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十年看人生:德国啊德国,生活不过如此(原创,写给自己的自言自语)
引子:电影 泰坦尼克号1997年,她22歲,來自英國的清秀少女,
1997年,他22歲,初嘗走紅的毛頭小子。
一部電影,泰坦尼克号,讓她和他成為莫逆之交。
2007年,她32歲,英國頂級演技派女星,
2007年,他32歲,美國新生代演技之王。
2007年1月15日,金球獎,她和他相遇,
一個擁抱,多少物是人非,唯有十年的回憶最為單純。
不再是相換鞋穿的可笑,
不再是沖撞導演的少女,
不再是咆哮記者的少年。
2007年1月23日,
繼2005年携手入圍後,
她和他再次共同提名奧斯卡最佳男/女主角,
祝福,
祝福《身為人母》的kate,
祝福《血钻》的leo,
感謝你們帶給我們一段保留十年的回憶。
怎么会已经十年了呢
一去而永不复返的岁月流光。。。。。。那时的自己是青春中最美好最美丽的时候。。。。。。。
序:曾经以为10年很长,现在才发现是弹指一挥间。10年间的坚持是否正确?有些恍惚,是不是时间会让一切变的太沉重。
唉,时光匆匆呢,好感慨!真的有十年了啊。。。。十年,太多的变迁,太多的物是人非。。。
一切都过去了,时间如此般流逝,恍惚间,十年。。。
十年,我们能有多少个十年? 十年后,物是人非,望着时间在我上方漂过,我像躺在河底的石子,留在原处。
为什么时间过的如此之快,
我们想留住点什么,
却留不住飞逝的光阴,
回忆当年残存的记忆,
唯有感慨.
十年了,十年之前还不懂事充满梦想的我,十年之后再也找不回来了。
轮回千转,谁把流年暗偷换。。
从电游联想到人生。。。人生就象一张地图,你无法选择一开始出现在哪个空间,也无法选择自己手边的武器,但随着时间流逝,你会渐渐发现自己的整个地图面貌,最终为自己的过去划上一个完整的句号.
这就是人生么?无奈却平常自然,还涂有伤感的色彩。更多的是对行走过的生命的一个个闪回。
事实上,所有经历过的,我们都已经回不去了;而经历过许多后,现在的我们也不再是从前纯粹的我们了。我们总不停地回忆过去,20岁时候,那些有关青春的日子,我仿佛又看见了《铁皮鼓》中的奥斯卡,有那么坚定而善良的眼神,却在自残中无法抑制住自己的成长甚至成熟;我也仿佛又回到了那个20岁的夏天,阳光泛着诱人的金黄,热浪中包含青春的躁动不安,一个女孩踩着单车飞驰在街头,朴树在耳边放肆地歌唱:“我有那么多的理想,我还有那么大力量,我要改变世界任凭我想象!”
24的本命年之后,人生走过了“桥中央”,后来的生活失去了激越却开始回忆青春,学会了在翻阅过往日记时一页页地品味人生。也许有天,当开始我们沉醉于日记本,我们便开始了最初的苍老……
那天黄昏,开始飘起白雪
忧伤,开满山岗
等青春散场
午夜的电影,写满古老的恋情
在黑暗中,为年轻歌唱
相信爱的年纪
和不相信爱的年代
只是海峡风尘里
恋恋不忘的回忆
开始写文,只为缅怀逝去的青春和激情。
上篇: 20世纪的尾声:1997年到1999年(纪念我的中学时代)
现在仍然清晰的记得,当初年轻的自己,意气风发,充满热情和梦想。
什么时候,青春离我而去了呢?
小时候上学,听老师说少壮不努力如何如何,于是天真的决心好好努力,就是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在家人眼里,我是一个乖乖不用操心的孩子;在老师眼里,我是一个聪明踏实的好学生。
后来,生活的脚步,匆匆地往前赶着,容不得我多想。于是特别怀恋那段无忧无虑、无知无觉、简单快乐的少年时光。
而我,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不再蹦蹦跳跳了呢?从什么时候开始不再挥汗如雨了呢?从什么时候开始迈着稳重的步伐若有所思了呢?
想来,就是1997年。
作为中国的独生子女,我们在期待中出生,在规矩里成长,被肯定被否定被修订。好像你不成才不行。
1997年的我,已经不是个以前意义上典型的好学生了,我有自己独立的思考,喜欢看各种经济和哲学的乱七八糟的课外书,为此没少挨骂。。。
不管怎样,1997东南亚金融危机(毕竟是中国的近邻)使我开始思考中国经济。中国经济里有个很典型的囚徒困境,就是没有或者不遵守游戏规则,所以大多数时间都要用于维护游戏规则。有时候实际的矛盾,是无法协调的,于是只能用管制维护,于是蛮横成了权力,心术成了能力,大多数时间就耗在了内耗上面。诚然,能成一个老板,对人心的把握,对组织的天才,放到乱世,风云际会,都可成一方霸主。但九成九的精力都要用在内耗上,从经济上说,就是无用功,唯一的利润点,就是廉价的人力。于是老板抱怨员工没有职业道德,更加攻于心术,员工抱怨老板黑,更加不择手段逃避责任,如此进入死循环。所以和西方比起来,中国人性化程度实在是低。
我一位出国奋斗10年的亲戚对我说,在国外,我才感觉到自己是人!在中国,人就是不被当人看!中国人太多!当然,她的话,不乏因为个人因素的偏激。而且,她出国的时代,毕竟是90年代初。
但是,还比如,我们在中国实际经济运行当中所看到的不完全是一种简单的资本逐利行为,还有一种更深层次的运行规则制约着中国经济快车的运行,那就是三千年封建文明史遗留给我们的“官本位”思想。在中国要想办成点事情是很不容易的,没有一点头脑,没有一点手腕,没有一点关系网络,这种老百姓就只有老老实实被宰割的命运。所以,中国商业文明发达的地区总是盛产“官商”或者红顶商人。这是因为作为社会中最有头脑的一个阶层——商人阶层,他们清醒地认识到中国的商业运行模式其实是两条腿走路,只有和官员扯上关系,你才能保证财源滚滚、日进斗金。
中国人还有个毛病:喜欢比来比去,看到人家比自己强,马上就哀叹:“人家有本事啊!”但是他们忘记了一句老话,“近水楼台先得月”。
于是我开始有了一个在当时的年纪看来,很极端的想法。
我想,一直以来,我们被教育要好好努力,但是你可以勤奋,努力,拼搏,奋斗,只不过,再良好的修养,智慧,高等教育,这些种种,会带给你金钱和权势吗?我想,这一切,对于简单的好的“出身”而言,之间永远是一个不等号。甚至,大多数时候,是一个让人悲观的不等号。尽管,这些说法,尤其是在中国,相当多的人是从听到个开始就否认的。但是,我想,这是事实,虽然,很不公平,很不公正。
(ps: 年轻时候有社会责任感,雄心万丈梦想改变社会的不公现象。等年龄渐长,经历了世事,才发现你什么也不能改变,你能做到的,只有能让自己生活的好一点,生活质量高一点,仅此而已。独善其身。哈哈。)
在有了这个想法之后,我问我自己,“你只不过是个普通家庭的孩子,你活着是为了什么呢?”
“经历。”我想我会这么回答。人生在世,我们都在经历一种过程,从生到死。如此而已。追求权力?追求金钱?所有这些,不过是一种追逐的游戏,这样的游戏会让人类从生到死的过程丰富。不是吗?
追求权力和金钱,在现在的眼光看来,会觉得太年少轻狂。现在的我只想生活的快乐就好。不过当时,少年时代的我并没有意识到,我是一个平凡的人,却有一颗不平凡的心,这本身就是一种矛盾。那时候我认为人生的意义在于探索未知领域的经历与体验,拒绝任何经验,无论错对。譬如恋爱、事业等。从这个意义上无论任何人出于怎样的目的也没有权利要求你去做什么或者不作什么。
那么出国的话,不正是丰富人生经历的一种手段吗?
大家都还记得1997年的东南亚金融风暴吧?那一年我还在念中学,我想我忘不了1997年对我的影响,是因为这次金融风暴,使我萌发了对自己将来人生的规划,将来要学什么专业,还有,我甚至想好了,我一定要到国外读书的计划。
1997年的东南亚金融危机,使我决定了我将来要念经济类方向,也同时让我决定了,我要出国读书。
[ 本帖最后由 Cici_nanjing 于 2007-12-27 00:13 编辑 ] 被生活磨平了意气的都是弱者,他们虽然活着,但和死了的那些已没有本质上的区别。 下篇:21世纪:留德生活
序:“HOW MANY ROADS MUST A MAN WALK DOWN,BEFORE YOU CAN CALL HIM A MAN ?AND HOW MANY SEAS MUST THE WHITE DOVE SAIL ,BEFORE SHE SLEEPED IN THE SAND?”(一个男人要走多少路,才可以被称做是男子汉?一只白鸽要飞越多少海洋,才可以安睡在沙滩上?)
牐
如果我没有记错,那是1963年,鲍勃·迪伦,22岁时的歌,一头乱发,一把吉他,整个世界为之流泪——不是为他一个人的青春,是为所有的青春,每一个男孩都会长大,正如每一个女孩。
是的。—— “曾经,我们都不是女人,是女孩。”
在我决定去德国留学时候,是自己做的决定,根据我自己的家庭情况和经济情况而定的选择。人必须振奋向上,提升存在境界,改变生命方向,始能实现终究的自由。真酸啊,不过年轻时候就是这样想的。妈妈在一开始是不同意的,不过我很坚持,所以一切的事情也完全是我自己办的,直到签证下来。
现在想来,逃离似乎是年青时最爱做的游戏之一了。逃离父母的束缚,逃离熟悉的人群,逃离因熟悉而生厌的故土。当时我希望自己能够在陌生的异乡,找到一种轰轰烈烈的生活。
„轰轰烈烈的生活“,这也许真的是我在国内时候对德国的错误想象,毕竟是年轻人特有的对生活的想象力,总觉得生活在别处,必然会更好。
当时在妈妈的眼里,还是当我是小孩子。我想,即便我年纪再大,或许在妈妈看来都是小孩子的吧。不过我觉得我长大了,不能再像个小孩子一样简单的处理问题,或者按着别人设计的路子走下去,哪怕这个别人是你至亲的亲人。一个好孩子,一个好学生,或是一个好职员,都实现不了我的愿望。人,毕竟这一生太短暂了。一定要趁着年青搏一下,努力寻找哪怕一丝的希望,去丰富自己的人生经历。
当时我被自己的想法激励的热血沸腾啊。呵呵。青春特有的热血沸腾。。。对未知的将来,无所畏惧!
“了解你自己”,是希腊一座山上的石刻。可是究竟有多少人能够自己了解自己呢?认识自我是一生的课题。因为很多事情,不亲身经历,是不知道的。真正知道真理的人,应该是经历了很多,同时博览群书的人。而经历越丰富的人,也就有机会更清晰的认识自我。
自己的的人生,却不能尽在自己的规划中。那会是一种悲哀。
当时我看过一篇很短的文章,写一个登山者。他征服了一座又一座高山。别人问他,你为什么能做到和达到,其他人达不到的目标呢。他回答说,只要看见有山在那里,他就有了无穷的热情和动力。而且不怕失败。
别人于是说,“哦,你树立了一个让你永远不怕失败的理想。”
他说,“是的,以后无论我再如何不济,我都能在倒下后,马上爬起来,因为山在那。”
我被他的话深深感动。我想,人需要拥有2样东西,那么一生都会受益无穷受用不尽。一个是自制的毅力。另一个就是面对困难,挫折,打击和压力,永不言败的勇气,为了目标能够勇往直前决不退缩的坚定信念和坚持到底的意志力。那是一种自信,只要我努力,就能战胜任何挑战!有了这种自信,就能去闯荡和直面人生的风风雨雨。
By the way, 杰克伦敦的小说,我曾经也很喜欢。
[ 本帖最后由 Cici_nanjing 于 2007-12-27 00:14 编辑 ] Chapter 1初到德国
我在还没出国时候对德国的理解是,一个创造了经济奇迹的国家,一个拥有过像黑格尔和歌德这样人物的伟大的民族,一个冬天里的童话。
初到德国,给我印象极深的,是美丽。
我第一眼见到的德国大地,到处是红顶的小房子,尖顶的教堂,青草地。当时按时差已经是北京时间晚上12点了,而德国的天空还是蔚蓝的,白云飘飘,天色明亮。汽车疾驰而过,一栋栋的小房子带着白色栅栏,小阁楼,阳台上种满了鲜花,窗户上都悬挂着带花边的洁白的窗帘。一切都显得那么美丽和宁静。广阔的原野上矗立着高大的风车,青草地上牛羊在悠闲自在的吃草漫步。这样美丽的田园风光看在眼里让我心旷神怡。
在国内读书的时候,我觉得自己勉强称的上有文学青年的气质,同时我喜欢那种消遥自在的田园生活,梦想着去跃马扬鞭,追逐白云和落日。这样的悠哉游哉会让我的心神往飞驰。那真的是少年时候看的小说和电影太多,喜爱做梦。。。。
德国是宁静的,安谧的。这是第2个极深的印象。你可以看见街道两边的建筑,古色古香。石子铺就的路面,洋溢着远古时代的风情。大街上行人稀少,你绝对见不到中国常见的喧哗吵闹之声。这更是根本不可能的。在内心深处,我是个很喜欢静的人,也喜欢淡淡的忧郁。虽然在一开始,我并没有想到,德国的宁静也同时意味着我们这些外国游子生活里无边的寂寞和无聊。我只是觉得意外的惊喜罢了。
当我一个人静静的呆在房间里的时候,忽然想起了一个故事:乞力马扎罗是一座海拔一万九千七百一十英尺的长年积雪的高山,据说它是非洲最高的一座山。西高峰叫做马塞人的“鄂阿奇—鄂阿伊”,即上帝的庙殿。在西高峰的近旁,有一具已经风干冻僵的豹子的尸体。豹子到这样高寒的地方来寻找什么,没有人作出过解释。
我想,为什么认为豹子在“寻找”什么呢,或者那豹子就是来闲溜达,后来又想,无论谁总是在寻找什么的,也许豹子并不会闲溜达,是真的在寻找什么,谁知道呢。
那么也可以解释,它为了寻找什么,而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作为一个人,我到德国来,又是在寻找什么呢?
生命中的乐趣,还是生活的激情?为了这样的寻找,我要付出什么样的代价呢?
人生的每一步都充满了艰辛,别人说苦难是种财富,但我认为那也应该是在战胜苦难以后,才有资格来说这样的话。
回忆起来,我不知道是否有人像我一样希望或希望过自己的人生可以像小说中描写的那般曲折精彩。在我20岁以前,我是一直这样期待的,或许是因为青春年少,我个性尖锐和固执,觉得轰轰烈烈在尘世走一遭才算没白活。
其实,我很明白自己想要过的生活以及要过这种生活所需的代价。。。
可惜生活总是不动声色的前行,你永远不知道它会给出你什么答案。直到如今,我还未能解脱。所以才有了这篇文字,这个帖子。
[ 本帖最后由 Cici_nanjing 于 2007-8-2 11:53 编辑 ] Chapter 2 德国的火车,海边和咖啡屋, 回忆已成往事的一段爱情
初来德国时候,我的德语并不好。在国内因为种种因素没有好好学。来到德国后,看着听不懂的电视,办事情和德国人打交道都无法完全的交流,半聋半哑,或者一半德语一半英语。说不着急那是骗人的。于是学德语成为当务之急。不过我仔细回想,虽然那时候学德语苦,我的心情却是快乐的,因为有希望在前面。而且当时我好像并不担心,大概是对自己的智商有足够的自信,我觉得只要我好好努力就是没有问题的。
我前面所说的那位亲戚,一到国外,也是先学语言,在房间里贴的到处都是单词的小纸条,坐在地铁里,走在路上还在背单词。我妈让我向她学习,勤奋刻苦,我一笑置之。我是不会这样学的。而且老实说,我是个学习起来玩命的学,同时又很爱玩的人。
所以印象深的反而是和朋友一起去海边玩。毕竟是刚来德国,很好奇,玩心真的很重。
要去海边,先坐火车。第一次见识德国的火车,我惊异于它的干净和安静。我在国内也常常出去玩。那时我没什么钱,穷学生么,只好坐低价的火车。国内的火车总是挤满了人,吵闹不休,我觉得自己的头都要被吵的炸掉了。气味也很难闻。所以我见到德国的火车几乎没什么人,安安静静的,而且非常非常干净的时候,我竟然有种很感动的感觉。感动于,即便是旅行,我也可以拥有自己安安静静的世界了,这在国内是不可能的。
坐在火车上飞驰,我漫无边际的想心事。突然想起,坐飞机,为什么有钱人会选择头等仓,还有5星酒店和白金卡。多花这么多钱其实买到的不仅是我们老百姓想当然的那种有多舒适,更多的是我们很少体会到的那种尊敬和重视。
能够得到足够的尊敬和重视,这应该是大多数人的梦想。当然,我也不例外。
我想,求学,或者海外求学,都只是一种手段,最后我想达到的,就是获得一种高质量的生活,能够得到别人足够的尊敬和重视。
最后,来到海边了。海。渔船。渔港。游艇。海鸥在低低的盘旋。海鸟在鸣叫。成群结队的在波涛上飞翔。那天云层很低,乌云密布,紧压在海平面上,天色阴沉沉的。朋友遗憾的说,德国的天气就是这样,晴空万里的时候真是不多啊。
就在这时候我看见了灯塔。那是我第一次看见灯塔。以前在国内我还没见过灯塔,不过一想到一座古老而孤独的灯塔默默忍受海浪的侵袭。。。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顿时产生一种地老天荒式的寂寞美,多么令人心碎的浪漫啊——
顺着大坝向灯塔走去的时候,海风很大。我有些冷又有些忧伤。也许看海,总是给人一种很忧伤的感觉。海总是给我一种很苍茫的感觉,使人觉得自身很渺小,忍不住要怀疑自身。所以,我觉得,一个人的时候,心情不好的时候,最好不要去看海。
我注意到,德国的海水非常干净,环保真的是很好。
[ 本帖最后由 Cici_nanjing 于 2007-8-4 12:49 编辑 ] 和朋友聊着天,低着头看海水,我忽然沉默了下来,好像有些消沉,朋友好奇的看着我问,怎么了,你在想什么嘛?
问了2遍,我才忽然仿佛被惊醒过来一样,勉强的一笑,没有。没想什么。
其实,我在想自己经历的那一次情感变故。当时还在国内,是出国前的一段时光。不过我身心俱疲。突然就觉得生命少了很多乐趣,应该算是人生的低谷了。
那是我生命中的一段一见钟情式的爱情,也是已成为往事,消散在风中的爱情。
一见钟情式的爱情,在开始的甜蜜背后,有一个致命缺点,就是太多的想象中的光环掩盖了现实的本质。。就像……你不断触摸潮湿蜿蜒的暗道,在黑暗中,却突然眼前一亮,这个人出现了,像一束光。。。那光束直达你褶皱的心田。但是那束光的本质怎样,你不会去想,因为你的眼睛已经被光耀的不想张开了,心里只有喜悦。。。。那么恭喜你,你对这个人一见钟情了。
可是这种爱情里,当一个女人喜欢上一个人时,感情成份里或多或少的搀杂了自己的幻想。当时就是过多的想象让我魂不守舍,在爱情中我寻找的只是属于自己的那个心中梦想而已。
梦想撞击现实,有了矛盾和裂痕,怎么办?性格不合适,我很干脆的用分手来结束一切,用自己要出国做了个最有利的借口。
虽然我一样心碎神伤,甚至身心俱疲。
看着海水的时候,我想起了最后一次和他,ex,出去玩,也是在海边。我忽然记起,当时,他明亮的微笑,掩不住的,悲伤的眼神,他的白衬衫,阳光,海浪。。一切好像触手可及,却又像离去很远.很远很远。。。。
那么刚来德国时候,想到的代价的问题,这个就是代价之一了。不是么?
然后我开始在心里嘲笑自己,我忽然想通了这样的问题。
我真是愚蠢。这个,不正是人生必须要经历的吗。何必纠缠过去呢,往前看就是了。
要好好奋斗,做个幸福的人。
其实,时间,是不可抗拒的力量。我们曾经深爱、曾经伤害,我们曾经以为自己拥有的是刻骨铭心、永世不忘,可时光雕刻的岁月还是在沉默中风化,灰尘渗入那些细致的纹理。渐渐地,我们开始遗忘,因为遗忘而惊慌失措,那些的往事是那样平淡,平凡和琐碎,于是终于消散在风中,徒留一声叹息。
还是自己的奋斗,自己的生活,是实实在在的。这就是现实。
我想起一首诗。虽然曾经迷恋诗歌的时光,好像已经远离了我。
从明天起, 做一个幸福的人
喂马, 劈柴, 周游世界
从明天起, 关心粮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 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
从明天起, 和每一个亲人通信
告诉他们我的幸福
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的
我将告诉每一个人
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
陌生人, 我也为你祝福
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
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
愿你在尘世获的幸福
我也愿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
我和朋友继续沿着海边散步,海边的小屋真是美极了!有些小屋总有一扇窗正对着蔚蓝的大海,把变幻的海景变成了家中墙上一幅最美的图画。从远处看,这些白色小屋好像是一只只栖息在山石间的小鸟;屋前屋后是德国人种的各色花朵,红黄蓝紫,色感鲜亮。
然后我们走进一家cafe, 咖啡屋.
坐下之后,我的目光开始打量这家小咖啡店的陈设。原木色的木制墙壁和地板给人温暖的感觉,柔和的暖黄色壁灯放出温和的光。木制的舒适靠背椅上还放着填充了满满的羽毛的靠垫与坐垫。
大概因为天色阴沉的关系吧,一切让人觉得格外温暖。
咖啡来了,我在杯中搅动着浓褐色的液体,那种略带苦涩的浓郁香气直沁人心。朋友笑着说,德国的生活实在是很悠闲的,甚至是无聊呢。你要是像我一样,待久了就知道了。我听了微微一笑。
在我心里,实在是对此不以为然的罢。毕竟一切都还是未知。。。。
[ 本帖最后由 Cici_nanjing 于 2007-8-4 12:51 编辑 ] $支持$ $支持$ $送花$ nice writing and amazing photos 谢谢ls的。。。$送花$
Chapter 3在德国的第一个圣诞节
冬天来了,大城市世界上哪里都是差不多的。跟随周遭涌动的人群,我将头低低埋在浑厚的羊毛围巾下,走下灰色水磨石铺成的地铁站楼梯,冰冷地,匆忙而单一。
漫不经心的, 我仰头看了眼习以为常的德国阴沉沉的天空,要下雪的样子。不禁裹紧了大衣,身边的拥挤似乎只有视觉上的存在,感受不到一点点温度的气息。桔红色的地铁从黑暗洞口呼啸而出,卷起一阵风般的躁动,人们移到门口,随着门向两边滑开,井然有序的下车,上车,车厢内地板被皮鞋踏起一阵骚乱,接着座位迅速被填满了。我站在靠门的角落里,面对门上的玻璃,外面一片漆黑,整个世界只剩下隆隆声和无序的摇晃了。玻璃上映出我的脸,在晃荡中如一片苍白色雾气,卷没在城市的一瞬间。
打开房门,走进我的小屋,房间是暖的,我顿时感觉皮肤上冰冷的一层空气才融化开来。我的房间只容纳了一张书桌、一壁书架和一张床,我也只需要这么多。落地窗外的天空灰沉沉的,开始下雪了。我小小地庆幸,因为我没有带伞的习惯,晚点回家的话,就会被铺得满头是雪。
圣诞节快来了。在德国的第一个圣诞节。
平安夜,白天好好的,下午就下起小雨来,然后雨过天晴,又是晴朗的天气。下午4点多钟的时候,天已经很暗了,路上的街灯亮起来,整个市中心显的十分的繁华。圣诞节的集市已经开始了,游客纷纷而来,很有节前的气氛。走在街上,听着远处飘来的音乐,经过许多街头艺人,和一群群的游人交叉的穿梭着。街道上房子上,挂上了彩灯,扑朔迷离,转到大广场,没有想到巨大的圣诞树已经树立在那里了,打起了五彩的灯光,树上的小灯泡像零散的星星,散发着晶莹的光芒。天色墨蓝,游人仍然络绎不绝。
对于我,圣诞意味着音乐、圣诞树、灯光、游客,就足够了。
圣诞节集市,Weihnachtensmarket, 就是在路边搭建的好多好多小木屋,里面会有人卖东西,各种各样的小东西,还有特产,小吃,热酒等等。其实也不是玩,就是看,琳琅满目的东西,还有就是吃东西啦,当时对我来说是太贵了,所以只是笑着看看,走来走去。
夜深了,我竖起大衣领子,在整个整洁而沉寂的街上行走,听到的只有脚踏在雪地上的声音。我开始幻想自己是康德,在做哲思之旅。或者幻想自己是卢梭,沉溺于孤独的散步者的暇想。
节日的气氛,和自己的孤独相映照,不可避免的让我觉得寂寞,难受和伤心。想到ex好像也是可以理解。
我走在路上,冷风迎面扑来,冷的我缩了缩脖子,不觉咬紧了嘴唇。只要再努努力,就好了,我喃喃的对自己说。做人就是这样,别去想ex了,你想要得到某件东西,同时你就会失去一样或更多的东西。而且为了将它保有,延续下去,你还得付出,做出更大更多的牺牲。但与我所得到的相比,我失去的尚算合算,只是心里那股失落与空虚依旧萦绕,难以挥去。
那个圣诞夜,回到冰冷的家,躺在自己的床上,我不无苦涩的想,本质上,我其实是一个依赖性很强的人。如果,有那么一个人,真心对我好,关心我的生活里的细节,不计较我时不时的坏脾气,我也许会轻易的喜欢上他。
后来真的有这样一个人出现了,好像上帝听见我心里的想法一样。。。。
这就是我对于第一个圣诞节的回忆。
[ 本帖最后由 Cici_nanjing 于 2007-8-2 13:55 编辑 ] Chapter 4 男人和女人
那岁月的河流,有时奔涌湍急,有时迟缓沉重,我们一步步浸入其中,多少快乐,多少难过,她是否时刻雕刻着我们的心灵,而我们尤不自知?
圣诞节过后的第2年的春天,我认识了男友。这是一个新的爱情故事,也许有人在这个论坛里看过,没有看过的同学,下面是这个故事的连接:
http://www.dolc.de/forum/viewthread.php?tid=535281&extra=page%3D1
感兴趣的同学可以看看,不看也没什么,只是非常普通的一个故事罢了。$汗$ 偶在这里还是会写,毕竟这是人生经历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过那时年轻罢了。当时我理想中的爱,是令我感觉安全,令对方感觉危险的,游刃有余地控制节奏。在爱中,受伤与失败就是一种假设而已。最后结果如何,没有人知道。不过从根本上看,就应该是2个人之间的一种博弈。
男友开始真正走进我的生活中的那天,在我的记忆中,他似乎已经不止是一个普通意义上的朋友。我觉得,好像,他会成为我在遥远的异国,唯一可以的依靠。也许,这就是女人,说不清道不明的第6感。。。。
生活真是奇妙的东西,让一切象戏剧一样一幕幕地发生。
在我们第一次拥抱的时候,我忽然觉得有种很温暖的感觉,觉得自己很安全,很安全。就像一个流浪的小孩,奔波多年,终于回到了家中,回到了母亲的怀抱。
这样的联想,想到了母亲,也许看起来滑稽,但是当时的心境,的确就是如此。
后来,和男友接触。我发现他,好像没有一次开心的笑过,即使是我们闹得再凶。他的笑容好像永远是一个应付场合的道具,没有什么感情。而他的眼神,即使是在笑着,闹着,却始终带着冰冷,带着一丝绝望和忧伤。
我不只一次的想问他,为什么,为什么你有一双那么冷漠的眼睛。
可是不知道为什么,我问不出口,我在害怕。
在那段时间,我在晚上都被各种各样的乱七八糟的梦境纠缠,却只记得最后一个。梦是灰色的,我在人群里迷失,每个人的面孔都有一种奇怪的熟悉感,但也同样陌生,而最令我不安的,是那些麻木的眼神,仿佛我只是空气般的存在。我在人群中奔跑,跌跌撞撞,我努力辨别身边人的面孔,我在寻找着一个人,能让我安心的那个人。可是,跑了那么久,却始终找不到,这让我心慌意乱。
每次早上醒来,我都觉得自己变得无比孤单起来。
我知道自己脾气不好,所以想对男友好些,还有就是,忍不住想去化掉他眼中的那种冰冷。我自信自己有这个能力,现在想来,这是女人天性中想要改造自己身边的男人的一种,本能。
我想,人性都是渴望温暖吧,有男友这种眼神的人都是外表坚强,内心孤寂、脆弱。
其实就是一个等爱的孩子,就像小王子那本书里面,那个等待被驯养的狐狸。
而且孤独的人,必然会对出现的那一星半点的温暖的灯光,有发自本能的期待和向往。因为对于孤寂的灵魂,冰冷的心神, 这种温暖将会多么的诱惑。
不过。。。。
我望着天花板,不能肯定自己对他的是不是爱,还是因为自己的孤单。因为觉得被他爱会是很幸福的事,可以心安理得的接受他对我的照顾。还因为他的爱情很安全。至少,给我很安全的感觉。我也闹不明白为什么,每次他抱着我的时候,我都觉得自己很安全,好安心。还有,和男友在一起的时光是快乐的,快乐好象也不足以形容,我的中文词汇有限,我找不出合适的词来表达我的感觉。有时候一个人在图书馆看书想起他,或者是一个人立在窗前发呆的时候想起他,我会笑,莫名其妙的笑。
我相信,也许,这其实才是最根本的理由。
这样看来,我对自己自嘲的苦笑,我真是一个本质及其自私的人。因为我爱一个人,终极意义,还是想让自己快乐,就是最爱的还是自己。
不过我不能忘记,我还是要努力奋斗自己的人生的。虽然我是女孩子。
以前在国内,和朋友辩论。我说,或许,女人本身既不懒惰、也不愚蠢,只是当她身边有了一个男人的时候,却总会不由自主地松懈下来,由他去冲锋陷阵,自己却在一旁坐享其成。于是也就越来越懒,越来越蠢,最终成为一个只会在黑暗中尖叫的废物。
当时我对自己说,不,就算我身边有了一个男人,我也绝对不做这样又懒又蠢的女人,我一样要独立坚强,一样要活的精彩灿烂!
到了德国,和男友相处,这个想法,我还是一直都没变。
我觉得,爱情之所以是爱情,就因为永远不被理性所控制,两个人的情感博弈,骄傲、怕受伤害,进进退退。。。。诸如此类。。。罢了。。。。男人的肩膀很强壮,可是无论男人还是女人,这个世上我们其实都很脆弱,需要互相依靠。
我总是想问男友,你让我快乐,可是,你是我的幸福吗。或者这样问,我能够让你幸福吗??
可是终究还是没有问。除了害怕,我想这个问题没有答案,或者,让时间和我们自己的人生命运去回答它比较好。
记忆里,他最喜说:乱讲;后来,他跟我学会说:开什么玩笑。再后来,我也跟他学会说:乱讲。
有过一段和男友吵架的日子。
那时候,我常常想,就算今天这样融洽了,明天会怎样呢?我是个本质上很悲观的人,所以我突然害怕起“永远”来。世界真的可有永久不变的东西吗?曾经世人以为钻石是最坚硬最永恒的物质,但随着科学的发展,比之更质硬的物质已经浮出水面。现在,我们拿什么证明永恒呢?
有什么是一生一世的呢?要去的要逝的,它总是片刻不为我所留。往事如浮光掠影般迅速地褪色,这个世界从来就不缺乏“匆匆”一词。
[ 本帖最后由 Cici_nanjing 于 2007-8-3 00:07 编辑 ] Chapter 5消沉的时光:生命终究归结于虚无。
当我们寻找生命的意义时,神宽容的笑了。
考完德语考试,就上大学了。入学之后,第一学期,开始打工。我想大家都经历过打工的变更的吧。我第一次找到的工作是在工厂里做包装工作。每天做满8个小时。那时候觉得很辛苦,工作也十分无聊。
不过不管怎样,或许是因为开始打工,钱宽裕了很多,那些日子过的平凡却恣意。很遗憾的,我犯了老毛病,我又爱看课外书了。因为打工实在是累,所以看小说成了我的消遣,或者是派遣压力的方法。虽然是第一学期,还没有完全适应德国的学校和学习,连德语也称不上perfekt,学业上一大堆的问题。我还是不着急,也不努力,因为总觉得还有时间呢。其实就是在逃避现实。然而时间过的飞快。平日里总是胡混,很快到了快考试的时候,才突然发觉自己虚度了好多的光阴,感到一阵莫名的惶恐。
现在我的感悟是,生命中痛苦地事往往比快乐来得真实。快乐的感受就像虚幻的肥皂炮,一晃而逝。
第一学期的期末,为了期末考试,我开始痛苦的临时抱佛脚了。然后发现在德国大学里临时抱佛脚,比在中国痛苦。唯一轻松的只有数学。德国同学头痛万分的线性代数,我只看了2本书,做做题,就搞定了。其他就难了。最难的是法律。果然还是德语问题。
我开始通宵达旦的用功。考试完了之后感觉还是不好。回到家我一头倒在床上,准备一直睡下去。那时我悲哀的想,如果,人可以一直睡下去,该多好。那里,没有悲伤,没有烦恼。那时,我还不会喝酒,我想如果喝醉了,也许能一醉解千愁吧。
考试成绩出来之后,果然不理想。不过当时我什么情况也没告诉家里。任何不在父母身边的孩子总是报喜不报忧的吧,存在的烦恼,何必无来由的让父母承受,即使知道,也是无法改变的事实。
那是我生命中一段消沉的时光。
那时,窗外常常是连绵的阴雨,冷冽、潮湿、真实。
刚刚和家里通完电话,我发呆的不知在想什么。过了一会,脑子开始运转之后,我开始想我自己这个人,出身无法选择,命运无法控制,感情无法决断。。。
恩,人生就是这样的无奈、凄淡。。。
只是正如我们无法选择何时出生,我们又何尝能断然抉择,几时完结这一开始就非我所愿的唏嘘的人生。毕竟我们不是孑然一身、无所羁绊的一个人活着,太多太多束缚。
继续看窗外,风吹过路面,刚下过雨,路面湿漉漉的,看上去有冷冷的寒意。我远远望去,我的视线似乎只能延伸到路的尽头。我又向上看去,掠过隐暗在夜晚里重重叠叠的屋顶,向上看去。那夜色,凉如水,浓如墨。
那里,是东方。幻想中,如果我的目光能穿透那黑暗,那,我是否会看到家乡熟悉的冬日的清晨。油条,豆浆,煎饼果子,在一片片白雾里,少年的我挎着书包,骑着自行车穿行过小巷,耳边是邻居的问候,小贩的吆喝。。。
我就这样站在窗边,直到渐渐感到寒冷,或者是因为心里冷,开着暖气,房间里是不冷的。在眼眶再次湿润之前,我回到床上,钻进棉被中,把电话搁在一边,强迫自己慢慢睡去。我像乱世佳人中的郝思嘉一样对自己说,我现在什么都不想,我要睡觉。明天再想。明天又是新的一天了。。。。
后来我想,人在得意的时候总是事事得意,但不能太得意,也许老天已经一次把运气都给完了。
我是个很要强的人,我不能允许,自己的考试成绩不理想,我觉得这是对于我的能力的一种辛辣的讽刺,让我不能接受。
所以,人不能依赖运气,只有依靠自己努力。我还是不够努力。我决定换一个轻松但是挣钱多的工作,然后好好努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