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isa04 发表于 2007-8-19 06:59

为什么会有意想的朋友?

好像从她一开始会说话
我家女儿就有两个好朋友 dangdang 和 gigi
几乎每天都会提到他们
经常会跟我说,
妈妈, dangdang 和 gigi来了
我问,在哪儿呢?
她就往前一指
家里没有别人
我心里总会毛毛的

她每天都要去 dangdang 和 gigi家玩
跟我说,再见,妈妈,我先去了,你一会儿再带弟弟过来。
然后就一个人去别的房间了
每天还要给 dangdang 和 gigi打电话,聊天
跟 dangdang 和 gigi一起做游戏 玩玩具

我经常会询问dangdang 和 gigi的关系,性别等等
但得到的结果每天各异。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
这种臆想的朋友为什么会存在?
有何利弊呢?

soe 发表于 2007-9-29 02:02

我觉得可能是你家宝宝觉得缺少什么才会造成这种意想

从绝望主妇里看到的,Lynette是在家多年的主妇,因为丈夫失业,要出去工作,所以她的孩子就突然间多了一个臆想朋友,XX太太.电视里的解释好像是因为孩子缺少了什么,所以就会臆想出什么.当然这不是出自医生的解释,只是电视剧里的一个情节.
不过我觉得LZ可以尝试跟孩子多聊聊,多多了解一下dangdang和gigi.问问他们平常都玩些什么,你也尝试着陪她玩这些,让她感觉到dangdang和gigi能给她的你也可以给.时间长了,她就不需要臆想朋友了.

wintertears 发表于 2007-9-30 14:32

原帖由 risa04 于 2007-8-19 06:59 发表 http://www.dolc.de/forum/images/common/back.gif
好像从她一开始会说话
我家女儿就有两个好朋友 dangdang 和 gigi
几乎每天都会提到他们
经常会跟我说,
妈妈, dangdang 和 gigi来了
我问,在哪儿呢?
她就往前一指
家里没有别人
我心里总会毛毛的

...
你再想一下,是否跟老二的到来有关?

risa04 发表于 2007-9-30 20:40

原帖由 soe 于 2007-9-29 02:02 发表 http://www.dolc.de/forum/images/common/back.gif
从绝望主妇里看到的,Lynette是在家多年的主妇,因为丈夫失业,要出去工作,所以她的孩子就突然间多了一个臆想朋友,XX太太.电视里的解释好像是因为孩子缺少了什么,所以就会臆想出什么.当然这不是出自医生的解释,只是 ...

缺少什么呢?
朋友?
我也很想从心理学的角度好好分析一下

risa04 发表于 2007-9-30 20:44

原帖由 wintertears 于 2007-9-30 14:32 发表 http://www.dolc.de/forum/images/common/back.gif

你再想一下,是否跟老二的到来有关?

老二的到来对我家小乖影响很大

但这两个朋友好像是在生老二之前就存在的。
我家老大的性格很让我操心:(

wintertears 发表于 2007-9-30 20:54

原帖由 risa04 于 2007-9-30 20:44 发表 http://www.dolc.de/forum/images/common/back.gif


老二的到来对我家小乖影响很大

但这两个朋友好像是在生老二之前就存在的。
我家老大的性格很让我操心:(
孩子上幼儿园以后会好些。小朋友多了,更和群了。可能开始的融合会比较难。你家小乖现在去KITA怎么样了?
再说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脾气秉性,不能强求的。但是在处理两个孩子的问题上,要特别的注意,尤其是敏感的女孩子。不要让她觉得她受委屈。我到觉得老二可以适当的受点委屈。

schnell 发表于 2007-10-1 17:19

你家老大的性格很敏感吧,
觉得她应该需要特别多的关心和爱。
多陪她玩玩,
还是尽量让她减少意想的时候。
感觉这对性格培养来说,弊大于利。LZ多注意注意!
还可以跟儿科医生聊聊,看看医生有甚么建议!$送花$

cindycnl 发表于 2007-10-4 14:31

昨天才看到这么一篇文章呢...

ZT ~ 孩子为何需要看不见的朋友?

看过电影《美丽心灵》的人都知道,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约翰福布斯•纳什,曾患有妄想型精神分裂症,他眼中经常会出现几个幻觉形象,用这些「看不见的朋友」,来填补自己被意志压抑的心灵空间。生活中,不少3~6岁的孩子,往往也会给自己塑造出「看不见的朋友」。这使有的父母感到担忧,害怕这会是精神类疾病的先兆,有的父母更会感到不解:为什么孩子会有这么一个「看不见的朋友」?

镜头一:

苗苗原来住在一个大院子里,能和好多小伙伴一起玩。可爸爸调职后,他们一家搬到了陌生的城市,住进了孤零零的高楼。苗苗还不够年龄上幼儿园,但由於爸爸妈妈忙於适应新的工作环境,只能请保姆在家照顾苗苗。保姆不爱说话,经常把玩具交给苗苗,就埋头自己干活了。

看到苗苗抱着玩具娃娃,一脸孤独的样子,妈妈心里有些愧疚。她好不容易申请到假期,想留在家陪孩子玩,可刚拿起玩具小火车,就听见苗苗说:「我和莉莉说好了今天玩积木。」妈妈正在纳闷,又见苗苗对着旁边的小椅子招手:「快点来吧,我这次一定要搭得比你好,不过今天不要再把积木弄撒了啊。」「莉莉是谁啊?」妈妈忍不住问。「我的朋友啊,她今年也3岁,经常和我一起玩。」小保姆走过来悄悄地说:「阿姨,苗苗最近经常自言自语,好像在和看不见的人一起玩。她是不是,我们乡下说的,撞邪了?」

视点分析:

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父母往往因为工作忙碌而冷落孩子,使其处於相对孤独的状态。如果离开熟悉的生活环境,和熟识的小伙伴分离,会加剧孩子的孤独感,甚至会使他觉得难以忍受。对友谊极度渴望的孩子,就会用想像来臆造出「朋友」以陪伴自己、缓解孤独。3~6岁的孩子,还不能完全区分想像和现实,有时会把想像出来的当成自己已经拥有的,把渴望得到的当成现实存在的。

专家支招:

面对这种情况,父母不必惊慌失措,因为这只是孩子在这个特殊的年龄段进行自我满足的一种方式。比如有的孩子非常想要宠物,但得不到允许,就可能会臆想出一只看不见的小狗,煞有其事地要带着自己的「小狗」出去遛遛。随着年龄的增加,孩子大多会学着分清幻想与现实,这种「看不见的朋友」自然就能消失。但孩子的臆造,往往反映出他内心最迫切的需要。如果是因为感到孤独,父母就应该抽些时间给予他更多的关怀,帮助孩子在新的环境找些真正的同龄小伙伴,渐渐代替他的虚拟朋友。

镜头二:

过完暑假欣欣就要上小学了,一放暑假爸爸妈妈便把她送到爷爷家。妈妈说爷爷曾经是教师,可以给欣欣打打基础,免得她上学后课程跟不上。爷爷很严厉,欣欣算错了加法,或是不小心打破了杯子,都会看见爷爷板起的面孔。妈妈每次来看欣欣,都会叮嚀她:「要好好表现,千万不能惹爷爷生气啊。」欣欣总是小心翼翼地点头。

星期六,妈妈来看欣欣,刚进门就听见爷爷严厉的声音:「你怎么又说谎,哪有什么蕾蕾!」欣欣低头看着手里的算术本,一脸委屈地嘟囔:「在本子上乱画的真的是蕾蕾。」奶奶小声对妈妈说:「不知道欣欣为什么最近老撒谎,爷爷一责问她哪错了,就说是蕾蕾做的,附近根本没有叫蕾蕾的孩子啊。刚才眼瞅着她做算术时又开始在本子上画画,爷爷一批评,她又推给蕾蕾了。」

视点分析:

孩子生活经验少,心理很稚嫩,在生活中犯错在所难免,如果父母要求过多、过高,会使孩子处於高度紧张的状态,害怕自己表现欠佳或是犯错误,并因此受到责罚,甚至会失去长辈对自己的爱。孩子容易把想像与现实相混淆,为了缓解父母过高要求带来的心理压力,就会用想像中的伙伴来替自己分担「罪责」,减轻罪恶感。因此,长期处於紧张状态的孩子,在面对指责时也许就会把责任推委给自己想像中的朋友,认为这样就不用再去面对责罚和随之而来的坏心情。

专家支招:

父母都希望孩子成才,但对孩子的要求必须以适合其生理和心理发育特徵为前提。家庭教育不应过於冰冷和严厉,要以爱和鼓励为主,让孩子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健康成长。当孩子把责任推卸给「看不见的朋友」时,父母不要单纯地指责他说谎,而是要在修正教育方式的同时,不动声色地帮孩子改正错误。比如孩子把椅子碰翻后说是某个虚拟的朋友干的,父母可以语气平静地说:「在家里加足马力乱衝可不太好,那你帮朋友把椅子重新摆整齐吧。」这样既保护了孩子的自尊心,也能让他明白错误所在和补救的方法。时间久了,孩子自然会建立起自己的责任感。

镜头三:

和大自己半岁的表姐比起来,明明不会跳舞、唱歌,也不会绘声绘色地讲故事。每次去外公家聚会回来,爸爸就会对他说:「我怎么有个这么笨的儿子。」而妈妈给儿子定下目标:比表姐更出色。每天回家后,她就会说:「明明,去练一个小时钢琴,昨天的练习曲弹得太差了!」「明明,把昨天佈置的唐诗给妈妈背一次。」明明在动画片前磨蹭了一会儿,妈妈就会过来揪着他的耳朵说:「怎么这么没出息,快给我过来!」

慢慢地,明明在家里说话越来越少,总喜欢一个人躲进书房。妈妈有次听到房里有声音,以为明明在背古诗,从门缝里偷偷一看,发现儿子正对着空无一人的电脑椅在数落:「小东,你真的很笨!我给你说了好几次了都不懂,没出息!」第二天晚饭前,妈妈又看见明明在琴凳上自言自语:「好吧,既然你说我弹得特别好,我就再给你来一首。」妈妈有些害怕地对爸爸说:「儿子该不会脑子出毛病了吧?」

视点分析:

很多父母在物质上都尽量给予孩子极大的满足,却往往忽略其精神上的需要。对孩子而言,他更需要的是精神上的满足,也就是父母的认同和赏识。在很多时候,儿童世界就是想像的世界,对现实生活 「无能为力」,又得不到父母帮助的孩子,往往会选择从虚拟世界中寻求解决办法,用想像甚至幻想来满足自己的心理需要。如果孩子在家里得到的总是否定和批评,或是父母干涉过多,使孩子完全没有发言权和选择的自由,他很可能就会自己塑造一个永远钦佩和欣赏他、永远服从他指挥的朋友。

专家支招:

每个孩子都有闪光点,父母要善於发现他们的长处,而不是用其他孩子的长处来要求自己的孩子。要用赏识的目光对待孩子。孩子是独立的个体,不是父母的附属品。父母可以给孩子更多的机会展示自己的长处,表达自己的情感,让孩子觉得自己在现实中被重视,而且能表现得很好,逐步建立真正的自信,形成自己的人格魅力。这样,孩子就能慢慢从虚拟世界中走出来,在现实生活中找到成功的感觉。

risa04 发表于 2007-10-5 10:11

原帖由 wintertears 于 2007-9-30 20:54 发表 http://www.dolc.de/forum/images/common/back.gif

孩子上幼儿园以后会好些。小朋友多了,更和群了。可能开始的融合会比较难。你家小乖现在去KITA怎么样了?
再说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脾气秉性,不能强求的。但是在处理两个孩子的问题上,要特别的注意,尤其是 ...

确实 上了幼儿园后
这两个朋友就很少出现了
至于处理两个孩子的问题
我们是非常的注意
哪天有空了 我详细写写

risa04 发表于 2007-10-5 10:23

原帖由 schnell 于 2007-10-1 17:19 发表 http://www.dolc.de/forum/images/common/back.gif
你家老大的性格很敏感吧,
觉得她应该需要特别多的关心和爱。
多陪她玩玩,
还是尽量让她减少意想的时候。
感觉这对性格培养来说,弊大于利。LZ多注意注意!
还可以跟儿科医生聊聊,看看医生有甚么建议!$送花$

谢谢你
我家老大确实敏感
孩子的性格天生的
但我也常常很内疚
因为说实话 我真不喜欢这样的性格
所以有时候控制不好自己的脾气
而这对她的性格形成更不利:(

risa04 发表于 2007-10-5 10:28

原帖由 cindycnl 于 2007-10-4 14:31 发表 http://www.dolc.de/forum/images/common/back.gif
昨天才看到这么一篇文章呢...

ZT ~ 孩子为何需要看不见的朋友?

看过电影《美丽心灵》的人都知道,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约翰福布斯•纳什,曾患有妄想型精神分裂症,他眼中经常会出现几个幻觉形象,用 ...


阳阳妈
你教教我怎样在网上找到有价值的资料?
我经常google到一堆废话连篇的东西
而且不熟悉其他的论坛
又不象在国内 能买到好的中文书
真实郁闷
哪里能找到比较好的幼儿教育资料呢?
谢谢

semain 发表于 2007-10-5 14:04

原帖由 risa04 于 2007-10-5 10:23 发表 http://www.dolc.de/forum/images/common/back.gif


谢谢你
我家老大确实敏感
孩子的性格天生的
但我也常常很内疚
因为说实话 我真不喜欢这样的性格
所以有时候控制不好自己的脾气
而这对她的性格形成更不利:(


学会接受自己的孩子的性格,就会放松很多的.

risa04 发表于 2007-10-5 16:20

原帖由 semain 于 2007-10-5 14:04 发表 http://www.dolc.de/forum/images/common/back.gif



学会接受自己的孩子的性格,就会放松很多的.

对于自己的孩子 也需要一个逐步了解的过程
但问题是对于孩子的性格不是简单的接受
如何引导可能更重要但也更难

kakalein 发表于 2007-10-5 19:03

原帖由 risa04 于 2007-10-5 16:20 发表 http://www.dolc.de/forum/images/common/back.gif


对于自己的孩子 也需要一个逐步了解的过程
但问题是对于孩子的性格不是简单的接受
如何引导可能更重要但也更难
说说我家老大,他的性格就很敏感和害羞,不能接受失败和批评,如果大人说话的声调过高还没到批评的程度,他就会在一边掩面而泣,是那种无声的眼泪,每次这样我就把他抱在怀里安慰安慰他和他讲妈妈声调高是为什么,然后和他和解。他这样哭我心里很痛很不忍心。儿子自从上学后,经常问我,妈妈犯错误是不是很不好,我就说,每个人都犯错误,妈妈也犯错误,只要下次不再犯同样的错误就行拉,儿子就比较放松些,有的时候我故意犯个儿子容易犯的错,儿子看见立刻纠正,让他纠正我的错误,他很开心同时也让他意识到他不要犯这样的错误。儿子害羞这点,我就想尽办法,比如让儿子在超市付钱,学习柔道,在学习上,学习钢琴等,让儿子做增强他自信心的事,他有一点点的进步,我都夸奖他毫不吝啬。我小的时候父母很吝惜他们的赞美给孩子,我一犯错,就很害怕,很紧张,以后长大了会很没自信,因此我不要我的儿子在这么紧张和压抑的家庭环境里成长。
楼主,既然孩子的性格是这样,那么先是从心里彻底接受孩子这样的性格,不要再批评她,这样会加剧,会更糟糕,然后试试走进孩子的意想世界,比如你和女儿说,妈妈也想认识一下,你的两个小朋友,可不可以让他们到家里来做客,每天都试着去和女儿交谈她今天在幼儿园里都做什么拉,和谁一起玩拉,玩什么拉,有没有有趣的事情啊?和孩子交谈一方面加强孩子的语言会话能力,一方面又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另外,让女儿多和其他小朋友交往,邀请小朋友来家里玩,参加小组活动等,父母有的时候也需要带着一颗童心这样你会更加容易理解孩子,而不是老是用成人的眼光和规矩来对待孩子。

豆娘 发表于 2007-10-5 22:06

有没有别的可能呢?

逗逗有时也说些摸不着边际的话,有时我都听不懂,和他爸爸说说后,发现是我不在的时候发生的一些事,或是很久以前见到的小朋友的名字。还好不在国内,逗逗的汉语基本就是和我们俩学的,所以她能用汉语表达的事物,我们基本都知道来由。小孩子的思维逻辑和成人不一样--特别是三岁前的小孩子。他们的视角很独特,说话又常常是跳跃性的。
楼主提到的两个名字,会不会是谁和她说过的,或是故事里的,她一直都有很深的印象呢?
我相信不论何种原因,当她接触更多的新鲜事物和人之后,这种情况就会减少。她的世界就会更广阔。

risa04 发表于 2007-10-5 23:05

原帖由 kakalein 于 2007-10-5 19:03 发表 http://www.dolc.de/forum/images/common/back.gif

说说我家老大,他的性格就很敏感和害羞,不能接受失败和批评,如果大人说话的声调过高还没到批评的程度,他就会在一边掩面而泣,是那种无声的眼泪,每次这样我就把他抱在怀里安慰安慰他和他讲妈妈声调高是为什 ...

听你这么一说 我不知道该如何概括我家老大的性格,
或者说我一时总结不出问题所在

我家女儿和你家儿子还不太一样
不过这跟年龄不同也有关系
她不是简单的敏感和害羞
当她遇到陌生人时,
眼神会突然改变
变得没有任何神采
紧张 警惕 害怕 退缩
有些难以描述

除了老二刚出生那两个月以外
她在家里一直是很快乐 很活跃的
但是遇到外人在 就完全不一样了
比如说 我带她上音乐课
几乎不跟着一起唱或跳
(回到家里,会发现她学得很好)
取放乐器,也是很畏畏缩缩的走在所有小朋友的最后
(我们上这同一个课已经有半年多了)
别人看她一眼,她马上说要妈妈抱
但实际上,她很喜欢上音乐课
她觉得很好玩
(本来就是上着玩的,如果她不喜欢,我早不去了)

而我自己肯定存在问题(一直在反省,但还未完全醒悟)
但不是你所说的那几点
我很尽力得带她与外界接触
上幼儿园前
每周也至少有2-3次的group,
差不多每天都会去spielplatz
我自己是爱热闹的人
所以经常会去参加或举办聚会

另外,当然不会忘记称赞
因为我对能力方面一直没什么要求
对我来说,快乐最重要
女儿本身也确实不笨
加上安静,学东西很快。
只是这性格 不知道该如何改善

risa04 发表于 2007-10-5 23:12

原帖由 豆娘 于 2007-10-5 22:06 发表 http://www.dolc.de/forum/images/common/back.gif
逗逗有时也说些摸不着边际的话,有时我都听不懂,和他爸爸说说后,发现是我不在的时候发生的一些事,或是很久以前见到的小朋友的名字。还好不在国内,逗逗的汉语基本就是和我们俩学的,所以她能用汉语表达的事物 ...

你说的对
随着孩子的成长
她的世界会慢慢开阔
我现在也不是很在意这两个臆想朋友的存在
(上幼儿园后几乎很少出现了)
我只是想通过这个来了解孩子的性格

kakalein 发表于 2007-10-6 21:39

我觉得你还是带孩子去看看儿童心理医生,不要大惊小怪但也不能掉以轻心,去看看医生也好解解心结,对孩子也有好处。

mayavati 发表于 2007-10-7 21:32

孩子可以看到成人看不到的生命形态,这不是什么特别奇怪的事情。古今中外这样的实例很多。

成人感觉不到,就说是妄想。其实过于武断狭隘了。

很多孩子都有这种能力,甚至保留他们前世的记忆。

您可以安然处之,对孩子的这些看不见的朋友报以善意和爱。让他们自由来去。

(这些现象我还是接触研究很多年了,也知道相当一些类似的事例。以上意见仅供您参考。祝福您和您的孩子。)

[ 本帖最后由 mayavati 于 2007-10-7 21:36 编辑 ]

建筑师 发表于 2007-10-16 22:31

原帖由 risa04 于 2007-10-5 16:20 发表 http://www.dolc.de/forum/images/common/back.gif


对于自己的孩子 也需要一个逐步了解的过程
但问题是对于孩子的性格不是简单的接受
如何引导可能更重要但也更难

很理解楼主的心情:孩子的性格怎么就一点不象自己,而且还不象大多数的普通的同龄人?教育书刊和朋友介绍的经验都没有了用武之地,只剩下当妈妈的又恨又爱又着急,苦思冥想出来的招数全然不管用,越急越没有耐心,呵斥之言免不了更伤了孩子的敏感心灵,于是恶性循环。

想跟楼主说,孩子的天性改变需要时间。这样的孩子缺少信心,但往往她会努力把事情做得很完美。找找看,他有什么优点,画画运动唱歌做手工,好好培养,从这一点建立她的自信。这样你的鼓励也会发自内心,对她更有感染。然后给她机会在别人面前展示自己的长处,当她经常得到正反馈后,就不会那样害怕外人了。

我们经常觉得孩子很容易和德国孩子玩到一起,其实我觉得他们内心很清楚自己是不一样的族群,敏感的孩子很难不产生胆怯。给她一些支持,带她多接触别人,给她一些机会展示自己,更重要的是给她时间,不要着急。也许他需要两三年才会开朗。但是你一定要让她知道,不管她怎样,你都相信他做得很好。

risa04 发表于 2007-10-18 15:39

原帖由 建筑师 于 2007-10-16 22:31 发表 http://www.dolc.de/forum/images/common/back.gif


很理解楼主的心情:孩子的性格怎么就一点不象自己,而且还不象大多数的普通的同龄人?教育书刊和朋友介绍的经验都没有了用武之地,只剩下当妈妈的又恨又爱又着急,苦思冥想出来的招数全然不管用,越急越没有 ...

你真是太了解我了:( :(
我是个急性子慢动作的人
现在天天提醒自己要有耐心有耐心
但问题不是光等待就可以
对付我家老大
得很用心思
总要有新办法来对付她的新问题

她的优点很多
非常的善良
但这一点 我不喜欢夸她
因为她是太过善良了
另外,她的手很巧,很有耐心,很有语言天赋等等等等
但确实没有机会向别人展示,以增强她的自信
一则,见到外人,她几乎不说话,只呆在我身上
另则,我确实觉得才能不重要,只要快乐就行

trees 发表于 2007-10-20 13:58

我认识的一个德国妈妈曾经也有过一样的烦恼.她有两个孩子,老大是女儿老二是儿子.女儿比儿子大两岁,原本性格就内向,等弟弟来了以后,变的更不喜欢说话了,还特别敏感爱吃醋.这个德国妈妈去看了儿童心理医生,医生的建议是,要他们夫妻每周至少抽出两天的时间,单独和女儿一起,或者出去散步或者一起玩.特别强调的是,要把老二交给别人带,只是夫妻俩和女儿一起.平时也要至少有一个人负责女儿的一切,要让她感觉到爸爸妈妈虽然有了弟弟但还是很关注很爱她的.至于内向是性格问题,医生说只要不是自闭就不用担心.现在她女儿已经上了幼儿园,很活泼开朗.

cindycnl 发表于 2007-10-21 18:31

原帖由 risa04 于 2007-10-5 10:28 发表 http://www.dolc.de/forum/images/common/back.gif

阳阳妈
你教教我怎样在网上找到有价值的资料?
我经常google到一堆废话连篇的东西
而且不熟悉其他的论坛
又不象在国内 能买到好的中文书
真实郁闷
哪里能找到比较好的幼儿教育资料呢?
谢谢

除了在 DOLC 的宝宝园地向妈妈们取经,我也逛逛其他的育儿网,
好多朋友都分享不错实用的文章哦!:)

[ 本帖最后由 cindycnl 于 2007-10-21 18:33 编辑 ]

建筑师 发表于 2007-10-24 21:30

原帖由 risa04 于 2007-10-18 15:39 发表 http://www.dolc.de/forum/images/common/back.gif


你真是太了解我了:( :(
我是个急性子慢动作的人
现在天天提醒自己要有耐心有耐心
但问题不是光等待就可以
对付我家老大
得很用心思
总要有新办法来对付她的新问题

她的优点很多
非常的善良
但 ...

那是因为我也有一个跟别人非常不一样的孩子。他非常聪明,但经常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也有他的假想的朋友,自得其乐,其实也很快乐,但他仍然希望有朋友,只是自己没有勇气主动去接触别人。别人看上去他对周围不管不问,也很难主动找他玩,结果前两年就恶性循环,我得不停的用心思让他融到周围环境里,在游戏场还好,可他就从来不肯单独去别人家玩,为此还大哭过好几次。但是到了幼儿园的最后一年,突然就好多了,似乎他意识到自己成了大孩子,有了自信,说话行为都好了很多。另一方面,大家发现了这默默无闻的小孩写字画画是个高手,好多孩子包括家长带着对他的佩服来和他交朋友。至今他还不能算是很开朗,每天放学我要刨问半天发生了什么事他才肯说几句。我对他也经常是着急的无从下手,所以才对你的心情体会很深。

怎么办呢,面对这样的孩子,只能耐心再耐心,因为天性是无法改变的,我们只能尽力提供合适的环境,另外也不要自责太多。多想想:70分就好!

risa04 发表于 2007-10-25 13:55

原帖由 trees 于 2007-10-20 13:58 发表 http://www.dolc.de/forum/images/common/back.gif
我认识的一个德国妈妈曾经也有过一样的烦恼.她有两个孩子,老大是女儿老二是儿子.女儿比儿子大两岁,原本性格就内向,等弟弟来了以后,变的更不喜欢说话了,还特别敏感爱吃醋.这个德国妈妈去看了儿童心理医生,医生的 ...

性格 头疼的问题
我们家重女轻男
虽然老二很甜 很可爱
但我们大部分时间和心思都花在老大的身上

risa04 发表于 2007-10-25 13:56

原帖由 cindycnl 于 2007-10-21 18:31 发表 http://www.dolc.de/forum/images/common/back.gif


除了在 DOLC 的宝宝园地向妈妈们取经,我也逛逛其他的育儿网,
好多朋友都分享不错实用的文章哦!:)

推荐推荐好的育儿网
谢谢$送花$

risa04 发表于 2007-10-25 13:58

原帖由 建筑师 于 2007-10-24 21:30 发表 http://www.dolc.de/forum/images/common/back.gif


那是因为我也有一个跟别人非常不一样的孩子。他非常聪明,但经常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也有他的假想的朋友,自得其乐,其实也很快乐,但他仍然希望有朋友,只是自己没有勇气主动去接触别人。别人看上去他对周 ...

其实 你以前说的某句话我就知道我们有相似的问题
等有空专门请教

寒山 发表于 2007-10-27 20:07

回复 #27 risa04 的帖子

我儿子也有类似的问题, 他今年3岁,刚上幼儿园2个月,还是很喜欢在那里的。 很奇怪的是, 他不喜欢我在幼儿园多呆时间,
有时候催我走。我发现, 我在的时候,他不跟 老师或者其他小朋友作任何交流,别人跟他打招呼,他不是躲就是不利,或者装作看不见。叫他吃早饭也不吃。一旦我走了, 好像就好得多。吃饭, 跟其他小朋友玩也可以了。
上周5 早上,一个大点的小女孩跟她打招呼,叫着他的名字,跟她 hallo 了两次,他也没看人家一眼。但是从那小女孩的神态看, 他们应该是不错的关系。
他其实渴望跟别人玩,在不熟的小朋友那里, 又总是面无表情,对别人的好意理都不理,教他多少遍要跟那些跟他打招呼的人笑一下, 或者至少看看人家, 他也不理,真是急人啊。

echo 发表于 2007-11-5 23:00

原帖由 risa04 于 2007-10-5 22:05 发表 http://www.dolc.de/forum/images/common/back.gif


听你这么一说 我不知道该如何概括我家老大的性格,
或者说我一时总结不出问题所在

我家女儿和你家儿子还不太一样
不过这跟年龄不同也有关系
她不是简单的敏感和害羞
当她遇到陌生人时,
眼神会突然 ...
音乐课那段和我家老大简直一模一样,带他去做运动也是一样的情景。刚开始有几次没控制好发了脾气,到现在还在自责中。还好及时反省没有陷入到恶性循环中。

要接受孩子的天生性格,享受和孩子共度的时光,这样想心态的确平实了很多。当着眼于孩子的每一点点小小的进步时,会发现孩子不断给你的惊喜。就象今天音乐课上,他第一次接过老师递来得鼓锤独自演奏起来,我激动的眼泪都快下来了。尽管只是简单的敲几下,可对他来说,算是个成长的里程碑。

当妈妈的有时要想想,自己是不是太在意别人的目光了。当孩子表现不那么出色和完美,心里就来气,有时还觉得自己丢了面子。这样给自己不必要的压力,控制不住火就发孩子身上。胆小敏感的孩子需要更多的爱和安全感,妈妈是他们最坚实底线,如果感觉到连妈妈都“嫌弃”他时,他是会越来越畏缩的。(这段是泛指不是针对你!)

risa04 发表于 2007-11-6 21:44

原帖由 echo 于 2007-11-5 22:00 发表 http://www.dolc.de/forum/images/common/back.gif

音乐课那段和我家老大简直一模一样,带他去做运动也是一样的情景。刚开始有几次没控制好发了脾气,到现在还在自责中。还好及时反省没有陷入到恶性循环中。

要接受孩子的天生性格,享受和孩子共度的时光,这 ...

你家老大几岁?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为什么会有意想的朋友?