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eye4u 发表于 2007-6-9 15:30

既然楼主想听听“刺耳”的,俺就说两句~~

1,有几张水平线接近中间。
2,寻找合适的 前景 作为 “破”,就是把前景“拉破”,可以增加层次。
3,颜色反差稍低,主要是冷色调的背景需要暖调衬托,可以参照“美术 初级教程”---三原色及色彩构成。
4,后期可以曾加附彩,比如增加淡明黄色图层,这点上类似油画中淡黄色亚麻籽油

林林宝 发表于 2007-6-9 22:01

原帖由 ieye4u 于 2007-6-9 16:30 发表 http://www.dolc.de/forum/images/common/back.gif
1,有几张水平线接近中间。
2,寻找合适的 前景 作为 “破”,就是把前景“拉破”,可以增加层次。
3,颜色反差稍低,主要是冷色调的背景需要暖调衬托,可以参照“美术 初级教程”---三原色及色彩构成。
4, ...
这样刺耳的私房秘笈真是一阵见血:( ,多一点,我会偷偷笑的:D

1.这一条我明白,原则上应该放在三分之一的地方
2.楼上的意思是指在前景放一些东西,比如石头之类的,增加距离感吗?
3.我也觉得这一组瑞士以蓝绿为主了,有没有后期调整的办法,还是说拍的时候要整朵红花当前景?
4.这一条能否详细说说,楼上的是说在photoshop里覆盖一层有透明度的图层吗?

ieye4u 发表于 2007-6-10 00:09

回复 #22 林林宝 的帖子

1+3可参看
商业摄影色彩构成雨田            一 色彩构成的概念
            
   在商业摄影中很大一部分,应当说绝大部分是用彩色图片来描述商品的,如食品的描述能增加人的食欲感,(见图81)因此作为一个商业摄影师要懂得和掌握色彩的运用,才能把创意在画面中充分的体现出来。要做到善于在不同光源的情况下观色,研究光对色彩的影响,通过细微的观察,发现微妙意想不到的色彩。二是要做到善于配色通过色彩有效的组织和搭配拍摄出多样性的彩色画面。
            
    什么是色彩构成
            
   色彩构成,是“色彩的相互作用”“色彩的建构”,是色彩设计的基础,是研究色彩的产生及人对色彩的感知和应用的一门学科,是一门重要的研究色彩组合规律、创建方式的基础学科之一,是一个科学化、系统化的色彩训练方式,也是从色彩创造学的角度去探索和开拓出新的美的对象,使我们对色彩美的构成形式获得更多、更深刻的认识。
            
                  色彩构成,是从人对色彩的知觉和心理效果出发,用一定的色彩规律去组合构成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创造出新的、理想的色彩效果,这种对色彩的创造过程及结果,称为色彩构成。
            
                  色彩构成的原则是:将创造色彩关系的各种因素,以纯粹的形式加以分析和研究,相当美学上纯粹性原理。它是在探索规律的进程中采用的一种手段,不等于创造的结果。色彩构成的目的是培养对于视觉艺术形式的创造性思维方式。
            
            二 色彩原理
            
            1、色 彩
            
   色彩是一种视感现象,并不是物质的客观成份或特性。色彩是视觉的一个方面。它是一种心理反应,由眼睛的物理反应和大脑对高出某种亮度标准的光的波长特性所做出的自动译释反应组成(在亮度标准较低的情况下,虽然眼睛能辨别出亮度的不同,但是却不能分辨出色彩)。比色法通过比较和对比(蒙塞尔、奥斯特瓦尔德系统)描绘了色彩的某些特性,并且测量了某些系统(国际照明委员会标准比色参照系统),但是作为“色彩:可以辨别的独特特性完全以数量来表示则是不可能的。
            
   讨论色彩的衡量标准是白光,因为白光在同样的刺激比例——即引起同样程度的视觉反应——的情况下由所有可见波长构成。当用棱镜或衍射光栅把白光的波长分开时,(图82)白光会显示出基本颜色的可见顺序:红、橙、黄、绿、青、蓝和紫。当这些颜色以它们的各自波长或者各种波长的混合形式出现时,眼睛就能
            
    看到这些颜色,它还可以看见不是以色散白光再现的颜色——尤其是像紫红和品红这样的红蓝混合色。(图83)
            
   除了单色(单一波长)光之外,各种色光都是几种波长的混合。需要造成任何色感的混色光可以用如下两种方法产生:把色光的几种单独光源的波长加在一起,或者从白光中减去不需要的波长。扬—赫尔姆赫兹关于色感觉的三色理论以视网膜中的接受器晶胞(网膜锥体)的角度解释了这两种活动,即它们单独对红、绿或蓝光的波长敏感。各种色感产生于接受器被刺激的各个部分。加色法是把各种比例的红光、绿光和蓝光——三原色,或基本色——组合在一起。减色法是使用相反的彩色或补色的色料(染色、油墨、颜料)去掉三原色的各种比例。
            
   马克斯韦尔为论证加色混合法最初发明的色三角表明了这两种方法的关系。(红、绿、蓝)光的基本颜色标在三个点上。通过增加两种.原色产生的颜色处于这两种色之间的边上。补色——青色、品红和黄色都处于各条边的中点,因为每种色光都是每一端的两种原色同样比例的混合。三原色的混合色在三角形内表示。所有三种色光的同样混合产生白光,在三角形的中心表示。几种补色是这样标定的,因为当每种补色与直接相对的一种原色组合时,每一组都会形成一组三原色。因此,每一对互补色(红—青、绿—品红、蓝—黄)按正常的比例组合都会形成白色。
            
   除了单色(单一波长)光之外,各种色光都是几种波长的混合。需要造成任何色感的混色光可以用如下两种方法产生:把色光的几种单独光源的波长加在一起,或者从白光中减去不需要的波长。扬—赫尔姆赫兹关于色感觉的三色理论以视网膜中的接受器晶胞(网膜锥体)的角度解释了这两种活动,即它们单独对红、绿或蓝光的波长敏感。各种色感产生于接受器被刺激的各个部分。加色法是把各种比例的红光、绿光和蓝光——三原色,或基本色——组合在一起。减色法是使用相反的彩色或补色的色料(染色、油墨、颜料)去掉三原色的各种比例。马克斯韦尔为论证加色混合法最初发明的色三角表明了这两种方法的关系。(红、绿、蓝)光的基本颜色标在三个点上。通过增加两种.原色产生的颜色处于这两种色之间的边上。补色——青色、品红和黄色都处于各条边的中点,因为每种色光都是每一端的两种原色同样比例的混合。三原色的混合色在三角形内表示。所有三种色光的同样混合产生白光,在三角形的中心表示。几种补色是这样标定的,因为当每种补色与直接相对的一种原色组合时,每一组都会形成一组三原色。因此,每一对互补色(红—青、绿—品红、蓝—黄)按正常的比例组合都会形成白色。
            
   在使用滤光镜等手段形成色彩的减色法中,主要色彩是青、品红和黄,因为在组成白光过程中,·每一种颜色都会吸收或者阻挡与它相对的原色。当任何两种互补色组合在一起时,它们能阻挡住两种原色,并且透过或者反射第三种原色--它们两种互补色所含有的,位于色三角两种互补色之间一点上那种原色。当三种补色组合在一起时,它们的合成色位于三角的内部,并且当这种比例接近中心时,合成色会明显变得更暗,因为波长越来越大的数被减去了。在中心部位,按照同样比例减色,减色法会产生黑色。
            
   白、黑、灰是消色——没有色彩感。(图84)灰色只有白黑亮度(或黑暗)等级。色彩是与彩色名称有关的叫法。它就是通常所说的“彩色”。色彩的客观对应物是主波长——在有助于造成色感的所有波长中以最大比例存在的波长。它可以通过对光的物理试验和测量来确定。饱和度,或色饱和度,是表明色彩的浓艳程度——它没有黑色或灰色时所具有的浓艳度。不饱和的色彩看起来显得“灰白”。对饱和度的客观衡量叫纯度。色值、明亮度或光亮度显示出色感与从白到黑的相应灰色色阶的关系。它是使色彩看上去带有明亮或暗淡色调的方面。“明亮度”(brightness)适用于加色法产生的色彩。“光亮度”(lightness)适用于减色法产生的色彩。对色值的客观衡量叫亮度(Luminance)。一种色彩的色度(Chrominance)是指在不考虑明亮度的情况,色调和色饱和度这两种特性的结合。它的客观的对应物是色度(chromaticity)——主波长和纯度的结合。(美国摄影百科全书)大家要记住黑、白、灰、金、银色可以起到调和作用,可以和任何色彩作调和。
            
            三 色彩的三要素
            
                  明度:在无色彩中,明度最高的色为白色,明度最低的色为黑色,中间存在一个从亮到暗的灰色系列。在彩色中,任何一种纯度都有着自己的明度特征。例如:黄色为明度最高的色,紫色为明度最低的色。(图85)
              明度在三要素中具有较强的独立性,它可以不带任何色相的特征而通过黑白灰的关系单独呈现出来。色相与纯度则必须依赖一定的明暗才能显现,色彩一旦发生,明暗关系就会出现。把这种抽象出来的明度关系作为色彩的骨骼,是色彩的结构。
            
    色相:色相是指色彩的相貌。
              如果说明度是色彩的骨骼,色相就是色彩的肌肤。色相是色彩外向,是色彩的灵魂。(图86)
            
   光谱中各色相间都是原始的色彩,它们构成了色彩体系中的基本色相。在可见光谱中,红、橙、黄、绿、蓝、紫每一种色相都有自己的波长和频率,人们在给这些可以相互区别的色定出名称,当我们称呼到其中某一色的名称时,就会有一个特定的色彩印象,这就是色相的概念。
            
                  纯度:纯度指的是色彩的鲜浊成度。混入白色,鲜艳度降低,明度提高;混入黑色,鲜艳度降低,明度变暗;混入明度相同的中性灰时,纯度降低,明度没有改变。(图87)               
            
    不同的色相不但明度不等,纯度也不相等。纯度最高为红色,黄色纯度也较高,绿色纯度为红色的一半左右。
    同一色相,纯度即使发生了细微的变化,也会立即带来色彩的变化。
            
            四 彩色体系
            
    我们要学习色彩就要了解彩色体系,下面对彩色体系作简要的介绍。
            
    蒙赛尔色彩体系
            
    蒙赛尔色彩体系是美国的美术教师蒙赛尔(Albert H. Munsell               1858-1918)创立的。美国国家标准局和光学学会,于1929和1943年修订出版了蒙赛尔图册,成为色彩界公认的标准色系之一。(图88)               
            
   蒙赛尔色相环由右上图的红(R)、黄(Y)绿(G)、青(B)、紫(P)、五种色相为基础,加上黄红、黄绿、紫、青紫、红紫共10种色相组成,每个色相又进一步划分为10个种,其中第5号色为代表色(如标准的红是5R、黄是5Y),共分100个色相。(图89)
            奥斯特华德色彩体系
            
   奥斯特华德色彩体系的色立体是由德国的化学家奥斯特华德发明的,(图90)这个色彩体系由色相、明度、纯度三要素构成一个三维空间的复锥形立体。中心轴是无彩色的白、灰、黑色系列,该系列代表了明度的变化。由白到黑,共分8个明度色阶,分别用a、c、g、i、l、n、p等8个英文字母表示。a表示明度系列的最亮色白,其含黑量为11%。p表示黑,其含白量为3.5%。(图91)
            
   色相由水平面的圆周表示,圆周上的各点代表各种不同的色相。奥斯特华德,色立体的圆周上共有8个主要色相:黄(Y)、橙(O)、红(R)、紫(P)、青紫(BP)、青(B)、绿(G)、黄绿(YG)。各主要色相又分为3个色相,例如:黄色分为1、2、3号。按照色相NJ顺序排下去,8个主要色相共计24号。在色相环上,穿过圆心相对的色相为互补色,圆周的中心是中灰色,中灰色的明度和圆周上的各色相的明度相等。
            
            PCCS色彩体系
            
    PCCS(Practical Color-ordinateSystem)色彩体系是日本色彩研究所研制的,色调系列是以其为基础的色彩组织系统。其最大的特点是将色彩的三属性关系,综合成色相与色调两种观念来构成色调系列的。从色调的观念出发,平面展示了每一个色相的明度关系和纯度关系,从每一个色相在色调系列中的位置,明确的分析出色相的明度、纯度的成分含量。
            
              色调系列是由24个色相与9个色调组成的,(如图92),看到色调系列的24色色环。
            
            
            (图57 24色色环)
            
              从图57中的24色环,我们可以总结一下24色系的组织结构:
            
              Pccs色彩体系的色环的结构,是依据“三原色学说”为理论基础的。以红(R)、黄(Y)、蓝(B)为三主色,               由红色和黄色产生间色——橙(O);黄色与蓝色产生间色——绿(G);蓝包与红色产生间色——紫(P),组成六色相。在这六个色相中,每两个色相分别再调出三个色相(如图57).便组成24色色相环。
            
              9个色调是以24色相为主体、分别以清色系、暗色系、纯色系、浊色系色彩命名的。色调与色调之间的关系同色彩体系的三要素关系的构架是一致的,明暗中轴线由不同明度的色阶组成。
            
  靠近明暗中轴线的色组、是低纯度的浊色系色调,Ltg色组、g色组。远离中轴线的色组、是高纯度的v色、b色组;靠近明暗中轴线上方的色组,是高明度的清色系P色组、Lt色组。中轴线下方的色组,是低明度的暗色系,dp色组、dk色组。中央地带的色组,是明度、纯度居中的d色组。
            
            
            
            色彩构成原理
            
    色彩对比
            
   连续对比,把两种以上的色并置在一起时所引起的视觉变化称为色的同时对比。把相同明度的灰色分别放在白色的底色上与黑色的底色上,白底色上的灰色会显得比其实际明度更低,而黑底色上的灰色会显得比其实际明度更高。如果把同样的橙色分别放在红色的底色上与黄色的底色上,红底色上的橙色令人感觉像是橙黄色,而黄底色上的橙色则令人感觉更像是橙红色。
            
                  因前面某一色的刺激,使后一色产生了变化,这种现象称为色的连续对比。例如:图93在黄色的背地上方上橘色,而使后一颜色发生了变化。这种现象又可称为视觉暂留或视觉残留。
            
    色相对比
            
                  (图94)因色相之间的差别形成的对比。当主色相确定后,必须考虑其它色彩与主色相是什么关系,要表现什么内容及效果等,这样才能增强其表现力。
   将相同的橙色,放在红色或黄色上,将会发现,在红色上的橙色会有偏黄的感觉,因为橙色是由红色和黄色调成的,当和红色并列时,相同的成份被调和而相异部份被增强,所以看起来比单独时偏黄,以其它色彩比较也会有这种现象,称为色名对比。除了色感偏移之外,对比的两色, 有时会发生互相色渗的现象,而影响相隔界线的视觉效果,当对比的两色,具有相同的纯度和明度时,对比的效果越明显,两色越接近补色,对比效果越强烈。
            
    明度对比
            
            因明度之间的差别形成的对比。(柠檬黄明度高,蓝紫色的明度低,橙色和绿色属中明度,红色与蓝色属中低明度)。
            
                  明度对比将相同的色彩,放在两个位置、组合的物件不同,效果就不同,如图:圆的色彩和锥形的色彩有一部分和圆是相同的,形成了整体画面的统一,但存在着色彩隔离,隔离不同,显示就不同。
            
    纯度对比
            
                  在色彩三属性中以纯度差异形成的对比称为纯度对比。色相相同而纯度不同的颜色对比。(如图96),同一色相但纯度不同,产生了变化,形成了对比。               
            
              以上对比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情况比较多,色彩往往是两种或者更多种对比同时存在,只是主次强弱不同而已。
            
    补色对比
            
    将红与绿、黄与紫、蓝与橙等具有补色关系的色彩彼此并置,使色彩感觉更为鲜明,纯度增加,称为补色对比。(视觉的残像现象明显)。
            冷暖对比
            
                  由于色彩感觉的冷暖差别而形成的色彩对比,称为冷暖对比。(红、橙、黄使人感觉温暖;蓝、蓝绿、蓝紫使人感觉寒冷;绿与紫介与其间),另外,色彩的冷暖对比还受明度与纯度的影响,白光反射高而感觉冷,黑色吸收率高而感觉暖。
            
    (图97)色彩冷暖对比画面中,两只手一个是暧色的,一个是蓝色透视体形成了冷暖对比,中间一个白色的调和色,并体现主题。
            
    面积对比
            
   色彩的面积对比是指两色或两色以上色面积的相互关系,也是色面大小和多少的对比关系。任何物体的色彩,都有一定的涂盖面积,研究色彩对比及在视觉与心理上的影响,也离不开面积,因为色彩的明度、色相、纯度的对比与色面积的大小有关。如果物体表面色彩面积大,它的光量和色量也就增大,相反,面积小、光量和色量也就小,同时,对于视觉的刺激和心理的影响也随着色面积的改变而发生变化。(如图98)大面积的红色与小面积的绿色形成对比,红色突出。
            
    色光的混合与色彩配置
            
    前面我们对色彩原理已讲的很多,我们就来温习一下。
            
    我们知道,红、黄、蓝是颜料三原色。
            
    红、 绿、蓝是光的三原色 。(见图99)
            
    摄影是用光色,绘画是用颜料色。
            
    三光色是光射出的基本色(人眼感受),为红、 绿、蓝。
            
    颜料色彩是纸上吸收阳光或灯光发出的颜色。
            
    光源发出的所有可见波长,是人眼能感受到的波长,它门的混合将产生什么效果?下面我们就来探讨光的混合。
            
   当光源发出的所有可见波长,光相对均匀地混合在一起时,便形成了无色的“白光”。但如果只有某些波长,可见光则要呈现出颜色来。例如,波长在400到450纳米之间的光为深紫色,波长在450到500纳米之间的光为蓝色,500到580纳米之间的光为蓝绿色,580到600纳米之间的光为黄色。波长若再增加,光将由黄色变为橙色,波长为650纳米时光为红色。当波长趋近可见光波长响应的极限700纳米时,光变得愈来愈暗。由此可见,不同种类的白光,例如太阳光、闪光灯光或摄影室照明灯光中,都包含有各种颜色的光谱——紫、蓝、绿、黄、红。人眼中看来含有三种光波的感受器,它们分别响应蓝、绿、红这三种主要且重叠波段的光波。当这三种感受器受到相同强度的刺激时,人眼就习惯地认为看到了白色或中灰色。如果波长很不平均——长波长的红光多而短波长的蓝光少,人眼所受的刺激就不平均,因此看上去为橙色色调。每天日出日落时,人们都能感受到这种现象。
            
    记住可见波谱中颜色的排列顺序,对理解黑白或彩色胶片的颜色响应及选择彩色滤光镜和暗室安全灯都是有用的。
            
    摄影色彩配置
            
    主体与背景的关系
            
    色彩配置主体中色调与背景色的关系,直接影响到最终的拍摄效果,因此在配色时应注意:
            
    (1).主体的颜色要比背景色更明亮、更鲜艳,因为明色、艳色比暗色、浊色更具效果;
            
    (2).明亮、鲜艳的主体色彩面积要小,暗而纯度低的背景色彩面积要大,小面积的比大面积的更具效果。(图100)
            
            
            
    整体色调关系
            
    优秀的摄影色彩设计,首先是由整体色调决定的。因此,配色中的色相、明度、纯度关系的画面一定要有整体色调。
            
            /暖色调画面——可获得温暖、热烈感:
            
            \冷色调画面——可获得清冷、宁静感:
            
            /明度向的画面——可获得明亮、轻松感;
            
            \明度低的画面——可获得深沉、庄严感;
            
            /明度对比或色相对比为主调——可获得活跃和运动感;
            
            \明度调和或色相类似为主调——可获得稳定和平静感;
            
            /以色相多的色来统一画面——可呈现出热闹、活跃的气氛;
            
            \以色相少的色来统一画面——可呈现出安宁、安静的气氛。
            
    配色平衡关系 (图101)
            
   拍摄形状上的平衡感是由其形的数量、大小、质感等方面决定的,而色调上的平衡感则是依赖颜色的强弱、轻重、冷暖等方面来左右色彩面积大小的形成的。例如:若拍摄同一画面中的暖色、纯色面积小,冷色、浊色的面积大,其色调容易取得平衡。凡是补色关系又是相似明度的纯色配色,改变其色彩的纯度和面积大小即可获得平衡。若明度,那么纯度高而强烈的色彩面积要小,纯度低而浊色灰色面积就要大,如此,亦可求得平衡。
            
            
    重点色关系
            
    在摄影的拍摄中,为了突出某一部分或为了打破单调感,这就需要有重点色,所需要的重点色,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1.重点色,应该是比其他色调更强烈的色;
            
            2.重点色,应该取与整体色相对比的色;
            
            3.重点色,应该用在较小的面积上。
            
            配色中的节奏关系
            
            1.渐变各个色彩的色相、明度、纯度,可以产生节奏;
            
            2.反复变化几次色相、明暗、强弱,可以产生节奏;
            
            3. 配置的色彩中带有抑扬顿挫及方向的也可以产生节奏。
            
            (图102)
            
    配色中的分割关系
            
   拍摄中,常常会遇到两个或两个以上面积的色彩,因色相、明度、纯度相似,形成融合而显得弱无生气,或者因对比结果而使画面太强太刺激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可以利用色彩之间加以分割处理。一般是用金、银、黑、白、灰五个色调来分割。这五个色的特点是:不论与什么色彩配合,都能产生调和的效果,能适应任何色调。比如,当拍摄的画面因太强烈的对比产生刺目不安的效果时,为了缓冲对比就可用五色中的任何一色调来分割,必然会得到“肯定的调和效果”。当拍摄的画面因太融合而呈现出模糊无力的效果时,同样用这五个色调的任何一色调来分割调和,也能达到加强对比的作用。可见,这五个色彩在处理画面中的太强、太弱时,能够起到减弱或加强的作用。
            
   在拍摄时运用金、银、黑、白、灰色调时,要注意银与白、金与黄、深色与黑、中性色与金银等明度接近的色彩不能邻接配置,否则,也会造成一片模糊的对比不强的效果。那么摄影中又如何体现这几个色调哪?有经验的摄影师在处理时有很多办法,如服饰色彩的调换,灯光控制影调,阴影的巧用,滤光镜,道具与背景等等。只要你懂得知识多加实践掌握技能是不难的。(图103)
            
   色彩知识是商业摄影师必须掌握的一门学问,要善于观测和多加练习,要不断的实践,在实践中积累经验,要达到在拍摄前就知道拍摄后的大体效果。要清楚摄影中色彩的运用是综合素质的体现,它涉及几个方面,如相机(器材)的掌握,光线(灯光),感光媒介(含数字电子技术)等。

            http://www.cphoto.net/luntan/yutian/08-1.gifhttp://www.cphoto.net/luntan/yutian/08-3.gif
            http://www.cphoto.net/luntan/yutian/08-2.gifhttp://www.cphoto.net/luntan/yutian/08-4.gifhttp://www.cphoto.net/luntan/yutian/08-5.gif
            http://www.cphoto.net/luntan/yutian/08-6.gifhttp://www.cphoto.net/luntan/yutian/08-7.gifhttp://www.cphoto.net/luntan/yutian/08-8.gif
            http://www.cphoto.net/luntan/yutian/08-9.gifhttp://www.cphoto.net/luntan/yutian/08-10.gif
            http://www.cphoto.net/luntan/yutian/08-11.gifhttp://www.cphoto.net/luntan/yutian/08-13.gif
            http://www.cphoto.net/luntan/yutian/08-12.gifhttp://www.cphoto.net/luntan/yutian/08-14.gifhttp://www.cphoto.net/luntan/yutian/08-18.gif
            http://www.cphoto.net/luntan/yutian/08-15.gifhttp://www.cphoto.net/luntan/yutian/08-16.gif
            http://www.cphoto.net/luntan/yutian/08-17.gifhttp://www.cphoto.net/luntan/yutian/08-20.gif
            http://www.cphoto.net/luntan/yutian/08-21.gifhttp://www.cphoto.net/luntan/yutian/08-22.gif

ieye4u 发表于 2007-6-10 00:12

2:对,也可以是一条船等等
4:对,不过这种办法一般也就在当一张片子实在看头不多时作为“修饰”措施用用。

林林宝 发表于 2007-6-10 08:41

原帖由 ieye4u 于 2007-6-10 01:12 发表 http://www.dolc.de/forum/images/common/back.gif
2:对,也可以是一条船等等
4:对,不过这种办法一般也就在当一张片子实在看头不多时作为“修饰”措施用用。

楼上的真是好人啊!偶要好好好好好好好的学习一下!
页: 1 2 [3]
查看完整版本: 在阴晴雨雪中看瑞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