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部被禁的大陆好片
1、《十七岁的单车》(2000年)该片是第六代导演代表人物王小帅的最新作品。王小帅在没有拿到审片结论之前便携片参加了柏林国际电影节,虽赢得一尊银熊,却被禁止在国内公映。 2、《鬼子来了》(2000年)
获戛纳国际电影节评委会奖。影片以独特的视角揭露了日本军国主义者的凶残本性,圈内口碑不错,因没有突出某些政治派别的良好形象,迄今不能公映 3、《苏州河》(2000年)
获荷兰鹿特丹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奖、日本银座影展大奖。影片以王家卫的电影风格叙述了一个爱情悲剧故事,表现对爱的执著和爱之意义的探讨。因首先在台湾上映遭禁映。 4、《赵先生》(1998年)
本片获第51届瑞士洛迦诺电影节“金豹奖”导演:吕乐
摄影:王大麟
主演:施京明张芝华陈怡南蒋雯丽
第5代最杰出的摄影师之一吕乐试图通过拍摄处女作《赵先生》,像他的同门师兄张艺谋一样成功转型成电影导演。但这一努力却并未取得太大的成效,虽然本片在瑞士洛加诺电影节获得金奖,不过因诋毁社会主义形象在国内被禁映。
他执导的第二部电影《小说》据说因为情节晦涩,映射中国百姓悲惨生活,也处在封存状态中。 5、《小武》(1997)
导演贾樟柯凭借《小武》在国际影坛一举成名,成为青年导演中后来居上的代表人物。他的拍片方式与其他一些人并无二致,都是走国际融资与发行的道路,基本与本土电影市场不发生任何关系。在国内,《小武》及其他类似的电影作品,因诋毁政党形象,涉嫌煽动都是通过盗版VCD的形式与观众见面。 6、《东宫、西宫》(1996年)
获阿根廷国际电影节最佳导演、编剧、摄影大奖。根据王小波的小说改编,讲述一对同性恋者复杂的心路历程,因诋毁社会主义形象,涉嫌宣传腐化思维,迄今未被准许上映。 7、《邮差》(1995年)
这部电影是导演何建军得到鹿特丹电影节的一个基金的资助拍摄,并在欧洲完成后期制作的。这就决定了本片不可能在国内获得放映的机会。从国外电影节或电影基金获取资金支持是不少青年电影导演的基本运作方式,也是他们完成的电影无法与观众见面的重要原因。涉嫌诋毁中国官员形象 8、《活着》(1994年)
获戛纳国际电影节评委会奖和男演员奖。根据余华小说改编,表现人在极端艰难的生存环境下可悲的顽强和坚韧,因诋毁社会主义法制,诋毁政党执政能力,迄今不能公映。 9、《蓝风筝》(1993年)
获日本东京国际电影节大奖。以悲哀、灰暗的基调讲述几十年的故土旧事,透视埋在历史灰烬下的人的命运,审查未通过即参赛,导致中国电影代表团退出东京电影节。因诋毁社会主义形象,诋毁之政党形象,该片迄今不能获准上映 10、《过年回家》(1999年)
获1999年第56届意大利威尼斯电影节最佳导演奖。这是一个关于宽容和爱的故事,主人公过年回家,倾诉了17年的难言人生。因诋毁社会主义形象,导演张元受到处罚 反而越是这种片子就越得奖$NO$ $NO$ 第一个片子在德国的电视台放过。当时BF还说这个片子还挺不错的,怎么在国内没看过。原来是禁播的片啊。 10、《过年回家》(1999年)
获1999年第56届意大利威尼斯电影节最佳导演奖。这是一个关于宽容和爱的故事,主人公过年回家,倾诉了17年的难言人生。因诋毁社会主义形象,导演张元受到处罚
如果我没有记错,这部片子在国内电视上放过, 我觉得题材很特别,是李冰冰和激情岁月里面的那个大女儿一起演的。李冰冰演得警察挺好的。 :mad: :mad: :mad: 4,5,6,7,9,10都没看过 活着也是禁片??
应该没有人没有看过吧 就看过活着;) 我都在国内买到过的,只不过影院不放罢了。 看过活着,真的很不错,推荐大家都看一下 看过"天浴",事实上not so good. but it still obtain a pirze. 也许,这个就是在外国人眼里所谓的好电影. i dont know so much about film. but in my eyes,a good film should have reflection in mirth, not in tears. 但在十部影片,还有好片. 并非所有. 越是禁演的越激发人的好奇心,越要找来看^^^^^^^
所以,禁的片子反而比不禁的波及面要广^^^^^^;) 就看过活着和鬼子来了。记得活着在德国放过好几遍。 4,6,7没看过。
有时候看这样的片子会感觉雕琢的痕迹很重。 原帖由 困惑的浪漫 于 2007-5-3 14:11 发表 http://www.dolc.de/forum/images/common/back.gif
活着也是禁片??
应该没有人没有看过吧
德国电视里播过无数次了,,MEDIAMARKT 里卖过德语版的光盘..10块钱一张,赶紧来了收藏,特喜欢这片子.. 除了"活着"以外,其他大部分我看过的都觉得一般,为拍电影而拍,没特别大的意思 大部分都看过,《活着》和《蓝风筝》最喜欢,《十七岁的单车》也不错。《苏州河》没看明白。 不认为有些片子是诋毁社会主义形象。他只是真实的反映一种状况,一种生活。个人非常喜欢《活着》。其实这样的家庭,或比这更苦上百倍的家庭,在中国到处都是。是真实的。国家只有直面社会的真实的胆量和气魄,才有建立良好形象的机会。一味的禁禁禁。是懦弱的。
但是有些影片为了能拿奖的目的,拍些所谓的“反映真实中国”的片子。好比过去的小脚鸦片姨太太。今天全是吸毒嫖娼包二奶。只能说“其心不正”$bs$ 看过几个,,,,,,, $支持$ $支持$ $支持$ 为什么余华的书照样买,活着的电影不准放呢$frage$ 以为封锁了一些渠道就可以保住自己的形象吗? 适得其反!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