有一定的空间分布,立体声放声靠左右声道放声,产生有一定空间分布的声源.另一方面需要靠人耳的双耳效应,去感受这种声源的空间分布.
2> 耳廓效应
耳廓效应也称单耳效应,单只耳机也能定位声音,只不过比双耳效应差些.它主要靠耳廓,不同部位反射声不同,各反射声和直达声之间存在微妙的时间差.不同的仰角,不同的平面角导致不同反射声的时间差.人耳接收这些声信号.通过大脑的判断,确定声源的方位.
3> 哈斯效应
哈斯效应也称先入为主效应.两个同样的声音,一个声音比另一个声音先到达耳朵时间5—50ms,人耳则不能分出两个声源的各自方位,感到声音来自先到达的那个声源的方位.
4>劳氏效应
劳氏效应是一种雁立体声效应.直达声经过延迟并倒相180度后,叠加在直达声上能使人耳产生明显的空间印象,好像声音来自四面八方,形成主观立体声印象.
5>德波埃效应
两只扬声器对称放在听音者前方.如果同时送一个声信号给两个扬声器,扬声器声强相同,听声音觉得声源在正中位置.若两只扬声器声强级差△I>15db,听音者觉得声源是在声强级大的那只扬声器方位.这是双声道创作立体声的基本原理.这与双耳效应定位不同,属于多个声源方位感问题.
6>掩蔽效应
人耳听两个不同的声音,如果要听清其中一个声音,则必须提高该声音音量,别一声音则处于掩蔽状态.降噪系统对大的声信号不进行降噪处理,就是利用掩蔽效应,大声过后120MS内听不见噪声,没有必要考虑降噪.低频声容易掩蔽高频声.频宽愈大,掩蔽效应愈明显.声音愈强.掩蔽效应愈强.两个声音的听音阈因为其他声音的存在而必须提高这种现像称为掩蔽效应. 太profil啦$支持$ $支持$ $支持$ $支持$ $支持$ $送花$ $送花$ $送花$ $支持$ $支持$ 好专业。。。。。 太专业了~~~~~~~~~~~~向LZ致敬~~~~~~~``:D :D $支持$ $支持$ $支持$ $支持$ $支持$ $支持$ 难道说, 同样的声音, 不同的人听起来是有细微差别的? 音高应该是一样的吧? 要不然乱套了. $考虑$ 向pamagic兄致敬!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