姽婳将军 发表于 2007-4-29 20:21

关于王菲的ADRIANCHAN、C.Y.KONG、ALEXSAN (zt)

http://ent.icxo.com/htmlnews/2004/09/13/336937.htm

王菲的创作班底,ADRIANCHAN、C.Y.KONG、ALEXSAN三君,ADRIAN CHAN出现的最早,在早期几张R&B唱片的混音名单中就现此君名姓,而作曲方面,则直到97年创作方被王菲选用,《我信》和《自便》分别收录于王菲当年的两张EP《玩具》和《自便》当中。此后ADRIANCHAN出手频频,98年《情诫》更是问鼎香港乐坛年度四台联颁至尊金曲,实属不易。综观 ADRIANCHAN的作品,除了00年《寓言》当中一曲《不爱我的我不爱》以外,几乎俱为R&B式风格作品。从早前的《我信》《自便》到《情诫》、《蝴蝶》……概莫如是。ADRIANCHAN擅长的R&B当中没有早前王菲演绎选曲时的SOUL味道,被戏称为“中式”节奏摇滚,而除了《情诫》一曲以外,其他作品的R&B曲式都相当的低调,这使得他的作品相当受众。ADIANCHAN的才华主要还体现在他的编曲方面,《菲靡靡之音》为代表,编曲上华丽多变,弦乐编写非常感人。99年替王菲编的一曲《当时的月亮》更显出铅华洗尽的成熟,几个旋律优美的和弦简单铺垫,民谣的淳朴光彩漾荡出来。

ALEXSAN在三人中是相对较晚出现在王菲唱片中的,他于94年介入王菲年底的唱片《讨好自己》当中,编配了六首作品,作曲方面则交出两笔作业《蜜月期》和《我怕》。作为一张清新另类的英式ALTERNATIVE作品《讨好自己》的成功ALEXSAN是为功臣。与 ADRIANCHAN的节奏蓝调不同,ALEXSAN则走旋律温软的情歌路线(当然我们也不要忘了EASON唱过的《和平饭店》那样的拉丁舞曲同样出自 ALEXSAN的手笔)。他写给王菲的作品94年的《我怕》、95年《或者》、97年《我也不想这样》都是旋律上异常优美的作品。尤其后者的典型流行格式,音乐气质上偏向柔软温和,他的作品和陈小霞等台湾音乐人的作品打磨出流银泻玉一般似水王菲,只可惜王菲97年后都弃用了这一类的流行曲式,许多 FANS们举足赞赏的陈小霞也黯退,实为憾事。编曲上ALEXSAN自《讨好自己》以后参与了大部分的王菲唱片的幕后,代表作品同样是为《菲靡靡之音》。相比较其他两位创作人,ALEXSAN的“市场”眼光更为精准,流行性更甚,可听性更强。


本名江志仁的C.Y.KONG最早与雷頌德同在英國读书并夹BAND。90年代初期出道迄今,创作了大量优秀的作品。杨千嬅《姐妹》、张国荣《梦到内河》、郑秀文《颜色...气味》…等。创作风格上以英伦新潮摇滚舞曲为主。而在与众多歌手的合作中尤以与王菲、哥哥的合作最为出色。93年的《执迷不悔》中C.Y.KONG凭借《不再儿戏》端倪初现,年底更以一曲《流非飞》促使当时日的王靖雯成功上位。而后展开与王菲长期的亲密合作。谱下《迷路》《玩具》《不得了》《给自己的情书》《百年孤寂》《开到荼蘼》《萤火虫》等传世佳作。他的作品电子的成分浓烈,编曲上又偏重节奏,意象表达上到类似于高垒琪奥的油画,重彩浓墨,显得相当铺张。这些作品中,以一把钢琴键编配的抒情作品《给自己的情书》则清新的有些不同,以钢琴为主的编曲多给人自省之感,印象深刻的除了TORIAMOS以外尚有新加坡音乐人叶良骏为彭羚写的《清水》,都能轻易撞击到听者内心深处的郁结与情绪。而《给自己的情书》更用钢琴表达一种千帆过尽后的达观,这样的表现力就更属难得了。以此来看,此曲广为受落也不足为奇。CYKONG也凭借这首歌拿下该年商台“最佳编曲奖”。99年王菲推出的大碟《只爱陌生人》当中的一首《开到荼蘼》则是许多FANS的心水之选,以类似进行曲的形式缔造的摇滚作品,格调不凡又不失旋律的流畅,配上林夕极富想象力的歌词与王菲颠覆性的洒脱演唱,当属绝唱。另外,五饼也相当欣赏《DIDAR》专辑中的《(无题)》一曲,旋律上走笔流云,是为完美之作。CYKONG后期的作品受到F.P.的影响,作编上音色繁复。与ADRIANCHAN合作的《百年孤寂》是为一例。重叠迷乱的弦乐在副歌间隙造营风沙质感,对比同张大碟中ADRIANCHAN《蝴蝶》怨去吹萧的寒凉,《百年孤寂》却又叠幻出狂来说剑的苍茫。

已经成为王菲御用班底的ALEXSAN、ARIANCHAN、CYKONG,现在已成港台炙手可热的创作操手,他们的作品散落在几乎所有知名歌手的专辑创作名单当中,而较之与后来梁翘柏、伍佰等人的合作,却还是这几位的表现更堪信任,他们与张亚东各自承载着个体上王菲的不同层面,我其实并不确定哪个更根源。

姽婳将军 发表于 2007-4-29 20:23

关于王菲的黄伟文

从前写过一个《在线说王菲的林夕》的字,只因林夕参与的王菲作品太多,俨然便是一个代言人的角色。所以写来便洒洒数千言。但爱林夕字里行间的宿命与凄然。只是在商台同任DJ的他近来出手泛滥,向来彪炳高产优质的他,竟也顾此失彼。可见凡事都尽过犹不及。

黄伟文作为港词另一只奔逸绝尘的笔,词作无论创意与形式都臻完美。可向来量少而精的他也竟疲于奔命起来,最近的作业雷同的情境频频出现。只是又一形式的“江河日下”,但愿非“江郎才尽”为是。最早注意黄伟文是在草蜢的一首《火宅之人》中,他将寂寞喻比火种,创意超绝之余,却不乏词义的顺达与机巧。至于首本名作彭羚的《小玩意》则俏黠温情,“回赠同类桥段女主角那一句——让你做主”一句白描,便活活凸现矜持女子的欲擒故纵。这样精彩的侧描与林夕“风属于天的我借来吹吹,却吹起人间烟火”这样倚重意象与技巧的笔触判若云泥。李惠敏唱的《你没有好结果》拿下了叱咤的最佳作词。这只作品含义刻毒,切肤痛到切齿的报复女子,却只在口头上声讨背信弃义爱人。也是另一种态势的绝望。

WYMAN助王菲写过的歌词不多,但只只都可堪推敲。

《为非作歹》收录于94年专辑《讨好自己》当中,词义上是《执迷不悔》的延续和升华,“如何是对,何谓做错,我不太清楚,沉迷的爱,宁愿犯错,错失却不可”,黄伟文第一次替王菲填词,拿捏与感受全部来自王菲个人触觉,开宗明义以王菲自己填词的《执迷不悔》为蓝本,开首的几句词全部是对“执迷不悔”的详解与诠释。然相同视角下,副歌部分词人突然直抒胸臆,“为了得到一个人,世界完全遗弃,也不觉得罪过…若你敢讲一世人,绝对完全没错,才可以质问我”,以反诘来对应批判,言辞的犀利与警醒其实就是黄伟文剑走偏锋的跳脱个性,对比他之后的名作《犯贱》、《你没有好结果》便知此君在谴词用语上的一针见血。这首作品极大的渲染了王菲敢爱敢恨,藐视世俗的性格魅力,并在一定程度上为王菲“我行我素”的行事原则寻求到一个“合理”的“借口”。《为非作歹》是歌者恋爱观乃至人生观的一个明誓,这个作品甚至是当时(94年)对王菲最好的解读。

96年王菲推出年度大碟《浮躁》,WYMAN为王菲填下一首COCTEAU TWINS创作的《扫兴》。“叠着叠着的扑克,你一个扬手叫我塌下来;喝了喝了的可乐,你一个转头叫我哭出来”词人用排比描摹出一系列情境凸显“扫兴”之意,尤其一句“自由自在的发呆,你一盆冷水向我扔过来”一个“扔”字尽化腐朽为神奇。凡人读此句,必顺读“扑”或“倒”,“扔”本是不合语境的用法,但 “扔”字胜在鼻音向后,在读声时有倾力之感,在读者意想中,必有湿头满面的戏剧效果。而汉语中“扔”字本拟对象为沉重之物,扔的伤害性比之“扑”与“倒” 都要彻底的多,一字便尽显“扫兴”之淋漓。这只作品也是个人最为欣赏的黄伟文的作品之一。

《王菲97》中,WYMAN同样填下COCTEA TWINS的一只作品《怀念》。“关起满室,不足的氧气,点着烟蒂,回味你的呼吸,搜索脑里,未完的龃龉,对着空气,还击着你的问题”,这个作品的意象是带着一点甜蜜的“神经质”的,与WYMAN95年为王菲填下的另一只单曲《一人分饰两角》同功异曲。其实黄伟文在这两只作品中的角度切入都是对王菲《重庆森林》中角色的一种阐释,当然《一人分饰两角》更自闭,“若没要事,我便不见人,外面世事我全不过问,放任,是我负的责任”在这个意象上,很容易让人想起 BJORK《黑暗中舞者》中火车间畅舞的那一经典片段。当然对比后者的悲剧色彩,前者有更多的戏噱与自省。“别太认真,别那样天真,乱说话怎么当成真,难道我是神?”《一人分饰两角》中自己对自己说话这个细节切入体现出了“神经质”的童真与稚趣。而《怀念》中的孩子气则又带着狡黠与俏皮了,“推辞每次,真实的相聚,困着自己,渴望着你的消息;沾沾自喜,拒绝的魅力,享受着与你的距离”这是一个多么甜蜜而幸福的“相见不如怀念”式的爱情把戏啊。在品读这样的诗意的文字的同时,我们也捕捉到了一个鲜活而灵动的形象,在一点点氤氲的忧郁与模糊的甜蜜当中。

《你》与《女皇的新衣》分别收录于98年的《唱游》专辑和01年的《王菲》专辑。“开始所有东西,都还没有意义,你给我一套真理,于是我就跟着你” 《你》依然是一派甘愿沉溺的爱情至上主义。《女皇的新衣》却在表达上坚持了一种独立情结。“一百双鞋换上,没看出哪一双漂亮,不似恋人面相,得到后摆到家里怎看也一样”这是一个关于爱情的类比,关于衣饰与爱情的类比林夕填过《知己知彼》与《香奈儿》,黄伟文也有一只填得非常酣畅的作品《妇女新知——想起姜喜宝》,但与这些同类作品不同的是,《女皇的新衣》既没有显示出暗伤与空洞,也没有体现虚无与矫情。相反,它体现出了非常自信的一种“女权”气概。“他既不能热吻,就当买错衫不要恨”,“准我一时技痒,爽快的签帐一概包到我身上”这样的独立、旷达与洒脱,放在94年的王菲身上,是无论如何也唱不出来的。

黄伟文和林夕作为香港词坛第4代与第5代词人的的代表人物,二者都有着深厚的文学功底。然而黄伟文的用词比之林夕更为机警而潇洒。这也是五饼偏爱WYMAN 的主要原因。

姽婳将军 发表于 2007-4-29 20:25

关于王菲的张亚东

制作人的唱片理念及制作技术会影响一张唱片的风格及歌手音乐特质的表达,最终影响市场。王菲的唱片制作除了两张国语专辑《迷》《天空》由杨明煌监制,一张01《王菲》交由梁翘柏打造之外,其余作品全部出自梁荣骏及张亚东。而后期的几张唱片,王菲开始出现在监制名单上,意味着歌手的一种自我掌控能力的加强。

张亚东作为王菲后期的重要合作伙伴,制作了相当数量王菲的重要作品。很多乐迷以为,张亚东的成功,主要基于其强悍的编曲能力,编配作品层次丰富,感染力强。然实,张亚东的作曲才华完全被其抢耳的编配掩翳。他写的很多作品,黄耀明的《爱的教育》、林海峰的《那个下午我在旧居烧碳》都相当的漂亮,仅从专为陈晓东制作的专辑《从未忘记》当中的《娱乐无穷》、《去街》、《迷你》三首来看,节奏情绪风格各异却都是入耳旋律,即可看出此君功力。

在横的借鉴与纵的继承中吸取丰富的艺术经验进行再创造,创新曾经是王菲孜孜不倦的艺术追求,王菲的目的,并非在音乐地位上的图谋与突破,究其实,无非是一个“娱乐自己”和“娱乐别人”的矛盾中和。这当中张亚东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张亚东94 年参与王菲唱片《讨好自己》,《飘》的构架显得相当不俗,electric guitar营造出的迷幻感觉,滑音弥漫的中东意味,恍如流沙的鼓点,而王菲缠绵的演绎让人仿若身置半空,四周俱为薄纱一般的音场。林夕填下诗化的普鲁斯特式词作,到像是创造了MATRIX当中经典的“子弹时间”,触觉多样,角度无常。95年的《DI-DAR》,亚东交出一首《我想》,同样是意识流式的作品,英式摇滚的典型格式,同样词曲熨贴,浑然天成。

更为迷幻的《心惊胆战》是97年的作品,而这只作品较之《我想》和《飘》,显得越为低调迷离,更接近当年在《王菲97》中的两只作品《你快乐(所以我快乐)》和《闷》。这三曲虽然节奏曲调上各胜擅场,但音符之间连动的情绪却有共通之处,比如旋律之间的起伏落差都很小,成就了一种切切嘈嘈的口语感。张亚东认为自己的这些作品都缺乏流行元素,全靠林夕的妙笔将之大众化与普及化这样的看法不无道理。因为这些作品在情绪表达上都显得相当压抑,即使是摇滚起来的《闷》,也丝毫没有那种畅快宣泄的淋漓尽致感,都很“收”,就像王菲的演绎,很有分寸,很有后劲。打个比方来说就像喝红酒,甘醇欲醉,却有别于TEGUILA的烈性。

《只爱陌生人》是当年流行的BOSSANOVA风格,配合当年波谱风的回归热潮,很有一点怀旧的浪漫意味。这只作品和亚东写给林海峰的《那个下午…》简直仿如孪生,音乐一开场,扑面而来的温馨况味就像暴雨过后骤然开窗一般清凉。更不用提林夕的“比脸色单纯”比“比宠物天真”这样的煽动文笔,实为雅俗工赏之作。而同张大碟中的《哔一声之后》则显得相当的疏离,有着不可理喻的依依。这两首歌曲也是五饼最为中意的亚东的作品。

在“娱乐(讨好)自己”和“娱乐(讨好)别人”中,张亚东的作品其实就代表了王菲作品中相当数量的“娱己”典型。创作者通过创作活动来表达自己的内在感受,产生一种精神上的自我安慰。而听者也在聆听中获得一种感官和精神上的满足,所以,究其实,娱乐自己和娱乐别人从艺术效应上来看,其实是一致的。只不过,我们往往把小众共鸣与大众欢迎区别开来作为艺术品位的分割,这却又入了并类归级的魔障。但在王菲的身上,受众层面上的确存在较大的分野。比如《寓言》五部曲显然是满足前者的,而《笑忘书》讨好后者的企图也很明显。

然而,今天我们煞有介事的对流行音乐分类与改造,在技术层面上比较好坏,对流行音乐的商业进行着鞭笞与嘲笑,却忘了流行音乐本身就是作为商品存在的,因此在音乐上讨论什么高级与低级可能会背离音乐最初的初衷,或者还应该用那句老话来作为我们对王菲和张亚东的评价:我不管什么音乐类型,我只知道,音乐,入我心者,就是好的。

姽婳将军 发表于 2007-4-29 20:25

关于王菲的林夕

早前林夕也为王菲写过《无奈那天》这样流畅细腻的作品,但在潘源良、陈少琪等一干词人中间未见特出。直到93年为王菲填了改编自TORIAMOS的作品《冷战》、94年填了改编自COCTEAU TWINS的《知己知彼》《胡思乱想》,再为王菲精心创作《梦游》《纯情》《蓝色时分》等一干作品之后,今时今日所称之所谓“林夕风格”才逐渐成型。

94年王菲出版了《胡思乱想》《讨好自己》《迷》《天空》《盒装精选》《DISC EP》《诱僧OST》等多张专辑,最终以高产优质的大热姿态夺得年度香港最佳女歌手奖,已成为王菲御用词人的林夕可谓功不可没。他为王菲写的《知己知彼》(《胡思乱想》专辑)、《蜜月期》《背影》《我怕》《飘》(《讨好自己》专辑)等作品,都令人拍案叫绝。《知己知彼》里“红裙属我/蓝筹属你/事业陪着你 /衣服缠着我”把爱情自私颓靡无望物欲的一面描画得淋漓尽致,《背影》则就是一出凄美的独幕剧,“要是你感到难过/我不会快乐/如形和影做那相同动作/完全来自直觉/接近/但却比你慢了/早了先了后了一步/始终都背着阳光”能把盲目爱情用如此缠绵细腻的笔触摩状出来,恐怕整个中文词坛都无人能望林夕项背。《我怕》一开头就是脆弱而执着的絮语“我怕到再见那一天降临/你与我已化作岩石满布裂痕/更怕我会吻到你的皱纹/宁可相信世上有不死永生”在王菲甜蜜而忐忑的声线里爱情的瞬间永恒让人窒息。

95年王菲产出不多,仅一张TRIBUIT的国语翻唱专辑《菲靡靡之音》和一张粤语专辑《DI-DAR》,个人以为两张都是王菲的杰作。林夕包办了《DI-DAR》专辑的九首粤语词作(国语歌《流星》由周耀辉操刀),其中《我想》、《DI-DAR》、《迷路》、《无题》、《假期》都是优秀之作。尤其一首张亚东谱曲的《我想》,唱作俱佳,“可能是/但是未成事/几乎是/亦是极自然事”林夕在迷幻的和弦下利用中文的音节音韵,创造了仿如古词“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吞吞吐吐欲言又止的感情心事。《无题》更是用了几近堆切的词汇累叠,把在爱情中心与心磨折消耗的情境推到了极至。《DI-DAR》专辑的词汇已不似《讨好自己》中的沉溺,更多的是一种爱过以后的冷峻观望,带着一些对爱情的不确定甚至微弱的痛恨心态,边缘于爱与痛的夹缝。

96年王菲推出了个人创作集《浮躁》,林夕与黄伟文各填了一首作品,余者王菲包办。这是迄今王菲最成功的专辑。全面展现了王菲的创作才华。林夕与黄伟文在专辑中的作品《分裂》《扫兴》俱为保持水准之作。倒是王菲自己填的《堕落》《末日》颇为出彩。值得注意的是,《分裂》是林夕替王菲写的第一首国语词。而年底王菲推出的EP《玩具》,林夕又交了一份完美的成绩单。“害怕悲剧重演/我的命中命中/愈美丽的东西我越不可碰”,《暗涌》中这宿命的一句,端的让人在爱过痛过以后唏嘘不已。“一起渴睡一起醉/不高兴一起去空虚”《玩具》则在BRITPOP清爽的乐音下上演纯情的一幕。“剪影的你轮廓/太好看/ 凝住眼泪才敢细看”,沧海桑田的《约定》在97年夺得香港电台的最佳词作奖,也不知唱醉了多少痴缠在爱情中的怨女痴男。

97年王菲转投EMI,旧东家新艺宝当年推出的《自便EP》《菲卖品》都是96年灌录的旧作。《自便EP》中的《守时》又让人回到了《我怕》悱恻缠绵的状态。“可以/如果你愿意/让我欣赏一遍/纯真少年/成熟后那张动人笑脸/怎样发展/眉目如何变迁”,林夕是不缺好词的,这样的神来之笔在王菲演绎的作品里俯拾皆是。《守护天使》又在音节上玩起了游戏“也许这天使不够好/时刻靠在你路途/路过了但你未必知道/只要天空未老”林夕在前后句的衔接上叠用了同音词,王菲用两轨声音演绎副歌,在一轨唱到前后句的同音词时,第二轨立刻接上,听来啮齿叮咛,回味无穷。精选集《菲卖品》中首次发表的作品《不得了》林夕将王菲特立独行的个性拿捏的恰倒好处,“别人没有的快乐痛苦/我却放大来看仿佛切肤/别人绝对的爱恶好与差/我却偏偏可以置之不顾”作品恍若音乐版的《重庆森林》,让人立时想起王菲在大床上用放大镜找头发的样子,俏皮可爱。

同年百代发行王菲加盟后的首张专辑《王菲》,林夕再次为其创作了绝大部分词作。其中《你快乐(所以我快乐)》风行一时,成为流行语。林夕写到“你眉头开了/所以我笑了/你眼睛红了/我的天灰了”依然是迷失在爱情中无法自拔的女子心态,却又不似《背影》中完全的绝望与无望,情绪相类却天地差别,让你不得不佩服词人的功力。林夕在《麻醉》里填“喝醉/我想喝醉/不管爱是一杯开水”,又在《娱乐场》里写“那双人床/解决不了太多欲望”,而在煽情情歌《我也不想这样》中更在“假如世界一瞬间结束/假如你退出/”这样灰色的假设之后,温柔的加上一句“我只是说假如”,王菲此时低吟浅唱,让人恍如见着一个绝色女子缓缓背转身去,天地大翕。97年是林夕第一次大批量创作王菲国语专辑词作,惯写粤语歌词的林夕在填国语歌词的时候显得更为抽象。比兴、排比等手法的运用较为普遍,这一特点在次年王菲推出的年度大碟《唱游》中更为突出。

《唱游》中林夕一口气创作7首国粤语词作,其中几乎所有作品都运用了排比句势描摹爱情。《感情生活》里“你很爱我/你只爱我/听得不好意思寂寞”,是痴语也是情语,《情戒》里“不要迷信情变等于灯灭/不要含泪直到与他肯定不再相见”“不要迷信汗腺渗出的绮丽/不要虔信直到懂得怎样去爱魔鬼”,百代在宣传此歌时用了“警世”一词,当是恰如其分,可谓情歌里的箴言。该专辑中不得不提的作品还有一首让人听得死去活来的情歌《红豆》,林夕在个中极大渲染了词作的古典主义色彩,诸如“还没未你把红豆/熬成缠绵的伤口”云云,如同美伦美焕的水晶,惕透晶莹,纤尘不染。而一首王菲亲自谱曲的《脸》,林夕则实实在在后现代了一把,“呼吸/是你的脸/你曲线/在蔓延”“攀过你的脸/想不到那么蜿蜒/在你左边的容颜/我搁浅我却要/继续冒险”。将诗性的内蕴潜身歌词带来意识流小说似的观感,林夕还凭借该作获得当年台湾金曲奖的“最佳词人”奖,可谓名至实归。

99年王菲经历婚变,其后的专辑《只爱陌生人》,林夕含蓄隐晦的体达王菲的心态。《当时的月亮》称得上个中翘楚。“当时我们听着音乐/还好我忘了是谁唱/当时桌上有一杯茶/还好我没将它喝完”,恰是因为忘了歌者,才在冥想中留下遗憾之美,恰是因为没有喝完,才给回味预留宽阔空间,偏还要执着,“谁能告诉我/要有多坚强/才敢念念不忘”。而“当时的月亮/曾经代表谁的心/结果都一样”,这般过尽千帆的醒悟只有真性情的人才能在这样的迂回婉转中如此的咄咄逼人。民谣风格的《当时的月亮》在王菲的演绎下如锃亮的银器,在黄昏的雾气中闪烁光芒,缅怀逝去年华。专辑开首的《开到荼蘼》则别有寓意,“每只蚂蚁都有眼睛鼻子/它美不美丽/偏差有没有一毫厘/有何关系”有乐评当其为情事的隐喻,我却更愿意将它看作是讽喻乐坛明星机制的作品,“一个一个偶像都不外如此 /沉迷过的偶像一个个消失/谁曾伤天害理/谁又是上帝/我们在等待什么奇迹”。标题曲《只爱陌生人》先声夺人“我爱上一道疤痕/我爱上一盏灯/我爱倾听转动的秒针/不爱其他可能”温馨况味扑面。CYKONG作曲的《百年孤寂》林夕漂亮的当诗就词:“心属于你的/我借来寄托/却变成我的心魔/你属于谁的/我刚好经过/却带来潮起潮落”“风属于天的/我借来吹吹/却吹起人间烟火/天属于谁的/我借来欣赏/却看到你的轮廓”这后一段词写得尤为气势磅礴,非林夕不能作。其他优秀作品如《催眠》、《蝴蝶》则各有千秋,各胜擅场,精彩处不胜枚举。

2000年王菲推出的年度大碟《寓言》则第一次将全部十二首词作交由林夕全权负责。《寒武纪》《新房客》《香奈尔》《阿修罗》《彼岸花》,故事性的串联了爱情的因果。来不及相遇的镜花水月、我说你好你说打扰、嘴唇挑选颜色感情寻找模特、那比梦还沉的叹息、看见的熄灭了消失的却记住了……这些羽毛一样薄薄的细节在专辑里神出鬼没,时刻让你的心灵偏离物性的轨道趋向美感的中心。《笑忘书》里林夕写到“从开始哭着嫉妒/到最后笑着羡慕/时间是怎么样爬过了我皮肤/只有我自己最清楚”如此自省的歌词配合抒情钢琴与王菲天籁般声线,巨大的美感又是怎能用言语形容的?个人以为该专辑最出色的作品当属国粤语版的《萤火虫》(《再见萤火虫》),“天亮你不能见我/天黑至少想念我”“事到如今你不肯亲我/那么至少肯定我”义无返顾的坠落,用萤火虫的象喻来比拟爱情,爱上无法触碰的彩虹,爱上无法分享温暖的灯笼,悲剧意识贯穿始终。写到这里,对林夕深层的热爱已经转变为五体投地的佩服与憧憬,中文词坛有林夕,何其幸哉!


换个角度说林夕(热眼旁观)

林夕的词从意象与文学性的结合上,到达了中文词作的一个高度。他的作品往往在音律上朗朗上口,在形式上美绝人寰。很多作品有着先声夺人的效果。首先体现在词作的题目上。林夕的许多作品题目都套用了一些著名作家的文学著作,使人眼睛一碰尚未观作品全貌就已有了意象上的联想。比如为王菲写的《百年孤寂》是用的马尔克斯的大作,《开到荼蘼》和《阿修罗》都是亦舒的书名,《守望麦田》显然是受塞林格的影响,至于《笑忘书》是捷克作家昆德拉的力作,《背影》让人不禁想起朱自清的散文,《打错了》借鉴了香港新派作家刘以鬯的小说集题,《色戒》立时给人援引张爱玲之感,(林夕还帮黄耀明写《我们不是天使》为亦舒书名、周华健《浓情化不开》为徐志摩散文名等),虽然词作本身与文学著作并无太大关概,却也在形式上极具诱惑。

林夕词作在意象表达上的高人一等来自于他文学上的造诣。毕业于香港大学中文系的林夕擅用各种修辞描绘缱绻情感,绝少明修栈道的直抒胸臆,多的是陈舱暗渡的婉转迂回。排比、比兴、象喻是其最常用的手法,用婉转曲折甚至隐晦的方式摹饰复杂多变的情感,更给了人们无限的想象空间。“耳/不要听/雨声乱撞/ 眼不见光/只见远方/口不要讲/心在盲”(《飘》)构筑的是感官的乌托邦,“边走边爱人山人海/拿着车票微笑着等待/而我从未站在/关了灯的月台”(《不爱我的我不爱》)用列车比喻爱情,描绘对待感情的坚强态度,“就像蝴蝶飞不过沧海/没有谁忍心责怪”(《蝴蝶》)又把爱情比喻为绚烂而脆弱的蝴蝶,失败以后不怨不泣不忍心责怪,这些笔触都让人回味无穷。

林夕的词时时出彩还在于他敏感于对细节的捕捉。“你的衣裳今天我在穿/未留住你却仍然温暖”(《暧昧》),“还记得旅馆的门牌/还留住微笑的神态” (《约定》),“不要偷看你一秒/是害怕突然会偷笑/会突然爱个没了”(《DI-DAR》),这些生活里的细节在林夕的笔下或俏皮或哀婉,或缠绵或凝重,无不很好的表达了歌曲的意境。

强烈的悲剧意识、不安全感、宿命感也是林夕词作能打动人心,具有摄人心魄魅力的原因之一。“然后睁不开两眼看命运光临/然后天空又在布满密云”,《暗涌》的宿命感强烈却仍能读出一点倔强的意味,至于《百年孤寂》“悲哀是真的泪是假的本来没因果/一百年后没有你也没有我”则是彻头彻尾的在宿命中超脱了。“再次听见你说你好爱人/我怕我会糊涂的从幻觉里下沉”《我怕》可说是最集中的体现了林夕词作的不安全不确定的犹疑“更怕每晚发觉我一个人/没法靠沉没去记住你的声音”。《背影》、《知己知彼》、《冷战》、《萤火虫》、《红豆》、《我也不想这样》都是有着庞大悲剧意识的作品,让读者在孤独的哀伤里下陷沉沦,感动得无以复加。

切合音律也是林夕成功的关键之一。比如上文提到的两首作品《守护天使》、《我想》。词义流畅的基础上读起来抑扬顿挫啮齿叮咛,自然为词作增添分数。比如99年的作品《守望麦田》,副歌部分“空空两手来挥手归去阅过山与水/水里有谁未必需要一起进退”这里去、水、谁、需、退在粤语里压同韵,便似在反复同音词中将歌曲激情推至高潮,听来酣畅淋漓。

综观林夕为王菲所作词作,虽不能称字字珠玑,却也着实有着杰出的表现,大部分作品都是极为优秀的。值得注意的是,林夕不仅是个重质的词人,在量上也极为高产。除了王菲,他还为几乎所有香港歌手写歌,其中罗大佑《首都》专辑、林忆莲《我坐在这里》、《至少还有你》,达名一派《万人迷》、《晚节不保》,莫文蔚《浮沙》、《信徒》、《幻听》、《冬至》、《童年末日》,张学友《有病呻吟》、《一路上》、郑秀文《忘记不起》、《心肝命腚》、陈奕迅《K歌之王》等都是出色之作,以至于多次捧得最佳词人的称号,并且让一班同行在词作中以调侃的形式提及(周耀辉的作品《当弗洛伊德遇上林夕》)。在当今词坛上,由林夕来坐第一把交椅,怕是不会有人有异议的吧。

Amouage 发表于 2007-4-29 21:05

支持......$支持$ $送花$

tinablue 发表于 2007-4-29 21:14

$送花$ $送花$ $送花$

叶儿 发表于 2007-4-29 21:19

ADRIANCHAN、C.Y.KONG、ALEXSAN这三个中我最喜欢C.Y.KONG,诡异嘛~~~

王菲是不是也最喜欢他来着

叶儿 发表于 2007-4-29 21:30

我们往往把小众共鸣与大众欢迎区别开来作为艺术品位的分割,这却又入了并类归级的魔障。但在王菲的身上,受众层面上的确存在较大的分野。比如《寓言》五部曲显然是满足前者的,而《笑忘书》讨好后者的企图也很明显

这个。。。

很无奈,毕竟大家都是活生生的人,总得赚点钱,养家糊口啊$NO$

叶儿 发表于 2007-4-29 21:33

音乐,入我心者,就是好的

en...

王菲的音乐对我来说,简直是入了灵魂

叶儿 发表于 2007-4-29 21:40

《诱僧OST》

yi~这个偶竟然没听过:o

叶儿 发表于 2007-4-29 21:42

PS

不过,最终...

对于音乐

看一百遍永运不如听一遍...

大家去听听吧 :P

oh~yeah!

姽婳将军 发表于 2007-4-29 21:52

原帖由 叶儿 于 2007-4-29 21:40 发表 http://www.dolc.de/forum/images/common/back.gif
《诱僧OST》

yi~这个偶竟然没听过:o
诱惑我 吗?$frage$

叶儿 发表于 2007-4-29 21:56

原帖由 姽婳将军 于 2007-4-29 21:52 发表 http://www.dolc.de:80/forum/images/common/back.gif

诱惑我 吗?$frage$
OST应该是电影啊,

王菲有演过这么一个电影吗?

姽婳将军 发表于 2007-4-29 22:36

原帖由 叶儿 于 2007-4-29 21:56 发表 http://www.dolc.de/forum/images/common/back.gif

OST应该是电影啊,

王菲有演过这么一个电影吗?
她早期应该演过一些, 都失传了吧

我很想看 弄假成真 里面的造型真不错

叶儿 发表于 2007-4-29 23:39

原帖由 姽婳将军 于 2007-4-29 22:36 发表 http://www.dolc.de:80/forum/images/common/back.gif

她早期应该演过一些, 都失传了吧

我很想看 弄假成真 里面的造型真不错

这戏偶没看过诶。。。

不过3部电影都看过。嘻嘻~~~

那部电视剧好看吗?        $frage$

姽婳将军 发表于 2007-4-30 11:26

原帖由 叶儿 于 2007-4-29 23:39 发表 http://www.dolc.de/forum/images/common/back.gif


这戏偶没看过诶。。。

不过3部电影都看过。嘻嘻~~~

那部电视剧好看吗?        $frage$

我也没看过, 好像中国这边没怎么宣传, 估计是演的不怎么样啊

还是觉得重庆森林她演的最好, 原振侠我还看了, 比较傻:D

姽婳将军 发表于 2007-4-30 11:55

原帖由 姽婳将军 于 2007-4-29 20:25 发表 他写给王菲的作品94年的《我怕》、95年《或者》、97年《我也不想这样》都是旋律上异常优美的作品。尤其后者的典型流行格式,音乐气质上偏向柔软温和,他的作品和陈小霞等台湾音乐人的作品打磨出流银泻玉一般似水王菲,只可惜王菲97年后都弃用了这一类的流行曲式,许多 FANS们举足赞赏的陈小霞也黯退,实为憾事。编曲上ALEXSAN自《讨好自己》以后参与了大部分的王菲唱片的幕后,代表作品同样是为《菲靡靡之音》。相比较其他两位创作人,ALEXSAN的“市场”眼光更为精准,流行性更甚,可听性更强。

可惜死了, 讨好自己 那张实在太好听$郁闷$

姽婳将军 发表于 2007-4-30 11:59

原帖由 叶儿 于 2007-4-29 21:19 发表 http://www.dolc.de/forum/images/common/back.gif
ADRIANCHAN、C.Y.KONG、ALEXSAN这三个中我最喜欢C.Y.KONG,诡异嘛~~~

王菲是不是也最喜欢他来着

昨天刚搜出来一个C.Y.KONG作品 陈奕迅的 浮夸, 很棒很棒$支持$ $支持$

http://home.management.uottawa.ca/~y3881749/music/fukua.mp3

http://home.management.uottawa.ca/~y3881749/music/fukua.mp3

作曲: c.y. kong
填词:黄伟文
编曲:c.y. in londonl
监制:alvin leong

有人问我我就会讲
但是无人来我期待
到无奈有话要讲
得不到装载
我的心情犹像樽盖等被揭开
咀巴却在养青苔人潮内
愈文静愈变得不受理睬
自己要搞出意外像突然
地高歌任何地方也像开四面台
着最闪的衫扮十分感慨
有人来拍照要记住插袋
你当我是浮夸吧
夸张只因我很怕似木头
似石头的话得到注意吗
其实怕被忘记至放大来演吧
很不安怎去优雅
世上还赞颂沉默吗不够爆炸
怎麽有话题让我夸做大娱乐家
那年十八母校舞会
站着如喽罗
那时候我含泪发誓各位
必须看到我在世间
平凡又普通的路太多
屋村你住哪一座情爱中
工作中受过的忽视太多
自尊已饱经跌堕重视能治肚饿
末曾获得过便知我为何
大动作很多犯下这些错
搏人们看看我算病态麽
幸运儿并不多
若然未当过就知我为何
用十倍苦心做突出一个
正常人够我富议论性麽
你叫我做浮夸吧
加几声嘘声也不怕我在场
有闷场的话表演你看吗
够歇斯底里吗以眼泪淋花吧
一心只想你惊讶
我旧时似未存在吗加重注码
青筋也现形话我知
现在存在吗凝视我
别再只看天花我非你杯茶
也可尽情地喝吧
别遗忘有人在为你声沙

[ 本帖最后由 姽婳将军 于 2007-4-30 12:07 编辑 ]

姽婳将军 发表于 2007-4-30 12:08

但是陈奕迅演唱的好像不是特别理想, 有泳儿版的, 我觉得比陈奕迅好

姽婳将军 发表于 2007-4-30 13:25

关于王菲的张佳添&郭伟亮

出于自身对音乐的把握与歌曲诠释上的游刃有余,王菲的唱片制作向来集合两岸三地最为优秀的幕后精锐。其中声名显赫者如过江之鲫,很多优秀创作者和作品不免埋没。香港方面,除了ADRIAN CHAN、ALEXSAN、C.Y.CONG这些长期与王菲合作无间的人才之外,五饼较为欣赏的创作者还有BLACKBOX的张佳添,SWING的郭伟亮,以及DOUBLE C MUSIC GROUP的王双骏。这三位都是香港高产优质的创作操手,只是与王菲的合作却是凤毛麟角,实为憾事。

以民谣摇滚起家的张佳添,自组BLACKBOX(黑盒)乐队,95年发行一张粤语大碟《那一片悠然的地方》获得广泛关注,其后着力制作古巨基的专辑,频出力作,古巨基当年知名作品几乎俱出CLAYTON之手,《我对门匙说》、《其实我…我…我》、《第二最爱》、《日落大道》、《SANTA CLAUS》、《十秒之后》、《所谓爱情》、《天气会变》、《罗马假期》、《镜子里的人》、《!!!》、《1+1》、《跳飞机》、《一只半解》、《要是那年》、《CAN WE TRY》…等作品缔造了一个形象亲和却不落俗套的古巨基,这和后期演绎琼瑶烂俗情歌的古巨基简直不可同日而语,当年时日,古巨基作品中只要有张佳添的名字,就是品质保证,只是事过境迁,古巨基的歌唱事业陷入停顿,这一黄金组合再无机会撞射花火。

张佳添为王菲的创作只在97《王菲》中惊鸿一瞥,一曲《小题大做》旋律流畅清新,挑逗的吉他,活泼的鼓点,配上王菲看似漫不经心的演唱,延续了王菲一贯的略带神经质的形象情结。《小题大做》虽臻水准,但较之旋律落差更大的《CAN WE CRY》和爵士感觉的《罗马假日》,算不得张佳添的心血之作。而在佳作迭出的《王菲97》中,《小题大做》也只能光芒尽掩。

与张佳添一样,ERIC KWOK同样是夹BAND出身,连续两年夺得CASH金帆最佳乐队大奖的SWING便是ERIC KWOK和JERALD CHAN的合组,很多人可能忘却了组合前身名唤“SNOW MAN”。郭伟亮早期的作品带有很漂亮的达明风格,《理由》、《烟花》、《不用任用》旋律非常的漂亮,有着很强烈的粤语小调的味道,和CLAYTON的英式的摇滚风格略有不同。郭伟亮后期的作品以轻快见长,这从他被王菲选中的《如果你是假的》(《寓言》)和《不眠飞行》(《王菲2001》)都是同类的小品即可看出。两只作品,五饼更意属《不眠飞行》的佻达自然,同样也非常欣赏acoustic guitar的精彩表现,几个和弦就和歌声一起铺张了一出跃动感极强的音感画面。当然林夕“数绵羊”这样的歌词也为蹦蚕豆一般的旋律添分染色,词人功力毋庸赘言。

相较于《不眠飞行》,《如果你是假的》则显得更为俏皮和稚真,音差起伏较大,林夕填词自是不错,只是过于狡黠的词汇似乎和《寓言》大碟中王菲过于 “成熟”的专辑形象脱节,这一点也体现在另一首作品《你喜欢不如我喜欢》上。但就单只作品来看,《如果你是假的》还是可圈可点,值得褒奖的。

五饼今日提到的这三只作品,在王菲浩繁经典中实为普通,只不过创作者身后的经典作品撑起了创作人员名单上的这个名字,使得我们在品读他们的出手之时不免有一种期待与联想。这一点就跟我们不吝词汇的对王菲近乎一切都荼蘼赞誉的原因一样,即使是《王菲01》这样显然不够成熟的作品,我们也歌功颂德,一方面我们不自觉的给“王菲”这个品牌下了等同于优秀的定义,另一方面她和同期的华语歌手横向相比也确有其过人之处。而张佳添和郭伟亮,在期待他们与王菲继续合作的同时,也希望这种合作更为切合与出彩为是。

如果云知道 发表于 2007-4-30 21:50

将军。。。。太爱你了~~~ 现在没心思去找这些东西,但是看到了即使多长都还会看到底的。。。。$送花$ $支持$

如果云知道 发表于 2007-4-30 21:55

《我信》和《自便》迷到不行,懒洋洋的调调却带着固执。。。$高$
98年《情诫》不用说了,相信很多即使不是菲迷都听过,精品!
《不爱我的我不爱》咋听好像不怎样,但是配上菲的天籁嗓音,绝配!
《当时的月亮》纪录着当年刻骨铭心的感情,不敢再听。。。歌词针针到肉~

如果云知道 发表于 2007-4-30 22:27

《我怕》,《或者》》,《Di Dar》,《一半》,《享受》都是挚爱心头好,真得很可惜当年的那个小女人后来不见了。。。

"已经成为王菲御用班底的ALEXSAN、ARIANCHAN、CYKONG,现在已成港台炙手可热的创作操手,他们的作品散落在几乎所有知名歌手的专辑创作名单当中,而较之与后来梁翘柏、伍佰等人的合作,却还是这几位的表现更堪信任,他们与张亚东各自承载着个体上王菲的不同层面,我其实并不确定哪个更根源。"强烈同意! 想想那首 两个人的圣经 ,简直无语,五百何必这样作弄菲呢?

《为非作歹》,很喜欢歌词贴近歌手本身的感觉。最强烈是那首极具讽刺意味的 迷魂记 , 谢老弟的曲,林夕身为外人却将这段关系看得一清二楚,字里行间句句透露自己的态度== 怕什么?怕爱人!扶着情感,得到礼品总会敏感。怕甚么?怕习惯豁出去爱上他人,但却不懂去弄完假再成真!== 然后我确信, 林夕是爱菲的。不过,说回Wyman精彩之作还有很多,更可参考Eason的如 忘记歌词 之类的很多搞怪作品 !


张亚东作曲功力不是没留意,只是实在和他的监制和编曲能力相差甚远。



说半天,发觉自己还是最喜欢 DI DAR 和 浮躁 两张大碟,个人觉得是菲的里程碑大作,也是不朽之作。

不知道其他菲迷有没有和我一样的感觉,就是现在平常已经不怎么听菲,因为几乎首首都滚瓜烂熟,听前奏几个音符已经知道是那首歌,所以基本很少听。除非哪天心血来潮才听听,但是才发觉一开始听,就什么也干不了。 看书,收拾。。什么都做不了。。除了发呆。

姽婳将军 发表于 2007-4-30 22:43

原帖由 如果云知道 于 2007-4-30 22:27 发表 http://www.dolc.de/forum/images/common/back.gif
《我怕》,《或者》》,《Di Dar》,《一半》,《享受》都是挚爱心头好,真得很可惜当年的那个小女人后来不见了。。。

"已经成为王菲御用班底的ALEXSAN、ARIANCHAN、CYKONG,现在已成港台炙手可热的创作操手 ...

跟你同感啊

我还觉得伍佰很台$汗$

如果云知道 发表于 2007-4-30 23:17

原帖由 姽婳将军 于 2007-4-30 22:43 发表 http://www.dolc.de/forum/images/common/back.gif


跟你同感啊

我还觉得伍佰很台$汗$

刚才听了你的 红豆 ,赞! 很好啦,菲的歌其实真不能要求太高,你已经很棒了!$送花$

叶儿 发表于 2007-5-1 01:18

原帖由 如果云知道 于 2007-4-30 22:27 发表 http://www.dolc.de:80/forum/images/common/back.gif
《我怕》,《或者》》,《Di Dar》,《一半》,《享受》都是挚爱心头好,真得很可惜当年的那个小女人后来不见了。。。

\"已经成为王菲御用班底的ALEXSAN、ARIANCHAN、CYKONG,现在已成港台炙手可热的创作操手 ...

说半天,发觉自己还是最喜欢 DI DAR 和 浮躁 两张大碟,个人觉得是菲的里程碑大作,也是不朽之作。

不知道其他菲迷有没有和我一样的感觉,就是现在平常已经不怎么听菲,因为几乎首首都滚瓜烂熟,听前奏几个音符已经知道是那首歌,所以基本很少听。除非哪天心血来潮才听听,但是才发觉一开始听,就什么也干不了。 看书,收拾。。什么都做不了。。除了发呆

越听越颓废...

越颓废越听...

ps:

比起Di Dar,偶到更喜欢《寓言》多一些。。。

然后喜欢《浮躁》。。。

再然后。。。很难排诶。。。

叶儿 发表于 2007-5-1 01:22

就像时音乐鸦片。。。

用《烟》里得一话,就是

“我知道我知道我戒不掉
戒不掉花非花的情调心瘾叫我无处可逃
戒不掉雾非雾的线条梦想颠倒
梦幻还是闻到泡影还是看到
满足指缝一时的无聊
变成脉膊跳动的倚靠”

叶儿 发表于 2007-5-1 01:44

原帖由 姽婳将军 于 2007-4-30 11:26 发表 http://www.dolc.de:80/forum/images/common/back.gif


我也没看过, 好像中国这边没怎么宣传, 估计是演的不怎么样啊

还是觉得重庆森林她演的最好, 原振侠我还看了, 比较傻:D

偶觉得王家卫的电影和王菲的音乐倒有几分相似。。。

怪不得王菲能演好《重庆森林》&《2046》

其他的就不行了。。。

如果云知道 发表于 2007-5-1 06:45

原帖由 叶儿 于 2007-5-1 01:22 发表 http://www.dolc.de/forum/images/common/back.gif
就像时音乐鸦片。。。

用《烟》里得一话,就是

“我知道我知道我戒不掉
戒不掉花非花的情调心瘾叫我无处可逃
戒不掉雾非雾的线条梦想颠倒
梦幻还是闻到泡影还是看到
满足指缝一时的无聊
变成脉膊跳动 ...


你不说我都忘了有 烟 这首歌呢。。。 昨晚被将军这贴弄得一晚什么都没做,就看菲比寻常去了。。。

如果云知道 发表于 2007-5-1 06:47

原帖由 叶儿 于 2007-4-29 23:39 发表 http://www.dolc.de/forum/images/common/back.gif


这戏偶没看过诶。。。

不过3部电影都看过。嘻嘻~~~

那部电视剧好看吗?        $frage$


戏假情真?剧情就很一般啊,菲的表现只能说不过不失,很加分的是绚丽多变的造型。恶心的是那个所谓日本周润发,简直可以当中国周润发他爸了吧!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关于王菲的ADRIANCHAN、C.Y.KONG、ALEXSAN (z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