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未来 宝马氢动力7系实拍+技术讲解(组图)
日前,宝马在北京发布了BMW氢能7系(BMW Hydrogen 7)。经过介绍以及与场外的3辆车接触,我们对BMW氢能7系有了初步的了解,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近这款引领未来的氢动力车吧!● 外观与普通版7系无明显差异,淡蓝色的车身看上去很舒服
如果你第一眼看到BMW氢能7系,认为这是一辆贴有车身“拉花”的普通版宝马7系,我们也不会感到奇怪,因为除了前轮眉后侧的“Hydrogen”、车尾的“Hydrogen 7”和后侧车窗遮阳帘上的“BMW Hydrogen Power”字样,以及C柱处的加氢口之外,氢能7系与普通7系在外形上的差异并不大。
这样看上去,BMW氢能7系与普通7系并无太大差异
这些才是BMW氢能7系与众不同的地方 BMW氢能7系淡蓝色的车身看上去非常的舒服,给人一种亲近自然的感觉。而车身“拉花”制做的同样是很有创意:仿佛一潭碧波粼粼的湖水,这与BMW氢能7系“基本排放只有水蒸汽”的特点相吻合。
车身“拉花”做的相当有感觉 而如果你再做蹲下和踮脚两个动作之后,你又会发现BMW氢能7系其它的特别之处。首先,当你在车尾蹲下之后,你可以看到除了藏在下面的双排气管之外,在保险杠的中间还有两个圆形出口,是用来排放水蒸气的。氢气燃烧之后所产生的水蒸气,会从这两个洞里面排放出来,能够看到这里冒出一丝“白烟”。
氢燃烧后产生的水从这里排出去 当你起来之后,踮起脚尖顺着车顶往前看,你会发现在“鲨鱼鳍”的前方有一个圆盖儿,类似普通车的加油口,这是做什么用的呢?经过询问专家我们了解到,一旦出现意外情况,造成氢气泄露到车厢中,相关设备检测到之后,这个与车厢连接的排气口便会打开,将车厢内氢气排出,保证车内人员的安全。
车顶内外的出风口 在车内,我们也在车顶上发现了这个与外界相连的出风口。虽然发生氢气泄露到车厢中的几率非常小,但是为了尽量做到万无一失,宝马的工程师们还是考虑的非常周全。
● 车门踏板上的蓝字非常显眼,切换氢气和汽油模式的按键很诱人
打开BMW氢能7系的车门,首先引入你眼帘的肯定是车门踏板上镌刻着的“BMW Hydrogen Power”蓝色字样,骄傲地展示出了它的与众不同。
蓝色的“BMW Hydrogen Power”字样非常显眼
这样看上去与普通的BMW 760i并无很大差别 不过当你坐在驾驶席上,在车辆没有启动的时候,除了多功能方向盘上的“H2”按钮有些特别之外,你会觉得这就是一辆非常“普通”的BMW 760i。
启动车辆之后,你就会发现BMW氢能7系的与众不同之处
车辆启动默认为氢燃料模式
这里是特别之处 然而当车启动之后,你的视线就会被仪表盘所吸引:速度表下方有显示燃料量的显示,其中上面是以“kg”为单位的,表示了液态氢的容量。
好想开起来按按这个按键啊! 另外,方向盘上右下方的氢和汽油模式的切换键,看起来非常诱人,真想按它几下,看看与普通的7系有什么样的区别。可遗憾的是,由于移动加氢站的问题,这3辆BMW氢能7系都没有加入氢燃料,看来驾驶它的机会还要等到以后了。
氢燃料补充提示 不过呢,没有氢燃料也有好处:由于BMW氢能7系启动的时候就是在氢燃料模式下,所以当车辆检测到没有氢燃料时,就会有相应的信息显示,那就我们在转速表下方和中控台上的液晶屏幕上所看到的信息,虽然全部都是英文,但是“缺少氢燃料,请尽快补充”的大意,我还是可以看懂的。
● 双燃料发动机性能不错而且环保,氢燃料罐很安全但占地儿不小
下面在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BMW氢能7系的动力系统,它所搭载的6.0升V12氢/汽油双燃料发动机是基于BMW 760i所装备的汽油发动机,拥有全可变Valvetronic电子气门控制和可变Double-VANOS双凸轮轴可变气门正时系统等。在汽油模式下,燃油通过直接喷射供应;而在氢动力模式下,氢燃料则通过进气歧管被“吸入”到气缸中。这台发动机的最大输出功率为191kW(260马力),最大扭矩可达390N·m/4300rpm,采用氢和汽油时均是如此。
打开发动机盖,“蓝带”是最吸引人的 氢与矿物燃料不同,不含碳,氢燃烧后不会产生碳氢化合物(HC)或一氧化碳(CO)。当然,在氢动力模式下运行时,除了水蒸汽之外,也可能会由于润滑剂的燃烧和活性炭过滤器的净化而生成极少量的HC、CO和CO2排放物。
BMW氢能7系的双模驱动概念不仅需要适宜的发动机管理和燃料供给系统,还需要正确地整合油箱和氢燃料罐:为了达到可能的最长续驶里程,BMW氢能7系除了配有容量为74升的普通油箱之外,还配有一个额外的氢燃料罐,可容纳约8千克的液态氢,这种氢燃料罐是氢动力汽车的关键部件。
氢燃料罐采用了特殊的结构和材料,可以让罐内长时间保持恒定的温度 BMW氢能7系的氢燃料罐采用双层壁式结构,包括在2毫米厚的不锈钢板以及内罐和外罐之间30毫米厚的真空超隔热层。这种结构极大地降低了热量传递,中间层可提供相当于约17米厚的styropor(一种聚苯乙烯)的隔热效果。此外,内罐和外罐之间的连接部件采用碳纤维夹层,极大地避免了热量传递。举个例子来说,如果往这种燃料罐中放入一个雪人,必须要花上17年的时间才会融化。这样就可以让燃料罐内经常保持在-250℃的低温中,远低于氢气-212℃的沸点。
而这个燃料罐也经过了宝马层层的严密苛刻测试,不但采用实际碰撞试验,而且还放在机器上不断摇晃,模拟长时间激烈的驾驶情况,甚至还被放进1000℃的高温中,最终均达到了要求,令其安全性值得信赖。
后备厢空间被这个庞大的燃料罐无情的占去了2/3
受燃料罐影响的还有后排座椅,被前移了115毫米,导致后排乘客腿部空间的减小 不过也正是由于以上种种原因,这个氢燃料罐才拥有了庞大的体积,其结果就是不但后排座椅前移了115毫米,而且打开后备厢后你会发现,大约有2/3的空间都被氢燃料罐占去了,容积减小为225升,导致后备厢的实用性大打折扣。
● 仅100辆的BMW氢能7系宣传意义重大,大规模量产尚需时日和时机
作为全球首款用于日常使用的氢动力汽车,仅有100辆的BMW氢能7系目前并不会被标价出售,它将会在全球范围内展示宣传。由于基础设施的普及程度、公众以及政府等对氢动力的认识等原因,BMW氢能7系能够做到大规模量产,尚需时日。
随着矿物能源的日益紧缺,以可持续发展的代用燃料为能源肯定是未来的发展趋势,而BMW氢能7系的推出,正是宝马在这方面的勇敢尝试。
[ 本帖最后由 命中注定 于 2007-7-7 17:03 编辑 ] 原帖由 skytrain 于 2007-7-7 17:48 发表 http://www.dolc.de/forum/images/common/back.gif
这车如果不加氢行驶会影响车本身的寿命吗?很漂亮的车,真正的宝马~
估计不加氢不能跑吧,本质上氢能还是内燃机 对不起没看完整,这车能烧油 对氢的渗透能力实在惊叹,广州太阳能所出过两次爆炸事故,都是氢泄漏引起的 被大量的氢气到处跑还真需要过人的胆量啊。看来很快用核能的豪华轿车也该诞生了,:D :D :D 原帖由 命中注定 于 2007-7-7 16:53 发表 举个例子来说,如果往这种燃料罐中放入一个雪人,必须要花上17年的时间才会融化。这样就可以让燃料罐内经常保持在-250℃的低温中,远低于氢气-212℃的沸点。
这种说法有误导的嫌疑。
相对于氢的汽化热来说,冰的熔解热非常大,所以这个罐子里装上冰可能会长时间不化,但是装上氢可就不一定了。一旦温度超高,这个罐子就是炸弹一个。说实话,以后恐怖分子都不用搞什么汽车炸弹了,搞一辆这样的宝马就可以了。
另外,我也怀疑这个17年不化的说法。作为一个经常接触超高真空的人,我知道高真空的绝热能力很好,但是要达到所谓的冰人17年不化,没有制冷措施绝对是不可能的。 其实这里面不免有些广告嫌疑。要想环保,用电能或蒸汽就行了,载个氢弹开车还真有点害怕。所以那100辆还不知道能不能买完? 支持一下!$支持$ $支持$ 本田不是去年9月就发布了一款差不多的么?开这种车是不是方圆几里之内都不能抽烟呢?:o 原帖由 Senf 于 2007-7-8 12:09 发表 http://dolc.de/forum/images/common/back.gif
本田不是去年9月就发布了一款差不多的么?开这种车是不是方圆几里之内都不能抽烟呢?:o
这个问得好 $支持$ $支持$ 百公里油费43EURO:o
Teurer Stoff
Wer aber glaubt, der Lohn für die Leistungseinbusen seien geringere Treibstoffkosten, der irrt. Ein Liter flüssiger Wasserstoff kostet 57 Cent, eine Tankfüllung schlägt mit knapp 100 Euro zu Buche. Den Verbrauch auf 100 Kilometer gibt BMW mit rund 3,6 Kilogramm an, also ungefähr 75 Liter. Die Reichweite liegt im Wasserstoffbetrieb bei etwas über 200 Kilometern, zusammen mit dem Benzintank kommt der Hydrogen 7 an die 700 Kilometer weit.
Da sich der flüssige Wasserstoff selbst bei der besten Isolierung im Tank erwärmt, muss das entstehende Gas sukzessive über eine Klappe am Dach abgelassen werden. So kommt es, dass ohne einen gefahrenen Kilometer nach neun Tagen der Tank nur noch halbvoll ist. Dieses Ventil wird auch im Falle eines Zwischenfalls benutzt, um den Wasserstoff kontrolliert aus dem Fahrzeug zu bekommen. Crashtests haben bewiesen, dass der Hydrogen 7 kein größeres Risiko birgt, als herkömmliche Fahrzeuge 这车的本质还是没变,还是内燃机的车型,只不过是换了种最干净的燃料。之前还以为是燃料电池驱动的。 $考虑$
不过还是支持一下。不知道这车是不是在中国生产的。
其实我们也不用很担心这车的安全性及价格。这车不是随便什么人都能买得起的,能买得起也没地方加氢阿。他们的主要目的还是给大家一格环保的宣传,演示成分是主要的。安全性也不必过于担心,我们现在开车不一样天天背个快100升的汽油柴油炸弹到处跑吗;$郁闷$
万事都有个开头的时候,都是要一步一步来发展的,Benz开第一辆汽车的时候不也一样吗。考虑到环境问题,现在必须要抓紧替代能源,替代技术的发展了,否则到了真没石油,气候恶劣的时候,就来不及了,那可不是钱能解决的了的问题了。$郁闷$ 原帖由 命中注定 于 2007-7-8 00:13 发表 http://www.dolc.de/forum/images/common/back.gif
其实这里面不免有些广告嫌疑。要想环保,用电能或蒸汽就行了,载个氢弹开车还真有点害怕。所以那100辆还不知道能不能买完?
概念错误,氢 不等于 氢弹 原帖由 熊猫羊 于 2007-7-9 14:16 发表 http://www.dolc.de/forum/images/common/back.gif
概念错误,氢 不等于 氢弹
$害羞$ 比喻,比喻,夸张比喻罢了。$汗$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